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導讀:
我們不同,但仍然可以是朋友                                     胡培菱
「不歡迎大象」這個故事聰明的地方在於,它明著講友誼—小男孩對於他的大象朋友的不離不棄,我們應該接納各種不同的朋友等等,但在更深沈的方面,這本寓意深遠的童書讓我們可以思索及探討「相異」、「排擠」與「族群」這幾個議題,也就是說可以藉由這本書,跟孩子開始討論到主體(我)與他者(別人)之間的關係。

從一開始這故事就告訴我們,這個小男孩跟別人不一樣,因為他的寵物是大象,而這個相異使得他被拒絕在寵物同樂會的門外。寵物同樂會門外貼的告示「不歡迎大象」代表的是一個崇尚一致性的社會對於相異者的一個抗拒態度。排除異己是社會維持同質性的機制,是一股強迫相異變成相同的壓力。

因為這個排擠,小男孩似乎有所猶疑了,養大象當寵物是對的嗎?如此這樣與社會相異是值得的嗎?他的大象帶著他勇敢地離開了寵物同樂會,此時大象似乎比小男孩還堅定。但天空城市不再溫暖,世界變得灰撲撲的了,甚至還下起了雨。直到他們遇見了同樣被排擠的那個養臭鼴當寵物的女孩。

小男孩與小女孩之間有共通點,他們都是被這個常態社會拒絕的人。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們兩個人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種族:這是兩個同樣養著特殊寵物的白人男孩及黑人女孩。然而作者非常聰明地並不願意停留在種族的相異上,我們仔細看便可以發現,在原來的寵物同樂會門內其實有一個黑人女孩,所以種族並不是這個排拒的切割點;也就是說在這本繪本裡所談到的相異與排擠超越了本質上的特質,如膚色、性別、性向,而是廣義地去探討某種價值觀的相異。以這個角度來讀,小男孩及小女孩對於他們所飼寵物的不離不棄,其實就是對於同質社會中,所容不下的某些個人特質的堅持與不放手。於是我們可以說這個故事鼓勵與肯定了,堅持做自己這條或許艱難的道路。

並且作者是樂觀的,她相信即使堅持做自己也能遇到或建立可以接納自己的族群,作者以更開放的態度來談友誼,因為族群就是友誼的延伸。小男孩與小女孩他們兩個人面對社會排拒的方法,不只是不放棄他們的異質性,而是更積極地去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族群,包容所有「相異」者的族群:不管是養長頸鹿的、養刺蝟、企鵝、小鯊魚、 犰狳的都被歡迎到他們的另類寵物同樂會中。

當然看到這裡,我們合理憂心族群的建立是否不免帶來族群的對立,一個新的、「屬於我們自己的」族群的建立是否往往帶來更多的隔閡與切割?但是作者最後期許的是一個「歡迎所有人」的開放新族群,有你我、有異同,但是或許可以平等共處當朋友,在最後一頁裡,甚至連當初拒小男孩於門外的女孩都來探頭觀望。

從「不歡迎大象」到「歡迎所有人」,這本有著多重層次的繪本,讓孩子們不只可以感受到友誼的意義,父母還可以引導他們看到堅持做自己的重要,以及一個尊重異己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