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公平與效率:你必須有所取捨

公平與效率:你必須有所取捨

Equality and Efficiency: The Big Tradeoff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哈佛大學經典講座回顧★★

  Tradeoff=取捨、權衡

  你想要公平?還是有效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其中一種多一點, 另一種就得少一點。

  在經濟學的世界中,這是鐵律。放在人類社會裡,還是鐵律。

  就拿教育制度來說,想實施徹底的分發入學?那就得犧牲一些選擇的自由。還是徹底的菁英制度?那窮人家的小孩就更沒有機會了。

  幾乎所有的社會議題,都會歸結到這一點上:由於資源有限,我們必須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本小書就是要探討這個問題。

  本書根據作者在1974年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戈德金(Godkin)講座的演講內容擴充而成。作者亞瑟.歐肯(Arthur M. Okun)身為重量級的經濟學者,在這本如今已成為經典的書中,有非常一針見血的描述:我們的民主制度強調人人平等,然而在經濟制度上,我們的所得又是由市場來決定,結果,政治的民主原則和經濟的資本主義原則產生了衝突。特別是市場上的贏家,很容易利用金錢取得更多優勢,製造出更多的機會不平等;而市場上的輸家,時常落入貧窮的深淵,這又和「人性尊嚴」的民主價值產生矛盾。然而,為降低不公平所採行的政策措施,極可能會斲傷經濟效率,因此,公平與效率之間的衝突,是政策制定者必須面對的取捨問題。

  市場這種分權的制度是很有價值的,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必須受到約束。市場可以做好很多事情——它可以約束政府的力量;也可以有效引導商業活動、鼓勵創新,並保護每個人表達意見的自由。但是,有很多權利和權力不應該是金錢可以左右的,其他的價值也必須受到保護,以避免金錢變成絕對的衡量標準。

  作者還討論到:究竟哪些金錢以外的價值也應該被保護;現今的民主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比較;貧富不均和機會不平等的狀況如何補救,並且剖析了累進所得稅制度、針對低收入者的福利政策、就業法案的成效與影響。

  即使沒有經濟學背景的讀者,也可以看懂這本書。台灣正面臨經濟成長的關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關鍵時刻,這本書值得所有關心社會公義、政府政策、經濟發展的人悉心思考。

  我們需要在公平之中多一點理性,效率之中多一點人性。當追求其中一個時,別忘了另一個。

  (★★★本書為《不公平的市場》2011年改版)

作者簡介

亞瑟.歐肯(Arthur M. Okun, 1928-1980)

  他畢業自哥倫比亞大學,曾經在耶魯大學任教,自1969年至1980年辭世為止,一直都是美國重要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資深研究員,也曾在尼克森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擔任資深經濟學家、委員及主席。他一生最主要的研究主題是:失業與通膨之間的權衡問題。除了本書,他還著有《繁榮的政治經濟學》(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osperity),並與George L. Perry合力創辦了《布魯金斯經濟活動報告》(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譯者簡介

許晉福

  政大會計系畢業,現專事翻譯。譯有《人性探索家馬斯洛》、《贏在談判》、《Zero─零式管理》、《運作健全的社會》、《創意的生成》等書。

 

目錄

推薦序 意外不意外?!  熊秉元  3

前言  11

第1章 權利與金錢  17
權利的領域  24
 權利的特徵  25
 為何要維護權利?  30
 權利的範疇  38
金錢對權利的侵犯  48
 法律前的平等  49
 金錢與政治權力  50
如何矯治金錢對權利的侵害  59

第2章 市場經濟好在哪裡?  63
為什麼是資本主義?  63
市場中的權利與自由  67
 財產權與自由  68
 國家對自由的侵犯  72
報酬的道德觀  76
 依貢獻決定報酬  76
 生產貢獻的來源  79
 見仁見智的問題  86
歷史會說話:資本主義在效率上的表現  90
集體式經濟  93
 是補償,還是充公?  94
 社會主義下的勞力市場  96
 生產效率  99
 官僚成本  105
結論  107

第3章 所得與機會的平等  113
經濟福利的分配  114
 所得的不平等  116
 家戶所得和「真」平等  120
 自助餐廳、賭場與所得分配  125
機會的平等  128
 就業機會上的歧視  130
 資本取得上的歧視  134
機會平等蘊藏的潛能  139
 機會與結果  140
 菁英主義式的種姓制度  142
 要競爭,還是和諧?  143
 公平與挫折  144

第4章 在經濟效率下追求平等147
妥協  147
 漏桶實驗  151
 桶裡的錢是如何流失的?  158
桶裡的錢從何而來?  166
 所得稅  166
 調整聯邦支出  173
補助低所得者  175
 老人津貼  175
 非老年的窮人  177
 就業機會  185
 平等化在政治上的成績  187
結論  192

索引  197

 

前言

  就某種意義來說,當代的美國社會是一個分層結構(split-level structure)。在政治和社會制度上,它把權利和特權普遍分配於民,並聲稱人人平等。但是在經濟制度上,它卻讓市場來決定每個人的所得,使得人民的生活水準和物質福利產生巨大的差距。所得的差距相當於是一種誘因——提供獎賞或懲罰——以促進資源的使用效率,並刺激國民總產出(national output)的成長。

  如上所述,權利的平等與所得的不平等,使得政治上的民主原則和經濟上的資本主義原則產生了衝突。某些在市場上獲得巨大報酬的贏家們,利用金錢去取得更多原本應公平分配的權利;有些人甚至在一開頭就取得了優勢,進而造成了機會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一些在市場上受到懲罰的人,則必須承受某種程度的剝奪,這更和人性尊嚴與相互尊重這兩項民主價值相牴觸。某些經濟政策雖設法降低不平等的範圍和程度,結果卻削弱了生產的誘因,也斲傷了經濟的效率。因此,社會在很多時候往往要面臨這樣的抉擇:到底要犧牲效率來造就更多平等呢?還是要犧牲平等以取得更高的效率?用經濟學家的語言來說就是,平等與效率好比魚與熊掌,兩者不可兼得,而必須有所權衡或取捨。

  權衡(tradeoff)正是作者亞瑟.歐肯(Arthur Okun)在本書所要探討的主題——儘管在作者的專業生涯中,大部分的研究重心都放在另一個相當不同的權衡問題上。

  本書作者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並任教於耶魯大學。他先後擔任過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的成員和主席,自一九六九年以來更一直是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資深研究員。

  作者長期以來,主要關心的是存在於失業與通膨之間,至今尚未解決的權衡問題。但在本書中,作者將暫時放下這個問題,而把焦點放在一個他認為更迫切、影響更廣泛、後果也更重大的權衡問題上。

  除了主題不同,本書的調性和屬性也有別於作者的其他專業著作——和布魯金斯研究院的大多數出版品相比,更是大異其趣。本書的個人色彩濃厚,主要是記錄了作者的價值觀、判斷和經驗。因此,本書探討的是作者很熟悉的全國性的制度和問題,而不是世界性或地方性的議題。作者希望讓關心社會議題的讀者,即使沒有經濟學的背景也能看懂這本書。此外,他也以註腳的方式提出了一些額外的短評,或提出他自己特別感興趣的相關書目來與其他專業同行分享。

  作者極力主張,「市場有存在的必要,只是它的角色必須受到約束。」這個在書中再三出現的主題,更使他有別於極端的思想家和自由放任式經濟的鼓吹者:前者主張消滅市場資本主義,後者一般則希望市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不過,在作者的眼中,「市場」這樣一個分權的制度是很有價值的,它可以有效率地刺激和引導生產活動,鼓勵實驗與創新,並保護個人表達意見的自由。但作者也強調,很多權利和權力都不應該是用金錢可買到的;其他的價值也必須受到保護,以免金錢成為絕對的衡量標準。

  本書第一章談的就是其他這些價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護它們不受市場的侵犯。

  作者在第二章則檢視了各種贊成市場資本主義的論據,同時他指出,從道德上來說,依貢獻決定報酬的作法是無法說服他的;但是就實務面而言,他在一定限度內可以接受這項原則。作者另外也針對現今的混合式資本主義(mixed capitalism,編按:即自由市場與政府指令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發展成熟的社會主義,所能提供的效率、平等和自由做了比較,並對社會主義方案的優點提出強烈的質疑。

  在第三章,作者頗為詳盡地檢視了經濟不平等的性質和範圍,以及經濟不平等和機會不平等的關係。作者認為,如果能針對某些機會的不平等,如職場上的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和取得資本的障礙痛下針砭,經濟上的效率和平等皆能獲得提升。

  在最後一章,作者則評估了累進所得稅制、針對低收入者的移轉性支付、以及就業方案,在縮小貧富差距和消除經濟剝奪上,能發揮多少作用。

  本書的內容是以作者在一九七四年四月,於哈佛大學的甘迺迪政府學院的戈德金講座(Godkin Lectures)上所講授的內容修改與擴充而成。戈德金講座的正式名稱為「戈德金講座:論自由政府與公民義務的基本精神」,最初是哈佛大學為了紀念愛德恩.戈德金(Edwin Lawrence Godkin, 1831-1902)而在一九○三年創立的。

  許多朋友和同事在讀了本書的幾前版手稿後,給予不少批評與指教,作者要在此向他們致謝。這些人包括:Henry J. Aaron、Edward C. Budd、Robert Dorfman、克米特.戈登(Kermit Gordon)、艾倫.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Robert W. Hartman、George Jaszi、Irving Kristol、Donald S. Lamm、威廉.諾豪斯(William D. Nordhaus)、Joseph A. Pechman、George L. Perry、Alice M Rivlin、Leonard S. Silk、萊斯特.梭羅(Lester C. Thurow)與Murray L. Weidenbaum。另外,Joanne D. Culbertson提供了許多研究上的協助和寶貴的批評。能幹的Nancy J. Delaney完成了本書的索引。而書中資料的正確性,則要感謝Evelyn P. Fischer的細心校對。Mary F. Green的耐心和細心讓本書的稿子得以再三修改。Mendelle T. Berenson的慧眼在編輯上提供了許多協助。感謝他們。

  另外,本書所闡述的觀點純屬作者個人的意見,與布魯金斯研究院的董事、職員或其他研究人員毫無關係。

布魯金斯研究院院長
克米特.戈登(Kermit Gordon)
於華府 一九七五年三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208886
  • 叢書系列:經濟趨勢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5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1章 權利與金錢
美國社會宣稱,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所有公民也被承諾賦予平等的正義與政治權利:當火災發生時,消防隊會迅速處理,每個人也都有權利去參觀國家紀念碑。身為美國公民,我們都隸屬於同一個俱樂部。不過在此同時,我們的制度又告訴我們:「不工作就得挨餓」、「不成功就得受苦」。我們的制度一方面要我們在社會上與他人處於平等地位,一方面又驅策我們要在經濟上超越我們的鄰居。而且,我們的制度還提供了優厚的獎賞,讓贏家養的寵物可以吃得比輸家的子女還要好。

這就是民主資本主義的雙重標準──它一方面宣揚與追求平等的政治和社會制度,一方面又製造出經濟福祉上的巨大差距。平等與不平等的並存,有時候難免會令人懷疑這套制度是不一致,甚至是不誠懇的。但是我相信,這些制度上的安排很多時候是非不得已的妥協,而非根本上的不一致。

美國家庭在生活水準和物質財富上的懸殊差距,反映出這樣的一套賞罰制度:它鼓勵人民辛勤工作,並期望將其導向成有社會生產力的活動。就這套制度的功能而言,它創造了經濟效率。然而,此一追求效率的努力又必然會製造出不平等。因此,社會面臨了一個兩難的抉擇:我們要效率還是要平等?

諸如此類的兩難抉擇是經濟學家們經常要面對的中心課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或許是最能夠道盡經濟分析的基本原則的一句話。

甲商品生產得愈多,能夠投入於乙商品的勞力與資本就愈少。今天消費得愈多,日後能拿來儲蓄的就愈少。工作的時間愈長,休閒的時間就愈少。要抵抗通貨膨脹,經濟產出和就業機會就勢必得有所犧牲。上述種種都是我們國家現今必須嚴肅面對的兩難課題。

自我投入研究生涯以來,通膨和失業之間的兩難一直是我專攻的課題。含蓄一點地說,這個兩難問題一直沒有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但是,我沒有放棄努力,我甚至還打算盡我一生的努力在這個問題上頭。不過,我在本書裏頭先暫時拋開了我一向關切的這個問題,轉而將焦點放在另一個更惱人、也更普遍的兩難問題上,那就是平等與效率之間的抉擇。在我看來,這是我們在社會經濟上最重大的一個兩難問題,而且會對我國社會政策的諸多層面造成深遠的影響。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要同時獲得「市場效率」並且「公平加以分配」是不可能的。

對經濟學家和工程師而言,他們所謂的效率是一樣的:就是從既定的投入中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

在生產活動中,可能的投入包括:人為的努力、機器和廠房等實體資本,以及土地或礦物等自然資源;其產出則是成千上萬種的商品和服務。當投入相等時,社會要是有辦法讓某些產品的產出增加(而其他產品的產出又沒有減少),就代表效率有所提升。

然而,此一效率的概念暗示了,「更多」即「更好」,只要更多的是人們希望購買的東西就可以了。如果用消費者的選擇來推估他們要的是什麼,我和其他經濟學家一樣,都認同人們的選擇相當合理地反映了什麼東西可以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當然,換一套不同的標準來看,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合理的質疑:生產更多威士忌、更多香菸或更多房車,真的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嗎?如果不會,社會的效率究竟有沒有提升呢?

這樣的探究牽扯出好幾個有趣的問題。例如,人們為什麼會想買那些他們所買的東西?他們的選擇是否受到了教育程度、廣告或其他因素的影響?相較於消費者的購物選擇,我們還有更好的標準來評估人們的經濟福利嗎?這些都是重要的課題,但我在此將略而不談:這是我個人的選擇,希望讀者見諒。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