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head-pop-1 head-pop-2 head-pop-3
test
test
test
  • intro-txt1
  • book

    作者:瑞秋﹒威廉斯 rachel williams
    繪者:卡諾夫斯基 carnovsky
    出版社:水滴文化

    定價:699元
    79折:552元放入購物車

intro-txt2
pre-1
  • slider_1
  • slider_2
  • slider_3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good-bar
  • good-1

    這本《點亮奇妙大自然》從封面開始,就喚醒了我內在的視覺設計師靈魂。我職業病似的從設計的角度,裡裡外外反覆翻閱著書中以三原色構成的美麗畫面,而這一幅幅圖像更撩動了生態攝影師的心──插畫家卡諾夫斯基(carnovsky)在每一個篇章中用了大量的生物插畫來表現生物多樣性,並巧妙的依照生物特性,運用印刷色:紅、黃、藍來分別呈現──黃色是晨昏或野間出沒的生物,紅色是植物,而藍色則是日間出沒的生物,當這三種顏色的圖案堆疊在同一個畫面時,充滿了一種前衛的衝突感,相當震撼!

    要欣賞插畫裡的細節,則必須透過書中附贈的「三色濾鏡」,才能看出每個生物的清晰面貌,可以稱得上是色彩學的色料原色(CMYK)和色光三原色(RGB)的完美搭配與呈現運用。讀者也許不清楚色彩學,但透過濾鏡尋找與觀賞生態景象的過程,就能充分感受到箇中樂趣。

    對於常在野外尋找野生動物來拍攝的我來說,「找動物」這件事是相當稀鬆平常,但對一般人來說,這應該是鮮少觸及的經驗,更何況還得搞清楚哪些動物是白天出沒,哪些動物是夜間出沒──沒錯,透過藍色濾鏡,你一定會驚訝的發現,許多我們熟知的大型動物,都是在晨昏或夜間出沒的,比如非洲豹、美洲獅、袋鼠、黑尾鹿、孟加拉虎……等等。

    雖然書中提及的許多棲地環境,我還沒機會去過,但因長年記錄婆羅洲熱帶雨林,加上在許多國家野外攝影的經驗,看著這本書,就把我拉回到追蹤動物的情境中。特別是恆河流域這個篇章,正好呼應了我曾經隨生態考察團隊,深入孟加拉恆河出海口的經歷:為了追尋孟加拉虎,我們一行考察團租了一艘大船,從內陸開到了Sundarban,世界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

    我們乘著大船在汙濁的恆河流域裡穿梭數日,以船為家的日子其實有些枯燥,景色除了紅樹林還是紅樹林,還好恆河江豚不時在船邊出沒,白斑鷺、翠鳥和各種水鳥都在航程中可遠眺,唯獨主角孟加拉虎,得在清晨徒步深入紅樹林去追蹤。

    每日清晨,船長都會選定一處泥灘地下錨,並要所有成員下甲板,換乘綁在船尾的小船,以靠近紅樹林外緣,在兩位持長槍的森林警察保護下,赤腳踏入烏黑的泥灘地。身處比人還高的紅樹林裡,軟爛的泥灘每每讓人「淪陷其中」寸步難行,茂密的海桑樹叢更是阻擋著視線,一連幾天,心中的滋味只能說是五味雜陳,因為心中已預想過各種遇見老虎的情景──近年來孟加拉的老虎攻擊人類的事故不曾間斷,在這情況下,一方面期待與老虎的不期而遇,另一方面又害怕被牠從背後伏擊,幾天的考察都繃緊著神經,在戰戰兢兢中度過……。雖然最後沒有遇見老虎,卻留下了畢生難忘的經歷。

    也因此,當我透過藍色濾鏡,看到書頁中隱藏的孟加拉虎時,倏地喚起了我在孟加拉叢林中尋虎探險的這段獨特記憶。這些在野外與動物相遇的故事,一直是我近年來從事親子自然教育時最受歡迎的課程內容,而藝術與美學則是讓大小朋友可以共同動手參與的重點。這本書,正好就是以全新的藝術表現方式,帶讀者進入一個奇幻的生態情境,從探險者的角度切入,用三色濾鏡去窺探畫面中的祕密,刺激、期待、發現、驚豔……,這些經歷和我在叢林中遇見動物的感受,極為相似。

    這是一個適合親子共同體驗的探索過程,無論你是否有野外經驗,父母親可以先陪孩子共讀每一篇的環境概述,透過綠色濾鏡來觀看植物、建構出了這個生態環境的樣貌,再和孩子用紅色濾鏡觀察白天出沒的生物,最後當然不要錯過用藍色濾鏡進入黑夜,挖掘隱藏的生物!聰明的孩子不用濾鏡,就能看穿圖片上用紅色印刷的植物、以及藍色印刷的日間生物,但夜間生物因為是用淺黃色印刷,肉眼不易看出,因此可以預見孩子們看到隱藏畫面裡的各種夜行性動物時,會是多麼驚奇興奮!

    讀者們可以透過這本書的巧思,享受著親子一起神遊各種生態環境的樂趣,更可以藉由這樣的視覺體驗,讓孩子更加關心與愛護大自然。這本兼具美學與探索的書,推薦給和我一樣愛自然愛藝術的朋友們。

  • good-2

    「午餐要吃什麼?」是常有的小煩惱兼小確幸,雖然多少得動點腦筋,但還是有不少選擇任君挑選。看在野生動物眼裡,真是奢侈的煩惱!牠們醒來的第一件事,就得傷腦筋哪裡找得到、如何抓得到食物。沒辦法,為了活下去,今天也要努力吃飽。

    在覓食和躲避天敵之餘,還得與一群爭奪相同食物、配偶和領域等生存資源的傢伙競爭。雖然不像獵食那樣很快變成對方的牙垢和體脂肪,但是在僧多粥少的狀況下,無論吃住都搶不贏對方,難免被逼到走投無路,甚至導致族群滅絕,這樣的現象稱為「競爭排斥(competitive exclusion)」。

    野生動物之間強取豪奪與你追我跑的戲碼隨時上演,但滅絕並非競爭排斥的唯一死胡同。搶不贏對方,換個空間到新環境,亦或改變作息時間,都是求生之道。於是,經歷千百萬年來的演化,無論山有多高、海有多深、天有多熱、水有多冷,都有各種身懷飛天、遁地、泅潛、奔馳的野生動物棲息其中,牠們已經種化(speciation)為適應環境的新物種。競爭排斥成為種化的驅動力之一,形塑地球豐饒的生命世界。

    不同的氣候與地理條件,造就多樣的生態環境,再加上動物與植物的群聚組成,形成稱為「生物區系(biome)」的特殊自然風貌。我們耳熟能詳的熱帶雨林、高山、沙漠、極地、海洋等等,都是不同的生物區系,也就是《點亮奇妙大自然》中的十大場景。書中描繪的圖文,巧妙地呈現各種生物區系的特色,以及棲息其中的日行性、夜行性和晨昏性動物。在原野地生活的野生動物,可不像動物園裡的動物那樣大搖大擺,絕佳的偽裝和躲藏能力讓牠們難以被天敵和獵物發現。「卡諾夫斯基」的繪圖手法,乍看之下彷彿抽象畫,但是分別在紅、藍、綠三原色的濾鏡之下,隱蔽其中的動植物將無所遁形。

    雖然面對大自然的考驗時,生物會盡力為生存找到出路,但是能力終究有限。尤其當環境發生劇變時,極可能僅剩下滅絕一途。目前我們正處於「人類世(Anthropocene)」,一個人滿為患的地質年代。各種生物區系的分布、配置與範圍,已經因人類而大幅改變。廣大的原野變成人類所需的都市和農業用地,原始棲地快速的消失,許多野生動植物跟著流離失所。一些人煙罕至的原野地倖存下來,成為許多動物碩果僅存的歸宿。

    炙熱的陽光照射在辛普森滾燙的砂地上,阿波珊瑚礁蕩漾在溫暖的太平洋;大猩猩的吼聲響徹剛果熱帶雨林,停下腳步的牛羚提心吊膽地低頭喝水。弱肉強食的遊戲從來沒有停過,只隨著環境劣化變得更加艱辛。順利存活的適者,不僅點綴了富饒的生命世界,也點亮了繽紛背後的求生意志,更期許能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點醒人類的謙卑與人性。

pre-pic1
au-bar
  • au-1

    創立於2007年的設計團隊卡諾夫斯基,成員為來自米蘭的希維亞﹒金塔莉亞(Silvia Quintanilla)和法蘭西斯科﹒羅基(Francesco Rugi),以創作〈RGB 紅綠藍三原色計畫〉受到各界矚目,作品經常刊登在全球各大雜誌,代表作〈叢林〉更獲得2012年《Wallpaper》雜誌設計獎的「最佳壁畫獎」。

    au-2

    曾以《Atlas of Adventure》一書獲得2015年英國水石童書繪本大獎(Waterstones Children's Book Prize),目前定居於倫敦。

  • au-3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博士,目前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主要研究小鳥、森林和野生動物的棲地。出門一定要帶書、對著地圖發呆很久、算清楚自己看過幾種鳥。是個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一種科學寫作的美德。

more-bar
head
intro intro2 point1 point2 point3
  • slider_1
  • slider_2
  • slider_3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 slider_4
goodbar good1

這是一個適合親子共同體驗的探索過程,無論你是否有野外經驗,父母親可以先陪孩子共讀每一篇的環境概述,透過綠色濾鏡來觀看植物、建構出了這個生態環境的樣貌,再和孩子用紅色濾鏡觀察白天出沒的生物,最後當然不要錯過用藍色濾鏡進入黑夜,挖掘隱藏的生物!聰明的孩子不用濾鏡,就能看穿圖片上用紅色印刷的植物、以及藍色印刷的日間生物,但夜間生物因為是用淺黃色印刷,肉眼不易看出,因此可以預見孩子們看到隱藏畫面裡的各種夜行性動物時,會是多麼驚奇興奮!

讀者們可以透過這本書的巧思,享受著親子一起神遊各種生態環境的樂趣,更可以藉由這樣的視覺體驗,讓孩子更加關心與愛護大自然。這本兼具美學與探索的書,推薦給和我一樣愛自然愛藝術的朋友們。

good2

雖然面對大自然的考驗時,生物會盡力為生存找到出路,但是能力終究有限。尤其當環境發生劇變時,極可能僅剩下滅絕一途。目前我們正處於「人類世(Anthropocene)」,一個人滿為患的地質年代。各種生物區系的分布、配置與範圍,已經因人類而大幅改變。廣大的原野變成人類所需的都市和農業用地,原始棲地快速的消失,許多野生動植物跟著流離失所。一些人煙罕至的原野地倖存下來,成為許多動物碩果僅存的歸宿。

炙熱的陽光照射在辛普森滾燙的砂地上,阿波珊瑚礁蕩漾在溫暖的太平洋;大猩猩的吼聲響徹剛果熱帶雨林,停下腳步的牛羚提心吊膽地低頭喝水。弱肉強食的遊戲從來沒有停過,只隨著環境劣化變得更加艱辛。順利存活的適者,不僅點綴了富饒的生命世界,也點亮了繽紛背後的求生意志,更期許能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點醒人類的謙卑與人性。

【閱讀全文請見電腦版網站】

authorbar
繪圖|卡洛夫斯基 carnovsky
創立於2007年的設計團隊卡諾夫斯基,成員為來自米蘭的希維亞﹒金塔莉亞(Silvia Quintanilla)和法蘭西斯科﹒羅基(Francesco Rugi),以創作〈RGB 紅綠藍三原色計畫〉受到各界矚目,作品經常刊登在全球各大雜誌,代表作〈叢林〉更獲得2012年《Wallpaper》雜誌設計獎的「最佳壁畫獎」。

文字|瑞秋﹒威廉斯 rachel williams
曾以《Atlas of Adventure》一書獲得2015年英國水石童書繪本大獎(Waterstones Children's Book Prize),目前定居於倫敦。

翻譯|林大利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博士,目前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主要研究小鳥、森林和野生動物的棲地。出門一定要帶書、對著地圖發呆很久、算清楚自己看過幾種鳥。是個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一種科學寫作的美德。
morebar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