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29出版│14.8cmx21cm│精裝
定價380
網站特價300元(79折)

現代的企業經營環境瞬息萬變,組織需要更有彈性,才能隨需應變,而SCRUM正是為了打造彈性好、行動快、協調佳的團隊而設計的工作方法。

為了改革過去如瀑布般由上而下、層層開展的專案工作架構,作者在1993年推出SCRUM,徹底翻轉專案工作的生態,提升團隊的效率和績效。SCRUM自問世以來,早已廣為科技業採用,用以發展新軟體與新產品,並掀起許多創新和變革。SCRUM雖然在軟體和科技起家,但這套高效能工作法幾乎可以應用於任何以專案和團隊為導向的組織工作型態,並不限於科技研發。可惜的是,在科技業以外的組織和個人,對它卻很陌生,所知無幾。

本書是SCRUM開創人薩瑟蘭闡述SCRUM的唯一著作,堪稱是SCRUM的權威專書,不管是想要了解SCRUM,或是想進一步應用於組織與個人,本書都是必讀經典。

 

什麼是 SCRUM ?

SCRUM一詞源於橄欖球賽的「並列爭球」,指的是全隊通力合作把球往後場傳的方式,必須結合細膩的團隊合作、一致的意念以及明確的目標才能做到,套用於完美團隊的運作,再貼切不過。

各界推薦

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許士軍
推特首席技術長 亞當 • 麥辛哲
《精實創業》作者 艾瑞克 • 萊斯
人氣部落格「專案管理生活思維」主筆 姚詩豪
 
   
 

SCRUM之父,敏捷宣言(Agile Manifesto)起草人。

  薩瑟蘭畢業於西點軍校,越戰期間是出色的戰鬥機飛行員,擅長低空飛越北越進行偵察任務。越戰歸來後,先在史丹佛大學取得統計碩士學位,後於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取得博士學位。曾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的贊助下,以放射學、生物學及預防醫學助理教授的身分,參與維生素與癌症研究中心的創立,擔任國家癌症中心研究員長達八年。後來進入企業界工作,曾於多家大型軟體公司擔任技術長。

  1993年開創SCRUM工作法,締造驚人的產能提升紀錄,以軟硬體專案管理的卓越成效在矽谷打下口碑。目前他是SCRUM基金會總裁,致力於推廣這套管理方法並拓展應用範疇,在全球各地舉辦工作坊、培訓和演講。

為何要談SCRUM

我在二十年前和肯 • 施瓦布(Ken Schwaber)一起開發SCRUM,當時的用意是要為科技業設想一套更快速、更可靠、更有效的軟體開發手法。從那時候直到至少2005年,大多數的軟體開發專案都還是採用瀑布法,專案分成多個階段完成,一個又一個階段發展出準備釋出給顧客或軟體使用者的終極版。那樣的流程很緩慢,也無法預知成果,而且往往會做出使用者並不想要或不願付費購買的產品。進度延遲幾個月或幾年是家常便飯。這種事前先把每一步都規劃好的計畫,會把所有細節都畫成甘特圖,也讓管理高層相信開發的過程完全在掌控中,但結果往往是進度很快就開始落後,而且預算嚴重超支。

為了免除這些缺失,我在1993年想出一種做事的新方法:SCRUM。

它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由上而下、規範式的專案管理手法。相較之下,SCRUM可說是一種具備進化能力、有彈性,還能自我修正的制度。自問世以來,SCRUM架構已經成為科技業發展新軟體與新產品的一種方式。不過,SCRUM固然在矽谷已經有管理軟硬體專案方面的口碑,但在一般商業應用上有何潛能仍是未知數。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撰寫這本書,為科技業以外的企業揭露並解說SCRUM這套管理系統。

More(點擊展開繼續閱讀)

我在書中提及,SCRUM源自於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以及空戰的OODA循環。我會介紹我們如何把小團隊當成專案運作的核心,還有為何它能發揮這麼高的作業效率,也會說明我們如何安排專案的優先順序、如何設定為期一週至一個月的「衝刺」(Sprint),以維持動能並讓團隊的每個成員承擔應有的責任、如何進行簡短的每日立會(Daily Stand-up meeting)來追蹤已完成事項,以及在所難免會突然出現的各種挑戰。我也會談到SCRUM如何結合「持續改善」與「最低限度可行產品」的概念,藉以從顧客那裡獲取即時的回饋意見,而不是等到產品完成後才做這件事。你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看到,從開發價格實惠、每加侖汽油能跑一百哩的車子,到協助美國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建立21世紀的資料庫系統,任何東西都可以用SCRUM來打造。

請繼續閱讀,我想你會看到SCRUM可望協助貴公司在工作、開發、規劃及思考等層面轉換為新方式。我深信SCRUM幾乎能在任何產業中促成企業革新運作機制,正如SCRUM已經為眾多新公司的創新與產品上市速度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也促成矽谷及科技世界裡諸多新產品的問世。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SCRUM》前言)

每日立會

在寶蘭,每日會議至少會召開一個小時。這樣的時間長得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試圖找出集會時最核心的溝通事項,最後想出上述三個問題。

每日立會三原則

這也是每日會議的運作方式,它存在一些規則。每天都要在同一時刻開會,每個人都必須參加。假如無法全員到場,就等於是沒有溝通。一天中的任何時刻都可以,只要是在同一時刻就好,重點在於給團隊一個固定的節奏。

第二個規則是,會議不能超過十五分鐘。我們希望會議乾脆、直接並且切中重點。假如有些事需要進一步討論就記錄下來,在每日會議之後再深入探討。這麼做的用意是希望在最短時間裡找出最多用於採取行動的珍貴資訊。

第三個規則是,每個人必須積極參與。為了促成此事,我要求每個人都站著開會。這可以讓大家積極交談、持續聆聽,也有助於維持會議的簡短。

正因如此,這樣的會議才會稱為「每日立會」或「每日SCRUM」。你要怎麼稱呼它其實都不是那麼重要,只要每天在同一時刻召開、同樣詢問那三個問題、每個人都站著,而且把開會時間控制在十五分鐘以內就可以了。

我常看到某個意外出現的問題是,大家都傾向於把每日立會當成只是一個向大家報告「我做了這件事??我準備做那件事」等個人事項的場合,一個人一講完就輪到下一個人講述。更理想的方式應該接近於美式足球,選手圍在一起商討戰術的景象。外接員可能會說:「那個防守前鋒礙到我了。」聽到這句話,進攻絆鋒可能會說:「他就交給我處理,我負責突破防線。」或者四分衛可能會說:「我們的跑陣碰到瓶頸,不如出其不意地把球往左傳。」用意在於讓整個團隊迅速決定如何完成衝刺,取得勝利。被動因應不但懶散,也形同主動拖累團隊裡其他人的表現。一旦找出問題點就必須即刻予以排除。

我要的是企圖心旺盛的團隊,他們在開完每日會議後,都很清楚自己在那天以內必須完成最重要的一件事。有人或許會聽到其他的成員說,某件事得花費一天才能完成,但是另一位成員或許就知道如何幫助對方在一個小時內完成。我希望我的團隊在開完會後,能夠說出「我們一起來把這件事搞定」、「我們一起來做這件事」之類的話。這個團隊必須有追求卓越的企圖心。

不管團隊是大是小,我對他們講的話都是這樣的:「你們真的想要永遠都這麼糟糕嗎?你們的人生就只有這麼一點動力嗎?這是你們的選擇,但是你知道,你可以不必是這副德性。」團隊必須主動以追求卓越為目標。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SCRUM》第4章 × 掌握時間的節奏)

 

  • 時間有限,請善待它把你的工作分割為在已經設定好的一段固定的短時間內能完成的量,最好是以一週至四週為一段。假如你熱衷於SCRUM,不妨稱它為「衝刺」。
  • 不展示,就完蛋每段衝刺結束時,都要提出已經完成的部分—某種能使用的東西(像是能飛、能開等)。
  • 丟掉你的名片頭銜是你專業地位的象徵。應該要讓人知道的是你做什麼事,而非別人怎麼稱呼你。
  • 要讓每個人都知道每件事情的進展溝通飽和度可提升工作速度。
  • 每天開會這種全員出席的場合只要一天一次就夠了。大家在每日立會中碰頭十五分鐘,找出有什麼事能加快工作速度,然後去做。
 

規劃「衝刺」

在SCRUM當中,我們稱這些循環為「衝刺」。在每個循環的一開始,都會有一場規劃衝刺內容的會議團隊要在會中決定,他們在未來兩個星期裡能完成多少工作。他們會從已排好優先順序的待辦事項中領走這些工作項目,通常是寫在便利貼上,然後貼到牆上。團隊必須決定在這些工作項目中,他們在未來兩個星期內可以完成多少。

當一次衝刺結束時,團隊成員就要開一次會,展現出在這段大家一起合作的時間裡完成什麼工作。他們要檢視有多少個便利貼上的工作項目已經完成?自己是不是在這一段的衝刺中列出太多工作項目,卻沒有全部做完?或者工作項目是不是列得還不夠?這部分的重要之處在於,大家對於自己能多快做好事情,也就是速度,開始有了基本體認。

在他們展現出當下成果時(大野耐一的想法就在此刻發揮作用),他們不只討論過去這段時間做了什麼,也會提出問題:「我們如何在下一次的衝刺中更妥善合作?在上一次衝刺中曾出現什麼阻礙?拖慢工作速度的阻礙又是什麼?」關於SCRUM如何運作,附錄有更多的細節描述。

而這就是為何強生需要幾個月才能真正辨別出專案要耗費多久的時間才能完成。他希望能透過多次衝刺來評估每個團隊的工作速度,也看看能改善多少、能比原本快上多少。一旦他得知各團隊在各衝刺中完成的工作項目,而後比對在專案結束前仍待完成的工作項目,就能預估完工日期。

除了明瞭各團隊的進展速度以外,他也想知道有哪些阻礙在拖慢速度。他真正的用意在於提升速度以加快產出,但不是藉由更長的工時(稍後我會討論為何此舉將會徒勞無功,最後只會拖慢進度),而是藉由更好、更聰明的工作方式來實現。強生表示,團隊的生產力成長為三倍。大家上軌道後,速度就變成開始時的三倍。因為他們的合作默契變好了,最重要的地方在於,他們已得知拖累速度的因素,也會在每個循環、每次衝刺中努力地予以排除。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SCRUM》第1章 ×世界的運作法則已瓦解)

 

  • 擬定計畫是有用的,盲目跟隨計畫是愚蠢的。把眾多圖表全都畫出來的誘惑真的很難抵擋。這可以把一項龐大專案中所有必須完成的工作,全都一一攤在每個人的眼前提供檢視,問題是,詳細製作的計畫一碰到現實,馬上就會隨之瓦解。應該把對於變化、發現與新想法的假定,都內建於工作方法中。
  • 檢驗與調整。每隔一陣子,就要暫停手邊的工作,檢驗既有成果,看看它是否仍是你該做的,也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採行。
  • 不改變,就等死。對於老派的工作方法、「命令-控制」的管理手法,以及高度可預測性的堅持,只會導致失敗。同時,還可能會被採用SCRUM的競爭對手拋在腦後。
  • 快快失敗,才能速速改正。企業文化往往看重形式、程序及會議,而非短期內創造出可供使用者檢驗的可見價值。任何無法創造價值的工作都是愚行。把工作切割為多個較小的循環,可容許早期使用者提供回饋,開發人員也能即時免除明顯會白費的心力。
 
高EQ領導力 什麼才是最難的事? 對手偷不走的優勢 領導最好的自己
定價350元
定價380元
定價350元
定價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