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2版)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2版)

  • 定價:300
  • 優惠價:7210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你好,我是心理系》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是焦慮的根源

    文/洪仲清2021年04月23日

    這世界,每個人都有病。 如果當時有人能告訴你,你不是無路可去,能不能讓你感覺不那麼孤單一點? 這城市只要曾經有人理解你,是不是壞掉的東西有一天就會好起來? 你說腦袋沒問題啊,只是有時候像得了瘋病,那不是跟感冒一樣嗎?但為什麼這樣的你,就不值得活下去? 電影《陽光普照》說,「我們都曾 more
  • 【3月讀書日】洪仲清:這些話,會讓你與孩子關係的基礎一點一滴被侵蝕

    文/洪仲清2016年03月27日

    2016年3月.讀書日召集人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心靈成長等領域。 曾經在台北市立聯合醫 more
 

內容簡介

  *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

  「這本書讓你真實的成為自己,
  與自己的各個部分連結,和好。」
  ──心靈療癒書籍作家 蘇絢慧

  *《跟自己和好》最新版,新增「第七章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生命」,溫馨上市!

  當我們愛得深,就怕得多。如果沒有先愛自己、找到自己、理清自己,就會怕失去,怕不可預知的未來。

  跟自己和好,啟動自我修復過程,我們才有可能重新贏回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本書是資深臨床心理師洪仲清的最新著作,他以累積多年的深厚個案諮商經驗,融合個人生命成長與領悟,淬鍊出這一部句句暖心、字字珠璣的美好人生指南。

  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苦於不良的人我溝通、棘手的人際關係、輕易隨外界擺盪的紛雜情緒,或者是未竟的自我認同。也因此,我們經常感到惶惑不安,被莫名所以的情緒牽引,找不到生活的意義與重心,也在不知不覺當中,遺落了生命中原有的自適與美好。

  這些看似來自外在的紛擾,其實都源自一個最根本的需求,那就是:我們都忘了跟自己和好。

  當我們真正開始與自己對話、認識自己、接受自己、跟自己和好,我們才會發現,原來,只要把自己完滿了,生命的一切美好,不待追求。回過頭來,你將發現,和諧的人我互動、豐潤生命的關係,或者是內心的平靜自在,早已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部作品帶領我們一一檢視「自我」、「情緒」、「溝通」、「人際」、「家庭」、「改變」等面向,讓我們重新審視、並爬梳這些生命中的重要課題,並在其中重新找到溫暖自我、邁步前進的強大力量。

名人推薦

  光禹 「夜光家族」節目主持人
  吳淡如 知名電視節目及廣播名主持人、暢銷書作家
  吳若權 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
  林蕙瑛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資深婚姻與家庭協談師
  貴婦奈奈 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書籍作家
  ──溫暖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這本手札式的心理學/人生哲學著作,主題清楚,章節分明,簡潔有力,每節內容短短的段落,文字輕鬆,涵義卻引人深思,敲擊人心。每一個小議題都能連結到你我的生活經驗。現代人生活繁忙,閱讀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本書正好適合忙碌的你我,一書在手,有空就打開來閱讀,可長可短,句句忠言不但發人深省,也可應用於現實生活中,保證受益匪淺。」──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 林蕙瑛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有個好導師或好長輩引導陪伴,我們便能走得自在。
  因為有這麼一個值得信任的人陪伴,
  我們的恐懼少了,徬徨少了,力量大了,信心強了,並且打從心裡感到安心。
  謝謝洪老師,今天起,我們不再感到孤單。」-貴婦奈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經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近七年,常受邀至各大醫療院所、警局少輔會、學校、企業、基金會等單位進行心理衛生講座,也固定在網路及報章雜誌專欄發表文章。
 
  工作之餘,他仍勉勵自己要撥出時間寫文章,希望藉由溫暖的筆觸及心理學的專業知識,能幫助在人生旅途中困頓的眾多朋友與家長,找到心靈上的寧靜,找到自己。一如他所認為的:「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臉書粉絲頁,經營三年半以來,人數已經突破十萬人,目前持續增加中,每天都有數萬名網友瀏覽與討論,學習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學習與人保持良好溝通的方法,以及如何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著有:
  2015年《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2015年《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最新版
  2014年《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2013年《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

  在這裡可以找到我:
  臉書粉絲頁_洪仲清臨床心理師:www.facebook.com/redbeaniceteacher
  痞客邦_洪仲清臨床心理師:redbeanice0131.pixnet.net/blog/post/114513320
 

目錄

推薦序 一部貼近生活的正向心理學手札
推薦序 讓「理」與「情」和平對話
作者序 學著做自己的好朋友

第一章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
當我們在懼怕裡自在了,就能重新看清自己


真正的幸福
認識自己,是人生永遠的功課
追求獨一無二的意義
犯錯是改善的基礎
愛人之前,先愛自己
從「覺察」到身心靈平衡
表達感受是一種好習慣
莫忘初衷
自己的角色
向內尋求答案
負面情緒的漩渦
安於平凡
生命的原型
坦承無力,也是種成就
缺角的圓,得靠自己補齊
了解,才能有真正的接納
有意義的生活
自省的力量
最有力量的自我表達
孤獨不是一件壞事
看清「需要」,調整「想要」
聽,身體在說話

第二章
人生要追求的不是快樂,而是平靜
讓情緒來去不生波


善用心像的正面力量
平靜是一種可以選擇的情緒
給予情緒緩衝的空間
跟自己和解
放不下,苦的是自己
把情緒的主控權留給自己
錯誤的樂觀主義
不要輕忽微小的負面情緒
健康的情緒發洩
把焦慮放到對的位置
定期給自己一段空白
與情緒對話
無壓力狀態
夠好就好,少自尋煩惱
找回注意力
快慢之間,是門藝術
事緩則圓
一笑天下無難事
生氣的預防重於治療
怒氣需要適當的表達
情緒是一種成本
風暴總會過去
找到平靜,再慢慢使力
情緒退去,理智才能清明
接受負面情緒的存在
以理解面對批評
拒絕當情緒鋼鐵人
整理自己,重新出發
「距離化」思考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情緒的表達可以學習

第三章
兩個人有兩個人的美好,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自在
順隨緣分,在轉念之間成就最美善的關係


深刻的關係,可遇不可求
轉身與放下
在互動中相互學習
適得其反的愛
充分的信任,需要長久關懷才能建立
不要傷害別人
少一點自我,拉近人我距離
人際互動重在自然
準備好自己,幫助做好準備的人
最好的安慰,是一種療癒
肯定自己,才能欣賞他人
正向情緒的連鎖效應
真正的愛
設下情緒的停損點
控制衝動
跟想像中的父母和解
人際互動的腳本
從「感受」進入衝突核心
傷害人的同時,自己也在受傷
世上最棒的關係
沒有負擔的愛
時機與等待
選擇相信緣分
失去他,不代表失去全世界
放下執著
時間是最好的解答
活在當下
珍惜當下的甜蜜,但別害怕失去
如何面對誤會
歡樂殺手
真正的關心

第四章
「有理」走遍天下
溝通時,讓我們比道理,而不是比力氣、比情緒


溝通的藝術
溝通的三個層次
慢下來,給理性多一點空間
無法澄清誤會,就學習放下
戒吼戒罵
不必急在當下
心靈排毒
用理性修正情緒對話
溝通前,先建設好自己
正向的自我對話
相信美好的存在
沒有好情緒,就沒有好溝通
傳達情緒前,請先思考
停止無建設性的抱怨
減少紛爭,讓自己更好
排空焦慮,理智溝通
溝通的大敵
真正的讚美
旁觀者的冷靜
「有理」走遍天下
理直氣和
接納自己和他人有犯錯的可能
尊重情緒經驗
書寫的好處
長期冷戰的負面效應
自我肯定的對話

第五章
家庭,是一門值得投資的幸福經濟學


不是「犧牲」,而是「選擇」
當情人前,先學著當朋友
別讓「愛」變成「害」
值得投資的家庭幸福經濟學
追尋屬於自己的意義
用好情緒力抗消費文化
以愛之名,學習放下
做好被討厭的心理準備
放手讓媳婦做好媽媽
給出最適切的愛
為人父母是一趟尋根之旅
完滿生命的意義
不必要的人生證明題
聰明的太太
北風與太陽
合理的信念
放手也放心
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
愛生氣的媽媽

第六章
往改變的路上走去
轉個彎,就能看見更開闊的人生風景


讓直覺帶著自己走
轉個彎,走自己的路
愛己所選
在每個起心動念中看清自己
我,不是我的想法
獨處的必要
用行動啟動轉變
往事不用再提
放下無謂的期待,就沒所謂的傷害
雖苦也甘甜
搶第一不如看時機
抱怨的管理
重新看待過去的力量
拒絕輕易對號入座
為想法找證據
善念牽引我們緩步遠離苦痛
終有撥雲見日時
原諒自己
苦淡,回甘
相信的力量
道歉的藝術
幸福感
愛的羈絆

(新增)第七章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生命
逆境不斷,但是我們努力不斷


失去信任之後
別讓悲劇擴大
談霸凌
親情與友情的拔河
請大人負起自己的情緒責任
父母親的
 

推薦序

一部貼近生活的正向心理學手札 林蕙瑛


  恭喜洪仲清心理師繼《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之後又完成了新作《跟自己和好》。洪心理師積十餘年的臨床經驗,致力於嬰幼兒發展及兒童心理探討的治療工作,用心又有愛心,治療優而開始論說著述。除了在臉書經營討論平台,著重於親子互動、情緒管理及嬰幼兒、兒童早期療育之治療實務的分享與互動外,他在百忙中仍不忘記下平日生活中滿滿的感覺與心得,隨手拈來,句句珠璣,原來都是他透過與人互動而產生的人生領悟及個人成長經驗。

  有一句名言這麼說:Psychology is life.。是的,心理學就是生活,洪心理師有家人有朋友,與年幼案主及其家長每日都在互動,他觀察自己觀察別人,只要是「人」的言行,都能啟發他的思考,引發其感受。他在書中談到「了解、看清自己」、「人要先平靜才能快樂」、「關係的經營與隨緣哲學」、「情緒vs.理性」、「家庭關係,尤其親子關係」、「改變的準備、歷程與成效」最後達到「跟自己和解,邁向自我成長」。他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出現在你我生活周遭的情形,他所舉的例子也是我們常看到的現象,甚至還是發生在我們身上。

  針對每一主題,洪心理師都以中性字眼但溫暖的筆調,指出人們的問題對個人及他人的影響,以及什麼才是合宜的反應及處理之道。他強調情緒管理及理性的運作,不論是用於自己、人際關係、愛情或親情中,都可以讓個人更成熟、生活順暢,人生有幸福感。尤其「生氣的預防重於治療」的見解,鼓勵人們少發脾氣、常做運動,或做舒緩身心的活動,以及平常多留給自己空白的時間等,預防勝於治療,才是面對生氣最好的策略;還有「最好的安慰是一種療癒」,點出須尊重被安慰者希望被陪伴的方式,想要做好陪伴,除了傾聽與同理之外,就是問「你希望我怎麼幫你?」洪心理師的獨特見解,實用而貼切。

  一九九八年美國心理學會會長沙利文(Martin E. Seligman)大力提倡「正向心理學」,重視個人的正向經驗、情緒或特質對人們生活的價值與意義。他認為正向的人生觀經驗不僅帶來一種好的感覺,也為日後個人的成功埋下重要基礎,包括婚姻關係、同儕關係、家庭關係或工作表現上。

  《跟自己和好》是一本生活心理學,與正向心理學的內容不謀而合。作者闡述個人在面對自己及身處關係中,如何培養正向個人特質,並建立尋找生命意義的信念。由於個人生活經驗也是正向個人特質之一,人從錯誤中學習,把焦慮放對位置,不斷地修正個人生活經驗,以使自己心理更健康,人生過得快樂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要教導孩子,大人必須以身作則,家長的心教、言教、身教均同等重要。他不斷地提醒家長們,為人父母,「不是犧牲,而是選擇」、「別讓愛變成害」,要學習放手也放心,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書中處處呈現洪心理師治療親子互動之精華片段。

  這本手札式的心理學/人生哲學著作,主題清楚,章節分明,簡潔有力,每節內容短短的段落,文字輕鬆,涵義卻引人深思,敲擊人心。每一個小議題都能連結到你我的生活經驗。現代人生活繁忙,閱讀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本書正好適合忙碌的你我,一書在手,有空就打開來閱讀,可長可短,句句忠言不但發人深省,也可應用於現實生活中,保證受益匪淺。

  本人強烈推薦年度好書《跟自己和好》,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閱讀!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
資深性教育師/性諮商師/婚姻與家庭協談師
性別、婚姻、家庭專欄作家

推薦序

讓「理」與「情」和平對話 蘇絢慧


  我的工作讓我見過許多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屬於「快樂不可遇也不可求」的人。當我問他們,他們決定為自己前來諮商時,自己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改變?他們往往回答我:「我要快樂,我想要和大部分人一樣可以快樂!」。

  我進一步的瞭解,他們所想要的快樂是什麼意涵?對他們而言,什麼是「快樂」?

  然而,當他們說出想要的快樂時,我聽到的是,其實他們要的不是快樂,而是平靜;是那種煩雜混亂的思緒與情緒可以平息,可以不再上下起伏的感受到憤恨與沮喪而痛不欲生。

  但我們的社會太簡化人性的生命經驗,彷彿只有「快樂」是一種唯一值得體驗的感受;只有「快樂」情緒是人類唯一合法與合理的情緒。

  如此簡化人性的生命經驗,反應的是社會對於人心智的運作瞭解過於淺薄,也對情緒的功能與機制的一無所知。

  所以當我有機會先賭為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新書時,欣賞之情便自然而生。洪心理師豐厚的心理學基底與豐沛的專業助人經驗,將人之所以產生受苦情緒、難以調適情緒,以及生活中的困境,做了充分的說明,並給予實際的因應方針。非常具系統的從個人生命的建造(自我的穩定)開始談起,特別著重在認識自己,與自己的生命接觸。

  接著他談到了情緒的關照。我特別欣賞此部分的章節。台灣社會對於情緒的概念十分偏頗,總是將情緒經驗侷限在某一向度,若是經驗到所謂的負向情緒,就加以糾正、責備、撻伐、規勸,以一種幾乎是不人道的方式要人拼了命的積極樂觀。然而,人生並非如此,在生命的安排中,有時候我們需要沉澱、需要停止、需要整頓,這些都需要透過不批判的態度來體會情緒經驗,並溫和地允許情緒有一個空間被承接、被認識、被轉化。

  再來,洪心理師談及了人際的關係,與在這社會上的存在方式等等課題,並以此推及到與世界的接觸與聯繫,最後再回到自己的生命,真實的成為自己,真實的與自己和好、整合。

  在許多文字與敘述中,我看見洪心理師不斷的在人的理智與情感之間進行對話。當你閱讀這本書時,就彷彿有一位心理師,或是生命教練,正耐心地、溫厚地、充滿關愛地,對你說著那些理性與感性之間的衝突與對立,是可以如何的消弭紛爭、化解矛盾、統合一致。

  如果你用心感受,也用理智理解,那麼相信你在閱讀時,會漸漸的從認識自己出發,並且無形中,讓你的理性與感性獲得一把珍貴的鑰匙,終於把兩者的隔離之門打開,讓你的理性與感性都成為你的一部份,讓你真實的成為自己,與自己的各個部分連結,和好。

  我自己也是長期閱讀洪心理師網路文章的讀者,非常欽佩的是他那保持進行的態度;那份態度是源自於他愛生命、體恤生命,更是有一份使命,希望這世界的孩子都能得到適切的關愛與撫育。他總是真誠的回應許多讀者的疑問或回饋,我想若不是真實的從這樣的分享與付出中找到意義,這樣的付出,其實很難持續。

  我幸運的先閱讀了此書,真心的推薦給你。你會在書中的文字看見自己,也會在書中的引導看見生命成長的方向。洪心理師全然的將自己的專業所學與經驗分享出來,這本書因此厚實,祝福你在此書中看見你尋找已久的生命寶藏。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書籍作家


自序

學著做自己的好朋友

  
  我們聽到一則笑話,或許會露出微笑;無意中轉台到綜藝節目,也可能被其中的插科打諢,感染得內心一陣熱鬧。可是,這難以改變跟隨我們十幾年或幾十年的個性,所形成的情緒基調。

  也就是,常抱怨的人,還是能偶爾說出社交性的鼓勵用語。心情常在谷底低盪的人,也能一時半刻放鬆開懷,但沒多久又回歸常態。外在的刺激,會有一時的牽引作用,但長年養成的種種習性,構成了我們的個性。

  個性,或說人格,源自於家庭養成,不管是透過遺傳或教養。而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對話,便內化為我們成年後的自我對話。換言之,家庭中常見的「爸爸」、「媽媽」形象,可以全然虛擬地,在我們內在運作,而不見得跟真實存在的父母劃上等號。

  像是,爸爸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那麼孩子自然而然地,會透過他人的口述、短暫跟爸爸互動的經驗、從電視劇或課本裡對爸爸的理解等,片片段段地,捏塑出一個爸爸的形象。這個動態的爸爸形象,對孩子也能產生重大的影響力,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

  媽媽的意象亦然,也常可能跟祖母的形象重疊。透過我們的感知能力增長,對家庭歷史的故事多一些了解,我們常會微調重要他人在我們心裡的樣子,以及決定這個形象對我們的影響力大小。

  那麼,一個孩子從小感受到,被愛、被關心、被尊重、被肯定,那容易形成良好正面的重要他人意象。然後,在自己面對困難的時候,給自己加油打氣,自給自足地,給自己前進的動力並且珍惜自己的生命。

  不過,人會犯錯,父母也會犯錯,我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也會走岔走偏。不是每個人都能對自己說出溫暖、關懷的話語;常常讓自己倒下的,正是自己對自己不斷重複的挫敗碎念。

  我們不見得為人父母,但我們都曾經是小孩。即使長大了,那內在小孩依然隱身深埋的記憶裡,可能在我們的意識外,持續伸出幕後的那雙手,操控著我們的一舉一動。

  於是,當我們思索著啟動自我修復的過程,常要在現實面與心理層面,都下足功夫。其中,以心理層面的重要性來得較高,因為那是我們每時每刻帶著走的隨身聽,獨處就能聽見,並且在意識與無意識下,都指引著我們如何生活。

  古人所提及的修身養性,是不能忘記的功課。然而,充滿各種刺激與物質主義盛行的現代,讓我們常把注意力外放,而非向內整理。也因此,我們可能過著不知道從哪裡來,又不知道要往哪裡去的日子,載浮載沉在當時當代社會氛圍所形成的浪潮裡。

  當我們意圖循著過去的足跡,聽清楚內在的聲音,常得要經歷各種情緒翻騰。那種思緒紛亂,常是令人望之卻步的主因。不過,唯有經年累月的自省,方能重新贏回與把握當下的自主權。

  從家庭出發,學著跟自我挫敗的耳語相處,體驗負面情緒的需求索討,能夠讓它們淡化疏離。然後,未來的路,才能如同撥雲見日,日漸明朗。

  於是,從過去脫胎重生的「意義」,成了向前每一個步伐的墊腳石。不管天氣如何多變,乃至狂風暴雨,有了意義,我們就掌握了方向,知道為了什麼而承受的原因。

  有了意義,雖難不苦;沒了意義,雖快樂,也難免寂寞空虛。

  跟自己和好,可以透過自我修行,也能藉助宗教來進行,道通為一。我以家庭為譬喻、為實體,刻劃出認知、情緒、行為之間的關係,期待更認識自己,讓片段統整在一起。

  我感念陪著我一起度過困境的許多家庭,也接受老師、家長、孩子,以及各種朋友的教導。吸納了他們的生命智慧,便出書成輯以相互滋養回饋。

  感謝遠流出版社給我這個機會,也感謝願意推薦這本書的諸位前輩,他們都是我的學習對象,也是我前行的指引。跟自己和好,也不忘感恩,感恩家人朋友的包容,我才有時間、能力,為社會貢獻些微薄力量。

  祝福各位朋友,情緒寧靜,家庭溫暖,人際和諧。學著做自己的好朋友,好處多多,當下行動,別讓機會溜走。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75695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認識自己,是人生永遠的功課】
 
清楚知道我們的弱勢、缺點,就更能發揮我們的優勢、強項。
 
那些我們不想面對的,可能影響我們越深、越久。
 
在社會上,隱藏自己的弱勢,有時是生存的必然。但是,對自己,不能隱藏,不能想盡辦法麻痺。縱情在空虛的享樂裡,只有感官刺激而不再保有寧靜,那就要小心。
 
這世上有許多事,我們都還不知道答案;我們也都沒辦法確知,未來該怎麼辦。但是,我們一講起話來,就是簡單幾個字:
 
「我對,你錯,把你的嘴巴閉起來!」
 
我們分享一個感覺,提出一個想法,不是非得像政論節目一樣,把話說得難聽,把自己弄得張牙舞爪,才算捍衛了自己的主權。
 
我們過度確定,我們所不確定的事。正言若反,正反兩面同時看待,才能領略全景。
 
我們有時把無助、脆弱藏得太好,連自己都找不到。我們當然可以同時喜歡我們的家庭,但又不喜歡家庭裡發生的某些事。搞清楚我們不喜歡什麼,就會更知道該珍惜什麼、維持什麼,或是擴大什麼。
 
清楚知道我們的弱勢、缺點,就更能發揮我們的優勢、強項。當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也就不會那麼擔心自己的弱勢在他人面前出現。
 
面對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永遠是一門人生的功課!
 
【愛人之前,先愛自己】
 
要回過頭多愛自己。一個人身上散發出的自信,不待張揚,會自然吸引他人接近
 
我們不需要全然了解一個人,才能對他好,或者愛他。這份愛,可能存在於任何關係,也許是愛情、親情、友情……
 
我們愛著他,但不抓緊他;我們關心他,但不是盯著他;我們邀請他,但不強迫他;我們祝福他,但不試圖擁有他…。我們愛一個人,讓他輕鬆自在,他的輕鬆自在,讓我們心情愉快。
 
如果,我們強迫自己得要時刻完全掌握、嚴密監控對方,那麼,等到對方有能力離去,他也不會客氣。
 
因為,我們終究無法全然了解另一個人,說不定,連我們自己都不完全了解自己。距離的美感,被焦慮拉近,直升機式地在對方身邊盤旋,只會讓彼此都喘不過氣。
 
我們會因為越來越不了解對方,而感到焦慮。此時請記得,要回過頭多愛自己。一個人身上散發出的自信,不待張揚,會自然吸引他人接近。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新會員獨享】3.8~4.7加入會員輸入指定通關密語抽入會好禮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