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幼兒園教育專家李坤珊
獻給2~6歲學前兒的第二本貼心教養書
孩子何時上幼兒園最合適?如何選擇托育環境?
為何兩、三歲孩子老愛唱反調、愛哭鬧?
隨著年齡漸長,寶寶的生活圈開始有了幼兒園,多了才藝班……,
他們面對外在感到不安害怕,卻又不知如何清楚表達;
大人不理解他們說不出口的無助與困難,
往往以「又在鬧情緒」了一言以蔽之……真的是如此嗎?
擔任波士頓教師訓練中心及幼兒園第一線教師的李坤珊老師,
再一次以孩子為出發點,用簡單的文字直指核心,
提供父母幼教現場實戰技巧,從容面對孩子每個說不的時候,
不論是分離焦慮、生活常規建立、創造力發展關鍵…
只要讀懂孩子的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教養難題!
帶孩子,長大成有用的人(本文僅摘錄一部份,全文請詳見《帶你長大》作者自序)
與不同的父母對談了十幾年,有一個讓我困惑的現象,那就是我們對「如何當父母」這件事,並沒有愈來愈清楚,儘管教養的理論和著作是數百倍的增加。有時,在演講完後,我傾聽著父母的問題,我好心疼。我心疼著那一個個排著隊問我:「老師,我的孩子不願意吃飯、不肯睡覺」等各式問題的爸爸媽媽,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看了那麼多教養書後,不但增添了許多焦慮,也失掉了自信和常識(common sense)?
所以我們不可能看遍所有的他人智慧錄,基本上,太龐雜,也有太多的假設了,多到我們無法消化。沒有消化,就會攪亂我們原來的教養系統,那單純的,我們要帶孩子長大成為ㄧ個有用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他看重自己;他關心他人;他為社會謀福利。
也就是讓我們回到原點去看,去看「個人」,去看「人和他人」的關係,去看「人與環境」的位置。從這個起點,或許會讓你在教養的路上,找到比較合人、合時的指南針。而這些指南針上的座標,至少會讓你少焦慮一些(為孩子擔心,是父母無法避免的親密負擔),不會讓你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不會讓你一定要確定未來的路。因為,未來的路,是不確定的。
你能確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孩子,不管未來的路是平坦,還是布滿荊棘,我都會和你一起走。」怎麼走呢?帶著他,長大!「帶」這個字在它的原始意義,是表示束在腰間的帶子和用帶子的兩端打成的結。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他有責任(也心甘情願的)去引導,去教誨,去信任,去無條件的愛;去把家庭價值,像編織腰間的絲帶一樣,細細的編入孩子的未來裡。而那條絲帶所打成的結,就變成了你和孩子間,那永遠的、無可取代的親情。所以,讓我們帶著孩子:
帶孩子看見自己,看重自己
不管孩子天生的氣質是什麼?性向是什麼?才能是什麼?每一個孩子,是的,每一個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你要從孩子很小開始就告訴他,無論他做了什麼努力,他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他盡了力就是最好的,他應該為自己的勇敢喝采;他願意把他的想法表達出來,他永遠不要放棄嘗試溝通。
帶孩子了解別人,關愛別人
看重自己的孩子,還需要引導他們看見別人的需要,了解別人的觀點,關愛他人。從「我」到「我們」,生命的風景才會不同,想法才能豐富;從「我有」到「你也有」,我們所擁有的不會更少,只會更多;從「我」到「你」到「他」,就有了朋友,有了共同的努力目標,笑聲就有了回音,哭聲也有了回應。
帶孩子在乎正義,擁有使命感
一個孩子成為大人後,假如只是關心自己有沒有更多,他不會發現自己生命的意義!有使命感的大人,會懷著熱情想辦法改善這個世界。然而這樣的使命感,不會長大後突然產生。從小帶孩子找到他自己的熱情(passion),然後鼓勵他發現自己的興趣(interest),一步步的,他會選擇要貢獻給這個社會的是什麼(devotion)。
這本書裡的文章,結集了我這三年來的工作記錄、心得和體驗,反應的就是帶孩子成為有用的人的教養目標。年紀增長了,但那並不保證,我梳理的智慧更增加了。但是我很確定的是,因為我愛的孩子更多了,我愛的家長也更廣了,我也更勇敢的、排除萬難的在學校開創了新的部門、實驗新的課程,我替更多人說話了,那匯聚而成的勇氣、愛與信心,讓我成為一個更能幫助孩子成長的老師和媽媽。
我為我自己寫這本書,但我也為正在讀這本書的你,寫下每一個字,因為我們都是為人父母。我也和你一樣,我希望我的寧寧和小福能進最有名的學校,但他們會不會進去,我真的不在乎。因為進不進名校,與他們會不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沒有因果關連性。我更在乎,也始終相信,孩子會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路,成為一個獨特的、有用的人。儘管現在有限的我仍看不見,但我要相信他們,他們會自己找到路。
而在他們找尋的過程裡,我會是那鼓掌最大聲的人、最心疼的人、最有耐心等待的人,那看著他們高飛卻還是默默拿燈守在家門口的人。這是我在不確定的未來裡,給我親愛孩子的唯一確定,我會帶你長大。而你,正在讀這本書的你,讓我也邀請你,讓我們一起,懷著些憂慮,但有信心的,帶孩子長大。
李坤珊
南依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現任教於美國波士頓,育有一兒一女。她將幼兒發展和教育理論的專業知識,實踐在與幼兒日日相處的第一線工作上,近年來結合在理論與實踐上的經驗,為學校開創「融入與合作式」的雙語教學部門,她同時在美國波士頓教師訓練中心,教導專業的幼兒園教師,如何從幼兒的發展歷程和需求出發,給予孩子優質的學前教育。著有《讓孩子安心做自己》、《讓寶寶愛看書》、《小小愛書人》、《童書非童書》。
小雨麻 (本文為摘錄,請按此閱讀全文)
『這是一本為小小孩而寫、為小小孩發聲的書。
如果您是小小孩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老師,如果您深愛您身邊的孩子,而且他是一位小小孩,那麼請撥一點時間、靜下心來,好好看這一本書吧!』
三年前,作者李坤珊老師出版了「讓孩子安心做自己」一書,當時小雨麻正面臨小雨傳說中兩歲半的叛逆期高峰,正是最容易抓狂的時候,與這本書相遇,真有一種久旱逢雨、天降甘霖之感,為此還寫了一段上述文字,與部落格的讀者分享。若說這本書當時拯救了我們母女倆於水深火熱,一點也不為過。
盼啊!等哪!等了三年,終於又等到李老師的新作——「帶你長大」。李老師既是美國蒙特梭利幼兒園第一線工作者,也是培養幼兒園教師的老師,從長年教育自己的孩子到幼兒園的孩子經驗中,觀察與歸納出許多教養小小孩的實用心得,不藏私地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書中以三大主軸描繪小小孩的各種實況小劇場:從學校到家、從家到生活、從生活到創造力的啟發,而在最後一章節,李老師再度化身小小孩的發言人,與讀者分享:為什麼小小孩捨不得睡覺?為什麼小小孩想「自己來」?討厭收玩具、坐在地上大哭賴皮、假裝什麼都不會要大人幫忙、或者說不好聽的話等等,這些常發生在小小孩身上的症頭,李老師都一一剖析,更提出具體的對策與做法,讓讀者很容易理解應如何執行與克服。
李老師的文字輕輕柔柔,娓娓寫出那一則則溫馨的小故事,如微風拂過樹梢、如輕雨落在如茵的草地,她對孩子那樣地有耐性,我走在字裡行間,也倍感舒展。書的最後,李老師以自身的遺憾提醒我們「多愛孩子一點點」,因為時間錯過不再重來。緩緩闔上這本書,深深吸吐一口氣,住在我心中的小小孩傷口漸漸療癒,而現在做為兩位孩子母親的我,對於如何引導小小孩再次精進一甲子功力。
美岱子(本文為摘錄,請按此閱讀全文)
不管小孩是否要送保母家、幼兒園或甚是上小學後要送安親班,在現行雙薪家庭甚多的情況下,職業婦女最常碰上的心理愧疚就是沒能全心全意的陪伴小孩,喜歡坤珊老師在新書中提出了的原則觀點:不管你是選擇回到職場的理由是什麼,先不要感到內疚,尤其是媽媽,只要為小孩尋找安全、有愛的環境,讓小孩感覺到被了解、接納,在愛與信任的條件下,新環境也可以是家的延續。
書中亦有提出教養小孩要以「自然結果法」的觀點來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大多數的家長都害怕小孩吵鬧、害怕小孩大聲哭鬧,我也是其中者,「自然結果法」就是因為孩子的「哭」所歸納發展出來的原則。
閱讀這本書,我是邊看邊點頭,雖沒有如搗蒜的誇張程度,書中的諸多觀點、原則對應著教養阿乖這些年的事蹟,還真是吻合,不管是生在哪一國度,每一位小孩(或許該說是每個人)都是需要被愛與被信任、需要被接納與被了解,也都需要私自的時間與空間。在過度重視成果的教養環境下,其實過程更是不容忽略,大人的精打細算未必是小孩子所需要的,當小孩長久處在被安排好的環境裡,往往失去主動思考、探索的能力,尤其是在權威教養的環境下,失去,更巨。生活不可能完美,教養漫漫長路更不可能是絕對,大人其實也是需要反省的時間與空間,當我們學會接納小孩的不完美,學會容忍小孩說不的反抗,就可以驚喜的發現小孩的獨特∼挺美!
自序 帶孩子,長大成有用的人 |
||
1. 讓寶貝安心上學,不害怕 |
7. 沒有你,我長不大 |
|
13. 給孩子自己玩的機會 |
20. 我不想睡,我睡不著 |
|
尾聲 多愛孩子一點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