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裝釘考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書裝幀,就如同女媧造人最後吹出的那口氣,賦予一本書新的生命力,
更召喚書中內在的靈魂,成為書籍最初的表情,為作品自身說話。

西野嘉章的《裝釘考》確立了書籍裝幀的獨立價值與專業地位,
宛如一部書籍裝幀史小辭典。

  近代日本的書籍裝幀,融合了日、中、洋三方的形式、技術與素材,依照三方各自所占比例的不同,而使書貌有了多樣的變化。本書如同一部關於書籍裝幀史的小辭典,全書以「活字」、「蝴蝶頁」、「菊版」、「書盒」等與製書有關的名詞作為各篇主題,每一篇章以一主題詞彙開展、考察其歷史流變及表現形式,每一篇章並以日本出版史上的一本代表著作說明意旨,圖文相互參照,剖析了超過三百本日本近代文學書籍的裝幀,不僅是一部日本近代裝幀史、出版史,也是一部日本近代文學與美術發展史。

  作者日本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館長西野嘉章先生更親自操刀封面設計,使本書內外均體現了作者對於書籍裝幀的獨到見解,透過作者涵蘊深厚而自在的文字,以及一百七十餘幅彩色圖片的引導,讓我們得以想像,那個文學與藝術、製書與讀書均無比美好的時代,並思考日本書籍裝幀如何對臺灣的書設計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值得所有讀書人、愛書人、品書人、藏書人、玩書人收藏,乃是談書論藝時不可或缺的參考指南。

本書特色

  ⊙本書不是坊間的平面設計工具書,而像是一部日本近代書籍裝幀史、出版史,或是一部日本近代文學與美術發展小史。
  ⊙書中以300餘種日本近代文學作品為例,收入170餘幅彩色書封圖片,並由作者西野嘉章先生親自操刀設計,是極為難得的書收藏品。
  ⊙全書如同一部關於書籍裝幀史的小辭典,是所有愛書人、藏書人、熱愛書設計、著迷於日本文化與文學者,談論書知識的必備讀物。

名人推薦

  書評家 傅月庵、辜振豐、詹偉雄
  出版人 蘇拾平、李亞南、周易正
  書籍裝幀設計師 王志弘、黃子欽、聶永真、楊啟巽

  文書的美感對我來說始終是個謎。從內文、封面、書衣紙張的選取、字體的選擇、開本的神祕比例、到拿起書時,令人驚訝的整體手感與美感,讓我每一次都忍不住腦中大解剖,甚至打開書頁,自顧自的深呼吸起來。欣賞一本日文書,好像一次次的美學解謎。而《裝釘考》在某個程度上為我解說了這些謎團,也帶來更多極具代表性的裝幀範例,把日本如何融合東西方的文化與美學,一步步重新展現他們詮釋書籍的線索與用心。固然,如作者所言,「決定書及裝幀方式的,除了書的內容,不可能有其他因素。」可是,對書的內容的詮釋才是真正的關鍵。而詮釋,則從裝幀開始,與結束。
――李亞南(漫遊者文化總編輯)

  在紙本書存在經常受到質疑的數位時代,《裝釘考》一書呈現出日本裝幀的精采歷史,讓隱藏以久的藝術與技藝浮現檯面,也讓讀者每次翻動頁面時,終於有機會領悟紙本書的輝煌傳統。
――周易正(行人文化實驗室總編輯)

  《裝釘考》適時提供讀者許多精采而感人的故事,同時分析書物設計的點線面,既精闢又獨到。在此,我誠心推薦這本好書。
――辜振豐(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西野嘉章


  一九五二年生,一九八三年東京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中退。文學博士。
  現任日本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館長、教授。
  專攻文化財保存科學、博物館工學、博物館實驗展示研究、出版印刷文化研究、美術史、美術文獻學等。
  主要著作:博物館工學三部曲《博物館學》、《大學博物館》、《二十一世紀博物館》,以及《十五世紀普羅旺斯繪畫研究》、《裝釘考》等。其書籍與展示設計作品,曾榮獲日本與法國多項大賞殊榮肯定,包含:渋沢・Claudel賞(1994年)、竹尾賞(作者賞‧設計賞,2008年)、展示設計賞(最優秀賞‧朝日新聞社賞,2008年)等。

 

目錄

近代製書史略─―代序
用語對照
活字
南京裝幀
日式裝幀
更名出版
書背文字
稀密畫
合訂
異裝本
新裝版
書口
插畫封面
裱布裝幀
單一墨色
軟精裝
簡裝
色彩
三六版

裝幀畫
袋紙
菊版
蝴蝶頁
圖樣
盛裝
雙色印刷
書盒
燙銀
金版
袖珍本
封底插畫
包紙
圖案
發行日
皮革封面
插入物件
造字
誤植
定價
用紙
橫排文字
牛皮紙
繪文字
假訂
三方未裁切
頁碼
襯頁
拼接封面
金屬裝幀
普及版
神原泰的裝幀本
譯註
參考文獻
圖片說明
日本年號西曆對照表
玄風社平成十二年版 後記
平凡社 Libery 版 後記
臺灣版後記

 

代序

近代製書史略―(摘錄)

西野嘉章


  無論是東洋、西洋,也不論是哪個時代,人們總是在書籍包裝上絞盡腦汁。話雖如此,像日本近代的出版物這樣裝幀如此變化多端,仍是很罕見的。細看西洋的古書籍可以發現它們依地域、時代有所不同,但在歐洲這個一衣帶水的文化圈,書籍包裝的發展步調整體來說是一致的。大致而言,歐洲書籍是以皮革作為書封,選用以棉或木漿製成的紙張,印刷字則以羅馬字母為主。反觀近代日本的書籍,則融和了日、中、西洋三方的形式、技術與材料,不同的運用比例,賦予書籍各式各樣的面貌。明治維新之後,將西洋的製書習慣帶入日本製書傳統中的情形逐漸普及,那個時代日本舉國上下都十分熱中吸收歐美文化。

  作為日本近代詩歌的先驅,明治十五年由外山正一、矢田部良吉、井上哲次郎等三人翻譯出版的歐美近代詩集《新體詩抄 初篇》可說是當時最具象徵意義的作品,它雖是用初問世的活版印刷內文,卻採用相當於今日書衣的附袋紙日式裝幀本的形式。這本書雖企圖介紹西洋的新思潮,卻沒有與內容呼應的衣裝,完全曝露出當下的窘境。

  三年後,也就是明治十八年,坪內逍遙以西洋文學理論為出發點,在《小說神髓》中展開了他的近代小說論,然而此書初次問世卻只能模仿江戶合卷本,採用半紙版假綴,分冊雜誌的形式。這部作品雖然志在顛覆京傳、馬琴所延續的劇作傳統,確立西洋近代寫實主義,但其出版形式仍舊多多少少延續了前近代的傳統。日式裝幀本的傳統開始蒙上陰影大約是明治十年之後的事。當時西南戰爭已結束,日本正要正式展開歐化,也開始有人譯介海外小說,首開先河的是丹羽純一郎於明治十一年翻譯印行的《歐洲奇事 花柳春話》。這本書的規格為四六版西式裝幀,書本身為穿線平裝,蝴蝶頁與瓦楞紙封面黏合,其製書技術說來實為拙稚,然而這簡便的手法在當時的人看來,反倒覺得耳目一新、超群脫俗,結果這西式裝幀本在以知識分子為主的讀者之間廣為流行了起來。

  大正後期到昭和初期的文藝書籍裝幀,粗略可歸納為兩個流派。一是作家親手為書裝幀,另一類則是畫家接受作家或出版社委託執行的裝幀。由最熟知內容的作者親自裝幀是最好的。最早這麼做的是夏目漱石,他在大正三年為自己的《心》一書裝幀,之後陸續有作家如北原白秋、佐藤春夫、谷崎潤一郎、萩原朔太郎等,都試著裝幀自己的作品,為書的包裝絞盡腦汁。然而這真的是最理想的方法嗎?實在很難一概而論。因為作家並不是專業的裝幀師,缺乏製書的基本概念,不論書的耐用度及機能方面大多做得不到位。舉例來說,白秋自行裝幀的《忘憂草》皮革封面與蝴蝶頁就黏合得很差;谷崎於昭和八年裝幀,以黑色絹布做書背、封面上漆的《春琴抄》則是接縫處容易斷裂,翻久書頁就散了。

  另一方面,有些畫家則進一步經手整本書的包裝。信手捻來就可舉出幾個例子,像是東鄉青兒在昭和五年裝幀宇野千代寫的《大人的繪本》、隔年古賀春江裝幀菊池寬作品《有憂花》、三岸好太郎於昭和八年裝幀舟橋聖一的《白蛇紅蛇》、佐野繁次郎於昭和九年裝幀橫光利一著的《時鐘》、吉原治良於昭和十一年裝幀東鄉青兒的《手套》,以及阿部金剛在隔年裝幀萩原朔太郎所著的《詩人的使命》等等。對畫家而言,裝幀與其說是興趣或副業,其實也可以說是正式的創作,就跟在畫布上繪圖一樣。確實,畫家經手的裝幀有不少表現出作家強烈的風格,但這是否就稱得上是好的裝幀,又另當別論了。作家批評畫家裝幀的一個常見說法,就是畫家只是「把書封當作畫布來作畫」,批判的是藝術家裝幀時並未試著去理解書的內容,這話說來也不無道理。

  作家與裝幀家之間的關係經常很微妙。所幸,像獨步與未醒這對搭檔,乃至漱石與五葉、鏡花與雪岱、實篤與劉生、直哉與巴納德.李奇(Bernard Leach)、龍之介與隆一、浩二與克之、秀雄與二郎等組合,都一直能相互映襯。從這些人的搭檔可以明白,書的裝幀扮演著為作家呈現其文學性格的關鍵角色。然而,沒有什麼是不變的,裝幀更是如此。只是藝術或文學作品雖不斷變化,但過度迎合時代潮流的裝幀,很快就會遭人揚棄,沒有人阻止得了時間的腳步。

  構成一本書最簡略的要件是用紙及印字,如果書的內容又經得起嚴格批判,那麼就足以稱為好書,不需要再具備其他元素。從這個角度來看,耐看的裝幀,也就是說不論什麼時代都能令人感覺有新意的裝幀,就頗值得推崇。優良的材質加上簡潔設計,就是好裝幀。畫家東鄉青兒如此斷論。從這點明確直接的裝幀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到近代裝幀最終的收束點。

臺灣版後記

  臺灣版《裝釘考》得以出版,我長久以來的心願終於實現。
  這個心願的由來有二。其一,現今活版印刷已成了特殊技能,對於沒有再版機會的玄風舍《裝釘考》,我只能希望內容經過修訂後,以相同的B5版方背裝幀本的形式出版。在平凡社版《新版裝釘考》(臺灣版即以此作為翻譯底本)中,這個願望已大致實現。其中,我做了幾處必要的修訂,且更專心至致地推敲文章。然而此一新版因劃入平凡社的「平凡社Library書系」而採用同書系規格,在裝幀上未能盡如己意。換句話說,它雖冠上「新版」之名,卻只是以新書的形式再版刊行,未能符合我「書本裝幀必得反映出書物內容之信念」,不可說是沒有遺憾的。

  以繁體字出版作品,是我長久以來的夢想。據了解,玄風舍版《裝釘考》已是最後一本印行於東京的活版印刷書,自此以後,我們不得不揮別長久以來熟悉的活版印刷術。在此背景下,我希望玄風舍此書能盡可能大量地使用當時日本活版印刷製程中所能用到的舊制漢字、外國字及異體字。然而這樣的出版方針卻受到部分活字史研究者的批評,他們對於活字選擇不統一一事感到不以為然。然而身為作者的我已在其他著作中實際論證過,日本近代文學家在日語的表記方法上其實是很有彈性的,在此就不對那些評論再作回應。舉例而言,書中提及的《愛弟通信》作者,在書寫自己名字的時候,有時會用「國木田獨步」,有時則寫為「国木田独步」或「國木田独步」,這樣自由自在的變化,正顯現出日本近代文學家的隨性與寬容。現代人反而對於這樣的隨性無法包容。

  話雖如此,有了玄風舍的初版經驗,我也學到了教訓,於是在平凡社《新版裝釘考》中,便將前次的經驗加以應用,於固有名詞及引文處採用舊制的漢字及假名,如此一來即可克服用字不統一的疑慮。但即使如此,印刷體中的漢字仍有和製漢字與臺灣所用的繁體字相異的問題。在臺灣,活版印刷也已是風中殘燭。日前臺灣友人帶我參觀了臺北現今僅存的活字鑄造行,在那裡我才瞭解到,不論是活字或是電腦字型,臺灣的繁體字與日本的舊制漢字也是似像非像。臺灣製的活字,其一橫一豎一點一捺各有不同氣韻,文字的運行與停頓皆十分生動。知道這些事情後,我對於臺灣出版品所使用的文字更加心儀,希望此生至少能有一次機會能夠讓我的作品以繁體字出版。這個夢想終於在此圓滿達成,我真心認為再沒有其他的事能更讓我歡喜了。

二○一三年一○月一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381504
  • 規格:精裝 / 360頁 / 15 x 21 x 5.0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長原止水與《玉匣兩浦嶋》(森林太郎著)


或許是我個人獨斷的看法,我認為鷗外是線、漱石為圖。我指的不是文學,而是書的裝幀。若更寬鬆地來看兩者的對比,我們可以用西洋的新古典主義理性比喻鷗外作品,而將漱石作品比擬成東方巴洛克的感性。前者以大正四年籾山書店出版的《雁》為代表,後者則為明治四十一年春陽堂出版的《草合》(圖98)。相信有些人同意我這般說法吧。

鷗外森林太郎的著作當中,最大放異彩的是明治三十五年十二月出版的《玉匣兩浦嶋》(圖84),該書為弟三木竹二主辦的雜誌《歌舞伎》別冊,由歌舞伎發行所出版的詩劇本。該戲曲於隔年一月在市村座初次上演,首度登場之日,與謝野鐵幹領著眾明星派成員占據了一樓舞台正面包廂,據說巖谷小波、小栗風葉、生田葵山、谷活東等人都是座上賓,剛在明治三十五年九月於金港堂出版《地獄之花》的荷風永井壯吉也在場,傳說永井就是在這場合得到鷗外的知遇,因而對他特別感激。

負責《玉匣兩浦嶋》裝幀的是師事黑田清輝、隸屬白馬會的西洋畫畫家止水長原孝太郎。明治十三年進入東京大學預備門的長原,兩年後申請退學,為了習畫,在明治十六年重新進入小山正太郎的繪畫學校「不同舍」。明治十八年到隔年之間,他因繪製晚青堂出版的坪內逍遙《一讀三歎 當世書生氣質》第五號與第八號的插畫,而與出版結下不解之緣。此後,自號止水的長原日漸茁壯,成為與橋口五葉、小杉未醒、藤島武二、杉浦非水等人齊名,明治後半期的重要裝幀家。

止水裝幀的作品甚多,舉凡森林太郎於明治三十五年在春陽堂出版的譯作《即興詩人》上、下二卷,以及伊良子清白於明治三十九年在佐久良書房出版的詩集《孔雀船》、鷗外於四十三年由新潮社出版的小說《涓滴》(圖85)等,都是他的代表作,這些作品共同的特徵在於使用流暢的曲線。止水的線,與新藝術運動的線一樣,都是從大自然的形態汲取靈感。事實上,止水在明治二十二年起的五年間,曾於東京帝國大學理科大學擔任動物標本寫生畫工,正是這個工作帶他領略了自然界事物的形態之美。明治二十六年他自行創刊諷刺漫畫雜誌《鳥羽繪》(とばゑ),當中的插畫使他昔日的工作經驗得以充分發揮。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