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尋貓人

從第一次將鏡頭對準家裡的養的貓開始,我就知道,貓是一種必須長期拍攝,神秘且人類永遠無法理解的高等生物。家裡的貓拍完了,我拍樓下的貓,覺得還是不夠,我開車到台灣各地去找,最後,我坐飛機到全世界去找。十五年過去了,除了為討生活必須拍許多好人壞人活人死人、好吃與難吃的食物、好玩與不好玩的風景區外,我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眼睛一定不斷在搜尋哪裡有貓——路上走的、別人家裡的、畫在牆上的與印在書上的。自己花錢出國比較簡單,可以每天花十二小時不斷在路上走來走去尋找貓跡,因公出差則比較麻煩,要利用空檔時間或是提早起床,才有機會讓「見貓率」不會跌到零。

這些年正好也經歷了影像的紀錄儲存方式與展出媒介的大轉變。以前,要讓許多人看到自己的攝影作品,那就要出書或辦展覽,這可能要花上一年的時間。後來有了電子郵件與部落格,拍完照回到家坐在電腦前幾分鐘,就能讓照片在網路上流傳,幾天之後,就可看到各方意見蓋起大樓。

到了最近,連回家處理照片都不用了,拿起手機,出現偽快門聲之後,照片就可同時讓數千人看見,然後大家一定都說讚。也剛好在這個時候,柯達(Kodak)宣布破產了。我無法想像拍照這件事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就像小時候看著家裡的轉盤電話機時,誰能想像將來會變成薄薄一片,然後講電話只是一百種功用的其中之一?唯一不會變的是,還是要到現場才能拍到照片,要到有貓的地方才能拍到貓,要等到貓伸懶腰才拍得到伸懶腰的貓。當然還有更現實的是,還是得花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拍一些用來換鈔票的照片,這樣才有錢買機票出國去。

更麻煩的是,當別人知道我喜歡拍照的時候,他們都會熱情的跟我說,某個地方的風景很美,哪裡的煙火很壯觀,你一定要去拍。而我總是很冷淡的回答,我只想拍貓。最後他們就會帶著無法理解的眼神,草草結束這個話題。而旅行的方式與目的,變得越來越讓旁人無法理解。有時應親朋好友的要求,要把「攝影成果」公開播放,結果大家都不可思議的看著出國兩星期、花了好幾萬的結果是,只有五張令我還算滿意的照片,然後,沒有任何紀念照與紀念品。出門時行李箱裡塞滿底片泡麵罐頭與一支電湯匙,回家時變成還是底片與一堆重死人的攝影集。

有人問我,一個題目拍這麼久不會煩嗎? 其實我也曾經覺得可能拍不出變化了,但是只要每次拿起相機將鏡頭對準貓,我就能再次找到他們的奇妙的地方。我可能已經拍過一百次貓打哈欠,但第一百零一次卻又有新發現。十五年的時間,小貓會變成老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