0會員專區
我要分享
  • Facebook
  • LINE
  • 複製鏈結

有一本書,可以讓人只看一眼,就覺得自己被瞭解了。 有一本書,不用透過太多文字,就能直接穿越頭腦,進入讀者的心。
在《宇宙的傳說》出現之前,我一直在想,這樣的書會在哪裡?

這本書是我在法蘭克福書展第一天,踏進第一個展館第一區看到的第一本書。它成排平擺陳列在展示架上,藍衣小孩從圓形曼陀羅圈探出頭來的封面,完全吸引住我。他有話要說,我相信。

我拿起架上的書,展開書頁;書名和內文是我完全看不懂的德文,但每一頁圖都令人讚嘆,都對我說起了故事。有趣的是,它說的不是別人的故事,說的是我自己的故事。但是,它明明是在講述一個小孩的故事,為什麼卻能觸動了我和其他讀者的內在?我想,因為這是一個來自宇宙的傳說故事。從宇宙來的,說的都是萬事萬物的真理;而傳說,會流傳下來,正是它表述了許多人都曾走過的心靈旅程。

睜開眼睛,敞開心,先不去看文字,是最能夠進入《宇宙的傳說》的方式。這本書的繪圖,蘊含相當豐富的層次,在一遍又一遍的閱讀中,都會有不同的細節和感情浮現,有一種在孤獨中透露著希望的曙光。

第一遍,瞇起眼睛拉遠看,看見繪者以簡單的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展開每一頁的布局。這些幾何圖形,自古以來,在任何文明中,都蘊含著強大的心靈力量。圓形代表完整、圓滿與永恆,正方形代表著我們外在的物質世界,尖頂朝上的正三角形則是追求生命目標的動力。這些圖形隱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儘管我們不瞭解,但這就是大自然力量的運作。

第二遍,拉近距離,把圖放大,會看見每一個星球內部的細節。藍綠色的月亮是一張閉著眼睛的臉孔,月亮內每一根纏繞的樹枝也都是一張張安逸沉睡的臉。月亮正中心有一隻孔雀,開屏孔雀羽毛上的「眼睛」,象徵著覺知與智慧。細細的枯枝堆裡,藏著許多心靈的元素,比方說,象徵著蛻變和重生的蛇,代表力量轉變和成長的三螺旋。每一個星球裡,都有許多讓人驚喜的細節與暗示。

第三遍,配合著文字一起閱讀,進入小孩的內在世界。這個孩子覺得自己既孤單又寂寞,無論在地球或到了任何一個星球,都沒有一個人能瞭解他,都找不到一個可以安心停留的地方。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的處境。每一個星球,每一張沉睡的臉,都是我們還沒有看見的自己;我們不願意看見世界的時候,就覺得世界對我們閉上了眼睛。當方形的外在世界崩解,我們獲得了三角形的力量,去探索圓形的內在宇宙。於是,我們和小孩一起進入了宇宙探險的旅程,在不同的星系之間探訪遊走,開始忙著打開所有內在的奧祕。

市面上有許多的書,都在強調正面光明與積極。但新星球想分享的心,是一種同時擁抱黑暗和光明的新心靈。藉由接受黑暗,知道那是靈性必經的路,而重新連結內在的光。黑暗和光明是生命的一體兩面,我覺得這本書,正是一個完美的呈現。

內在的旅程,只有靠著自己,才能到得了自己的心。
新星球的出版探險,就從這本《宇宙的傳說》開始……

廣告創意人 李欣頻

看到第一張圖、第一行文字就哭了,把外星靈魂孤單思鄉的心情全畫了出來……
這是我到目前為止最愛,也是最直接打動我心的繪本,
真心希望你們都能被這些繪在浩瀚宇宙界的故事所打動。

心理占星諮商師 李孟浩

神祕主義者告訴我們說:每個人的內在世界有純淨的神性。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說:每個人的內在世界有歡樂的內在兒童。
這本書的作者用文字告訴我們說:每個人的內在世界有眼淚都哭乾的孤單小孩。

這三者都是共同存在的心理實相。因為,人類的內心世界每經歷一波舊世界的虛無感和貧困感,會逼出更深一層的富足感和自在感,再轉而外顯為歡樂和豐盛的新世界。

這本書的繪者用圖像告訴我們說:只要孤單的小孩把所有無聊的生活碎片打包,進行一趟星際之旅。小孩的左腦只看到舊世界的頹傾,卻忽略了右腦能看到的新世界微光。小孩的左腦只看到月亮像乾癟的蘋果,卻忽略了月球裡面正在心靈蛻變的鳳凰。小孩的左腦只看到太陽像枯萎的向日葵,卻忽略了太陽裡面正在復甦心靈活力的獅子。小孩的左腦只看到星星像小蚊子小灰塵,卻忽略了星星裡面正在孕育的新世界碎片。

當孤單的小孩停止對外在星球的渴求,回到自己的內在地球,透過右腦重新感覺這一刻的存在,小孩就可變成具有心靈魔術法力的哈利波特,把地球這個凹陷的鍋轉化成美麗的新房間。

身心靈工作者,出版社編輯顧問 瑪郡 Ma Chin

靈魂的孤獨是無藥可醫的。
任何燦爛的花朵,碰到枯萎的心靈,也會傷感而凋零。
這個故事沒有結局,我們持續找尋。
或許有一天在某顆星球上,就找到了自己靈魂的根源。
又或許放下外出,神性與喜樂就安住在內在。

心靈作家 賴佩霞

〈覺醒前的真相〉
作者道出了人在覺醒前所看到的最後真相。人是如此孤立無援,到處充滿了無助、孤單的靈魂。
全球經濟市場高度競爭、生態遭破壞、人與人之間爭執不休,人們面對自己的工作、財務、健康、人際關係,都懷著一份莫名的焦慮與不安。這些外在的衝突,正強烈反映了每個人的心靈。
只要人的心中還存有好、壞;光明、黑暗;快樂、痛苦的對立,就不可能達到圓滿、平靜的狀態。人必須從這些分別心中醒悟,噩夢才會終止。
引導人們進入覺醒的是諒解與接納。諒解人的「無知 」,接納造物者所呈現出來的「結果」。
當人不再抗拒、沒有對立,內心自然就會平靜。這樣的品質將終結所有對別人或自己的打擊與傷害。這就是覺醒後,另一種單一、寬容、慈悲的真相。
覺醒是一個讓人從追求好、光明、快樂的噩夢中醒來的過程。一旦心裡存有對立的壞、黑暗、痛苦,必會經歷作者筆下孩子失望、無助、茫然與恐懼的心情。這也正是許多人正在面臨的真相。
讓這個看起來似乎令人沮喪的最後真相,帶領我們進入覺醒後的另一個真相。

作家 鴻鴻

〈從黑暗中學習〉
這部繪本非常的美麗,也非常的勇敢。
作者讓書中的小孩面對孤獨、面對遺棄、也面對幻想破滅後的真實世界。

小孩對這一切其實非常理解。

每個小孩都恐懼孤獨,所以才會不斷要求大人的關愛。
每個小孩都明白什麼是失去,因為他們經常被要求離開想玩的遊戲、想吃的食物、想相聚的朋友,去做大人覺得更重要的其他事。
大人給小孩的童話,則常常充滿了粉飾太平的歡笑與溫暖。把小孩當作對真實要求不高的無知讀者。

大錯特錯。

透過《宇宙的傳說》的精采想像,我們(不論大人或小孩)都踏入了一個童話很少進入、我們卻絕不陌生的所在。
或許,只有面對自己,承認脆弱是生命的本質,孤獨是人生的常態,而接受自己可以是脆弱的,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堅強。

這個必要的學習,可以從這部勇敢的繪本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