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濟貧院的陰影:戰後市井小民堅強求生的感人故事

濟貧院的陰影:戰後市井小民堅強求生的感人故事

Shadows of the Workhouse

  • 定價:340
  • 優惠價:930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書中人性戰勝悲慘境遇的故事,
傳達了人類不可抹滅的韌性,
以及決心替自己創造未來的人,
所展現的堅強、勇氣和幽默。

  珍妮佛.沃斯繼備受讚揚的作品《呼叫助產士》後,再度提筆寫下二戰後英國倫敦市井小民的真實人生故事。

  早在十七世紀初,英國便基於照顧貧民的美意實施〈濟貧法〉,於全國各地成立濟貧院。然而,濟貧院嚴厲苛刻、缺乏人性的管理制度,致使收容人過著比流浪更加淒苦絕望的生活。當時的人們聞「濟貧院」一詞無不色變,深恐一旦進入此機構,就再也無法逃脫。

  法蘭克和佩姬的雙親相繼驟逝,這對兄妹因而被迫進入濟貧院並硬生生遭到隔離,多年後兩人有幸再度重逢……珍對生父遲早會接她回家的熱切希望,讓她得以度過晦暗的濟貧院生活,卻也讓她陷入險境……曾經參與波爾戰爭的老兵柯列特先生,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了家人,最後淪落到前身為濟貧院的養老院中了此殘生……

  除了令人傷感的故事,書中也講述希望與幽默的故事。喜愛《呼叫助產士》的讀者,將看到茱莉安妮修女當起媒婆,以及「淘氣」的莫妮卡.瓊修女坐上高等法院被告席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趣場面。

作者簡介

珍妮佛.沃斯 Jennifer Worth

  曾於英國雷丁的皇家伯克郡醫院(Royal Berkshire Hospital)接受專業護士訓練,後移居倫敦接受助產士培訓,結業後調派至白教堂區的皇家倫敦醫院(Royal London Hospital)擔任病房護士,也曾調至尤斯頓的伊莉莎白.蓋瑞.安德森醫院(Elizabeth Garrett Anderson Hospital)工作。

  1973年辭去護理職後專心研習音樂,翌年榮獲倫敦音樂學院(London College of Music)音樂教師執照,曾至英國和歐洲各地巡迴演出。

  退休後才開始動筆寫作,雖然14歲即輟學,從未受過高等教育,卻以真實生動的文筆,刻畫出過去身為護理人員時所目睹五○年代英國倫敦人民生活景象。
令人惋惜的是,作者已於2011年與世長辭,無緣得見據其回憶錄改編之同名BBC電視劇。

  著有:
  助產士三部曲之一:《呼叫助產士》(Call the Midwife, 2002)
  助產士三部曲之二:《濟貧院的陰影》(Shadows of the Workhouse, 2005)
  助產士三部曲之三:《再見,東區》(Farewell to the East End, 2009,中文版將於2013年12月出版)

  相關著作
  《呼叫助產士:關於生命、喜悅與艱困年代的真實故事》

譯者簡介

方淑惠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從事翻譯工作十餘年,譯有《你出生那天,就是我的父親節》(商周)、《大藍海洋》、《星星男的天文大夢》、《去你的癌症》、《我的法國城堡夢》、《便便學問大》、《一生必遊的500經典路線》、《美麗的謊言》以及《奇幻之屋》系列六部曲等書。

 

目錄

第一部:濟貧院兒童
諾納托斯之家
濟貧院的興起

伊安.艾絲特.史馬萊爵士
難忘的一天
法蘭克
比林斯蓋特魚市場
魚販夥計
佩姬
至死方離
溫柔之人必承受地土

第二部:莫妮卡.瓊修女出庭記
莫妮卡.瓊修女
磷毒性頜疽症
大富翁
安妮阿姨
休閒時間
開庭

第三部:老兵
喬瑟夫.柯列特先生
小喬
募兵中士
軍旅生涯
南非:一八九九年至一九○二年
法國: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
倫敦: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五年
濟貧院的陰影
輓歌

尾聲

 

導讀

當助產士成為熱門影集的主角

  英國廣播公司(BBC)每年都會推出令人期待的優質影集,但是只有少數可以順利跨越國界,成為其他國家觀眾也引領期盼的節目。根據珍妮佛.沃斯的《助產士三部曲》編劇的《呼叫助產士》影集,便是這樣的佳作。

  這部BBC自評為該公司二○○一年來最成功的影集,自二○一二年一月開播第一季後,每個週日晚上吸引超過一千萬名英國民眾守在電視機旁觀看,也榮獲二○一三年英國電視精選獎、國家電視獎以及英國影藝學院電視獎等大獎。這部影集更紅過大西洋,在美國公共電視網(PBS)播出後,獲得《華盛頓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報的好評,觀眾的回應也都很正面與熱烈。二○一三年五月PBS播放第二季最終回次日,電視娛樂新聞「今夜娛樂」(Entertainment Tonight)專文盛讚《呼叫助產士》是當時正在美國播放的BBC影集中最好的一部,勝過《唐頓莊園》與《新世紀福爾摩斯》。瑞典、挪威、冰島、芬蘭、西班牙、希臘、澳洲、紐西蘭的電視台也紛紛和BBC簽約取得播映權,台灣的公共電視也於二○一三年年初播放第一季影集。

  相較於近年不少以醫師為主角、醫院為背景的重口味、戲劇張力強的美國電視影集,例如《急診室春天》、《實習醫師》、《怪醫豪斯》,《呼叫助產士》這部以一向低調的醫護照顧者助產士為主角的影集,何以會在英美如此受歡迎?從報紙影評、觀眾在影集官方網頁上的留言,以及個人的觀賞經驗,至少可以歸納出三個理由。

  第一是故事內容的豐富度與寫實風格。這部影集的腳本,即沃斯女士的三部曲,本身就是一部生動精采、有狄更斯風格的二十世紀英國社會史與小人物生命傳記穿插的縮影。當中記錄了工人階層的家庭生活、社區裡的互動;貧民窟裡隨處可見的疾病與貧困;所謂的現代避孕科技(特別是避孕丸)普遍使用前,女性面對頻繁的懷孕與無止境的育兒、家務;以及教會協助底層生活者時的努力與限制。

  面對二次戰後倫敦碼頭工人社區困苦的時代背景,《呼叫助產士》說故事的方式真切而不矯情。透過片中主角助產士Jenny Lee的第一人稱旁白,誠實地述說來自英國中上階級的年輕助產士們對於社會底層生活的無知與錯愕。近距離直視這些在貧窮與髒亂中掙扎的人們,助產士們一開始覺得勉強。但是教會的信念與和社區民眾相處的經驗,特別是來自於工人階級家庭的信任與尊重,讓這些助產士逐漸學會謙卑、體會到這是一份意義非凡的工作。她們選擇接受與協助,而非評價她們服務的對象。

  第二個引起觀眾熱烈迴響的是助產士這個特別的醫療專業。在影集中,修女和助產士擔任整個社區的生產照顧工作,包括孕婦家訪、社區診所的產前檢查和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的接生工作;只有在特殊案例或緊急情況時,才會請醫師支援或是將產婦送到醫院。值得點出的是,片中呈現了透過個案負責制(caseload midwifery)---即每位婦女從產前照護、協助分娩、產後探視,都是由同一位助產士負責---助產士、教會修女得以與被照護婦女建立一份屬於女性的、特殊的親密感和信任關係。正是這樣特別的醫病關係,使這部以女性人物、女性情誼為主軸的影集,成為動人的劇情片。

  這樣細膩忠實的呈現以產婦為主體、也依照產婦身體狀況主導的生產過程,非常具有女性主義自我賦權的精神。影集官方網頁與臉書粉絲頁面上有許多觀眾回憶自己或母親當年生產時就是找助產士協助,多數都肯定那是非常特別、親密的生產經驗。不少在一九五○年代執業的助產士或護士也熱情地分享當年執業時的照片,跟著影集進行了一趟難得的時光憶舊之旅。

  第三個受歡迎的理由是這部影集在製作上的細膩與專業。當年因為她的文章而催生出沃斯女士助產士三部曲的助產系講師泰芮.柯茨(Terri Coates),成為這部影集的專業顧問,協助製作團隊在劇中如實地回復當年助產士執業相關的設備、技術、流程等細節,甚至到街景的安排、民宅內部的擺設,都顯示了製作團隊對於該片歷史背景細節的認真求證。柯茨的助產學院學生也在接生的場景中擔任替身演員,特別是協助一些接生過程中手部動作的拍攝。

  除此之外,《呼叫助產士》作為一部受歡迎的影集,裡面當然也有款款愛情、有宗教情懷、有超越禁忌的愛、有英式幽默、有尋找自我等等淡而有味、動人心弦的情節。BBC在第二季創下更高收視率後宣布,將於二○一四年推出第三季。有記者問道影集編劇海蒂.湯馬斯(Heidi Thomas)是否會有創作劇本的壓力,她說一點也不會,因為沃斯女士的三部曲有太多故事可以讓她發揮。

  的確,筆者雖然在看完兩季影集後才開始閱讀三部曲,卻絲毫不會感到不耐,反而深深為原著更豐富的內容與親切的寫作風格所吸引。這部打動人心的回憶錄,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黃于玲
(本文作者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社會系博士候選人)

推薦序

呼叫人生

  對現代人來說,「助產士」已成了一個很罕見的職業,除了在偏遠地區,少之又少的婦女在生產時會請助產士幫忙,而會到醫院進行產檢、醫療諮詢等各種產前準備與生產。根據學者研究,從日據時期到一九七○年代初期,台灣大部分的接生工作都是由助產士所完成;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後,目前台灣僅有二十一名開業助產士與健保局簽約。

  與助產士這個行業同時走入歷史的,是人們對城市風貌變遷的記憶,與那種一同迎接生命的親密關係的趨於淡漠。本書是作者珍妮佛.沃斯的回憶錄。她年輕時曾進入以助產、濟貧為主要服務工作的修女分支機構,並從這裡展開了她最初的助產生涯,也為自己的人生、甚至可以說為時代留下了動人的紀錄。

  故事發生在一九五○年代初的倫敦東區,大多數地方是戰後的廢墟和貧民窟。倫敦在舉辦二○一二年的奧運會之前,曾特地就東區進行了大量的都市更新,改變這裡長期的凌亂面貌;經過這樣的一番「大整容」,人們大概更難想像個半多世紀之前,這裡曾經的破敗、髒亂。在那個一個家庭生八個、十個孩子是常態,排屋只有共公廁所,沒有人有汽車,電話極為稀有的年代,透過修女們和助產士們的細心、耐心以及專業訓練,幫助了成千上萬的嬰兒順利出生。

  每個嬰兒的出生都透露出上帝對人尚未放棄、人對上帝仍然存有信心的訊息。而每個嬰兒的背後往往是一個女人、甚至一個家族的故事。身為助產士的沃斯必須經常性地為孕婦進行產檢,最後幫忙接生,因而有機會進入到每個家庭,她因而看盡人間的喜怒哀樂、跌宕起伏、愛恨交織、生離死別。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在受期待的心情下出生,也並不是每個即將做媽媽的產婦都以歡喜的心情迎接新生命;許多矛盾、尷尬,傷痛甚至是悲慘的故事,在沃斯真誠、平靜、溫柔的筆觸下,依然能夠發出人性某種面向的光芒,以及希望。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不為人知的神祕故事,透過新生嬰兒,有時是把故事帶往正面的方向發展,有時卻是更赤裸裸地掀開了家族裡那最不堪的一面。沃斯最難能可貴的是,她明瞭自己的責任,但也知道自己的分際,她是一位助產士,並非修女,當然更不是上帝。當她懂得在適當的時機將介入的力道緩和下來時,她的專業生涯才能持續,如此,家庭成員才能理解自己的問題與責任;這就像產婦在生產的過程中,必須靠自己用力才能讓孩子順利出生一樣。

  但畢竟助產士是每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眼所見之人,從某種角度來說,助產入的眼神決定了一個初生嬰兒對這個世界最初的印象。而沃斯這位助產士的眼光,不只注視每個初生兒,也帶領讀者觀看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的倫敦東區,讓讀者看見碼頭工人的辛苦與貧民生活的艱難;還有,比《修女也瘋狂》還有看頭的修女大姊大。書中故事有時令人捧腹,有時也讓人陷入感傷。

  《聖經》裡記錄了許多君王將相、重要使徒、信仰領袖的故事;大致來說,很多人可能會以為能在《聖經》這部超級經典裡留下名字的,必定是大人物,但《聖經》在舊約〈出埃及記〉第一章,就記錄了兩位收生婆(助產士)的名字:施弗拉與普阿。因為這兩位助產士雖是社會的小人物,卻改變了以色列一整個族群的命運。

  當年的珍妮佛.沃斯或許也沒有想到她身為助產士的這個工作,竟得以改變那麼多人、那麼多的家庭,以至於五十多年後,透過她的回憶錄和BBC根據這部回憶錄拍攝的影集,在全球各地持續散發芬芳,為我們捎來人性仍存有盼望的消息;珍妮佛.沃斯為我們呼叫人生。

彭蕙仙
(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724378
  • 叢書系列:漫遊歷史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濟貧院的興起

我這一代的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是籠罩在濟貧院的陰影裡。我們的父母和祖父母始終擔心會有不可預見的事情發生,導致他們淪落到那些恐怖的建築物裡。不論是發生意外、生病或失業,都表示沒了收入,接著就會被逐出住所、流落街頭;未婚懷孕、父母雙亡或年老都可能導致生活陷入窮困。對許多人而言,可怕的濟貧院就成了他們真實的生活。

濟貧院如今已不復存在,在二十一世紀,大家已經逐漸淡忘了這些機構。許多年輕人甚至連聽都沒聽過,也不知道曾經有人生活在濟貧院中。但社會的歷史會透過當事人敘述的故事而保存下來。現存幾乎沒有濟貧院收容人所寫下的個人紀錄,也正因為我們對此知之甚少,所以珍、法蘭克和佩姬這些人的故事就更加地震懾人心了。

在中世紀,女修道院及男修道院常扶弱濟貧,因為這是他們身為基督徒的責任之一。但英王亨利八世在一五三○年代頒布解散修道院的命令,導致濟貧的工作因而中止。一六○一年伊莉莎白一世女王頒布了〈濟貧法〉(Act for the Relief of the Poor),目標在為那些因年紀或殘疾而無法養活自己的人提供物資照顧。其鼓勵全英格蘭各個地方行政區另設一個小住所,當做窮人的庇護所,這些住所就是濟貧院。這位開明女王的非凡之舉,奠定了國家有責任照顧赤貧人士的觀念。

這項法案自一六○一年頒布以來實施了二百多年,在農村時代人口大約五百萬至一千萬人時,這個辦法已足以解決貧民問題。但工業革命卻從此改變了社會結構,尤其在十八世紀後期,變遷的速度更是一日千里。

十九世紀最驚人的特點之一就是人口暴增。在一八○一年,英格蘭、威爾斯與蘇格蘭的人口大約是一千零五十萬人。到了一八五一年,人口已經成長一倍來到二千萬人,一九○一年更增加一倍至四千五百萬人。農田已不足以為這些人口提供充分的糧食或就業機會。當時的政府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而圈地運動與〈穀物法〉更加重了問題。在工業化與就業機會的吸引下,大量人口從鄉村外移到都市。過度擁擠、貧窮、飢餓和貧困的情況大幅增加,一六○一年實施的〈濟貧法〉已不足以應付這些新增的貧民。如果要了解十九世紀民眾貧窮的情形,必須先考量當時的人口在一百年內暴增成四倍的事實。

維多利亞時期的英格蘭並不像媒體常描述的,是一個滿足和自滿的時期。這也是大家逐漸了解貧富落差、體認社會良知的年代。成千上萬富裕的善男信女通常在受到基督教典範的啟發後,對這種社會貧富落差感到驚駭,認為這種情形不容接受,因此致力於直接解決這些問題。他們雖然未必能成功,卻可以將許多惡行惡狀公諸於世,進而尋求改正之道。

國會及改革家不斷討論修正方案以改進舊有的〈濟貧法〉。他們先是成立皇家委員會(Royal Commission),而後在一八三四年通過〈濟貧法修正案〉,將救濟貧民的責任從個別教區轉移到聯合教區,並關閉個別教區內的小型濟貧院,改由聯合教區提供大型濟貧院,每座濟貧院可容納數百人,目標在於「應替貧民安排工作,並讓他們住在濟貧院裡」。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16/02/22
濟貧院中的故事就跟我們小時候看的孤兒流浪記之類的卡通一樣,因為知道主角一定會經歷一段痛徹心扉的悲慘,所以總令人害怕看下去;但作者的敘事線又如此順暢,所以如同果凍滑入食道,我們也往往是在愛不釋卷的情況下看完這樣的故事,然後深受震撼。本書的迷人不但出自那時代庶民生活的真實描繪,作者不矯作的視角也是獲得讀者共鳴的利器。她的真摯來自她不吝表現出年輕女孩對於貧窮、骯髒的挖苦、嘲諷反應,但由於工作的關係,她必須勇於挺身面對,而因為這份勇氣才使她了解了許多世事的真貌,看到了貧窮、疾病、骯髒底下令人心痛的原因。她含有憐憫、慈悲的率真使得她的一言一行都十分可愛,這在第一部曲中即有展現,但到了更加悲慘的第二部曲時,這樣的筆調卻是一種曙光,讓她筆下的倫敦東區彷彿是有暖爐相伴的冬季,不至於這麼寒冷了。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