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書店滄桑:中央書局的興衰與風華

書店滄桑:中央書局的興衰與風華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1895年,美麗的臺灣有了新主人,那時傳統文化蒙塵,資訊與語言失衡傾斜。縱然歷史洪流滔滔,一群承襲奮勇血液的臺灣文士菁英仍徒手磚磚瓦瓦建造一座維繫漢文命脈、廣博識見、啟迪思想的文化城堡──那年是1927,中央書局面世。書局落腳臺中,文化運動的重鎮、城市地理的優越,使「心向中央」的書局向著臺中人追逐自由自主的心底扎根。賣書賣雜誌賣文藝,回首七十餘載,使命與情義讓中央書局屹立於洶湧時局,同時承載難以數計的未來文壇燦燦之星。時光似水,淘洗過中央書局,而今新舊如何連結、回憶怎麼喚醒?隨著《書店滄桑》翻飛的書頁,我們將能窺見所有美麗哀愁的故事與回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方秋停

  東海大學中文碩士、美國中佛州大學教育碩士。曾任《明道文藝》總編輯、現任教於明道中學。創作以散文、小說為主,文章散見國內外中文雜誌、副刊,充滿對鄉土與人文情懷,對臺中的歷史演變與常民生活亦多關注。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吳濁流文藝獎等。作品選入各種文集。合著作品有《呷餅人福氣:文學家的臺中糕餅之旅》、《作家的國文課》。個人著作有散文集《原鄉步道》、《童年玫瑰》、《兩代廚房》;小說集《山海歲月》、《耳鳴》、《港邊少年》。
 
 

目錄

市長序 儲備臺中的人文精神
局長序 「百年城」的五道歷史光芒
前 言 重返舊城區,穿進歷史走廊

第一章 挺立洪流中的文化城堡
逆溯光陰,回到晦暗時代
日治時期的漢文書局
中央書局的成立

第二章 中央書局履現的文化使命
創辦、經營者群像
「生不惑,死不憂」的事業發起人──莊垂勝
仁厚無私的中央俱樂部社長──張濬哲
熱中民主及慈善事業的董事長──張煥珪
矢志推動藝文、美術的經紀人──張星建
力求生存,苦撐到最後的經理──張耀錡
書籍雜誌的供應與發行
《南音》
《臺灣文藝》
《新知識》
《文化交流》
扶助藝術家,推廣美術活動
「談話會」再興文化熱

第三章 情義織連的文藝網
悲音高歌轉作小說
遠飛復返的蒲公英
堅持演出的《邱罔舍》
倉皇奔逃的油印機
半路出家的史筆
新儒學相結成知音
新交酬唱傳統詩

第四章 中央書局的營運與出版
走出虧損,務實力拚經濟
正派經營,中部的文化重鎮
街角溫情,臥虎藏龍的書城
生存大戰,違禁與暢銷書風雲    
新潮衝擊,老書局的末日悲歌    

第五章 書架前啟蒙茁長的文學種籽
另種特權,享受獨特的閱讀時光──陳千武、葉蔚南、楊翠、詹宏志
迷路燈塔,靈光乍現那一刻──廖玉蕙、林景淵、王溢嘉
知音相會,文學締結出的情誼──岩上與柴棲鷙、林廣和洪醒夫
文學練功場,磨石地板上的青春──路寒袖、楊渡、廖莫白
親近書籍,智識啟蒙的窗口──趙天儀、劉克襄、楊明、沈政男、江心靜、謝文泰
志趣延伸,書香串連起的緣分──黃豐隆、渡也、吳晟、林德俊

第六章 舊城區的新亮點,書局新時代的來臨
因緣會集成新局
眾人的期待與禮讚
餘波

後 記 祝福重生
附 錄 中央書局大事紀
參考書目
 
 



儲備臺中的人文精神/林佳龍


  近年來,做為宜居城市臺中市吸引各地的民眾陸續移入,人口大幅成長,躍居全臺第二大城,同時民眾對生活品質的訴求相對提高,人文精神也隨之抬頭。政府應如何規劃城市願景,以符合市民期待,這一步極為重要。

  現今的臺中,能受到愈來愈多人的認同,過去打下的基礎功不可沒。許多在地的民間團體在此基礎上,活絡熱切地在臺中各地舉辨藝文活動,布置閱讀、品茗、及享用文創餐飲的舒適生活空間,或透過舉辦讀書會、講座等不同方式推展這座文化之城,使它的生活面貌、運轉軌跡可以清楚地被自身與外界所認識。而市府的文化團隊也不落於人後,以出版的力量凝聚這些人文精神,用以滿足這座對自身文化越來越有自覺的城市。

  為了與過去眾多學術性的調查研究報告做區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特別策畫出「臺中學」叢書,以故事傾訴當地,以圖片還原環境,讓大眾透過這套書去發掘更多臺中的美好,進而典藏臺中的歷史、文化與生活。去年付梓的臺中學專書裡,分別暢談「臺中公園的今昔」、「領航者林獻堂」、「葫蘆墩圳探源」、「清水人文地誌學」、「世界珍奶與臺中茶飲」等五大主題,都獲得廣泛的回響。

  今年,我們聘請宋德熹與朱書漢、游博清、方秋停、郭双富與蘇全正、林景淵與曾得標等專家學者,撰寫第二輯的臺中學,推出《驛動軌迹: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市街之味:臺中第二市場的百年風味》、《書店滄桑:中央書局的興衰與風華》、《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踢躂膠彩: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希望大家透過這五部專著看到臺中昔日的風華、現今正在進行的輪廓,與未來城市發展的藍圖,了解這塊土地的身世背景,進一步與臺中產生深厚的情感與歷史文化連結。

  得以在一座人文風氣濃厚的城市中生活,無疑是幸福的。當然,臺中文化重鎮的地位之所以屹立不搖,靠的無非是一種長時間文化的累積,我們現在走的每一步路都是為將來進行儲備,所以我們也會持續出版一系列與臺中學相關的書籍,透過記錄不同階段、不同層面的人事物,增加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厚度。

「百年城」的五道歷史光芒/王志誠

  臺灣遊客偏愛日本京都。因為,那是一座洋溢著人文、藝術、歷史等氣息的棋盤式城市。然而如今卻極少人知道,昔日的臺中市也因為曾以京都為城市規劃的藍本,而被賦予了「小京都」的美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百年之前的中區地貌──宏偉的臺中火車站、臺中市役所、臺中州廳;以及許多香火鼎盛的寺廟;寧靜的各類日式傳統住宅;摩登的巴洛克式洋房、現代的市場建築;以及嫵媚柔人的柳川與石橋──那份傳統與現代、繁榮與靜謐並行的優雅,也曾經在臺中如此深刻地駐足過。

  生活在「小京都」這座風情萬種的城市,我總想,要怎麼樣讓它的優雅再現,或是更廣為年輕一輩所知;當然,臺中不只有優雅的小京都,還有更多精采繽紛的山海景致與極富臺灣味的城貌,提供了許多足以形塑臺中的關鍵字庫。這些字庫的單詞不應只是單薄的名詞,而是更能引發人們情感共鳴的聲音,於是,「臺中學」系列在2016年誕生了。

  第一輯「臺中學」付梓後,不僅受到海內外矚目,也獲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的出版獎勵,以及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的推介選書。市府與文化局團隊感謝各界的肯定之餘,今年也再接再厲,繼續編纂「臺中學」第二輯,規劃「臺中火車站」、「臺中第二市場」、「中央書局」、「天外天劇場」、「臺灣膠彩之父林之助」等五大主題,重塑「小京都」的生活與人文風貌。而第二輯的籌畫與撰寫,很榮幸邀請到中興大學及臺中在地的專家學者們,以他們豐厚的史學素養及在臺中生活多年的實地經驗,為這五個臺中關鍵詞彙刻劃立體細緻的脈絡。

  在臺中火車新站開通之際,對舊站的記憶與感情依舊鮮明地存在於每個臺中人的心中,《驛動軌迹: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便是一個精準的彙整與見證;本書由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宋德熹、長期以「寫作中區」為筆名記錄臺中的朱書漢執筆操刀,不捨中卻又帶著期盼的心情,為這座老火車站的曾經與將來留下註腳。第二市場已是「臺中美食」的另類代名詞,而美味根植於整個場域獨特的歷史氛圍;透過《市街之味:臺中第二市場的百年風味》,擅長臺中發展史與文化交流史的游博清讓我們聽到了日語、臺語、國語交雜出的市場語言,更在古色的紅磚樓下聞到了青蔬、鮮魚的氣味,從不因百年過去而變質。

  在電視、電腦等3C產品還未問世的年代,人們最大的娛樂便是閱讀與看電影,中央書局與天外天劇場因此與許多人的青春歲月遇見相逢。散文家方秋停不但以生動的說故事手法將中央書局在臺中建立文化碉堡的歷程娓娓道來,更訪問了諸多文化界人士,讓中央書局透過他們的記憶逐步復甦;對於即將重獲新生的中央書局而言,《書店滄桑:中央書局的興衰與風華》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而天外天劇場或許是第二輯系列中最不容易詮釋的主題,但長期關注此地的蘇全正依舊透過中部首富吳鸞旂傳奇的一生,及其子吳子瑜對劇場的出資、投入,爬梳出天外天劇場的輪廓,成就了《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這部作品,本書也幸得「臺中文史寶庫」郭双富的協助,收錄許多精采的圖片文獻。

  如同第一輯的規劃,第二輯也選錄一位知名的臺中人物作為全輯亮點,出生在大雅、壯年乃至老年皆活躍於臺中的一代膠彩畫大師林之助便以《踢躂膠彩: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一書登場。這部由林之助弟子曾得標及中興大學教授林景淵執筆的作品,除了清晰地勾勒出大師幽默迷人的風采,更重現他在動亂的大時代中,仍穩健地步向美之天地的堅定理念,是一部精采絕倫的人物觀察寫真。

  巡禮了「臺中學」第二輯,我們會發現臺中何以在當年能坐擁「小京都」的封號,而這次的選題除了著重地理、歷史的主軸,也將視野延伸至庶民生活、美術藝文的層面,希望民眾不只能從文史的角度去認識臺中的曾經,更能感受與欣賞它美麗的面貌與內涵。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537574
  • 叢書系列:台灣文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 x 23 x 1.0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逆溯光陰,回到晦暗時代
 
電鑽刺入,粉塵揚起,斑駁牆內露出鬱鬱紅磚,鋼筋混合著土泥,往裡層掘開,破裂磚縫裡似留時代回音。中央書局的整修工程持續,欣倫與小凱經常留連附近,欲想找尋穿進歷史的門路。正猶疑徬徨之際,黃伯剛好經過。
 
「老伯伯,您還記得我們嗎?」
 
「記得,記得!」黃伯記得這對好學的年輕人,及他們身上所背的那臺好奇相機。了解他們似想搭乘時光機,重返歷史現場,將與中央書局相關的線索一一串組起來。
 
黃伯於是帶他們到附近的小店,於騎樓前的位子坐下來。冷熱茶各點上桌,黃伯侃侃細訴了起來……
 
說起中央書局,那就要回到日治時代──
 
午後陽光傾斜,眼前街景泛黃,記憶裡的皺褶逐層被掀開。黃伯回想之前父老敘述那段辛酸歲月,通常是這樣開場:「臺灣人的命運一如臺灣地形,崎嶇坎坷,多海蝕風浪。」
 
小凱將相機擺放桌上,與欣倫一起聚精會神聽著。
 
「1895年甲午戰敗,臺灣割讓日本,島上居民從此於異族統治下生活,飽受各種不平等待遇。經濟、政治、社會各方剝削,洗劫文化且以愚民策略,日治時代臺灣人民被迫習日文、說讀聽寫多以異族語言,漢文傳統及我特有民族性受著空前未有的壓抑。」
 
史書記載的悲情,經由人口說出,彷可感受那莫名被甩巴掌般的火辣屈辱。為何歷史如此發展?臺灣人何須遭受這般的苦痛!
 
翻開近代史,心情總是激憤!種性似如血緣,是包含於生命,且為代代相傳的薪火,如何能因一場戰役就被抹滅。於是當權者越壓迫,人民反抗得越強烈。1896年起,一連串的武力抗爭,從陳秋菊攻臺北城,柯鐵、簡義的鐵國山案,到鄭吉成案、北埔事件……,一次次慘烈衝突造成死傷,臺灣人逐漸意識到,硬碰硬無法達到成效,真的不能再這樣平白犧牲了。
 
欣倫鬆了口氣,黃伯啜一口茶,讓乾渴的喉嚨稍受滋潤。接著問道:「你們知道霧峰林家有個文人社團叫『櫟社』 嗎?」
 
「知道啊,那是林幼春於1902年和他叔父林癡仙及賴紹堯創組的,不同於其它酬唱風花雪月的社團,『櫟社』總以家國為念,堪稱日治時最有品質及影響力的團體。」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