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那麼難,都在你的日常裡

沒那麼難,都在你的日常裡

藝術家群像他/她的一句話、一部作品,或許就此改變了你看待生命的方式

書店員私推薦今年的藝術書裡,誠摯希望你一定要看的

  • 如何書寫當代藝術

    看不懂那些華麗高深的藝術介紹,不是我們的問題!好的藝術創作值得一篇好的推介,但常常去看展特別是當代藝術時卻滿頭問號,讀了導覽文字後非但沒有幫助甚至懷疑起自己是否文盲嗎?身兼編輯、記者、藝術學院講師的作者,直面當代藝術書寫的亂象與困境,她體己的安慰讀者,你看不懂很可能是因為寫的人根本也不知所云只好狂用艱澀詞彙假裝製造一種高度;面對文字工作者,她既給鞭子也給糖,要你放下恐懼跟過度抽象的形容詞,誠實寫出所見。

    她明確點出如何建立文章架構跟思考脈絡,更透過好壞範例實際解說到你懂,不打高空,每一句都拳拳到肉,連吐槽都精彩萬分到讓人邊讀邊忍不住想海狗式拍手。只要你是寫作的人、雖然常常看不懂還是熱愛藝術的人,你一定會愛上這本書!100顆星推薦(滿分5顆)!

  • 建築是什麼?

    複雜的事簡單說,這本做到了。當我們對一門學問感興趣時,常會雄心萬丈試著從XX入門OO概論著手,但一下就被專有名詞跟博大精深的歷史給擋在門外。由問答構成的《建築是什麼?》可以隨意的翻到哪就從哪讀起,順序章節啥的絕不礙事,比方第一題「為什麼一天之中黃昏最美?」,還來不及反應這跟建築有何干係就已經讀起來了,很棒吧?

    左頁簡答右頁詳答的101道題,在一個闔頁裡勾起讀者興趣又明快收束結案,時而真摯懇切,時而詼諧機敏,語句精鍊直白都能看得懂不說,最厲害的是餘韻綿長(完讀之後大概很難忘記現代建築最糟的是天花板)。連看似跟主題八竿子打不著的提問,都能不著痕跡領著你往建築去,這得是懂得夠深夠廣才能有的餘裕。排版細節也用心討喜,重複而不複製,是本看似輕巧但內力深厚的書,推推!

  • 關鍵音

    他以坦蕩無比的文字侃侃而談那讓人不忍卒睹的過去,耽溺自殘、依賴藥物酒精、反覆發作的精神崩潰,而這一切夢靨皆源自兒時遭受的性侵。以20首自選曲,一段段帶入他從六歲之後便被掠奪的人生,樂曲搭配行文的情緒演進,時而歡快激昂,時而悲憤低鳴,那一幕幕衝擊人心的場景,不是在說他人事,是他再真實不過的人生。音樂之於他並非愉悅欣賞聆聽,而是接住、撐起、推進且延續他生命血肉的力量。

    「舒曼說音樂能照亮其他東西無法到達的地方,把光送入人心的黑暗處」、「舒伯特的天才讓我當眾淚流不止,他是一個真正的提醒,讓人想起世界上每一件美好的事物」,曾經殘破不堪的靈魂藉著巴哈、蕭邦、舒伯特的樂曲回魂,拼湊頓悟生命正道是「尋你所愛,獻以己身」,這本雖是個人自傳,讀完之後卻讓人感受到音樂的偉大之處。

  • 我們都被字型洗腦了

    總算等到一本寫給一般人看的字型書!雖然不是平面設計相關工作者,但我們在日常生活裡也有著纖細敏銳的美感需求得被照料跟開釋。我們在意自己發出的E-mail格式、看不順眼FB流傳的醜圖文,我們內心高呼字型是整體設計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陪襯更不是邊緣你懂不懂!

    我們在意,但我們不說。身為在意字型細節到近乎強迫症的人,這是本讓人覺得被理解的療癒之書,裡頭記載了大大小小從古到今的字型應用跟身世,平凡人你我肯定都能看得懂而且還會覺得有趣,獻給同樣在乎的人。

  • 偉大攝影的基礎:人物

    每個闔頁都是一邊圖一邊文,每張照片使用的手法,都在一清二楚的標題、內文、重點裡俱足,語句簡鍊且直指核心,P.50講的概念同樣能在P.14、P.118看到,邊讀邊預習還邊複習,營養好消化又不礙胃。

    本身也是攝影師兼藝評家的作者,透過解構50位大師的經典之作,以輕巧口吻點出每幅影像的「看點」,連專業的攝影語彙也在白話文裡穿插的恰到好處。想像你去看攝影展,本來只是覺得「哇!震撼!厲害!美!」,透過作者循循善誘的伴讀,你漸漸看出了更多意在言外的感受,不自覺注意起構圖、平衡、背景、被攝者的眼神情緒動作、攝影師介入的程度等,一張照片給你的感受,不再只是免洗筷一般用過就丟的形容詞。

  • OPENBOOK閱讀誌
    來自書評網站「OPENBOOK」,精選每週必讀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 我在故宮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

        維修文物的故宮老職人現身說法,直覺是最好的科技,每頁都是不擇地皆可出的時光故事。這是老派修復師的網紅經歷,在現代科技環境中重現手工藝術品原貌,一半是致敬,一半是驚奇。

        文物修復是文化保存極為寶貴的關鍵能力,這本書展現了修復「修復力」一事,具有與大眾溝通的潛力,可為尚在奮戰中的「文化恐怖份子」提供參考例證。

      • 如何書寫當代藝術
        如何書寫當代藝術

        這本看似藝評書寫的教戰手冊,實在眼低手高,不只對藝術市場瞭若指掌,批判起來也一針見血,不打高空,不留餘地。更無私的是,它還教你怎麼看、怎麼寫、怎麼不著痕跡地秀自己,藝評不限定。書寫當代藝術,有人輕易就豔驚四座,有人費勁卻怨聲載道;少有人有像威廉斯以如此慧眼、學識與文筆,將規則與訣竅出神入化地分析,作為讀寫當代藝術的基礎教材,它的清澈令人讚歎。即使以「書寫的藝術」視之,本書堪為翹楚。

      • 別預期爆炸:洪席耶論美學
        別預期爆炸:洪席耶論美學

        洪席耶是校準力極高的思想家,對於藝術工作者、政治與美學的影響既深且遠。身為教育者與創作者的紀蔚然,不急於應用,而盡可能地將洪席耶與他人的論辯,以用心與忠實的方式介紹傳授。在洪席耶尚未完整翻譯到台灣的今日,對於關心創作、文藝與接受、甚至文化政策等問題的讀者來說,這本讀洪席耶《別預期爆炸》的筆記,算是一種變通之策,我們應當慶幸有這樣的接引。

        思想是緩慢的工作,藝術思想尤其是讓世界搖來擺去的力量,這本十分別緻的研讀札記,期待散落日常的逐步革命。

      • 請回答吧,藝術!謝謝你說看不懂:森村泰昌的藝術問答室
        請回答吧,藝術!謝謝你說看不懂:森村泰昌的藝術問答室

        作者誠摯在回答百樣人的提問,說出藝術家如何感覺「這樣是不行的」之堅持。隨意對答的字句,如深思長久般湧出。讓問題更複雜,豈是回答問題之道?《請回答吧,藝術》正是如此令人興味盎然:作者不但把思考性放在知識性之前,也把藝術表現置於答案「正確」之上。這本書可以讓不懂藝術的人看懂一點,讓懂藝術的人再臭屁一點,讓評藝術的人再狡猾一點,讓不懂又想投資藝術的人再無怨無悔一點。

      •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自傳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自傳

        她是身分複雜的表演藝術家,她有異常灰暗的成長經驗,這本令人驚訝的自白之書,混雜交織了她的藝術和人生。行為藝術家似乎都有這樣的天份:敏感到了一定的程度,痛感就不見了。這是《凝視瑪莉娜》之後,更長、更痛、也更美的人生凝視。

      • 普普就是一切都很好:沃荷的六○年代
        普普就是一切都很好:沃荷的六○年代

        《普普就是一切都很好》聚焦於美國60年代的10年,普普藝術其實是一波「做你自己」的身心靈運動,沃荷在此現身說法,告訴你怎麼把藍白拖穿成愛馬仕;《安迪如何穿上他的沃荷》包含更多自傳傾向,他是教父級的彼得潘,所有不想長大的人、長不大的人、太早長大的人,都應該拜讀一下這本日常到令人吃驚的自傳。除了普普的鬼才令人驚奇,沃荷原來還有箴言可以洞穿偽善的世界,還有思想如此期待改變社會。

      • 如何聆聽爵士樂
        如何聆聽爵士樂

        這本爵士指南有種大補帖的面面俱到,連不時出現的樂理也那麼剛剛好。作者寫出了一種爵士fu,看了文字就聽到音樂,這是老聽骨才有的修為。極佳賞聆、極適入門、極優寫作。既能談爵士樂理,也有技法教學,輕描淡寫的歷史頗有濃度,人物和八卦也不缺,真是一次滿足的入門決定版。

      • 心動之處:先鋒派音樂宗師約翰‧凱吉與禪的偶遇
        心動之處:先鋒派音樂宗師約翰‧凱吉與禪的偶遇

        約翰.凱吉讓人了解一件事:前衛其實是一種禪定。大凡圍繞音樂史與美學論戰中心一代奇人約翰‧凱吉的書寫,往往很難不精彩,此書將許多人津津樂道的凱吉之風與作品,重置於文化史的脈絡中。見證美國戰後文化動盪的轉折處,精巧描述:搖滾和禪學的遭遇就在動心起念。

      • 關鍵音:沒有巴哈,我不可能越過那樣的人生
        關鍵音

        音樂人見證性侵創傷,前有琳達‧卡汀的《記憶空白》,現有詹姆斯‧羅茲的《關鍵音》,將所愛與所痛交織演奏,以沉痛與勇氣寫下語言難傳的「關鍵因」。在對男性受害者認識仍不足的今日,是「讀之不忍,更不忍不讀」之書。

        男童性侵是不大被關注的議題,就算被拿出來討論,往往也因為對男性的刻板印象,令人低估了性暴力的後遺症。一段段的音樂故事,是為作者至痛的性侵生命史伴奏,一種不停自責哀傷的世界觀掙扎,在古典音樂感受創傷的狂亂與緩和、幽暗與明亮。世界真要感謝羅茲寫出了這本強而有力的自傳。

      • 聽見聲音的地景:100種聆聽與聲音創造的練習
        聽見聲音的地景

        聲景(soundscape)概念的原創者,雖然來得稍遲,但在都會生活的五感嘈雜有增無減中,是再次提醒我們專注聆聽大自然的佳言錄。這套聆聽練習,沒有深奧的理論,只有一個個的聲音覺察訓練,幾可拿來當成靜心手冊。大朋友不妨帶著小朋友一起玩玩,培養一下專注力。

        練習題也是非常美妙的書寫,本書最有趣的部份都不在書中,而是一旦你照著練之後,所能擁有的新宇宙。與小野洋子的指令藝術相比,《聽見聲音的地景》更單純,特別讓人感到明淨、爽朗、朝向無限未知的快樂。

      • 解剖維納斯:腐壞與美麗,150具凝視十九世紀死亡迷戀以及遐想的永恆女神
        解剖維納斯

        這本圖像書夠華麗也夠病態,很能滿足歷史獵奇心態:解剖教學用的人體模型,卻敷上一層維納斯的肉肉胴體,這簡直就是浪漫時期科學與美學的SM不敗結晶!

        介於醫學與神話、理性與唯美的交界,既是藝術史也是科學史,原來人類在成為現代之際是如此煎熬與矛盾。流行的充氣娃娃,是蠟像維納斯墮落的形式嗎?想起了在玻璃棺中的白雪公主嗎?深入解剖與展示的歷史,縱橫科學與藝術的「再解剖之書」,給你看最表面,讓你想最裡面;彷彿希臘神話畢馬龍故事再映,不過,這次會說話的可是個女性藝術家。

      • Via的動物祕密生活
        Via的動物祕密生活

        沾水筆插畫家不藏私,作品集兼當練習本,可以細細品味一種風格的形成。讀者在看畫的趣味之餘,也理解了作畫的態度與溫度。本書具備了美術教育書未必會有的迷人風采,十分基本卻又完全不刻板。最珍貴的是,創作者並不因為在示範技巧,就失去本身藝術性的風格,使人想起巴哈受到過的讚詞:「最有學識的人,要教導別的人。」

        這本插畫教本不單純只是教本,1、2、3的步驟裡還埋了不少創作的礦脈,很耐挖。或者當成coffee table book收藏,閒來翻閱一下,也是賞心悅事。

      • 安慰我的畫:41個名畫故事,在人生疲憊時感受撫慰、得到釋放、汲取力量
        安慰我的畫

        畫作是安慰人的,這點很多人知道,但不是很多人說。從不看畫的人,可以由此書開始安慰之道,美術專業者則可以從作者所挑之畫或所述之一二,得到某些雖不那麼學術,但有意思的想法。美術史與療傷文的結合,談畫是專業知識,解畫有私人感情,彷彿作者相陪一起反省生命。

        如果有私小說,就應該有私畫冊。私畫冊就應該像這樣,不是那些大家一看就知道的名畫,而是有點名又不太有名的作品,剛好可以放進心裡,收藏自己的小哀與小傷。

      • 窗戶設計解剖書:重要卻經常被忽略的美學思考,日本建築家用門窗改造家居生活的32個法則
        窗戶設計解剖書

        讓窗戶跳脫了工學機能物的角色,成為生活文化的夥伴,在立體圖繪的精細展示之下,陳述了窗戶如何陪伴人類的歷史過程。本書充滿了立體書的趣味,順便令人恍然大悟:原來窗子真正的功能是靈魂之窗。可專業、可娛樂的生活知識,提供十分愉悅的閱讀經驗:適合所有想令頭腦靈活、想像力跳躍,並且還不脫離實際精神的人。

      • 建築的元素【全新增訂版】:形式、場所、構築,最恆久的建築體驗、空間觀與設計論
        建築的元素:形式、場所、構築,最恆久的建築體驗、空間觀與設計論

        這本建築界的不敗教本,好就好在書的構成就是一座建築,按圖索驥就可以掌握建築論述的概念和用語。帶著對建築教學深刻的熱情與知識,作者馮麥斯的這本建築導論,在建築與我們之間,搭起了一道橋:在上頭不但行走舒適、視野開闊,還能時時感到精神活潑。

      • 和紙之美:柳宗悅給惜物者、匠人的生活美學態度
        和紙之美:柳宗悅給惜物者、匠人的生活美學態度

        日本民藝運動企圖調和自然與人文的極致之作,由紙張的歷史,展露美學在民間的意境。柳宗悅的獨到之處在於歸零:一切都回歸到最原始的感動,不用套語,也不引經據典,仔細老實地用自己的話把感覺講出來。這也正是整個現代日本美學的底蘊。留些時間給美麗的事物:這是每個疲憊的眼與心,都可啟程的溫柔之旅。

      • 走在創意的路上:關於靈感的圖像探索
        走在創意的路上:關於靈感的圖像探索

        什麼是腦洞小開的圖解?翻一下史奈德的創意漫畫,腦補一下就瞭了。創意不知在何方卻必須抓到手,是現代職場的魔咒,也是本書的真理。帶點創意心理學的漫畫,淡辛微辣小苦甜,抒壓解悶助幽默。

      • 建築是什麼?:關於建築本質的快思慢想
        建築是什麼?:關於建築本質的快思慢想

        這本建築快問快答實在很解氣,三言兩語就直抵核心,而且頗堪玩味,不用再柯比意安藤忠雄了。一本正經到爆笑的程度,深思熟慮帶來的神來妙筆:知識得不得了,逗趣得不得了。本書即是讓人一見難忘的奇絕建築。

      • 人的城市
        人的城市

        丹麥大師揚.蓋爾的都市設計理念,跟他的文字一樣深入淺出:加一點元素,記錄效果,再加一點元素,再記錄效果。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斯楚格老街,就在他這種樸實工法的主導下,優雅變身為歐洲最長的漫步街道。

        人本建築、友善城市的經典作品,比台北早熟數十年的空間啟蒙,依然值得逐頁感受並用來度量居住的地方。藏設計於解說,化理論為例舉,提供高效能又高舒適度的閱讀:除了文化價值外,知識清晰度感人親切。

      • 全思考:吧台旁說人生
        全思考:吧台旁說人生

        這本書裡的北野武忽然有點正襟危坐,把狠勁收起來,不再亂放砲,認真思考起生死、教育、創作等大哉問。粗魯還是粗魯,不過已經刁鑽可觀了。這是一本更犀利的北野武,敏感度與感性都異於常人,捕捉他人與自己。不僅補捉之物奇特,擒拿手法也不落俗套:一本奇襲的紙上電影。

      • 服裝設計之路:世界級金獎服裝設計如何深入人物靈魂,透過色彩、質地和服裝線條,打造動人的角色
        服裝設計之路

        服裝會說話,也會沉默,電影的服裝設計與一般設計有何不同?這本淺顯入門的書,讓我們一窺不同電影服裝設計者的面貌及其工作巧思。

        從16位頂尖電影服裝設計師的介紹訪談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流行,而是歷史上的流行們如何穿越時空,繼續在今天呼風喚雨,大秀它們的魅惑力。難得一本書如此苦心蒐羅經典案例,隨著經典名片回看電影服裝的理所當然,原來正是服裝設計的高竿。

      • 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集
        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集

        《為何是植物圖鑑》的中平卓馬還不像《決鬥寫真論》的中平卓馬那麼絕望;他還在別人的作品裡撞來撞去,企圖找出一條生路。政治與藝術不分家的攝影哲學身影,具有光照思考死角的銳利敏感度。以植物圖鑑主張「光和物述說自己」,反過頭來批判自以為可以看見萬物的人文主義傲慢,是寓含哲學深度的人生之書。

      • 宮崎駿論:眾神與孩子們的物語
        宮崎駿論:眾神與孩子們的物語

        對宮崎粉來說,杉田俊介的這本專著是飛行石的祕密,你會在這裡一再發現宮崎駿以及過去忽略的感動。雖非萬分深入,但無論是不是宮崎駿的粉絲,這本書仍然提供了層次不一的可讀性,可說是淺白的導讀,有貼心備忘錄之功。

        作者十分專注地談論宮崎駿,綜合多家之言想要深入宮崎駿,以全方面的文獻、史料和訪談,超出作者論的小格局,展現認真誠意的一面。

      • 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某些電影導演如楚浮,本身就是一等一的文學作者,是枝裕和也類似。除了累積30年經驗的電影思考,令影迷難以錯過其豐富,本書做為溫煦實在的散文,也充滿了不浮不誇的自在風格。

        是枝的電影一直在處理現代社會裡滑落的人性,這本書以一樣誠懇而更加整齊的文字,說出藏在影像深處的關懷思慮。他是個省話的人,文字也跟電影一樣,只講重點;剩下的餘韻,就看讀者怎麼在字裡行間與他共振了。

      • 被我封殺的感傷:大島渚的電影告白
        被我封殺的感傷:大島渚的電影告白

        日本導演大島渚跨越四十幾年人生,從四面八方的角度暢快談電影的一手自述。他的電影總是震撼中的震撼,然而電影不只存在膠卷上,電影之心還要回到導演的胸中——一本空手奪白刃的絕技之書。大島渚封殺的並不是感傷,而是抒情:他的世界裡沒有感情的餘裕,只有不斷的追獵與追問,直到把每個人逼到自己的邊境。

      • 所信即所見:觀看之道,論攝影的神祕現象
        所信即所見:觀看之道,論攝影的神祕現象

        甜蜜、溫潤、流麗且有時俏皮。一反攝影書多有的寡情斯多葛調性,無論舉例、論述與行文,都不因為深度而犧牲豐饒的表現手法:理論作品意外勝任絕佳休閒讀物。

        以福爾摩斯的眼光,解構了「有圖有真相」這句老生常談,對浮沈於資訊汪洋中的鄉民來說,這是一劑長效疫苗。細膩的論證跳脫了攝影的技術決定論,而將呈現真實的能力還給了人。

      • 月球背面的逃難場景
        月球背面的逃難場景

        過境東歐的難民,正好承接了張雍的對焦和關懷,留下了這批因緣際會的影像和故事。人道者的撼人影像,與攝影師的冷洌文字,相乘相加而別具一格。這裡的決定性瞬間,不但是美學的,也是歷史的。

        這本給人強烈與深沉震撼的攝影集,令我們看到哲學家列維納斯筆下「他人之臉」倫理召喚的實踐意涵。文字賦予了影像更多脈絡,然而整體而言,這不是一本「關於難民」的書,而更似關於「我們」的當下時空連繫發生。

    2017藝術大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