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機器人與帝國:機器人系列完結篇

機器人與帝國:機器人系列完結篇

Robots and Empire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機器人系列精采完結篇!
人類將因為「機器人學三大法則」,而面臨毀滅邊緣……

◎好萊塢鉅片「機械公敵」、「變人」原著作者艾西莫夫得意力作、「機器人系列」全新中文版!
◎Amazon讀者★★★★熱情推薦
◎艾西莫夫中文世界代言人葉李華專文推薦

  地球岌岌可危,原本是保護人類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現在反而變成毀滅人類的關卡了!

  公元三千年,人類命運出現重大轉折:陰謀份子企圖用放射線污染地球,鋼穴中的住民岌岌可危;此時貝萊已經過世兩百年,機器人丹尼爾和吉斯卡聯手迎戰強敵,但在關鍵時刻,吉斯卡卻無法確定自己的行動是否會傷害人類,陷入巨大的邏輯衝突,而地球也瀕於毀滅邊緣……

  人類的命運就要因為邏輯法則而毀滅嗎?從三大法則可以推導出突破三大法則的上位法則嗎?層層相扣的情節,套套相連的邏輯,讓你在劇情中一步一步驚嘆科幻大師化腐朽為神奇的絕頂論證功力。

  作者艾西莫夫在「機器人系列」首部曲《鋼穴》堂堂推出後,在讀者年復一年的千呼萬喚下,相隔三十一年終於推出系列完結篇《機器人與帝國》!本書是機器人系列的精采大結局,同時也是連結基地系列的前傳──貫串基地命脈、風靡科幻史的「心理史學」將在本書現身!

比科幻更真實、比推理更懸疑!讀者引頸企盼的「機器人系列」全新中文版來了!
「機器人系列」:「銀河帝國」與「基地」系列的開端,銀河未來史的必讀前傳。

  艾西莫夫充分利用「機器人學三大法則」隱藏的邏輯陷阱,鋪陳出讀者最喜愛的「機器人系列」,與其「銀河帝國」、「基地」系列齊名,是奠定艾西莫夫大師地位的關鍵作品,「基地」中「蓋婭」人民擁有的強大心靈感應能力,就是從本書中的機器人主角吉斯卡起始,點燃了人類未來發展的火光!《機器人與帝國:機器人系列完結篇》開啟了銀河帝國與基地的浩瀚歷史,絕對不能錯過!

作者簡介

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

  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也是舉世聞名的全能通俗作家。他生於白俄羅斯,三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定居紐約市,聰明絕頂的他十九歲即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又陸續於該校獲得化學碩士與博士學位。一九四九年他成為波士頓大學醫學院講師,一九五五年升副教授,三年後由於太過熱中寫作,遂辭去教職成為專業作家,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艾西莫夫無所不寫,一生著作近五百本。但不論他自己或全世界的讀者,衷心摯愛的還是他的科幻作品。他生前曾贏得五次雨果獎、二次星雲獎以及科幻界最高榮譽的科幻大師獎,逝世後又陸續獲頒三次雨果獎。近年兩部機器人科幻鉅片「變人」與「機械公敵」,便是根據他的名著改編。

譯者簡介

蔡心語

  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擔任過編輯、記者、企畫,寫過幾本書,現為專職譯者。翻譯著作:《南方吸血鬼系列》(一~三集)、《亞柏森》、《100知性博物館》、《氣象小偵探》,以及「機器人系列」的《鋼穴》、《裸陽》、《曙光中的機器人》。

 

目錄

導讀 艾西莫夫偏心的理由 葉李華
作者序 機器人系列的誕生

第一部 奧羅拉
第二部 索拉利
第三部 貝萊世界
第四部 奧羅拉
第五部 地球

 

導讀

艾西莫夫偏心的理由

交大科幻研究中心主任 葉李華

  科幻大師艾西莫夫用了半生的歲月,以整個銀河系為背景,撰寫了一套俯仰兩萬載、縱橫十萬光年的未來史,為二十世紀科幻文壇,立下一個難以超越的里程碑。

  這套名副其實源遠流長的「大河科幻小說」,其上、中、下游分別為機器人系列、銀河帝國系列與基地系列。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艾氏晚年曾在一篇文章中「偷偷告訴讀者」,還是機器人系列在他心中占了最重的分量。

  如果要認真探究艾西莫夫為何「偏心」,至少得寫一篇上萬字的論文。但若抽絲剝繭,直指核心,那麼首要的理由,應當是三大系列中,要數機器人系列最為豐富多元,並且包羅萬象。

  最簡單的例子,本系列包含三十幾個中短篇(主要描述近未來世界)以及四部長篇(描述大約兩千年後的遠未來),就和其他兩大系列,在結構上有顯著的不同。

  其次,雖說早在一九四二年,艾西莫夫就以「機器人學三大法則」,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科幻領域,並終身奉行不渝,以致他筆下的機器人,無異於三大法則的化身(只有極少數例外),然而這絕不代表,在本系列各個故事中,除了三大法則之外,再無其他可觀之處。

  事實上,艾氏在闡揚三大法則之餘,總不忘求新求變,在他的機器人小說裡,加入其他(科幻或非科幻)主題和元素,尤其擅長將表面上冷冰冰的機器人,寫成有情有義甚至賺人熱淚的角色。這在《機器人故事全集》的中短篇裡,已經屢屢可見,到了本系列的長篇部分,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舉例而言,貫穿四部長篇的主角丹尼爾,便是這類機器人的典型,至於「後起之秀」的吉斯卡,在情義這方面的表現,也可說不遑多讓。

  此外,就類型小說而言,本系列每一部長篇,都並非單純的機器人科幻小說。但在探討這個特點之前,需要先做些歷史背景的介紹。

  若從寫作順序來看,四部長篇明顯分割成兩個時代,《鋼穴》和《裸陽》是一九五○年代的作品,《曙光中的機器人》和《機器人與帝國》則晚了近三十年。可是,在研究這四本書的時候,最好避免這樣的二分法,因為實際上,艾氏早就有心寫成一套「機器人三部曲」,只是好事多磨,早年未能完成這個心願。換言之,《曙光中的機器人》可算是難產多年之後才終於誕生的作品,其基本架構並未偏離當初的寫作大綱。

  後來,讀者們自然而然,將這三本書合稱為「貝萊三部曲」,因為這三個故事的第一男主角,是一位名叫貝萊的地球警探。由此即不難想像,貝萊三部曲同時也是標準的推理小說;每一個故事,都以一件兇殺案為主軸。

  兩種類型小說的聯姻,總是能帶來無窮的新意,在這個實例中,艾西莫夫更是將「科幻+推理」玩得出神入化。一來,他本身也是推理迷(自己也動手寫過);二來,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天生就是極佳的推理題材;三來,推理小說在科幻世界裡找到了更寬廣的舞台,使得以巧智見長的艾西莫夫,備感如魚得水,揮灑自如。

  因此之故,在這套三部曲中,處處可見顛覆傳統推理小說的情節,其中最重要的,當數機器人可以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從警探到受害者,從兇手到幫兇和兇器,幾乎無所不包。只不過,在此當然不能討論機器人行兇是否有違「第一法則」,得請大家靜待作者揭開謎底。

  至於第四本長篇,則需要多花些筆墨來討論。

  首先,在這個故事裡,貝萊已經作古將近兩百年,成了銀河中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頗為類似基地系列的謝頓),所以當然可將這本書,視為貝萊三部曲的「後傳」。

  我們只要多讀幾遍,即可發現艾氏相當用心經營這本後傳,比方說,他特別利用倒敘手法,讓讀者瞥見貝萊臨終前,所交代的一番重要遺言(導致丹尼爾悟出了凌駕三大法則的「第零法則」,其影響力一直延伸到基地系列的大結局)。此外,貝萊三部曲的場景,分別是地球、索拉利星和奧羅拉星,而在本書,或許為了暗示它是三部曲之後的「句點」,所以刻意讓這三顆行星,都在故事裡占有一席之地。

  更耐人尋味的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不難看出由於第四冊的加入,這四部長篇小說巧妙地組成了雙重三部曲 —— 後面三本,可稱為「嘉蒂雅三部曲」。

  這位嘉蒂雅不是別人,正是遲至《裸陽》才終於出場的女主角。她的出現,替陽剛的機器人推理小說,不著痕跡地注入一絲浪漫氣息,而且愈到後面,這股氣息愈明顯。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假設,艾西莫夫至少在潛意識中,試圖將嘉蒂雅三部曲寫成一套愛情科幻小說。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除了上述這些觀點,其實還能從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解析艾氏撰寫這本書的動機和目的。原來,在艾氏早年的作品中,刻意不讓機器人系列和其他系列扯上關係,以暗示彼此是互相獨立的虛擬歷史,但在沉潛二十多年後,艾西莫夫終於決定,要將三大系列融鑄成一個科幻有機體,亦即本文開頭所提到的銀河未來史。

  種種證據顯示,艾氏在生命中最後十年,最大的心願就是修完這套未來史!所以他在這段時期所寫的長篇小說,無論機器人系列或基地系列,都含有替這個目的鋪路的企圖。而在這個補綴和自圓其說的浩大工程中,最關鍵的一環,莫過於在機器人系列和銀河帝國系列之間,搭起一座時空橋梁 —— 在這個譬喻下,這座橋名叫《機器人與帝國》,自然再恰當不過。

  最後再回過頭來,對《機器人故事全集》做些補充。顧名思義,本書當然是艾氏所寫的機器人中短篇故事大全,其中還包括一篇貝萊與丹尼爾的故事〈鏡像〉,而《我,機器人》這部經典之作,則化整為零地藏身於這本全集內。不過除了完整之外,本書另有一大特色,就是以分門別類的方式編排所有的故事。例如上述的〈鏡像〉,收錄在「人形機器人篇」;艾氏自己最喜歡的機器人故事〈雙百人〉,則收在「壓軸篇」。這種別出心裁的呈現方式,顯然兼顧了舊雨新知 —— 新讀者很容易一目了然,老讀者則會有一網打盡的滿足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本書始終未曾再版,以致艾氏晚年的幾篇作品(例如蘇珊.凱文的最後一役〈機器人之夢〉)因而成了遺珠之憾。

  參考資料(皆收錄於筆者個人網站「艾西莫夫未來史」單元).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我,機器人》導讀).樞紐與轉捩點(銀河帝國系列導讀).不朽的科幻史詩(基地三部曲導讀).基地與機器人(基地前後傳導讀)

導讀人簡介

葉李華

  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理論物理博士,致力推廣中文科幻與通俗科學十餘年。現任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兼科幻研究中心主任,並任教於台灣大學、清華大學、政治大學與台灣師範大學。曾獲中國時報張系國科幻小說獎首獎、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銀籤獎。著有科幻小說《時空遊戲》與「衛斯理回憶錄」系列,主編有《倪匡科幻獎作品集》、《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等。

  科普譯作包括《胡桃裡的宇宙》等十餘冊,科幻譯作包括艾西莫夫科幻經典「基地系列」七冊、「銀河帝國系列」三冊,以及「機器人系列」之《我,機器人》、《機器人故事全集》與《正子人》。被譽為「艾西莫夫在中文世界的代言人」,個人網站sf.nctu.edu.tw/yeh。

作者序

機器人系列的誕生

  一九三九年五月十日,我開始愛上創作機器人故事,但我這科幻迷早就酷愛閱讀機器人小說了。

  其實,早在一九三九年以前,科幻小說中就已出現過機器人故事。人形機器存在遠古及中古的神話傳說中,而「機器人」一詞最早見於查別克的劇作《羅森萬能機器人》,此劇於一九二一年首度搬上捷克斯拉夫的舞台,旋即在各國發行譯本。

   在《羅森萬能機器人》劇中,羅森是位英國企業家,公司生產人形機器從事勞務,以便人類過著優閒自在的創意生活(robot 源自捷克文,意為「非自願勞工」)。雖然羅森的立意良好,後來卻出了錯,機器人集體叛變後殲滅了全人類。

  一九二一年的人視先進科技為引發全球災難的罪魁禍首,也許沒什麼大不了,不要忘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戰時人們活在坦克、飛機、毒氣的陰影下,套用一句「星際大戰」裡的話,大家都見識到了「原力黑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

  《羅森萬能機器人》在知名的《科學怪人》元素中加入灰暗陰沉的調性,兩個故事中的人造人都有類似的下場。在一九二○及三○年代,作家經常描述機器人是一種危險設備,總是會摧毀他們的創造者。這類故事一再重複同樣的寓意,那就是「有些事人類本來就不應該知道」。

  雖然當時年紀小,我仍不願相信,如果知識會帶來危險,也不至於找不到解決方法。對我來說,善用智慧似乎才是解決之道。與其只是緊盯危險何時發生,不如學會如何安全化解。

  總之,自從一小群靈長類進化為人類以來,化解危險就成了一種挑戰。任何科技的進步都有危險性,火剛出現時也很危險,語言能力甚至更可怕。直到今日,上述兩者依舊不安全,但人若沒了它們就不能為人。

  我雖然不太清楚自己對這些機器人故事有哪些不滿,反正就是覺得不夠好,一直希望看到更好的故事出現,終於等到了一九三八年的「震撼科幻小說」雜誌。當期有篇德爾瑞的〈海倫.奧洛〉,描述一具富有同情心的機器人。我相信這不過是德爾瑞的第二篇作品,但我從此成為他的頭號書迷(大家可別告訴他啊,他一定從來不曉得這件事)。

  幾乎就在同時,一九三九年一月的「驚異故事」雜誌中,班德在〈我,機器人〉故事裡描述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機器人。雖然比德爾瑞的故事貧乏,但我再度受到震撼。我開始隱約覺得,我也想自己來寫一個故事,描述具有深厚感情的機器人。就在一九三九年的五月十日,我決定動筆寫下它,共花了兩星期完成,當時的我得花上一段時間才寫好一個故事。

  我將它取名為〈小機〉(Robbie),這個故事描述一位保母機器人負責照顧一個孩子,小孩非常愛「她」,小孩的媽媽卻很怕「她」。與我同年的佛瑞德.波爾始終是我的文壇競爭良伴,當時他也才十九歲,不過他比我聰明多了。看完這個故事後,他說「震撼科幻小說」的主編坎伯不會登這篇,因為情節太像〈海倫.奧洛〉。他果然說對了,坎伯就是為此而退稿。

  沒多久,佛瑞德當上兩本新雜誌的編輯,便在一九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收下〈小機〉,並於同年九月的「超級科幻故事」雜誌刊登,名稱改為〈奇怪的玩伴〉(佛瑞德有個可怕的習慣,喜歡大改特改名稱,而且幾乎都改得不好。這個故事後來還獲得數次面世的機會,還好每次都能沿用原名)。

  當時我很不樂意作品賣給坎伯以外的編輯,於是過了一陣子,我又寫了另一個機器人故事。我先找坎伯討論構想,希望退稿理由除了寫得不好,不會再有其他原因。然後我便寫下〈理性〉這個故事,描述一位有宗教信仰的機器人。

  坎伯於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買下它,並刊登於一九四一年四月號的「震撼科幻小說」。這是我賣給他的第三個作品,卻是頭一次沒有被要求修訂,我高興得馬上寫下第三個機器人故事,描述一位會讀心術的機器人,故事叫做〈騙子!〉,坎伯也買下了,刊登在一九四一年的五月號上。算起來,我就有兩個機器人故事連續兩期登上雜誌。

  之後,我沒打算停筆,想開始寫一個系列。   

  我的計畫甚至更龐大。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我正和坎伯討論讀心術機器人的構想時,我們突然聊起主宰機器人行為的法則。對我來說,機器人就像一部內建安全機制的工程設備,於是我們開始說出心目中認為的安全機制,這正是「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的濫觴。

  我首先寫出三大法則的拍定版,並用在第四個機器人故事〈轉圈圈〉中,一九四二年的「震撼科幻小說」三月號刊登了這個故事,我還特別查了一下,三大法則就出現在第一百頁。據我所知,這應該是「機器人學」(robotics)一詞在歷史上頭一次出現,所以我才特別慎重。

  接下來,我又為「震撼科幻小說」寫了四篇故事,分別是:〈抓兔子〉、〈逃避〉(坎伯改名為〈矛盾的逃避〉,因為兩年前他才登過一個也叫〈逃避〉的故事)、〈證據〉及〈可避免的衝突〉,相繼刊在一九四四年的二月號、一九四五年的八月號、一九四六年的九月號,以及一九五○年的六月號「震撼科幻小說」。

  一九五○年,重要知名的出版社雙日公司開始出版精裝科幻小說。一九五○年一月,這家公司出版我的第一本著作,亦即科幻小說《蒼穹一粟》,我也開始忙著撰寫第二本。   當時,佛瑞德曾擔任我的經紀人一陣子,他想也許可以集結我的機器人故事成書。雙日公司對短篇故事集沒有興趣,倒是被一家小出版社格言買下。

  一九五○年六月八日,格言出版了這本選集,我將它取名為《心與鐵》,出版商卻猛搖頭。

  「就叫《我,機器人》吧。」他說。「不行,」我說,「班德十年前就寫過一個同名短篇故事了。」

  「誰會在乎呢?」出版商說(這句話是經過我節錄刪改後的版本),我很不樂意地勉強接受了。《我,機器人》是我的第二本著作,於一九五○年底出版。

  本書包括我在「震撼科幻小說」雜誌發表的八篇機器人故事,編排次序重新調整過以利閱讀。此外,我還加入了第一個寫下的故事〈小機〉,哪怕坎伯曾退過它,我還是很喜歡。

  我於一九四○年代還有三篇機器人故事被坎伯退稿,不然就是沒給他看過,但它們跟《我,機器人》中的故事沒有交集,於是我沒有納入書中。不過,本書出版後的數十年間,我又寫了許多機器人故事,加上當初被我排除在外的三篇,歷年寫過的所有機器人故事全收進一九八二年雙日公司出版的《機器人故事全集》。

  《我,機器人》並未在書市掀起搶購熱潮,但始終長銷不輟。出版不到五年,它就出了大本平裝版、比較便宜的精裝版、英國版和德文版(我的書首次發行海外譯本)。一九五六年,新美國文庫甚至為它發行了平裝版。   唯一的問題是,格言出版社快撐不下去了,沒空製作計算版稅用的半年度銷售統計表給我看,也常付不出版稅︵這種情況同樣適用於三本「基地」系列,均由格言出版︶。   一九六一年,雙日公司發現格言出版社恐怕不保,便買下《我,機器人》及「基地」系列的發行權,從此情況大為好轉。其實,《我,機器人》自從出版以來,一直不斷加印,至今已三十三年了。一九八一年,電影公司買下發行權,但迄今仍未見電影問世(譯注:「機械公敵」〔I, Robot〕於二○○四年才上市,但情節大幅刪改)。據我所知,它還被翻譯成十八國語言,包括俄文和希伯來文。

  但我還有一些事要補充。

  先回到一九五二年,當時《我,機器人》還在格言出版社慢慢地賣,我沒有嘗到成功的滋味。   就在這時,全新的高水準科幻雜誌接連問世,開啟科幻小說的全盛時期。「奇幻與科幻」雜誌於一九四九年創刊,「銀河科幻小說」雜誌於一九五○年創刊。坎伯不再獨占市場,也宣告了一九四○「黃金年代」的終結。

  我開始為「銀河科幻小說」雜誌的編輯果德寫稿,總算可以鬆口氣了。長達八年裡,我的稿子只給坎伯,根本就是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萬一坎伯出狀況,我就完了。稿子賣給果德後,終於解決我的不安。果德甚至在雜誌上連載我的第二本書《繁星若塵》,不過名字被他改成《太暴星》,我覺得很糟糕。

  果德也不是我新接觸的唯一編輯。我還投稿給波恩,他曾主編「驚異」一陣子,很想做出一本高水準的科幻雜誌。我投給他的第一個故事名稱是〈保證滿意〉,並刊登於一九五一年的四月號「驚異」。

  不過這是例外,整體來說,當時的我已經無意繼續創作機器人題材。我寫作生涯中的機器人階段,似乎因為《我,機器人》的問世而自然來到了終點,我開始進行其他計畫。

  果德連載完我的書後,很想繼續連載第二本,他尤其喜歡我剛完成的《星空暗流》,不過我已經先給坎伯連載了。

  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九日,果德和我討論在「銀河科幻小說」上的新連載,他提議寫一本機器人小說,我堅決搖頭。我的機器人始終都只是短篇故事,不確定自己能否寫出整本小說。   

  「你當然能啦,」果德說,「就寫一個人口過剩的世界,機器人代替人類工作,如何?」「那太沉重了,」我說,「我不太想處理龐大嚴肅的社會議題。」

  「就照你自己的方式寫嘛,你既然喜歡推理,何妨在這個世界裡安排一樁謀殺案,一個刑警搭配一個機器人來破案。萬一刑警沒能破案,機器人就會取代他的職位。」

  這個提議擦出了火花。坎伯常說,科幻推理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先進科技會大幅提高警察的辦案能力,讀者便會掉進作者布下的陷阱。   我開始寫一個經典的推理故事,但絕不設陷阱誤導讀者,當然它也會是貨真價實的科幻小說。《鋼穴》就是這樣誕生的,一九五三年,它在「銀河科幻小說」的十月號、十一月號及十二月號分三期連載完畢。一九五四年,雙日公司出版單行本,成為我的第十一本著作。

  《鋼穴》無疑是我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作品。它的銷量比早期每一本書都要好,我也收到很多讀者來信給予好評,而最能證明它的成功的,便是雙日公司的人從此對我笑得更燦爛了。直到撰寫《鋼穴》時,我都必須先提出大綱和章節名稱,他們才要給我合約。但之後我只要提到打算開始寫新書,他們馬上就會拿合約來。

  《鋼穴》太成功了,我不能避免地想延伸續集。若非我當時已投入科普領域,而且樂在其中,我一定會馬上開始寫下一本。直到一九五五年十月以後,我才真正開始寫《裸陽》。

  不過一旦開始了,寫作便進行得很順利。本書有許多方面與前作成對比,《鋼穴》是個機器人很少的人類世界,《裸陽》裡的索拉利星則有許多機器人,是一個嶄新的人類世界。還有,雖然我的書向來缺乏浪漫元素,我仍在《裸陽》中安插了一段淡淡的愛情故事。

  我非常滿意這本續集,自認為它比《鋼穴》還好,但我該交給誰出版才對呢?我和坎伯已經有點疏遠了,他投入了怪異的戴尼提靈療領域,對飛碟、靈療及許多可疑事物產生濃厚興趣。不過,我畢竟虧欠他很多,而且,我後來的出版重心移往果德,在他的雜誌連載了兩本作品,我對此內疚不已。剛好果德已不能全權安排《裸陽》的出版計畫,我便可以照自己的意思處置。

  於是我將《裸陽》交給坎伯,他馬上收下了,在一九五六年的「震撼科幻小說」十月號、十一月號及十二月號分三期連載,坎伯也沒有改掉我取的書名。一九五七年,雙日公司出版單行本,它成了我的第二十本書。

  《裸陽》跟《鋼穴》一樣交出漂亮的成績單,雙日公司馬上指示,我不能就這麼讓它結束,應該再寫一本續集,湊成三部曲,就像我另外一套「基地」三部曲一樣。

  我完全同意,並對第三集的情節有了初步構想,還想好了書名,就叫做《無限的邊界》。

  一九五八年七月,全家前往麻州麻士福德的海邊小屋度假三星期,我打算利用這段時間寫一本大部頭新書。故事場景設定在奧羅拉星球,這是個「人機平衡」的世界,既不像《鋼穴》中以人為本,也不像《裸陽》中以機器人為本。此外,我還替本書添加了很多浪漫色彩。

  一切都準備好了,我卻遇到難題。一九五○年代,我對非小說領域愈來愈著迷,造成我頭一次著手寫新小說卻擦不出火花。寫了四章後,我的進展愈來愈慢,最後終於放棄。我深深覺得,自己恐怕沒辦法處理愛情故事,也達不到人機平衡的境界。

  我就一直在這種情況中過了二十五年。期間《鋼穴》和《裸陽》既沒有停售也沒有絕版,還合併成為一本《機器人小說》,也跟其他短篇故事組成的《機器人拾遺》並列,出版社並發行了各種《鋼穴》和《裸陽》的平裝本。

  於是,二十五年來,讀者一直讀得到這兩本書,我便私心以為他們已經很滿足了。其實很多人都來信表示希望看到第三集,座談會時更當面要求。到最後,大家最常提的就是這件事(要求我寫「基地」系列第四集的呼聲也很高)。

  每當有人問我是否打算寫第三本機器人小說,我總是回答:「總有一天會,所以呢,得求老天賜我長壽囉。」

  我其實認為該寫第三集,但一年一年過去,我愈來愈肯定自己已經處理不了當初設定的宗旨。我也愈來愈相信,不可能有動筆寫第三集的一天。

  不過,一九八三年三月,我終於將「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第三本機器人小說交給雙日公司。它和一九五八年那本夭折的故事毫無關聯,書名也改為《曙光中的機器人》,雙日公司於一九八三年十月出版。

艾西莫夫於紐約市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620038
  • 叢書系列:科幻推進實驗室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部 奧羅拉
第一章 後裔



  嘉蒂雅摸摸棉布躺椅,確認椅子並未受潮,然後坐下。她按下控制器的某個鍵,調整躺椅的角度,斜躺下來。接著,她按下另一個鍵,啟動反磁磁場,整個人立刻感到輕鬆無比。這個裝置會讓人浮在躺椅上方一公分處,身體自然能完全放鬆。

  這是奧羅拉最舒適的夜晚,溫暖宜人,芳香撲鼻,星光點點。

嘉蒂雅事先吩咐機器人調暗住家照明,因此星光顯得特別亮。她望著閃爍星光在夜空中組成各種圖案,不禁難過起來。

  兩百三十年來,她何以未曾問過這些星星的名字,也不曾搞清楚哪顆是哪顆?她只知道,她的故鄉索拉利行星環繞當中某顆恆星,而在她最初的三十多年生命中,她只把恆星當作「太陽」。

  嘉蒂雅曾被人稱為嘉蒂雅‧索拉利。那是兩百個銀河標準年以前的事了,當時她剛到奧羅拉。這個稱呼不太友善地顯露她的外地人身分。一個月前,她剛度過抵達奧羅拉兩百周年的紀念日。她一如往常地平靜度過當天,並沒有特別慶祝,因為她不願意特別想起那些日子。不願回想她在奧羅拉之前,曾經是索拉利的嘉蒂雅‧戴爾瑪。

  她不安地動了動身子。她幾乎忘了索拉利時期的姓氏,是因為年代太久遠?還是她刻意想要忘記?

  這麼多年來,她未曾後悔離開索拉利,也未曾懷念它。

  但為什麼現在又想著它?

  難道是她突然發現自己活得比它還久?難道是因為它已經消失,成為歷史上的一筆紀錄,而她依然活著?她無端想起索拉利,難道是這個原因?

  她皺起眉頭。不,她堅決地告訴自己,她並沒有想念索拉利。她沒有懷念那個地方,也不想回去。她會想到它,只是因為長久以來狠狠折磨她的莫名痛苦,此刻突然消失了。

  索拉利啊!這最後一個移民落腳、成功開發的外圍世界,如今是否因為某種神秘的對稱法則,反而變成第一個滅亡?

  第一個?難道這表示還有第二個、第三個,直到最後一個?

  嘉蒂雅更傷心了。有些人深信外圍世界的確會逐漸消亡。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第一個開拓的外圍世界、也是她長久寄居的奧羅拉,勢必也會基於對稱法則,成為最後一個滅亡的外圍世界。她長壽的生命說不定仍會繼續下去,這是最壞的打算,但也無可奈何。

  她又開始在群星間搜尋那顆恆星,但仍徒勞無功。她不可能在無數微弱的光點中認出索拉利的太陽。她想它應該比較亮,但這種星星也有數百顆之多。

  她抬手打個手勢,她把這稱為「呼喚丹尼爾」。黑夜並沒有妨礙她的召喚。

  機器人丹尼爾‧奧利瓦立刻來到她身旁。漢‧法斯托夫在兩百多年前打造了他,外人根本看不出他有任何改變,依舊是顴骨高聳的寬臉,一頭往後梳的青銅色短髮,藍眼睛,細致高大的完美人形身軀,依然年輕如昔,淡漠的表情也依然冷靜如昔。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10/06/28
不知道為什麼這本我看了好久,大概超過一個月吧!中間還有幾次因為忘了劇情而重看,可想而知這本所謂機械人系列的最後一部小說劇情其實蠻普通的,不然我應該會看的欲罷不能而不是像這樣斷斷續續。
雖然這樣說,畢竟作者是艾西莫夫,基本的水準還是有的。劇情的主要架構是接續第四部「曙光中的機器人」故事二百年後,貝萊早已成為歷史人物,人類也進入移民時代,太空族擔心隨著人類移民世界愈加強盛,最終會對太空族造成不利,於是一個年輕的太空族策劃一場足以讓人類滅亡的陰謀,而唯一能阻止的人就是嘉蒂雅跟她那兩個忠心的機器僕人︰丹尼爾與吉斯卡。當然劇情走的還是艾老一貫的偵探推理路線,只是這次擔任偵探的不是人類而是機械人,只看到書中兩個機器人不停的以平淡的語氣一問一答,還蠻妙的,而且我還蠻難想像機器人低頭沉思的畫面,不過艾老倒是把它們寫的很多愁善感就是了。
除了偵探推理的劇情部分,這本書主要是為了引出之後不論在銀河帝國或基地系列都很重要的機器人第零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全體或坐視人類全體受到傷害」,此外就是與銀河帝國系列進行連結了,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劇情比較平鋪直敘吧!不過整個故事最後還是留下幾個伏筆,譬如索拉力人到底去了那裡?嘉蒂雅之後是留在地球,還是回去奧羅拉,又或者去了移民世界?我想或許\愛寫作的艾西莫夫在寫這本書的時候腦袋已經在構思另一個冒險了吧?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推理X恐怖X奇科幻X漫畫,獨步文化全書系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