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新譯資治通鑑(二十七):唐紀十六~二十二

新譯資治通鑑(二十七):唐紀十六~二十二

  • 定價:520
  • 優惠價:9549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46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了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面,「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面向,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面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胡克家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開頭皆有「題解」,指出該卷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卷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家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唐紀十六(西元六五五年)至唐紀二十二(西元七○○年)間的大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大可


  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

  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家。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二十七冊
卷第二百  唐紀十六 西元六五五至六六二年   一
卷第二百一 唐紀十七 西元六六二至六七○年   七七
卷第二百二 唐紀十八 西元六七一至六八一年   一五一
卷第二百三 唐紀十九 西元六八二至六八六年   二三一
卷第二百四 唐紀二十 西元六八七至六九一年   三○七
卷第二百五 唐紀二十一 西元六九二至六九六年   三七九
卷第二百六 唐紀二十二 西元六九七至七○○年   四五一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歷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出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面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家學者,歷經千辛萬苦,終獲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面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出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出,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出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別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出,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家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家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秋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向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家的通力合作、無私付出,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462462
  • 叢書系列:古籍今注新譯叢書
  • 規格:平裝 / 524頁 / 17 x 23 x 2.6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卷第二百
 
唐紀十六 起旃蒙單閼(乙卯 西元六五五年)十月,盡玄黓閹茂(壬戌 西元六六二年)七月,凡六年有奇。
 
【題 解】

本卷記事起西元六五五年十月,迄西元六六二年七月,凡六年十個月史事。當唐高宗永徽六年至龍朔二年。此時期發生的最重大事件是唐高宗廢黜了王皇后,新立了武則天為皇后,伴隨廢王立武的成功,產生兩大後繼政治事件。其一,是武則天皇后殘酷迫害王皇后和蕭淑妃之死,表現了武則天強烈的報復心,這一性格將對武氏後來執政產生深遠影響。其二,是武氏黨羽許敬宗、李義府等以謀反罪徹底毀滅了長孫無忌等士族集團的執政。唐高宗乘勝追擊,重修《氏族志》,以官品定門第高低,從根本上剷除了士族集團東山再起的社會基礎,結束了門閥政治,對社會變遷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一時期也是唐高宗執政獲得文治武功最鼎盛的時期。唐高宗完成了唐禮儀的制定。在軍事上,在北方撫定了鐵勒九姓,鞏固了對西域的統治,設置了安西都護府。在東方大發兵征高麗,破百濟,但唐軍最終未能取勝。唐高宗因患風疾,大權逐漸旁落武則天皇后之手。武氏黨羽許敬宗、李義府也權勢日盛。李義府因貪黷遭貶,仍能干預朝政,最終拜相。唐高宗的昏聵也日益顯現。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
永徽六年(乙卯 西元六五五年)
 
冬,十月己酉1,下詔稱:「王皇后、蕭淑妃2謀行鴆毒3,廢為庶人4,母及兄弟並除名5,流嶺南6。」許敬宗7奏:「故特進8贈司空9王仁祐10告身11尚存,使逆亂餘孼猶得為蔭12,並請除削。」從之。乙卯13,百官上表請立中宮14,乃下詔曰:「武氏15門著勳庸16,地華纓黻17,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椒闈18,德光蘭掖19。朕昔在儲貳20,特荷先慈21,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壼22之內,恆自飭躬,嬪嬙23之間,未嘗迕目24,聖情鑒悉,每垂25賞歎,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26,可立為皇后。」
 
丁巳27,赦天下。是日,皇后上表稱:「陛下前以妾為宸妃28,韓瑗29、來濟30面折庭爭,此既事之極難,豈非深情為國,乞加褒賞。」上以表示瑗等,瑗等彌憂懼,屢請去位,上不許。
 
十一月丁卯朔31,臨軒32命司空李勣33齎璽綬冊皇后武氏。是日,百官朝皇后於肅義門。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