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愛在瘟疫蔓延時

愛在瘟疫蔓延時

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olera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5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在這部書裡,馬奎斯大膽摒棄揚名國際的魔幻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向傳統的現實主義回歸。本書描寫拉丁美洲「千日戰爭」前後的三十年,歷史涓涓滴滴流入情節細縫,籠罩著六十年的時代社會風貌。描述一段穿越五十多個寒暑的戀情,兼夾各式各樣的情愛,拉丁美洲書評人譽之為「愛情大觀」、「愛情戰鬥史」、「愛情教科書」。

  《愛在瘟疫蔓延時》這部作品大膽地擯棄作者揚名國際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向傳統的現實主義回歸。但這部小說的情節鋪陳,並不保守;六十年的轉折,自女主角丈夫的去世開始,抽絲剝繭,娓娓倒敘,時空交錯,事件並置。但正因敘事結構的經營,小說的趣味性也相應提高。這部小說的新嘗試,對一位名滿天下的作家來說,想來定必是臨淵履薄的心情。不過,魔幻現實主義在拉丁美洲小說的成長,已有三、四年歷史,一般讀書極為熟悉,也確實不得不推陳出新,機杼別出。

  本書中女主角和醫師丈夫漫長的婚姻,是典型的拉丁美洲的夫妻關係。她沒有個人生命,也沒有個人世界。她的快樂完全是丈夫的恩賜。他倆盡力和睦相處,最後也幾乎是幸福和相愛的。然而,真正的愛情和自主,還得等到丈夫去世後才能實現。也許有人會說,這部小說為了謳歌愛情及其象徵意義,情節安排幾已匪夷所思,無法置信;雖然不是魔幻現實主義,但還是有點乖離現實。

  晚近歐美精緻文化的發展中,向通俗文化借襲,早已自成一格。建築家羅拔‧梵圖理 (Robert Venturi) 的宣言《向拉斯維加斯學習》,音樂家菲力普‧格利斯 (Philip Glass) 的古典與流行之結合,都是比較顯著的例子。有些論者認為這是所 謂「後現代主義」的特色。在「後現代主義」的論辯成為文化時尚的今天,《愛在瘟疫蔓延時》的新嘗試,也許會引起這方面的聯想。但是,迥異於西方現代主義及「後現代主義」,加西亞‧馬奎斯的小說向來都「雅俗共賞」,又不炫於技巧和自我迷戀。即使他的魔幻現實主義,也始終緊扣拉丁美洲的社會歷史;就像他曾經說過:「我所有的作品的每一行,都起源於現實」。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983601
  • 叢書系列:經典文學
  • 規格:平裝 / 41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5
6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1/10/30
 馬奎斯在1982年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作品,令人驚艷的是他旺盛的創作力不論在質與量上絲毫沒有消褪;我對他詮釋世界上偉大愛情的方式印象深刻,隨著故事的推展,有好幾次我感受到的,更多是靈魂的震顫。詹明信說「第三世界」小說在視境與設計上往往不自覺折射出整個國家民族的特殊歷史情況,有「國族的喻意」在其中,而這部以拉丁美洲為故事背景的小說自然也不例外;阿里薩生死不渝、跨越世紀的愛情,除了等待,只能等待,並非由於他懦弱,而是歷史的必然,因為他正恰恰反映了拉丁美洲身處劣勢的地位,也弔詭地展現著拉丁美洲強韌的生命力。

  作為一位享譽世界,以描繪拉丁美洲人民生活及文化歷史所著名的作家,馬奎斯對拉丁美洲的發展悲觀的程度出乎我的意料,他曾說:「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至今,在我們中間,還有著健忘症。只要事過境遷,誰也不會清楚地記得香蕉工人橫遭屠殺的慘案,誰也不會再想起奧雷良諾.邦迪亞上校」。上述的話語儼然是《百年孤寂》一書的註腳。

  一百年究竟有多沉重?在他得了諾貝爾獎後的《愛在瘟疫蔓延時》,敘事時間把一百年除以二,關於國族的苦痛的描述似乎也輕盈許\多(當然這在愛情中可能不適用XD)

  我會這麼覺得是因為這部小說是Happy Ending,有情人最終還是成了眷屬,不過在意義與內涵上卻遠不只限於此。

  我在看的時候哭了好幾次,當然不是為了拉丁美洲無數苦難的歷史,是為了不論在什麼樣的苦難中都依舊旺盛不已的愛情生命力。
展開
user-img
4.0
|
2010/05/09
先聲明一點,這部作品並不是馬奎斯先生的諾貝爾獎作品,他的諾貝爾獎作品是小弟花了研究所兩年,在文學課上還上不到十頁的「百年孤寂」!



當年我的教授白安茂博士,光是講述主角從橋的那一頭走過來的心路歷程跟作者為什麼要如此鋪陳,就花掉兩節課的時間,就知道為什麼兩年的時間還講不到十頁的原因了!



而這本「愛在瘟疫蔓延時」就是馬奎斯先生在榮獲諾貝爾獎的殊榮後,憑藉著優渥的獎金,讓他可以在無後顧之憂的狀況下,安心寫作的一部長篇小說!



而我個人認為,這一類的作品,才會是一個作家真正想要呈現給世人的作品!



就跟我們都會說中了樂透以後,一定要好好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樣!



只是,要詳細描述這一部光是中譯本就有近四百頁份量的作品,可能寫一篇論文都有所不及,所以小弟也只能概略地做個介紹。



故事是發生在哥倫比亞「千日戰爭」的前後三十年間,藉著這段近六十年的歲月,作者描述了一段從男方十八歲,女方十三歲的青春戀曲,歷經了誤解、分離、女方嫁人、男方放蕩、女方成為寡婦,一直到兩人在瘟疫蔓延期間乘著船不斷航行‧‧‧



認真說來,這是一篇長篇的愛情小說!



一對戀人歷經了老中青三段歲月,從相戀到分開,從分開到最終又結合,裡頭有很多細膩的描述及鋪陳都值得品味。



但是,這又是一個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作者寫的愛情小說,所以裡頭對於時代的描述、背景的考究、故事中地理風景、人物穿著以及歷史典故等,卻又相當地鉅細靡遺!



以愛情小說的觀點來看,這部作品讓人讀了有些累;但以歷史小說的角度去欣賞,這部作品卻又相對地平易近人!



這感覺,有一點點像咱們的紅樓夢!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但是聽說現在已經絕版了)



只不過,對於這部翻譯作品,身為西班牙文語言學系畢業的我,實在是有些地方不吐不快!



一、書中有提到一段「一生中的灰塵都是註定的」,譯者並沒有對這段話做出詳細的解釋,讓讀者會有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感覺,但實際上,在西班牙文裡,有些人會用灰塵(POLVO)這個字,來代替「精子」或「做愛」的意思,所以我是建議如果有再版的話,可以將這東西納入。再不然,用中文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來帶過也不錯啊!



二、整本書在好多地方都把作者的名字給打錯!作者是GABRIEL GARCIA MARQUEZ,但是在書的封面跟封底,都把作者的名字打成GABRIEL CARCIA MARQUEZ,還有打成GABRIEL CARCIA MARQUES,唉!請出版社別那麼誇張啊!



三、再者,書的原名叫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OLERA,但是在書末的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裡,卻兩次把書名打成EL AMOR EN LOS TIEMPOS LEL COLERA!



別怪我龜毛!



我只是囉嗦一點!
展開
user-img
4.0
|
2008/12/23
淺談《愛在瘟疫蔓延時》
大墩寫作讀書會 林慶玉
此部小說歷史背景在西元1870–1930,彼時哥倫比亞歷經了「千日戰爭」與四次瘟疫的肆虐,1899-1902「千日戰爭」死亡人數達十萬人最終保守黨獲勝,哥倫比亞1819獨立自西班牙,1886領土分裂獨立委內瑞拉,厄瓜多爾餘為哥倫比亞共和國由保守黨與自由黨執政,1948-1950黨爭武鬥約死11萬人導致軍人獨裁,直至1958兩黨談和進而推翻軍政。
本文本約可分為三個主要的角色符碼:第一是「烏爾比諾」,思想進步的人物、留法醫生,同時擁有前衛以及依賴的性格。第二是「阿里薩」與「費爾米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是拉丁美洲文化經濟劣勢的具體呈現。
美國文學評論家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的獨自創新見解「國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第三世界國家的文化生產往往於無意之間,折射出整個國家的特殊歷史情況或公共文化及社會狀況,也就是說個人思想行為構成群體精神文化面貌、國族性格以致於國家命運的形成。例如魯迅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蕭紅《 呼蘭河傳》甚至《 愛在瘟疫蔓延時 》,皆可以此「國族寓言」做為文學和文化的探討途徑。
本書同時又是愛情百科全書,談的是婚姻之愛、無性之愛、心靈之愛、老少之愛、肉體之愛、永生永世之愛。
書中婚姻之愛著墨最多:
「烏爾比諾醫生的追求,從來不是以愛情的語言來表達的……,他只是向她(費爾米納)奉獻世間的東西:保障,和諧幸福,這些數字一旦相加,也許\等於愛情,近乎愛情吧?但是,這些又不是愛情。這些疑慮使她心亂如麻因為她也並不堅信愛情是她生活中最需要的東西」(頁242)
婚姻之始並不一定須建立在愛情上,唯婚姻是需要經營的,更何況其制度並不符合人性。有些人選擇門當戶對的婚姻,因為生命價值觀相近相處容易,書中烏爾比諾與費爾米納來自相當水平的家庭,婚前並沒有愛情為婚姻的基礎,但也相愛一輩子。
「烏爾比諾醫生婚後為求得家庭的安寧,對妻子更多的是低聲下氣而不是謙恭」(頁52),聖經說愛是恆久忍耐,這也是夫妻合諧相處之道。荒繆的是「結婚十年之後,女人的月經最多可達三次」(頁247)夫妻間當熱情不再,拒絕做愛推託之詞無奇不有,頭痛、太累、心情不好這些是常見的藉口,然而一個月中不同時期竟三次以月經來潮為由而拒絕做愛真是太誇張。長年的夫妻關係愛情常隨著時光流逝而轉為親情,但這也是愛的形式之一。
「她知道丈夫愛她勝於一切,勝於愛世界上的任何人,但他所以愛她,僅僅是為了他自己讓她為他盡神聖的義務」(頁259),婚姻中責任與義務更勝於愛情的元素。
「如果對維持永恆的愛情有益,床上無論作什麼都算不上不道德」(頁183),真是給婚外情肉體之愛更多的合理藉口,社會道德的規範與情慾的拉鋸,違反人性的婚姻制度的確需要更多寬恕與包容。
「寡婦:……丈夫從沒有這樣完全屬於她。我感到幸福因為只有現在我才千真萬確的知道他不在家的時候在什麼地方」(頁182);「她始終愛著他,她實在不願意他在明瞭這一點之前就離開人世」(頁70);「截了肢的人,能感覺到他們失去腿上的疼痛和痙攣,如今她也有這類感覺了,她已失去了丈夫,但她感到他仍然在身邊」(頁324)。
夫妻既為切半的一個人,所以夫妻之愛既使有怨並沒有恨,誠如古人所言床頭吵床尾和,結婚一輩子吵一輩子,可是一旦一方先走了還是念念不忘。作者對婚姻的戲謔與反諷,語意深長的道出了的婚姻的意義,婚姻的愛。
「心靈的愛情在腰部以上,肉體的愛情在腰部以下」(頁235);「阿里薩與費爾米納他們兩個人單獨坐在黑暗的瞭望台上了,兩顆心一起跳動,兩個人和輪船行駛的節奏一起呼吸」(頁376)雖然河面上不時能發現漂浮腫脹死於瘟疫的死屍,但「災難中的愛情更加偉大和高尚」(頁387)外圍的惡劣環境並不影響他們的心境,相反的更讓他們覺得愛情的高貴得來不易,只顧著耽溺在兩人愛的世界,雖彼此已看過對方身軀的老態甚至聞到老人的酸味,但此刻只活在當下,精神已超越肉體。
阿里薩說半世紀來,遭遇多少的顛簸受了多少苦「那是因為我在為你(費爾米納)保留著童身」。(頁387)為了維護永恆的愛並沒有做出不道德的事,這雖是他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但他已盡力而為了,他不作買賣性質的性愛,至少這是他最低的原則 。阿里薩下了輪船將如何面對自殺的十四歲寄養小女孩父母,費爾米納下了船如何面對社會大眾給她的新評論,他們心態上已經累了,寧可選擇在船上插上旗子以霍亂為藉口,而在海上毫無目的的繼續漂盪。
「船長---在她(費爾米納)的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閃光,---他又看到他(阿里薩)那不可戰勝的自制力和勇敢無畏的愛」(頁396),兩人已然到達愛情的彼岸,然而彌足珍貴的是,無性的愛卻能在內戰與瘟疫下,蔓延了半世紀,成了永生永世的愛 。正所謂煩惱即菩提,透過煩惱,痛苦被焠煉成初霜閃光的境界。
展開
user-img
3.0
|
2007/08/30
我想抱怨一下這本書的翻譯和校對:儘管本書大部份的段落都還算流暢,但某些句子的翻譯卻又明顯有問題,常有看了五六遍還是無法明白譯者想要表達什麼意思的句子出現,連帶地影響了閱\讀的心情。不過就整體來說,翻譯還算在及格範圍內,但負責這本書的編輯實在該反省一下:很多非常明顯的錯別字都沒有校出來,光是「間」打成「問」在我印象所及中就出現了不下五次,有時甚至是連續好幾頁都有這種錯字漏字情形出現,感覺實在很不尊重讀者。但目前中文好像也只有這個版本,也只能湊和著看了。
展開
user-img
5.0
|
2007/05/04
【愛在瘟疫蔓延時】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和【百年孤寂】同為馬奎斯的作品,但卻和「百年」一書魔幻寫實的風格全然不同。故事描述年少時即相識的阿里薩和費爾米納,歷經了戰亂和瘟疫而分離50年,女人年輕時就嫁給了醫生,男人卻痴心等待,直到她夫婿過世,年暮的兩人才終於廝守。

我一直覺得阿里薩為情所苦的一生,並非因愛上費爾米納造成的,而是因為他的個性所致。我是同情阿里薩的,但卻欽佩費爾米納的理智、勇氣和果決。阿里薩不為眾人所理解的壓抑性格,使他活在人群中卻寂寞終生,只能靠著對費爾米納的迷戀維持生存下去的意志,所以讓人同情。但真正最可憐的其實是他的那些露水情人們,尤其是曾經真正愛過他,卻無法在他心中留下位置的人。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