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的人請舉手─王爾德百年紀念
劉佳玲/特稿王爾德說,「你想知道我一生的這齣大戲嗎?那就是,我過日子是憑天才,而寫文章只是憑本事」。自詡為「天才」,卻為當時世人所嘲笑、鄙夷,王爾德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就如同炫麗的流星,劃過漆黑的天空,雖然短暫,卻永遠令人懷念他曾經綻放出來的光亮。雖然王爾德並沒有留下真正偉大的作品,但是,他的影響力卻是在百年後的今天,依然有不斷的人懷念他,紀念他,2000年11月30日是王爾德逝世100週年。
1854年出生,誕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被公認為是「唯美主義運動」的信仰者,與許多偉大的作家相比,王爾德的作品其實並不多,最被世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所撰寫的童話,奇幻故事情節的背後有著處處顯見的饒有意味的生命哲理,如《快樂王子及其他故事》(1888),其中包括〈夜鶯與玫瑰〉;《石榴屋》(1891),包括〈少年國王〉、〈魚夫和他的靈魂〉、〈小公主的生日〉等,另外,王爾德充滿幽默諷刺的戲劇,包括《莎樂美》、《溫夫人的扇子》、《無足輕重的女人》、《理想的丈夫》、《不可兒戲》等,創立了許多戲劇的創作原型;短篇小說有《坎特維爾城堡的鬼》、《人面獅身的女子》等,唯一一部長篇小說《格雷的畫像》,描訴一名少年格雷走向頹廢墮落的過程,更成為當時王爾德毀譽參半的代表著作。其他還有較少被人提及的詩作,如〈里丁監獄之歌〉等,以及若干批評當時文壇現狀的評論。
愛我的人請舉手
在台灣,適逢王爾德逝世百年,出版社也紛紛趕搭紀念他的熱潮。王爾德相關著作又重新出版
,一向以經營童書為主的格林文化出版社,一口氣連出了五本相關的著作,幾乎囊括了王爾德
所有重要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說《王爾德短篇小說集─人面獅身女子》,以及童話《王爾德童
話全集》、《愛,要不要靈魂─生命中最大的交易》,詩集《如果你愛我比較深─王爾德詩集
》;值得一提的是,王爾德的長篇小說《格雷的畫像》,搭配插畫家安娜波依瓦的繪圖,游目族的版本,書名改為《美少年格雷的畫像》,譯者為郭恩惠。而早期大力將王爾德戲劇引介給台灣讀者的是余光中,他翻譯的王爾德戲劇,如《不可兒戲》
、《溫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目前都還是市面上王爾德戲劇中文版中最重要的版
本,余光中說,王爾德雖然不是「偉大」的作家,但卻是一位「有趣」的作家。目前余光中也
正在翻譯王爾德另一劇作《無足輕重的女人》。余光中曾在《不可兒戲》序言中表示,「我從
來不認為王爾德是偉大的作家,也不認為《不可兒戲》是偉大的作品,可是這麼一部才高藝圓
的精心傑作,只怕有些偉大的作家也未必就寫得出來」。英國人對王爾德爭議性的一生,往往有著愛恨交織的情愫。根據王爾德的兒子維維安‧賀蘭所
撰《王爾德》一書,對於自己父親當年因為《格雷的畫像》(1891)一書遭受英國媒體攻訐,做這
樣的揣測,「英國報業對這本書都同聲譴責。表面上他們反對的理由是書的內容不但淫穢,而
且具有違反道德、邪惡、魯莽與粗糙等特質。但是他們大加撻伐的真正原因是,它大大地暴露
了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的虛偽,以及當時身處於世上最險惡城市之一的英國人,是如何偽裝神
聖,並以自己的道德為傲」;雖然顯見出兒子對於父親無可避免的維護之情,卻說出了當時英
國人對於王爾德著作的恐懼與排斥的真實情況。然事隔100年後,英國人才又試圖還給王爾德該有的地位。1995年,王爾德141歲時,「西敏寺
才用一扇灰藍的菱形彩窗,為他痛苦的冤魂豎立神龕」(《王爾德》,貓頭鷹,p8)。1998年,英
國政府當時具有同志身分,且已經出櫃的文化部長史密斯,宣佈在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為王爾
德樹立雕像,算是肯定了王爾德的貢獻,賦予了王爾德具體而明確的殊榮;此外,根據11月《
每日電訊報》經濟版報導,目前所有關於王爾德的文物遺產,在拍賣會上,可以說是洛陽紙貴
,人人爭相以高價收藏,例如王爾德的真跡手稿,具有一千五百美元的身價,王爾德的家產,
也以兩萬一千四百美元的價格被叫價完成交易。而此刻在倫敦的大英圖書館,更由王爾德的孫
子墨林.賀蘭舉辦一個「王爾德百年紀念展」,這場盛大的展覽,並公布了一些從未公諸於世
的書信和醫學診斷書,證明王爾德對家人的愛,並刻意釐清他的死因和受爭議的同志戀人身分
。王爾德曾經說過,「好的美國人死時會到巴黎,而壞的美國人會在美國人等死」;不過,在維
維安‧賀蘭的《王爾德》書中,也說到了在1881年,王爾德就曾經搭乘「亞歷桑納」號踏上美
國,且在進入美國海關的時候,對著美國海關說,自己沒有任何物品需要申報,「什麼都沒有
,除了我的天才」,面對王爾德的恃才自傲,以及王爾德的幽默且亦頗具滑稽的言行,當時的
美國人不乏將他視為「笑話」,極盡嘲諷之能事,但是大部分的美國依然伸出熱情的雙手,爭
邀王爾德舉行演講,且受到很大的迴響;且在該書中也有一段話,是這樣描述的,「雖然他以
幽默的態度容忍了新大陸之行所受的批評,但他還是十分懷念在美國講學時所受之恭維,而家
鄉英國的氣氛卻是如此冷酷而實際」。可見,美國人對待王爾德的態度,的確比英國人溫暖許
多。1900年11月30日,王爾德與世長辭,關於王爾德的死因,至今仍然眾說紛紜;因為王爾德的同性戀傾向,於是死於梅毒一說,流傳已久;而王爾德家族則駁斥這項傳言,堅持王爾德是死於腦膜炎;近來,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南非大學羅賓斯博士認為,王爾德的真正死因應該是中耳炎引起腦部受損。儘管如此,在美國,卻有一家歷史悠久的「王爾德書店」,除了販售王爾德相關作品外,該店更是美國同性戀書店的始祖,足見有些美國人還是寧願以自己的方式,來愛戴王爾德。
唯美主義、社會主義的王爾德
閱讀王爾德的不同作品,對於王爾德的認識,往往也會有不同的評價。閱讀他的童話,會為他賦予童話簡單淺白,卻往往可以打動人心的人生哲理給折服;閱讀他的劇作,更會因為他處處言詞犀利,尖酸刻薄的人物表現,而拍案叫絕;閱讀他的短篇小說,更會因為他的流暢的文筆,精確能夠表現出內容的意念而悸動。然具有多面向的王爾德,卻依有著一貫的作品基調,以及創作堅持。
西元1895年,王爾德被判入獄兩年,後來移到里丁監獄。直到刑期將滿前不久,他才獲准使用紙筆,但一次也只能拿到一張只有對開大小的紙。而王爾德最後一部長篇散文作品,寫給傳說中的同性戀情人艾爾佛瑞的長信─《獄中書》。從文章中,可以看到王爾德對於自己創作的辯護,以及看出王爾德創作生命麗逐漸進入委靡的痕跡,在《獄中書》中,他說道,「上帝幾乎將所有東西都賜給了我。我有天才、名聲、社會地位、才氣,並勇於挑戰知識。我讓藝術成為一種哲學,讓哲學成為一種藝術。」然而他也說道,「人總有一天都會大聲哭著揭露自己以前偷偷犯下的行為。我不再是自己的主宰,也不再是自己靈魂的船長,而我卻渾然不知」。王爾德終於完全的意會到外在社會環境所加諸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在19世紀末的英國社會,王爾德因為受到了馬哈菲教授的影響,在學術的信念上以追求希臘美
學為宗,因而成為「唯美主義」運動的信仰者,並且身體力行這樣的理念,在當時,講究打扮
,喜好華服的他,身處保守的社會風氣中,則顯得「奇裝異服、特立獨行」;而在作品的創作上,他更力求維護藝術創作的本質性,「為藝術而藝術」、以及「世上沒有所謂道德或不道德
的書,書只有寫得好或寫得壞之別」等信念,成為他不變的唯美堅持。因此,在王爾德的童話中,如〈自私的巨人〉中,原本討厭小孩子的巨人,最終還是感受到孩童的純真,並體認到「我有許多美麗的花朵,但是孩子們才是最美的」,又如在在〈夜鶯與玫瑰〉中,夜鶯為了完成大學生能夠邀請心愛人共舞的心願,結果以身體的血染紅了玫瑰的花瓣,綻放出美麗的紅玫瑰花朵。王爾德的作品,始終希望展現出人性中至善至美的光輝層面,除了唯美外,應該有更多的浪漫主義情懷的追求。
不可忽略的,力行唯美主義的同時,王爾德作品不時流露出對於社會階級的嘲諷、以及對於「
窮人」的關懷。王爾德在短篇小說〈乞丐、模特兒、百萬富翁〉中說過,「除非有錢,否則迷
人是無用的,窮人就應該實際和無趣,一份固定的長期收入強過風趣」,故事中,原本身無分
文的主角,因為出於善心使然,錯認了身穿乞丐服裝的百萬富翁,卻也意外得到一大筆財富,
解除了自己的貧困;另外,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快樂王子》中,王子將身上的所有,藉由燕
子的傳送,分送到城市中各個角落需要幫助的窮人,最後導致了身體衰敗,送入了火爐,然也融化了自己鉛做的心。童話故事的詮釋,或許因人而異,但是王爾德對於窮人的關懷,卻有著
社會主義的因子。不刻意強調,而他在1891年有一本小冊子的著作《社會主義下的生靈》,也
是另一個證明的例證。永遠的王爾德
身為愛爾蘭人,又曾在牛津大學就讀,擁有辯才無礙的機智口才,王爾德永遠以嘲諷的姿態,看待社會中的一切世俗的性格,作家余光中評論王爾德《不可兒戲》的戲劇時,認為「情人和夫妻,親戚和兄弟,醫生和病人,男人和女人,上流社會和下層階級,聰明人和笨蛋,老小姐和閑牧師,德文課和法文歌,鄉下之近和澳洲之遠,現代的教育、文學和文化,王爾德全都不肯放過。他並不刻意要攻擊哪一階層,哪一個國度、或哪一種人。他只是為了戲謔而戲謔,正如為藝術而藝術一樣」。
又在《王爾德》一書中,記載王爾德說過,「他覺得最有趣的就是能夠娛樂工人階級,激怒中產階級以及迷惑貴族階級」。戲謔嘲諷是王爾德創作的基調,也是他看待世界的一貫態度。正如王爾德說,人的悲劇,有兩種,一種是得不到想要的,一是得到了以後。有些人認為,王爾德若是生於今日,社會風氣開放,能夠容納多元性的文學創作,亦對於所謂同性戀者有較高的接受度,王爾德或許便不致於擁有如此短暫生命的人生,可是,對他來說,更有可能的只是改變了所嘲諷的對象而已。 (11/30/2000,博客來)
【閱讀王爾德】
王爾德,維維安‧賀蘭(Vyvan Holland)/著,李芬芳/譯,貓頭鷹。
如果你愛我比較深─王爾德詩選,王爾德/文,李慧娜/譯,格林。
王爾德短篇小說全集,王爾德/著,克莉絲汀娜/繪圖,賴慈芸/譯,格林。
王爾德童話全集,王爾德/著,辛西雅/繪圖,劉清彥/譯,格林。
美少年格雷的畫像,王爾德/文,安娜波依瓦/圖,郭恩惠/譯,遊目族。愛,要不要靈魂─生命中最大的交易,王爾德/文,歐凡尼/圖,劉清彥/譯,格林。
【延伸閱讀】
王爾德的故事集,王爾德/著,萬發龍。
不可兒戲,王爾德/著,余光中/譯,大地。
杜連魁,奧斯卡.王爾德/著,王大閎/譯,九歌。
理想丈夫,王爾德/著,余光中/譯,大地。
溫夫人的扇子,王爾德/著,余光中/譯大地。
獄中記,王爾德,孫宜學/譯,業強。
德瑞安.葛雷的畫像(上),奧斯卡.王爾德/著,萬象。
德瑞安.葛雷的畫像(下),奧斯卡.王爾德/著,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