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

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

  • 定價:340
  • 優惠價:930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8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攤開信用卡帳單,你可以看到整張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裡面有「循環利息」、「紅利點數」、「最低應繳金額」等等詞彙。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詞彙背後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者陷阱?

  最低應繳金額為何不是高一點或低一點?紅利點數的來源是什麼?違約金、手續費的算法又是如何?

  如果不稍加注意,錢包裡那張9.5 x 6.4公分的信用卡,可以一夕間從「塑膠貨幣」變成「塑膠鴉片」,讓你如上癮般無法停止消費,帶你步入無底的債務。

  人們都誤以為「強迫購物症」的病因是「慾望」,但慾望每個時代都存在,這個病能在這個時代爆發,不能沒有「信用卡」。

  由此而生的台灣卡債風暴產生了50萬名卡奴,四百多億債務,這樣的狀況也不應單純歸咎於「過度消費」。我們也應該問,有哪些條件促使這件事發生,或者有哪些必要條件。

  自2001年以來,台灣國民收入普遍減少,窮人遽增;另一方面,由於銀行的企業金融獲利降低,逐漸轉向經營消費金融。人民亟需現金,銀行則需要開發新財源,現在只欠一個二者間的供需管道。

  信用卡於是成為這條通路上的最佳渠道,讓源源不絕的錢從銀行衝向消費者,並且憑著相同的力道,再把消費者沖入債務地獄。

  這段歷史發生得太快,讓人目眩神迷,無法看清。

  本書作者將這段故事放慢,將鏡頭停在你我手中的卡片,仔細檢視卡片的險惡設計、這張卡片又是如何被硬塞到我們的手中。

  作者也將鏡頭放遠,讓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如何跟日本小說《華麗一族》有著相同的故事背景,如何跟美國現在發生的次級房貸風暴發生關係。

  經由獨特的運鏡、第一手的訪談,我們對銀行、身邊的「卡奴」、每天使用的信用卡,都會產生全新的理解。

  本書為夏傳位繼《禿鷹的晚餐》的最新力作,延續上一本對金融業的專業觀點與關懷,為我們提供深入雙卡問題內部的透視角度,作者更打開視野,全盤檢視二次金改為銀行業帶來的消金效應。深與廣的交錯當中,雙卡風暴和台灣負債危機兩者之間的關係一覽無遺,值得社會大眾一起來關心。

作者簡介

夏傳位

  曾任職財經雜誌記者,現從事金融業工會運動。著有《禿鷹的晚餐》(二○○五,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銀行員的異想世界》(二○○三,勞工陣線),譯有《女性主義思想》(一九九七,巨流圖書)等。

 

目錄


推薦序 卡債族的成因、實況與出路(林永頌--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會長)
推薦序 這是一條必行之路(徐中雄--現任立委)
推薦序 晨鐘暮鼓(黃天麟--前國策顧問)
推薦序 禿鷹們的菜單(簡錫?--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

前言  消逝中的金融正義
謝辭
第一章 掀開卡債族的面紗
第二章 無法對症下藥的解套措施—大溫暖與兩代協商
第三章 透視信用卡
第四章 航向債務地獄的擺渡人—代辦中心
第五章 風暴的根源—二次金改的結構性問題
第六章 金融業的M型策略
第七章 打碎枷鎖,向前行

 

前言 消逝中的金融正義

「卡債風暴都已經落幕了,我們為何還需要看一本解釋卡債來龍去眽的書?」
「這樣一本以卡債風暴為主題的書,對於不是卡奴的人來說,有何理由需要看?」

  在書稿接近完成之際,我經常遇到這兩項疑問。不過,我心中一點也沒有懷疑: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充分理解這場卡債風暴帶來的教訓,許多導致風暴發生的重大因素,不論是個人的還是結構的,也依舊存在於這個社會之中??握有改變權力的人,一點也沒有想要改變它們。於是,社會對於預防類似事件發生的能力是非常脆弱的,過去兩年我們共同經歷的那場風暴,究竟是一場永不復返的單一事件,還是下一場風暴的序曲?其實難說得很。

  難說的不只這一項。我們還可以想想,卡債風暴真的落幕了嗎?在什麼標準之下算是落幕了?若是從對銀行體系的威脅來看,的確是落幕了:銀行該打的呆帳都已經打銷,授信準則變嚴了,短期之內即使還有新的「卡奴」誕生,也不足以威脅個別銀行。

  但是,對那些債務纏身的人,以及摯愛他們的親屬和朋友而言,這將是一場延續很多年都不會結束的噩夢。即便媒體已因失去興趣而不太願意報導,但負債仍在繼續逼使更多家庭破碎、更多兒童受虐、更多走投無路的人淪落搶匪或娼妓,以及更多的暴力討債。換句話說,不管從哪個管道能借到錢,社會中某些階層的人絕望地、不計後果地都要借錢週轉的需求,依然強勁。

  但另一方面,消費金融體系的遊戲規則依舊充滿了陷阱,等待著誤入歧途的羔羊。按照目前金融業的策略發展趨勢,社會中某些人的金融機會將愈來愈渺茫;而金融改革藉著將公股金融機構出清拍賣,也放棄了以「普遍金融服務帶動均衡的社會發展」做為政策的方向與目標。

  由於這幾年雙卡的推展失去了合理的控制,這場風暴出現大規模無法履行債務的「卡奴」,引起社會關切。但在「非理性繁榮」退燒之後,銀行改善了風險控管,未來的「卡奴」未必是無法履行債務、因此對銀行造成威脅的人,他們默默地、長期地為負債付出代價,但是還沒到壓垮的程度。這種「卡奴」將更不會受到媒體注視(因為還不到「擾亂金融秩序」的地步),但幾乎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都可以找到幾個例子,或許是親朋好友,或許是鄰居同事。

  若是從這些角度來看,我們自以為撲滅了這場由卡債而起的大火災,實則熊熊焰火雖已不復見,但草叢深處的星星之火卻在各個角落悶燒,不知何時,分散的火苗會再度串聯,賁張奮起,讓世人驚惶失措?

  因此,本書要講述的不僅是一個有關卡債的故事,而且是關於「金融正義」在我們的社會中逐漸消逝及其後果的故事。藉著了解卡債發生的來龍去脈,我們將可以了解同一股力量如何降臨在每一個人身上,影響著我們未來使用金融資源的權利與機會。

  從某個角度來說,自從信用卡這項天才的發明問世以來,卡債就如影隨形地伴隨現代社會,再也難分離了。換句話說,在現代社會中,卡債之發生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而說明這些原因,即是第一章的主題。

  這是因為高度聯結、高度複雜的現代社會,也是高風險的社會。當全球連動的股災驟然降臨、當產業重組帶來大規模的結構性失業,而福利國家又逐漸退縮、瓦解,身處其中的個人只能訴諸最個人式、最消費主義的工具??信用卡??以應付社會的、集體的風險。信用卡弔詭地成為彌補社會安全網破洞的最後一道防線。

  另一股根深蒂固的原因,則是消費社會的成熟。隨著正式工作體制的崩壞,外包、臨時工作大行其道,我們愈來愈難在工作中找到人生意義,轉而在消費中體驗存在感;另一方面,整個國家經濟成長的動力,也愈來愈仰賴蓬勃而大量的消費。於是,某種程度上,我們是默許廣告的狂轟慫恿與愈來愈精密的行銷策略攻勢,我們不再是先工作,後娛樂;先儲蓄,後消費;次序被顛倒成:先消費,後付款;先娛樂,後工作。

  上述兩項原因構成借錢的長期需求。這些需求既是「根深蒂固」,則做過多的道德譴責,或在欠債人已完全無能力之時,仍堅持償還百分之百的債務,顯得無濟於事。

  但是,還不出錢的欠債者卻沒有任何合理的退場機制,可資解決他們的困境,這對台灣社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第二章呈現了,在底層社會「高風險家庭」中,債務危機往往引爆或加劇了其他早已存在的家庭危機,如虐兒、家暴、輟學、失婚、失能等等。

  「大溫暖計畫」是政府撲救這場社會危機的嘗試。雖然動用了龐大預算去補助兒童營養午餐、課後輔導、訪視高風險家庭等等,但是卻沒有碰觸到問題真正的核心,亦即解決這些家庭「過度負債」的問題。

  「過度負債」的問題,只能由台灣推行的「獨步全球」的債務協商機制來解決。雖然號稱「協商」機制,但既不讓第三方公正團體介入主持公道,事實上也沒有任何協商,僅由銀行單方面決定還款總額和期數,一點也不考慮欠債人的實際收入能否支應。於是,協商成功後因無法執行而再度毀約的情況不斷,在一個聳動駭人的社會新聞中,台南一位阿嬤在債務協商成功之後,還是帶著兩個孫子燒炭自殺,阿嬤清醒後發現大孫子並未氣絕,竟再持刀結束孫子生命後自己割腕。

  如果某家公司的生產污染了水源與空氣,政府會開出罰單,或著對整個產業設定污染標準,要求增添防治污染設備,或著抽取污染稅。在經濟學的術語中,這些做法叫做「外部成本內部化」,污染是「外部成本」,廠商生產賺了錢,不應該再將汙染丟給無辜的大眾承擔,所以應該「內部化」,由製造污染的廠商自己承擔。

  同樣道理,我們可以將卡債危機視為銀行業者衝刺雙卡業務所造成的外部成本,這些外部成本應該「內部化」,方法是透過公平的、有第三方公正團體監督的協商機制協調出一套債務人能合理負擔的還款計畫,或是透過債務清理法,由法院來作公正裁決,制訂一套更生或清算的方案來解決。

  但是,政府卻選擇了「大溫暖計畫」,亦即動用龐大公共資源,以社會福利的手段來清理銀行業者捅出的卡債樓子。

  正是這種動用公共資源救銀行,卻又將銀行捅的樓子丟給大眾的行為,構成毀壞金融正義的第一步。

  上述是從需求層面看卡債的成因,若是從信用供給的層面來看,從卡債風暴窺見的金融正義之危機,將更加清晰與急迫。

  信用卡這種商品之所以特殊,在於將「便利支付」與「預支信用」兩種截然不同的功能結合在一起。信用卡好比一張空白支票,要借多少金額,花在何種用途,並未如傳統貸款一般需事先於契約中限定。在這種設計下,消費者的自我控制成了一大考驗。

  第三章介紹國外最新的研究發現,許多消費者辦卡的原始目的只是要用作「便利支付」的工具,但是在輕忽與低估的情形下,頻繁動用循環信用,這是「過度消費」的真正根源。按照這個理論,「過度消費」往往不是因道德敗壞而起,而是與信用卡的商品設計有密切關聯。

  更令人驚訝的是,信用卡市場中存在著系統的扭曲,譬如,高循環利率從來沒有競爭,以致居高不下;但免年費、紅利積點等政策卻競爭激烈,出現流血大放送的情形。這種扭曲立基於上述消費者的輕忽心理,讓信用卡業者可以刻意誘導、利用而賺取暴利。

  既然信用卡市場充斥著人為操縱,並未公平競爭,政府為了確保公平競爭與保護消費者,理應介入管理,從源頭減少消費者被誤導的機會,可惜政府在出事之前幾乎不聞不問。根據此項革命性理論,政府對市場的管理,恐怕比任何道德譴責都更能有效預防「過度消費」的問題。

  金融業務有廣泛的社會影響,不能被當作是純粹的商業行為。銀行是特許事業,當發生金融危機之時,全世界的政府都動用人民的納稅錢去拯救銀行,因此銀行也負有特別的社會責任。例如,將二十年壽險賣給九十歲的老太太,或是讓月薪二萬元的消費者辦六、七張卡,欠數百萬元卡債,就是錯誤。但過去金管會在雙卡的政策上,只考慮業者的獲利,卻無視金融產品對社會的影響。此一思維,歸根結底,是雙卡之所以發生風暴的根源,未來若不改變,也將繼續毀壞台灣的金融正義。

  基於此,我們若掀開銀行內部運作之簾幕,呈現過去幾年瘋狂衝刺雙卡業務的種種荒謬行徑,就覺得特別悚然,這是第四章的主題。若不是有內部人員現身說法,外界實難想像當時已全面失控到何種程度。若用「信用管理太鬆」或「太積極推銷」這類詞彙來描述當時的景況,恐怕都失之輕描淡寫。其中基層銀行員在業績與專業良知之間痛苦掙扎;發生風暴之後,大量人員遭到裁撤,也是受害者。這段啟示錄應該被記憶,學習避免重蹈覆轍。

  但是,銀行之間的非理性瘋狂競爭,並非完全出於貪婪,乃是受到特定政策環境的激勵。至今鮮少人注意到,二次金改的政策其實相當程度上必須為卡債風暴負責。

  第五章分析,二次金改要求在特定時限內,將金控與公股銀行家數減半,並且扶植冠軍銀行的做法,其實是創造了一種「贏家通吃」的氣氛,刺激銀行之間採取高風險的競爭行為,以求主宰市場;一旦主宰了市場,就可穩佔壟斷利益,免受激烈競爭之苦。套句二○○一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的話:「各方競奪市場,但市場中沒有競爭。」

  那些四方兼併的大金控(如新光與台新吳家、中信辜家、國泰蔡家與富邦蔡家),為何也是卡債風暴的頭號苦主?

  這是因為併購擴張與衝刺消費金融,根本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事。一方面,以消費金融為主策略的銀行,必須要向外擴張規模才能落實獲利。因為信用卡業務是高度規模取向,銀行規模愈大、客戶量愈大,成本才能壓低,獲利也愈高。

  另一方面,由於信用卡業務相對於銀行其他業務來說,是暴利事業;積極從事併購擴張的大銀行,也極需要在信用卡業務上大幅衝刺,以帶來高獲利,回頭支撐併購所需的大量銀彈。

  於是,卡債風暴的根源,更在不當執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自由化的過程本身是最具政治性的過程之一,而且是最沒有原則的過程。可惜,不論執政的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不能或不願體認此一事實,將所謂「自由化改革」淪為最低層次的技術執行,如拍賣公股行庫或單純開放市場給民間經營,卻沒有釐清政商關係,建立市場紀律與競爭機制。於是,財團化藉著自由化之名而大行其道,金融資源逐漸壟斷於少數人手中。在這過程中,掏空銀行的金融大盜避走海外繼續享福,「金融重建基金」以數千億的公帑填補掏空的銀行窟窿,擴張財團鋌而走險的豪奪手段引發了卡債風暴,金融正義再度受到戕害。

  隨著政府在自由化口號下疏於管理,近年來金融業最令人憂心的發展,即是次級市場的出現。

  目前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將全球經濟拖下衰退的深淵,可見其威力。基本上,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與台灣的卡債風暴如出一轍,都是專門做窮人生意的「次級」市場,用見不得人的手段剝削窮人。一旦窮人被吸光榨乾,依附於其上的整個市場也隨之崩潰。

  在可見的未來,金融市場被切割成許多區塊,我們可以描繪一幅正在發生的圖像:不同的市場服務不同的客戶,其間壁壘分明,利率也大不相同。家境富有的某甲借款一千萬,利息可能只要二%;家境中等的某乙借款五十萬,利息可能要八%到十五%;破產的某丙仍被允許跟銀行往來,但借款五萬的利息是四五%。愈次級的市場,服務的客戶愈邊緣,財務狀況也愈脆弱,這些債務之所以還暫時沒有爆掉,只是因為不斷借新債還舊債而已。

  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將沒有任何金融正義可言。許多改革者心目中「金融普遍用於社會發展、促進國民福祉」的理想將完全破滅。第六章描述此一趨勢如何在台灣逐漸成型,並提出政府其實還是有許多可用的政策工具,以矯正失衡的金融權力。

  然而,即使是一般民眾,一旦團結起來,面對龐然巨物的金融財團,仍然不會毫無抵禦能力。第七章介紹台灣的債務運動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在銀行龐大的遊說壓力抵制之下,仍成功地於國會催生了債務清理條例。另外,全球債務運動的興起與發展,也曾有過輝煌的勝利時刻。

  這顯示,民主化的草根力量,仍是我們邁向一個均衡發展、公義社會的最大憑恃與依靠。

推薦序
卡債族的成因,實況與出路
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會長林永頌律師

  過年後,我在法律扶助基金會主持卡債專案會議時,接到夏傳位先生打來的電話,要我為他即將出版的新書『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寫序,這讓我再度想起2006年我們法扶基金會協助300個卡債族與銀行債務協商,2007年我們基金會與很多NGO組成聯盟,合力推動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的立法。

  記得2006年年初,泛紫聯盟召集人簡錫偕先生希望我們法扶基金會協助卡債族,我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為什麼奢侈浪費、買LV包包的卡債族值得我們法扶幫助?卡債族真是法扶要服務的弱勢者嗎?泛紫聯盟帶了四位卡債族來基金會敘述他們的故事與遭遇,聽完之後,我突然發現我深受主流媒體的影響,而主流媒體的報導為什麼與社會現況有如此巨大的落差?夏先生在第一章敘述一些卡債族的故事,也分析了卡債族形成的原因,失業、創業或投資失敗、替人作保或還債才是主要成因,過度消費只佔12%,而卡債族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來自收入最低或較低的家庭,這也應證了長期關懷日本多重債務人的木村律師的主張『貧窮及社會福利不足才是債務問題的真正原因』。

  2006年年初,我們聽完了卡債族親自敘述他們的故事後,我們感動、震撼,我們赫然發現大部分的卡債族就是法扶基金會要服務的對象,我們排除萬難,協助三百個卡債族與銀行協商。夏先生在第二章提到台南縣阿嬤殺二孫,竟然是在債務協商通過之後,我看到這裡,難過跟憤怒的心情油然而生。回想2006年我們開始代理300件債務協商案件並研究卡債的議題,我們終於瞭解問題出在銀行與他的主管機關金管會。銀行多年來不當雙卡廣告,不加徵信過度貸款,循環利息、違約金及各種名目的費用過高又未說明,而造成了雙卡風暴;事後又委託討債公司以騷擾、辱罵及威脅的方式逼債,使得卡債族妻離子散,燒炭自殺或鋌而走險。在社會壓力及政治力的介入下,銀行公會才勉強提出債務協商機制,但是這個協商機制不考慮債務人的清償能力,縱使協商成功也沒有解決卡債族的問題,銀行甚至灌水浮報協商成功數字,粉飾太平。身為主管機關的金管會不僅沒有糾正,反而力挺。我們法扶基金會召開記者會,參與立法院的公聽會,站在債務人的立場評擊銀行及金管會,我們也拜會金管會委員,希望溝通改進,但金管會態度傲慢,不動如山,甚至向法扶基金會的主管機關司法院抱怨,要司法院勸阻法扶基金會不要參與『社會運動』。

  夏先生在第二章有提及銀行在立委要求下勉強建立債務協商機制的過程,以及債務協商機制沒有真正協商,不考慮債務人清償能力及債務數額計算不明等種種缺失。此外,夏先生也有論及台灣因為沒有像先進國家有更生及清算的法制,銀行的協商條件不願讓步,無法解決債務人的問題,造成後來債務人一再毀諾的原因。

  2006年6月我們法扶基金會在司法院的關切下,決定先解決我們所代理的300件協商案件,不再就銀行的協商機制提出意見或批評。熱心此議題的數位法扶同仁問我說,卡債族數十萬人,我們只幫忙300件,其他我們都不關心了嗎?我心裡想著社會改革固然要堅持,但也要順勢而為,我們應該等待時機。

  2006年12月我們完成300件債務協商之後,我們更深刻體會這種債務協商根本不公平,也不合理,銀行有法務人員卻不准債務人請律師代理,協商條件銀行說的算,債務人或其律師根本沒有談判的空間,這種協商對債務人有什麼意義?司法院於2006年上半年已完成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草案,躺在立法院也有一陣子,我想此草案如果沒有在2007年上半年的會期通過,下半年正值立委選舉,不易通過法案,2008年立法院新會期所有法案重新審查,此草案通過的機率更低。因此法扶基金會與所有關心弱勢的社會團體結盟,共同推動債務人更生及清算的立法,希望2007年6月以前三讀通過司法院的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記得2007年1月我們聯盟召開記者會之後,某報記者打電話告訴我聯盟的主張是有道理,但她是跑銀行線的,非常清楚銀行的勢力很大,要在6月之前三讀通過法案是很困難,是不可能的。我想了一下,我告訴她我們從事社會改革的人,只是在困難中找希望,在不可能中找可能,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2007年4月該條例一讀通過,6月5日之前黨政協商業已完成,準備該日三讀通過,不料民進黨大黨鞭反對而拒簽,6月5日及6日我用盡我的關係和力量,使得各黨再次協商,於6月8日三讀通過該條例,我非常感謝從中幫助的人,我也深信上帝疼惜債務人,不忍心看到債務人燒炭自殺或妻離子散,因為這個條例對債務人太重要了。夏先生在第七章詳細記載了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的立法過程及社會運動,某些熱心的立委,卡債族的團體,以及關心的社會團體,共同與銀行,行政機關及執政黨艱辛的立法拔河,終於通過債務人更生及清算的法制,使債務人有個出路。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三讀通過當天,徐中雄立委打電話給我,他說:『恭喜,能通過這法案,真是奇蹟』,我回答說『確實是神蹟,但對法扶基金會恐怕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去年8月起法扶基金會開始忙著在各地舉行卡債法律的說明會,今年2月起又開辦卡債法律諮詢預約電話專線,於各地設立將近100個卡債法律諮詢中心,讓債務人可以就近諮詢及申請法律扶助。其中我們最擔心的是身為中產階級的法官及律師,在受到主流媒體的影響下,是否能充分瞭解債務人的實況及債務的成因,而做出公允的判斷或協助。夏先生除了在第二章及第七章分別論及債務協商及立法過程外,為了避免債務風暴再度發生,在第三章至第六章對於卡債風暴形成的背後諸多原因,有詳細深入的論述。我拜讀之後,對於卡債問題有更深度及廣度的認識,我相信如果律師或法官讀完此本書,對於協助卡債族或辦理卡債案件,將非常有幫助,我也相信一般人民讀完此本書,將對卡債族有正確的認識,而不會受銀行或媒體的誤導。

  夏先生在第三章『卡神與卡奴』,提起大部分的信用卡使用者,都認為信用卡是支付的工具,而非借貸的工具,因此對於高額的循環利息,違約金及手續費並不注意,而銀行以免年費,紅利點數,其他優惠措施,以及最低應繳金額來鼓勵大量消費。當消費者過度消費而信用卡變成借貸工具時,銀行將賺得高額的循環利息,違約金及手續費等,來交叉補貼前述免年費,紅利點數,其他優惠措施的損失。換言之,對於只將信用卡當支付工具的經濟優勢消費者,銀行給予免年費,紅利點數,其他優惠措施的好處,而對於將信用卡當借貸工具的經濟弱勢消費者,銀行卻剝削高額的循環利息,違約金及手續費等,如此交叉補貼,劫貧濟富,顯不公平。

  夏先生於第四章論及銀行為了將信用貸款的餅做大做厚,約聘行銷人員,並與代銷公司及代辦公司合作,不加徵信,甚至內外勾結,讓債務問題更形惡化。銀行如此惡貫滿盈,卻利用媒體將責任推給消費者過度消費,來掩飾自己的過錯。

  夏先生在第五章提及二次金改與卡債風暴的關係,他說二次金改以公股行庫為誘餌,鼓勵銀行兼併與大型化,結果2006年信用卡營收最高前五名,除花旗銀行外,其餘四家就是二次金改中,最積極也最有希望搶下龍頭的四家民營金控旗下的銀行,而若扣除轉消呆帳之後,這四家銀行反而落入最後十名的銀行。此外,後段班的銀行選擇現金卡為主戰場,希望大撈一筆,讓積弊已久的財務危機自然解決,或希望將來兼併中能賣個好價錢。換言之,二次金改也是卡債風暴形成的原因之一

  夏先生在第六章『金融業的M型策略』,提起金融業針對有錢人做財富管理,針對窮人做掠奪式貸款。而掠奪式貸款如何與孟加拉尤努斯鄉村銀行的微型貸款區別?他表示前者在於不合理的高利率,高到足於榨乾財產,摧毀生活。換言之,銀行給窮人的利率,往往比窮人本身所反映的違約風險與營運成本,還要高出甚多。夏先生又指出,這種強化M型社會效果的金融趨勢,原本受到二方面的制約,一是政府對於金融市場的管制措施,另一是公營行庫富有『普及化服務』的政策任務,例如對中小企業與弱勢族群的低利融資,對於偏遠地區民眾的金融服務。前者,金管會的政策,顯示對金融業的M型策略毫無警覺。後者,二次金改錯誤的民營化觀念,忽視了公營行庫的政策任務。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於今年4月11日即將實施,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卡債族將聲請協商,更生或清算,我在寫本篇序言時,法扶基金會正忙著卡債專案,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竭力幫助卡債族,我想各個地方法院也正如臨大敵的籌備如何因應卡債案件,我也由衷期待負責金融管理業務的官員能夠閱讀此書,並加反省,不要只做銀行的同路人或辯護人,而能制訂適當的金融政策,適當的節制銀行,避免數年後又發生信用貸款風暴。

這是一條必行之路
徐中雄∕現任立委

  本書的出版,是我投入關注台灣的債務問題以來,最重要的期待之一。它若更早問市,也許在過去兩三年間,譏評我不懂「自由市場」,不諳經濟理論的專家學者會收斂一些。

  本書出現以前,台灣社會對於債務問題的論述是極端殘缺的。我這樣說,除了表達我對本書的高度欣賞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對過去台灣社會偏重金融利益,而輕蔑社會人本的論述,充滿憤怒與不滿。媒體與知識份子為資本家服務稀鬆平常,因此能像夏傳位先生這般,願意將知識專長用於批判長期被主流論述宰制的「假真理」,其堅持與信仰,讓人欽佩。他於本書中提出結構性的論述分析,讓政治的國會路線和街頭的社會動員,得以兼備飽滿的知識論述。債務問題的論述權不應該為資本家所獨有,在本書出版之後,具有政治經濟角度的社會分析,勢必能為「真相」奪回一點失分。

  以不同於主流經濟思惟的社會面向,本書回顧二○○六年以來的卡債風暴,並從政治經濟的角度,挑戰資本社會中的金融倫理。尤其珍貴的是,它累積許多台灣在地的實務案例,而不只是隔靴搔癢的他國經驗。

  讀完本書初稿後,五味雜陳都不足以形容我內心的感受。書中的片斷,使我不斷地翻攪出過去兩三年間,我與國會辦公室團隊、民間許多公益社團並肩處理債務議題時所面對的各種情緒。沉重、悲傷、恐懼、自責、憂慮,以及些許的成就感,交織出現。

  放下個人感性的複雜情緒,身為擁有政策影響力的國會議員,我必須主張信用卡不該成為窮人的社會救助機制,發卡銀行不該利用窮人對生存的基本須求進行利益剝削,債務者的生存權大於財產權。「還錢但不還命」的吶喊,必須被實踐在具體的立法當中。因此,積極建立銀行與債務者的公平協商平台,架構完整的債務者退場機制,迫切必行。

  只是,這個必行之路,不只挑戰了資本家的利潤積累,也挑戰了一般民眾「借錢還錢,天經地義」的傳統道德。

  我還記得,在建立債務者退場機制的「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草案」第一次審查會議當天,接到就讀國三的兒子從學校打來的電話,「爸爸,你為何要幫欠錢不還的人立法?!」很顯然的,兒子接收了主流媒體的報導,「卡奴」是欠錢不還的「壞人」。當時,我就明白,這場戰爭,將是一場孤單的肉搏戰。因為,債務議題要挑戰翻轉的,不只是財大勢大的金融財團,更加艱困的是,台灣大部分民眾根深柢固的價值觀,這其中還包括我最親密的家人與朋友。對抗財團,容易搏得掌聲;但是當大部分民眾誤以為他們可以置身在貧窮與債務風暴之外,因而認同財團,選擇看不見財團對於弱勢借貸者的不當剝削,選擇相信資本家利用龐大資源與媒體管道所傳遞的,「借貸而成為信用卡奴隸者,都是一群奢侈拜金的年輕人,不值得同情與救贖」,使得我所提出的立法主張,如潮水般的批判與壓力蜂擁而至,困阻重重。

  有幸的是,肉搏戰中仍有著像作者一樣的好戰友,以充實的知識和精彩的論述反省過去,並提點未來。

  卡債風暴是資本家的照妖鏡,它把台灣經濟的虛幻,社會底層的處境,真實地呈現在大眾的面前,也適時地為台灣嚴重的貧窮現狀敲響警鐘。它的確還沒有落幕,更精準地說,台灣社會的貧窮與債務問題,還需要持續不間斷地關心介入並行動。當我們看見「卡奴」不只是消費無度的年輕人,還有更多的是承擔不住社會風險的中年失業者、入不敷出的勞動者、社會救助破洞下的貧病者。而這些人不是別人,是我們的家人朋友,甚至是未來的你我時,任何人都應該要起而行動,阻止金融陷阱到處叢生,並且對深陷其中的債務者,伸出援手。

  期待本書能讓讀者檢視理所當然的意識形態,看清資本市場中多數人的處境,進而能燃起行動的火苗,為貧窮者的生存處境和台灣社會的金融正義努力。

晨鐘暮鼓
黃天麟∕前國策顧問

  企業從銀行或投資大眾借錢,若用於生產事業,即此種企業負債對國家經濟是正面的,但個人借貸,用途是消費,即此種消費負債依過去經驗負面者居多。信用卡這一塑膠貨幣,迅速由支付工具轉變為信用工具之後,很快就躍升為消費者金融的主流,但它後來被發卡銀行對利潤追求的驅使下,利用了人性之弱點,將推廣之對象擴及年輕人及低收入階層時,就開始衍生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

  我國的金融管理當局並不是不知道卡債問題之嚴重性,早在引進塑膠貨幣之初,就是為此只准行庫發行簽章卡,藉以防止年輕人墜入於債務的苦海而無以脫身。無奈,此種道德觀的金融管理,總是不敵財團、銀行資本家所策動的各方遊說,「潮流擋不住」、「提升競爭力」、「勢在必行」、「政府仍可以透過若干措施來加以管制,怕什麼?」等等輿論攻訐之下,政府終於民國77年(1988年)批准國際信用卡登台。2005年,台灣也趕上「世界潮流」,發生卡債風暴。從國際信用卡登台算起,僅僅經歷17個年頭,由進步的讚美至災難的詛咒,其演變之迅速,令人咋舌。

  卡債風暴是否已經落幕?從銀行之角度言,該打的呆帳都以打得差不多了,但從社會的角度言,卡債所帶來的創傷仍在隱隱作痛,對那些被債務纏身的人,仍是一場延續很多年都不會結束的惡夢。作者夏傳位先生,親身採訪這些身陷卡債而破碎的家庭、走投無路的受害者,以作者透徹的哲理、明晰的人文邏輯、矜持的專業與良知、價值和論理,抽絲剝繭剖解台灣卡債問題的來龍去脈,深入而又淺出,值得所有從事金融從業或管理人員細讀,將心比心體會這些卡奴的痛苦。

  「金融正義」是本書所強調的一點,因為銀行所運用的資源大部分是來自社會大眾,是以銀行不能將自己當作純粹的營利機構,必須負起特別的社會責任。金融管理當局亦應有此認識,不應受業者財團之包圍,只考慮業者立場,無視銀行對社會的影響與責任。慾望、貪財是人之本性,也是財團力爭上游的原動力,財團、銀行就是利用了此人性的弱點衝刺卡務,但也因此走火入魔,走上委外行銷、委外催收的偏路,貽害了社會,加害給數十萬卡奴畢生的痛苦,也是此次風暴的根源。

  本書所介紹的美國「社區再投資法案」等金融社會政策,對「金融正義」之實現,是值得參考的,確有由大家及朝野政黨認真思考之必要,尤其是各大型銀行的經營者,又再一次不顧銀行之社會性及對全民之責任,為「銀行西進」而打昏了頭腦,正在動用媒體、學者以研討會、論壇等學術集會,營造出「擋不住的潮流」之時,此書之出版,確有其時代之意義,正可提供讀者豐沛的內涵去思考問題,值得推薦。

黃天麟
二○○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禿鷹們的菜單
簡錫?∕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

  知名社會學家布赫狄厄 ( O Pierre Bourdieu) 在其著作「防火牆-抵擋新自由主義的入侵」中提及,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344259
  • 叢書系列:Zoom In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開卷好書獎BV

編輯推薦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卡債族的真正面貌



債權不能凌駕生存權



四年前的那一天,秀枝趕回家的時候,救護車剛走,家裡充滿了人,大女兒玲玲與小女兒皮皮瑟縮在屋裡角落,正由親戚安撫照料。她感到頭腦發脹,思緒紛至沓來,亂如一團毛線球。這個人居然就這樣放下一切走了。她看到地板上還遺留著他的手機,突然一把抓起,依照其中儲存的號碼一一撥打出去。



「某某已經死了,他欠你的債不會還了,」秀枝憤憤地說,「我只是通知一聲,信不信由你,過幾天可以到殯儀館確認,要不要來,自己決定!」



半個小時前。



「爸爸躺在地上,叫不起來。」國小五年級的玲玲在電話裡哭得好傷心,正在擺地攤的秀枝看看時間,剛好是下午四點多玲玲和皮皮放學回到家的時候。



「他是燒炭自殺的,」秀枝在四年以後再度觸及心中那塊禁忌之地。



秀枝帶著兩個女兒當天就搬走了,再也沒有回到傷心地。從躲債的第一天開始,活下去的目標堅定而清楚,在秀枝心中沒有任何懷疑。



「我們母女就是要活下去。我發誓要好好撫養這兩個小孩,不要讓她們的心態扭曲,造成社會更大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再也沒有任何事要對其他人負責!」



秀枝的先生開公司從事大樓清潔工作,遭客戶倒帳一百多萬元,從台中避債來台北。為求翻身,他繼續以秀枝的名字開設新公司,申請支票,但依舊經營不善,入不敷出。秀枝的債務自此累積,其中有廠商的應付帳款、秀枝先生向親戚朋友、地下錢莊的借款,以及公司倒閉時積欠國家的稅款,「這些債,反正通通都躲就是了。」



因為躲債,秀枝也不能從事任何查得到薪資紀錄的工作,否則債權人便能向法院申請強制扣薪三分之一。「我一個孤單女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台北討生活,被扣三分之一薪水就連房子都要租不起,小孩都要養不起,我怎能去找一份正常工作?」她說。



四年來,秀枝搬了四次家,每次都是她基於危機意識主動先搬家,不讓債權人有找上門來催討的機會,「因為我怕,我不敢在同一個地方住太久,」秀枝說,「小心駛得萬年船。」



然而,秀枝雖然每年都搬家,卻細心地只搬在同一個學區之內,讓兩個女兒不用換學校。她刻意維持女兒的上學環境不變,減輕小孩的適應困難。



但是,這不表示別人都找不到秀枝。因為小孩就學要入籍,債權人就可以透過戶政事務所查到。還好,銀行只是寄存證信函或催繳通知來,尚未有催收人員親自登門(或許是因為秀枝勤於搬家之故);只有一次,法院寄來出庭通知,為了幾筆公司倒閉積欠國家的稅款,秀枝不得不面對。



「他已經死了,我只是借名字給他開公司而已。」秀枝面對法官據實以告,「你要找我,但我還要養兩個小孩,實在沒辦法。」



「那等你有錢的時候再來繳吧!」法官衡情論法,想想也沒其他辦法可行。



秀枝衝著法官的這句話,更加肯定自己從親身經歷的苦難中,淬煉出來的想法。她認為,債權再大,也不能凌駕生存權。用她的話來說就是:「首先是要讓小孩長大,其次是我的養老問題,最後才是還款問題。」



秀枝承認,債務人應該盡其所能地還款,除了維持一個基本、樸素的生活所需的開支之外,所有收入都應該用於還款。這點她跟社會上大多數人的認知相同。但秀枝仍認為社會的主流意見錯了,錯在不斷強調債務人的還款義務的同時,卻沒有把債務人當做是「人」來看待,忽略了他們的生存權更重要,也是一切還款的基礎。






會員評鑑

5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1/05/01
塑膠鴉片,貪的是人心沒良心的那群人,謝謝這本書帶給我對卡奴不一樣的想法,以前我也被媒體催眠了現在看新聞更看背後更深的意義,都是置入行銷是悲哀還是市場因素,謝謝有你們台灣才能更好。我以後絕對不借錢,望能在台灣弱勢族群上改善更多,2011年初政府不講<第三次金改>慢慢公並公、私並私一心想去大陸,台灣這塊土地又做了多少?貧窮銀行家在去年也不容於政府被趕下台微型貸款上市後至今又會如何發展?

只希望有更多人發聲給我這總外行人了解狀況,不被台灣新聞媒體給牽著走~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8/08
趁著颱風天,終於可以心無旁騖的專心讀這本書;原本以為會很枯\燥,沒想到…一看就停不下來,花了整整一天將它看完,又等了一夜將它消化,但心中的五味雜陳卻久久不能平息…。
誠如書中所言,如果不是看了這本書,我們都被所謂的主流媒體、銀行團的觀念主導、挾持!一直認為卡奴都是該死!欠錢還錢本就應該,殊不知這裡面錯綜複雜的生態關係是多麼令人厭惡與不齒~~。
文中的重點僅有二項:「債權不能凌駕生存權;協商機制應該是對等的,並由公正第三方(最好是政府,或政府所指派、指定的組織)協助雙方洽談還款」;第一點是指銀行常常以逼近卡債族所有財產的臨界點(甚至超過)的程度,要求還款額度,這是殺雞取卵的作法,不只債權要不回來,還有可能轉變成累積的呆帳;第二點是指政府常常在很多事情上慢半拍,攸關人民百姓的重大案件,只要求二造自行協商,將自己置身事外(人民與銀行站在不對等的天平上時,如何談判?)。不僅在卡債事件上如此,民法債權、勞動人權也是如此,非要天怒人怨,人民走上街頭發出不平之鳴才要出面處理(有時處理也不乾脆果決;破產法還是七十三年前的古董!),這是什麼政府?
1.銀行在行銷時,以大量精美的廣告吹噓、鼓勵儘量消費卻無任何警示(賣酒廣告也得打上「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的警語);
2.以不透明的資訊提供給消費者;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長期借貸相關成本:利率、違約金、預借現金手續費,呈現過度收費的情形(亦即訂價超出成本甚高)?又為什麼短期固定成本:年費、交易手續費、紅利積點,呈現收費不足的情形(亦即訂價不敷成本)?最可惡的是,每當要還錢時,永遠只有總負債金額、及每期還款金額,明細就只是這樣嗎?(正確作法應該列出(1)本金;(2)利息(利率);(3)手續費;(4)違約金;(5)債務人已清償金額…等),本人也繳過學貸,現有房貸,銀行也是如此對待,真的讓人很不舒服~~(算對算錯,沒有置喙餘地)
3.銀行本身也向下沉淪,(1)放了身為專業人員的堅持(銀行應是維護存款人利益優先的『謹慎管理人』角色,轉變為『高效率賺錢機器』;(2)內部稽核制度完全失靈、形同虛設;為搶績效、為賺超額利潤,審核不嚴(流程簡化,甚至沒有)、人力短缺(外包、約聘制都導致人員素質低落,又無控管)、人謀不臧(裡應外合,甚至吃裡扒外都有!)審計學上所有的弊端,銀行都有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久久就會發生一次行員盜領大筆存款潛逃的事件了!(反正銀行也有存款險及員工忠誠險,沒在怕啦!)
綜上所述,政府的怠惰(金管會、銀行局)、銀行的嗜血與草率,導致今天的局面,又如何要求卡債族每個月繳交超出本身所能負擔的款項?(依本書所載有10%的過度消費是不可原諒的,內容並將其排除在外)
子日:不教而戰,謂之殺;不教而殺,謂之虐。人民因卡債而跳樓、燒炭,甚至連孩子都不能倖免,這與政府、銀行殺了他們有何不同?
「銀行,只不過是領了執照的合法地下錢莊而已!!」,這是我最深刻的感觸!!
備註:
1.本書引用經濟學、財政學及相關法律、國際思想,內容旁徵博引,讀起來相當精彩。
2.建議相關註釋的數字可以再放大一點。(重要的部份,我必須用筆圈起來才能注意到…,有點不方便。)
展開
user-img
5.0
|
2008/06/23
昨天中午經過竹北家樂福對面的金石堂,忍不住又停下來瘋狂大採購,我的藉口是:要多逛不同的書局(各位同學,別老是只會泡誠品...,好啦好啦,我當然知道誠品正妹很多...),因為每家擺\書的方法不盡相同,排行榜也各有千秋,換一家晃晃就可能挖到寶貝。

這本叫 [塑膠鴉片] 的書,印了一張大大的信用卡在封面,黑白簡潔的設計立刻抓住我眼球,原本只是想要看看這麼有設計感的書內容是怎樣,翻閱\之後卻被裡頭揭露各種大賺黑心錢的內幕震撼到,久久難以平復...

很多人都誤以為卡奴的形成是炫耀性消費,是年輕人愛慕虛榮亂刷一通購買名牌包包或者時尚手機,所以認為這種人活該要給他們教訓!但經過統計才知道這類人只佔卡奴的12%,有高達六成卡奴是因為失業,為了小孩子吃穿等生活費而借貸,因為沒算清楚信用卡循環利息高達年利率20%的掠奪威力(黑暗面是:加上違約金與手續費甚至高達年利率80%,根本是合法強盜),結果成了一輩子還不完錢的卡奴,銀行把這種債權委外給討債公司去追,讓卡奴終身躲躲藏藏並得忍受黑道的精神暴力騷擾,有個震驚社會的案件,一個阿嬤殺兩個孫,就是因為她欠債一百多萬,即使已通過債務協商還是還不起,結果她帶兩個孫燒碳自殺,醒來發現兩個孫沒死,就拿刀殺他們再自殺。

卡奴的悲哀,源自於銀行為了搶業績,浮濫審核胡亂發卡,並且在電視上放送喬治王子和瑪麗公主之類的現金卡廣告,製造美麗幻象讓卡奴淪陷,也讓聰明的歹徒有機可趁,我看到以下犯罪手法簡直瞠目結舌:傻強是個社會邊緣人,雖然有輕度智障,不過因為加入討債公司,所以行內大哥便教了他賺錢的秘方!首先按照規矩申請幾張信用卡,在額度小的時候按規定還款,把卡額度養大,當額度從六萬跳到三十萬時,一次把所有現金卡和信用卡預借現金領完,然後放著讓債務去爛,拿現金去逍遙,當銀行來討債時呢,因為傻強是討債公司圈內一份子,所以謊稱找不到這個人就好了!萬一萬一真的透過警方等單位找到人怎麼辦?反正傻強名下沒有任何財產,學歷也低,根本不會去找正當工作,所以銀行扣不到他的錢,也拿他沒辦法!

銀行為了搶業績,採用不收年費加上輕鬆發卡的模式,去掠奪窮人的錢來補貼那些有能力當期還清的人(窮人更有機會動用循環利息方式還款),或者利用資訊不對稱的原理,大幅廣告宣揚借錢是美德,催眠大眾讓大家誤以為卡片很時髦好用,完全忘記信用卡20%利息是可怕的合法高利貸,等驚覺時已經深陷泥沼無法自拔。

為什麼一樣是刷卡,楊蕙如可以成為卡神大賺百萬現金,卻也有人淪為卡奴?主要原因就是資訊不對稱原理!楊蕙如懂得利用親朋好友借來的600萬現金當本錢,刷卡時一定當期還清(否則一旦被銀行收取高額循環利息,絕對只會賠本不可能賺錢),利用網路平台刷卡,跟親友之間重複來回買賣東森禮券以換取紅利點數,然後再把紅利換機票之後賣出變現金。這個原理實在很簡單,真的是江湖一點訣,說破了不值錢,每個人都能懂!但銀行為什麼能容忍這種事存在?原因很簡單:銀行可以容忍全台灣出現六、七個卡神,也要努力去換取幾十萬個會動用循環利息的客戶。有哪個銀行敢跳出來說:為了避免卡奴發生,所以我要謹慎審核發卡,而且取消紅利好康制度以便降低借款的循環利息~我看那個銀行大概不久就會在市場上掛點了!

書中還有個血淋淋的案例,阿娟夫婦受到建商強力放送的廣告吸引:租屋不如買屋/用租金買房子,於是滿心歡喜的刷卡五十萬頭期款買了總價四百六十萬的房子,想不到兩人合計僅四萬的薪水,根本無法負擔循環利息,只好開始標會,於是惡夢開始,為了還銀行錢的會竟然被人倒了,只好辦更多信用卡來還債,雪球越滾越大,原本想要給小孩子美滿的家庭,卻得天天面臨追債的惡夢!

我有許\多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的同學,大家過了三十歲之後,都會彼此走告,說買房子是一種投資或儲蓄,予其讓別人把房租賺走,不如自己來當房東!這種把買房子當成資產的觀念,不斷的迴盪口耳相傳著!這是真的嗎?這種觀念正確嗎?

看過窮爸爸與富爸爸一書的人(有趣的是,很多人知道這本書但從來沒看過),應該會有種觀念,就算高學歷者找到穩定工作之後,房貸車貸等等的消費,將注定讓他變成窮人,在該書的定義當中,買房子相當於買入一身負債,除非...你有證據證明,房子會為你賺更多錢。

為什麼?為什麼刷卡可能成為卡神,刷卡也可能成為卡奴?

為什麼?為什麼有人買房子之後債臺高築被貸款壓得抬不起頭?有人買房子之後變成躺著賺錢的房東?

我們在人云亦云的社會裡,在充斥夢幻廣告的媒體當中,要怎麼消滅資訊不對稱的情況?該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呢?
展開
user-img
5.0
|
2008/06/22
本書告訴我們這些被媒體跟銀行操控的\"愚者\"
總認為欠卡債的人都是屬於過度消費所造成的
其實這只佔了卡債族的10%以下

看完這本書
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卡債族是情有可原的!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