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的藝術:為人療傷止痛的話語和行動
芙爾.沃克(Val Walker)著
定價350元 優惠價79277
  

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在嚎啕大哭中出生,在悲傷啜泣中離開。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命彷彿是苦痛與意外一宗接著一宗冒出來的鄉土連續劇,不斷會有各種失敗挫折。在這悲苦人生之中,喜樂幸福在哪裡呢?我們又能夠如何幫助我們自己與他人脫離痛苦走向幸福呢?

古往今來的哲人都在訴說著,想要超脫悲苦獲得快樂,只有透過愛與藝術這兩條路。愛與藝術是人生的救贖,即使宗教也脫離不了這兩條路。其實,愛與藝術也是一體的兩面。藝術是一種對於自然的愛,而愛則是一種對於人的藝術。人生最美的風景就是愛了,想要追求生命之美離不開情與愛。愛是一種藝術,像是音樂、美術,需要一再學習磨練。音樂的旋律之美,還是要靠一個個音符表現出來;美術的畫面之美,還是要靠一筆一畫表現出來;那麼愛要靠著什麼表現出來呢?是安慰。人生這麼多苦難,正是要讓我們在苦難中互相安慰,讓愛從安慰之中表現出來。學習音樂的人要在一個個音符當中不斷練習;學習美術的人要從一筆一畫當中辛苦琢磨;對於愛的學習,則要能夠在一個個最適度的安慰當中表現出來。

也許你學音樂,也許你學畫畫,也許你不覺得自己學到什麼藝術,但是你不可能不學習愛的藝術。從小孩到成人到老年,從親情到戀情到友情,愛的藝術都是我們逃不開也翹不掉的課程。想要學習音樂,必須從一個個單音開始,慢慢才能夠完成一整曲旋律。想要學習愛的藝術,則必須從安慰開始,然後才能夠完成一整個美麗人生。《安慰的藝術》這本書是學習人生、學習愛的入門起始點,也是揮灑出幸福人生的開端。本書在一開始,用很實際的方法,介紹安慰這個觀念的理論基礎,讓我們了解同理心、支持與鼓勵等等各種心理特質是怎樣運作的。第二部再用很實際的例子,一步步教導讀者安慰的話語要如何說出來。

《安慰的藝術》第三部,則是把愛與藝術兩者融合在一起,討論怎麼樣讓兩者互相協助,表達得更美、更透澈。第四部進一步回到大自然之中,大自然是愛與藝術的源頭,跟自然結合成一體,是人生最大的安慰。本書的第五部則介紹許多音樂電影,讓我們可以看到精彩而活潑的生動例子。

沒有愛的人生不值得活,但愛不是說來就來的,我們要透過一次次恰到好處的安慰去表達愛。在我們的社會之中,青少年熱切追求愛情,壯年人受困在各種人情紛擾之中,老年人又不曉得怎麼表達愛,而我們一直缺乏教導情感與愛的書籍,《安慰的藝術》正是彌補這個社會欠缺愛人能力的不足。當然,從事服務與助人工作的朋友,更需要一再透過《安慰的藝術》這本書磨練對人的關愛。想要揮灑出美麗的人生?請從安慰的藝術開始。

本文作者為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科醫師、中華民國生命教練協會理事長

即使我已推薦過許多談及助人歷程及陪伴人的書籍,我也寫下一本關於如何陪伴傷痛人的書:《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但我還是要大力推薦這本好書《安慰的藝術》。這是我到目前為止閱讀過極為完整且實用的助人書籍,並且澄清許多人對於「安慰」的誤解,並將我們為何需要「安慰」做充分的闡明──傷痛者需要先被安慰,才有機會因為受到滋養而好轉。

資本主義社會都有一個傾向,也就是在乎時間的花費;怕過於浪費時間而失去獲得更多利潤。因此,重視效率、簡化歷程,是每個受資本主義影響的社會都會走向的方向。往往一個重要的生命經驗,被理所當然的被簡化為幾個步驟就想「處理」掉或「解決」掉。複雜的歷程及心境體會如此具有生命獨特性的經驗,往往不被傾聽與重視,人們只想趕快的、盡速的叫你解決情況,以及叫你改變那些被視為不佳的存在狀態。

我們漸漸失去對於人心與人性的理解和涵納,更是失去對生命的耐心和細心。當我們對人心和人性失去理解、失去洞察的能力,也失去涵納力的時候,往往也會將「正常」的反應視為「異常」或「問題」。

就像,喪失一段重要關係的失落會令我們心痛,也會令我們處於哀悼歷程一段時間,可能會流淚、嘆氣,或有茫然、空洞的感覺,不知如何展開明天,這需要有足夠的時間摸索與重建生命。但在要求效率及簡化生命經驗的生態環境中,這些「正常」的悲傷反應卻往往被視為「異常」或「問題」,而被規勸或被要求盡速改變(最好消失)。

還沒好好悲傷,好好哀悼,好好接受到安慰,就被期待盡速恢復往常作息,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這真的是對人「好」的事嗎?

在我看來,付上的代價是我們越來越難給出安慰,因為我們失去能力與他人同在及情感連結。特別是當他人正處於生命的低潮幽谷時,我們很難與對方的感受同在,更別說是與他同行為伴。

如果,我們也越來越感受到這世界的冷酷,我們也體會過當我們生命受傷及破碎,需要一份安心的陪伴和話語的撫慰時,卻往往得到的是建議、規勸和不以為然時,我們就能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也越來越難感受到彼此靠近相伴的感動和溫暖力量。

《安慰的藝術》和我所認同的助人理念是一致的,我們是助「人」,而非總是聚焦在解決「問題」。當人不被關注,只是被催逼著解決狀況、處理問題時,這「人」並非真實的存在。急功近利是我們社會追求成功的態度,當急功近利也被濫用於對待人時,人只會更加的被漠視、被否定、被貶抑和被排除,而更加痛苦及退縮。

此書絕對值得讀者好好閱讀及反思,我們究竟如何對待他人及如何對待自己(據我觀察,許多不懂如何安慰他人的人,其實也是不擅於安慰自己的人)。書裡提供了許多回應句,告訴我們換個說法,受安慰者的感受會更好,互動情況會更佳。

當你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能說的話都說了,能給的建議都給了,對方還是那個死樣子,還是那樣故態復萌……請你也反過來思考自己,是不是同時也是表示你所說的話,和使用的方式及態度,其實也都是如出一轍。

如果我們發現了,其實自己真的不會安慰,也不懂如何安慰,那麼,現在這一本書,真的值得你好好透過它,重新學習安慰這門藝術。這同時也會減少你在人際中的疏離感和孤立感,因為你會獲得與人真實靠近,與情感連結的能力,不再對安慰人感到恐懼,不再因為不知道如何回應而困擾。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

具有撫慰效果的說法語

對我們許多人而言,提供安慰最困難的地方莫過於與傷痛難過的人面對面,不管是安靜地坐在一起,或是找個話題談談。在這些親近的時刻裡,我們亟欲尋找「適當」的說法語,卻往往忘了自己真正想要說什麼。究竟為什麼說話這種最重要的安慰方式,會如此難以駕馭?

 

冷酷的世界裡更需要溫柔相待

在這個步調快速的世界裡,我們很難緩下腳步,只為了「陪伴」某個需要我們的人。我們已經習慣了各種「即時新聞」,或是在網路上流傳的消息,我們的注意力被各種訊息給分散,甚且看不到就在我們身邊的人。這些快速的溝通傳播方式,降低了我們的耐心以及願意傾聽的心,偏偏那些悲傷而需要安慰的人,通常無法快速「進入重點」,正是需要我們的耐心和傾聽。耐心這個安慰的重要特質不斷被人們遺忘。然而,此刻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我們很難從媒體上找到安慰對話的範本,電視機和收音機裡看不見也聽不到太多能夠帶給人們安慰的說法語。真正的安慰者通常不會上節目說教,也不會出現在所謂與專家面對面的新聞節目,指著參加者或來賓的鼻子,告訴他們如何「克服」問題。很多所謂的專家聲稱要分擔我們的痛苦,但是從他們閃爍的目光裡,我們可以看見他們對於我們的問題感到鄙夷,不論是卡債、失業、甚或失眠。不,倘若我們真的想要學習具有療癒力量的對話,最好訓練自己拋開所有雜音,聆聽我們自己的心。我相信當我們需要給與身旁的人安慰時,我們應該要也確實可以緩下腳步。這個世界絕對不會因為我們停下來多說了一些同情的說法語而停止運轉。

 

安慰的語言:說什麼,不要說什麼

如同先前提到的,當我們面對需要我們的愛和支持的人,我們常常會忘記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因此,最好在會面之前,先坐下來釐清你想要溝通的重點和傳達的訊息。以下幾個例子供參考:

.我就在你身邊,你隨時找得到我,我很關心你。
  .我願意聽你說,我想要了解你的想法,我會陪著你。
  .我對於你告訴我的事很有興趣,我很願意聽你說更多你經歷過的事。
  .我可以感受到你的悲傷或挫折,即使我自己沒有經歷過你的遭遇。
  .我願意敞開心房接納,不會妄加評斷。我是值得你信任的人。
  .我可以提供特定的協助與支持。
  .在這次的會面之後,我想與你保持連繫。

這些內容,或類似的說法語,都傳達了我們真心想「陪伴」對方度過傷痛,和我們在緊張或不安時隨口而出的說法不一樣。當我們不確定該說什麼的時候,常常會言不由衷地說些陳腔濫調,而非發自內心的真誠話語。

避免陳腔濫調!話語也可能會拉開彼此的距離,尤其是當我們表現得好像我們知道「什麼對對方最好」。剛經歷創傷或失去的人,會不想聽到或接受那些出自好意的指導或智慧之言。只要聆聽並真誠回應對方的說法,就是很大的安慰。

試著回想那些安慰過你的人說過的說法。他們的說法語是否曾經讓你覺得麻木無感或受到侵犯?記下這些話,避免自己也這麼說。

過去十六年來,我組織過許多失親者、創傷者或重病者的支持團體,不少學員跟我們分享了那些想要安慰他們的人說過話,很多最後反而造成「反效果」。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話多半是我們常聽見的陳腔濫調。

 

開啟對話**

當我們探訪某個正處於痛苦低潮的人時,往往很難鼓勵他們分享內心的感受。有時候,只要默默坐在他們身邊陪伴就已經足夠。有些時候,你可能會感覺到他們想要找人談談。以下提供幾個有用的建議,協助你展開一場療傷的對話:

話語的邀請:
  「我在想……」
  「聽起來……」
  「那件事現在進行得如何……?」(檢驗結果、面試、約會)
  「那件跟……有關的事怎麼了?」
  「我可以想像這件事會有多困難……」(不要直接回答說:「我了解。」)
  「這些日子以來,是什麼幫助你撐下去?」
  「你今天想要談談這件事嗎?」
  一旦開啟對話,讓對方自然而然地說下去,不要強迫對方。以下是安慰者想要繼續話題時,常會犯的一些錯誤。

二、阻礙對話進行的障礙:
  .急著提供建議
  .打斷長時間的靜默
  .改變話題
  .追根究柢,不斷問「為什麼」
  .問了太多問題
  .只問是與否的問題
  .嘮叨、說教、長篇大論
  .過度解讀
  .說了太多你自己的事,或是你「類似」的經驗
  .講得太快太急
  .音量過大或過高
  .告訴對方他們重複提到相同的事情
  .告訴對方不需要跟你解釋你已經知道的事情
  .說話過於一板一眼、問題導向、過於官腔、自作聰明或是無趣

藉由檢視對話中常見的障礙,比較用語的差異,我們可以清楚傳達希望表達的訊息。然而,必須牢記的是,基本上人類的溝通有百分之八十是透過言語的方式──說話的口氣跟臉部的表情所傳達的言外之意更加生動豐富。我們看著他人的方式、凝視對方的目光,以及說話的音調,都能夠表達我們有多在乎對方。以下幾個肢體動作將傳達出你是真心關懷對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