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丁尼亞:萬里尋找古羅馬蔬食食譜
 
學習道地的烹煮過程中,我也領會了心傳的重要。這不是一門課程就可以學到,而是經由行走萬里才能體會的。我們何其幸運的擁有這一切經歷,從山城小鎮人們身上,接受純樸與熱忱。
 
 
即使有了第一次前往歐季羅的經驗,第二次再訪,仍然覺得沿途草原與羊兒低頭吃草的景象真是安詳迷人。這一天特別興奮,期待著妹妹烏恰和姊姊喬凡娜奶奶所準備的跨世紀蔬食菜單。

 

還沒看到列出的菜單之前,已經看見桌上擺滿各式食材。因為上一次特別要求讓我們一起幫忙準備工作,不然,以喬凡娜奶奶的身手,這一次可能又是當個純食客了。不過,為了把握時間多學幾道食譜,喬凡娜奶奶還是把部分食物事先做了準備。像是烏恰已經在院子外頭,將做好的一粒粒大小適中、捲起來中間有個空洞的貝殼麵放在小桌上;同時揉好另一個新麵糰,等著教我們做這種傳統的手工貝殼麵。

 

烏恰說,做貝殼麵的祕訣是要有個小工具:一片有著突起細條紋的玻璃片。她把切成一段段的小麵糰,先擀成細圓柱狀,再用手捏下約1公分,直接放在玻璃片上,用大拇指輕輕地由內往外推,麵條很自然的捲成一個小貝殼形狀。看起來很簡單。我在一旁也如法炮製,將捏好的一小段麵條往前一推,結果變成扁扁的麵球,緊緊黏住玻璃板。原來沒這麼簡單,凡事都要做過才知道。要用多少力道往前推,來自於麵糰的濕度與自己的手感,而這是經驗的累積。烏恰很有耐心的鼓勵我再多試幾次,「就像煮飯這件事,是要煮一輩子的,你有一生的時間去學習,有一天一定會變成高手。」烏恰說出如此寬容又激勵的話語。當下,指尖變得靈活多了,沒幾次,真的可以把力道控制得恰到好處,又不會沾到手與玻璃板,我開心得大笑起來。

 

熬煮番茄醬汁對我來說, 還好有些經驗, 倒也能快速的幫忙煮好放著備用。「烤櫛瓜盅」時, 把洗好的櫛瓜剖半, 挖掉中間的果肉, 把起司薄片、番茄醬汁及櫛瓜果肉調味拌勻,再盛入中空的櫛瓜上,撒上一些麵包粉吸收掉多餘的水分,經過烘烤,吃起來就會表皮香脆可口,內餡柔軟多汁。今天煮的番茄醬汁,一物三用。一部分拿來拌新鮮手工貝殼麵「薩丁尼亞島式番茄醬汁麵」,一部分用在烤節瓜的餡料裡。第三部分用在「炒白花椰時蔬拌新鮮黑橄欖粒」上,就連鍋底的醬汁一點都沒有浪費掉。

 

另一道主食「時蔬義大利麵」,是以當季最新鮮的蔬菜來烹煮。現在當令的是長豆,以足量的橄欖油搭配紅、黃雙椒燜煮,直至紅黃椒變得柔軟入味。還有一道在台灣很難得吃得到的炒新鮮蠶豆,也是來自中古世紀農夫簡樸生活的寫照。新鮮蠶豆先以熱水燙煮,去掉豆莢與澀味,再放入鍋子裡與橄欖油一起炒香,再加水燜煮一段時間,蠶豆特有的甜味就會滲進空氣裡。這時以海鹽加以調味,豆子的清香氣味就加更明顯。對從未吃過新鮮蠶豆的我們來說,這趟品嚐食物原味的旅程,又多了個美好記憶。

 

喬凡娜奶奶已在一旁準備好今天的甜點「起司甜餃」,這道菜從擀麵皮到包起司餡都很花時間,因此早在我們來到之前就已包好。油炸起司甜餃,是鍋子裡的最後一位客人。撈起金黃色的甜餃,瀝掉多餘的油質,淋上甜美的蜂蜜,宣告這一餐已經進入既飽足又滿意的身心平衡狀態裡,好滋味帶來了微暈的甜美狀態。六道餐點,滋潤了我們心中熱切的期待。

 

學習道地的烹煮過程中,我也領會了心傳的重要。這不是一門課程就可以學到,而是經由行走萬里才能體會的。我們何其幸運的擁有這一切經歷,從山城小鎮人們身上,接受純樸與熱忱。縱然我們發現純蔬食譜並不多,作法也大同小異,但稍微用點心,加上了關愛,就會帶來令人難忘的獨特風味,這就是心所帶來的力量。我們帶著無限感恩的心情,為沒有不散的宴席尾聲,注入美好的蔬食記憶。

 

 
 
 
定價:380元
網站特惠價:
300元(約79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