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夕瀑雨

夕瀑雨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陳柏言是八年級小說家的領先群,值得期待。——甘耀明

  ★    擅長細膩描繪鄉土與庶民記憶,語言生猛活潑。
  ★    獲得全國眾多文學獎,作品兩度被收入「年度小說選」,台灣文壇極受矚目的八年級小說家。


  「炸滿夕照的社團教室、暴雨忽至的港鎮、入夜的操場……在那些時刻,他們在想些什麼?或者關於我,我自己,在想些什麼?」

  故鄉的海風、童年的港鎮,化為陳柏言豐富的創作養分,小說語言生猛活潑,畫面感極強。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夕瀑雨》,收入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等得獎作品,11篇小說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事物,記憶、成長、人的聚合,一如夕照下猛烈如瀑布的雨,紛繁而暴烈。

名人推薦

  ★    季季  專文推薦,丁允恭、甘耀明、紀大偉、劉克襄、蔡逸君  一致推薦

  幸福的家庭是一個模樣的,然而不幸的家庭真的都有各自的不幸嗎?陳柏言在《夕瀑雨》裡面向我們放映一捲又一捲的家族影片,當我們還在努力拼湊敘事的同時,他叫我們看向那些停格跟跳接的時刻。故事斷裂之際,小說於焉開啟。——丁允恭(作家.高雄市新聞局長)  

  陳柏言的小說語言特色強,情節處理得不落俗套,是八年級小說家的領先群,值得期待。——甘耀明(小說家)

  陳柏言擅長細膩描繪鄉土與庶民記憶。他是值得期待的文壇新人。——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柏言


  1991年生,高雄鳳山人。輕痰萬事屋一員。政大中文系畢,臺大中文所碩士班。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2013年第三十五屆「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大獎等。作品曾收錄於《九歌年度小說選》、《當代台灣文學英譯》等。
 

目錄

推薦序 遇見陳柏言  季季

輯一
屋頂上
夕瀑雨
奔海
雨月聚
我們這裡也曾捕過鯨魚

輯二
過境
炮仗花
虛線
孔雀的屁股與祂的壽宴
校正

輯三
請勿在此吸菸

後記
 

推薦序

遇見陳柏言——序《夕瀑雨》
季季


  柏言的小說,我大多看過。這次為了寫序,又細讀了一遍。散篇的閱讀有如路過,眼前的人、物,路邊的花、樹,空中的飛鳥雲影,迎面而來背面而去,留下一些模糊記憶……。全書的細讀則比較像走入路旁茶館或咖啡館,與一些陌生的臉孔、景物同處一個空間,品味,觀察,傾聽,想像,在緩慢近於無聲的唇齒啟合中,穿梭不同的時間,感覺對話的流動,情緒的起伏,心靈深處的驚悸……。《夕瀑雨》各篇的影像層層疊疊,能量頻繁震動,讓我對這個從屏東枋寮港來的少年人有了更深厚的了解,對他的創作有了更深遠的期待。

  文本永遠在創造之中
   
  專心重讀柏言這些小說時,在陣陣驚悸與震動之中,也發現了幾處贅字與別字。那些贅字與別字,像(他書中的)鯨魚身上多出的幾絲細鬚,其實無損於鯨魚之為鯨魚的身型與意象。然而,拜智慧手機之賜,我仍誠實的把那些細鬚拍了照,Line給他。他說,「謝謝老師,我會修正。」有次甚至說,「看老師改稿是一種享受。」——他所說的「享受」,不是一種口惠,而是一種實踐。
   
  柏言的樸實與對待創作的誠懇,總讓我想起比他大十歲的賴志穎。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下午,在台灣文學館頒獎典禮之後,賴志穎走到我的面前說:「老師,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那應該叫土地公廟。」當時我安慰他:「現在知道也不為晚呀。」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午,在自由時報第二屆「林榮三文學獎」頒獎典禮會場,賴志穎抱著獎座又來到我面前:「老師,〈獼猴桃〉去年曾參加文建會的台灣小說獎,老師也是評審,不知老師記不記得這篇?……我覺得那次我沒有寫好,……這次我很用心的再修改過,沒想到,會得首獎。」當時我以一句常說的話回應他:「很好啊,文本永遠在創造之中。」—時隔十年,我也以這句話回應柏言的「享受」,祝賀他第一本小說集的出版。

  九○後與八○後的異世代相遇
  
  二〇〇八年五月,賴志穎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我為他寫的序是〈遇到賴志穎—序《匿逃者》〉。二〇一〇年五月,《文訊》策畫「台灣文壇新人錄──小說篇」專題,要我「談談近幾年來印象深刻的年輕小說創作者,以及他們的創作面向,希望以一九八〇年後出生為主……。」我寫了〈新鄉土的本體與偽鄉土的弔詭〉,同年八月在《文訊》發表;其中介紹的第一位創作者就是賴志穎(1981—)。    
   
  志穎邀我為他的第一本小說集寫序時,已決定去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自然環境資源科學系」攻讀「環境微生物學」博士,我特別說,很多人出國以後就不寫了,「你會繼續寫嗎?」他說,一定會,我才從容的寫了那篇序文。果然,志穎在異國完成了第一本長篇小說《理想家庭》;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出版。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已是蒙特婁大學與蒙特婁植物園博士後研究員的賴志穎,出版了第二本短篇小說集《魯蛇人生之諧星路線》。二〇一七年三月,志穎將再度返台,到時我們又能見面聊天,分享文學與生活的種種見聞。
   
  志穎二〇一五年返台時,我特別請柏言同來聚餐,「讓晚輩見見前輩」。志穎的好友陳牧宏是詩人,榮總精神科醫生,我們等他下了班,就近在天母一家安靜的江浙館晚餐。這種九○後與八○後的異世代相遇,不只為了吃飯聊天分享見聞,更是為了在創作的路途上,此後在彼此的作品裡「遇到」的,一次又一次的相互激盪。
   
  我以〈遇到賴志穎〉作序的緣由,在《匿逃者》序文裡已詳述,此處不贅述。如今為九○後陳柏言的第一本小說集作序,篇名套用八○後賴志穎第一本小說集模式,一向深思的柏言,想必理解我的深意。

  那些一字一句修繕的午後
   
  我第一次遇到柏言是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六日,第三屆懷恩文學獎頒獎典禮;他當時就讀鳳山高中三年級,以〈撲一隻蝶〉獲得學生組三獎,陳爸爸特別陪他搭高鐵北來,到忠孝東路四段555號的《聯合報》大樓領獎(為了緬懷那幢已消失多年的人文薈萃之處連地址都要寫)。我是那一屆學生組評審,頒獎之後茶話會,我好奇的問柏言:「你是陳栢青的弟弟嗎?」他靦腆的笑著說:「老師,不是耶。」——陳栢青二〇〇七年以〈手機小說〉獲得第三十屆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我也是評審,對他印象深刻;以為他有個也會寫作的弟弟呢。
    
  然而我從此記住了「陳柏言」這個名字。
    
  此後多年的因緣轉折,且以柏言二〇一六年十月中旬來信的幾句話過場。

  ——……上個禮拜終於把合約寄回,我將在木馬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將在明年一月出版。小說集中收錄的,是從二〇一一年開始,到二〇一三年的得獎作品,並放入一篇未曾發表過的小說。
  
  關於這本書,瓊如姊很尊重我,見面時,反覆問我:「你會怎麼想像你的第一本書?」我跟她討論了書名,編排的方式,乃至於後記等等,最後是「推薦序」的人選。她要我開列名單,我第一個就想到您。我是這樣想的:這一批小說,可以說是在老師的手掌中漸漸孵育出來的。這些小說是我的大學時代,也是我寫小說的起點,文學之途的展開。我怎麼想,都沒辦法想像,少了您,這將會是一本怎麼樣的書(那些一字一句修繕的午後)……希望老師務必答應。再次感謝!……——
   
  是的,就是在「那些一字一句修繕的午後」,我又遇到了陳柏言。二〇一〇年,政大中文系主任高桂惠創立「文學創作坊」,請她的老師尉天驄來邀我去當指導老師,三月八日錄取十六名學生(各系所都有);柏言列名在前。我向學生強調,「創作」是不能教的,因為每個人的腦袋是一部只有自己能操控的製造機。然而「寫作」是可以教的,因為它需要手腳與外感的基本功。我在〈新鄉土的本體與偽鄉土的弔詭〉裡提到八○後寫手有這幾句話:

  ——這些學士生或碩、博士生的作品,錯別字多,誤用成語,有的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不是語氣未了即用句點,就是一段數百字只有一個句點。……標點符號等「基本功」應該在初、高中階段就已學會,升了大學讀了碩、博班還如此,顯見他們的語文基礎教育有問題。所以我常勸政大「文學創作坊」的學生要自求多福:閱讀名家作品時,不只賞析故事、文字、結構、意象,「最好連標點符號也讀進去」。— —
    
  政大離我家遠,單程轉三次車需一個半小時。加上閱讀、修改學生作品費時,影響個人創作,我在「文學創作坊」的時間前後三年多,大概是柏言大一到大四。剛開始看他的作品時,我心裡想:「這個人會寫小說嗎?」但柏言交的作品最多,從不缺課,總是耐心的看我修改之處,提出問題,聆聽解說。他也總是最後一個說再見的學生。二〇一三年他以〈我們那裡也曾捕過鯨魚〉獲得聯合報小說首獎(最後一屆),已從政大中文系考上台大中文所。
   
  那段創作與學術的邁進之路,柏言不止擴大經典的閱讀,也頻頻回首他的鄉土。我最感欣慰與佩服的是柏言的定力,他的「新鄉土」作品從未落入「偽鄉土」的險境;他回歸舊鄉土,描摹、複製、延伸的是與他的心跳同步的鄉人。

  北勢寮的阿嬤與海風裡的呼喚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五日,柏言在《聯合報》副刊發表〈小鄉土〉,敘述他為了寫《北勢寮誌》走入枋寮鄉公所圖書室找資料的感觸:
  
  ——我像個被遺棄的孤兒,在精美裝訂的鄉史中,爬找自己的地址:北竿,板橋,甚至枋寮隔壁的枋山……
 
  我從未想過,我此時站立的港鎮,竟是無人為她寫史的。——
   
  官方書寫的地方誌,通常著重政治事件與政治人物,宗教祭祀與商業活動,骨架粗大卻缺細緻血肉。柏言《北勢寮誌》的雛形則是厚實血肉,突顯庶民生活與人物的生猛活潑,也為他們吟唱生命的衰頹與哀歌。從雛型到定型,柏言以《夕瀑雨》踏出《北勢寮誌》第一步,他的成長,記憶,城堡,岔路,在延伸、擴大中不斷轉換與變形,但北勢寮的海風與氣味綿延無盡。他成了鄉人口中的「台北囝仔」,但阿嬤牽著他的手從未離開,在海風裡的呼喚也未停止。
  
  她不止是柏言的阿嬤。她是「北勢寮的阿嬤」。
  
  她在等待的是,柏言踏出《北勢寮誌》第二步。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九日凌晨於台北

後記

  1.

  關於這些小說,我所能回想起的「最初的時刻」,並不是因為讀了某些作品,而生出「原來這樣也可以」,或者「前人寫不好,由我來寫」之類的雄心壯志。而只是某些深深的夜裡,一些臉孔忽然浮現。而我寫,只是盡我所能的,追回那些時刻:炸滿夕照的社團教室、暴雨忽至的港鎮、入夜的操場︙︙在那些時刻,他們在想些什麼?或者關於我,我自己,在想些什麼?

  2.

  我是港鎮裡第一個誕生的孫輩。
   
  我像是一條野狗,總在街頭遊走,把整個港鎮視為自己的領地,草木和牆壁都要好奇嗅嗅。我常與陌生的老人搭話,走進冰店或雜貨鋪,坐下來,就是一整個下午。港鎮的人都認得我,他們叫喚我,並不以我的姓名,而是「隊仔的長孫」。愛𨑨迌的祖母隊仔常帶著我,參加老人會的活動:包一台遊覽車,拉拉山三日遊。我在車上,學會一些古老的台語歌,甚至日文演歌。我特別擅長對唱。
   
  我最喜歡一個獨住海濱的老祖母。她的手指枯瘦,笑起來卻像極彌勒佛。有一回,漫長山路的遊覽車上,我坐在她的身邊,趁她打盹時,把她的手用棉繩綁起來,鍊在椅背。我偷笑,想像她清醒時,驚惶的樣子。
   
  等了好久,她終於醒來,發現自己的雙手被綑,彷彿監犯。但她並不發怒,只是看著裝睡的我,一直笑,一直笑。好像在說:你是不是不想要我離開。

  3.

  黃昏,我坐在舊家的中庭,等待玩伴出來。最常去的駕訓場已被封鎖,新發現的「紫竹林精舍」,探險才到中途。他們是一對門神似的兄弟,哥哥瘦高,弟弟矮胖。一年前因操作不當,哥哥的小指被遊樂設施壓扁,壞死,當晚就截肢。歷劫歸來,他還是慣於傻笑,對著我們,伸出那少了一截的斷指。他笑起來是一大片牙齦,以及暴突的虎牙。
   
  我已在此坐了兩個小時,他們沒有出現。
   
  我再也沒見過他們。

  4.

  「這曾是你璀璨珍寶之物,你忘了它,一時之間沒能多想這份損失,如今這成為你幾乎記不得的東西。」——艾莉絲.孟若〈冒險〉

  5.
 
  我常常在路上遇見王文興,有時還有他的妻子(她的名字出現在《家變》和《剪翼史》的最前)。
    
  有時在舟山路,生態湖邊。有時是簡體書店。有時在麥當勞,我隔著玻璃,

  看他。他低頭靜走,像是一座飄浮的遺址,一爿斑駁的壁畫,一列畸怪的字。
   
  我卻未曾在圖書館遇見他。

  6.
 
  似乎是反毒或交通安全之類的繪畫比賽,我得了獎。宣佈名單時,我正在操場跑八百公尺,並未聽見廣播。回到教室,導師告訴我:「剛剛好像唸到你的名字」。滿身大汗跑到訓導處,發現獎狀和獎品,竟已被人領走。那人留下名字:「陳柏圓」。我循著職員給的資料,午睡起來便跑去「陳柏圓」的班上,喊他出來(彷彿喊著我自己)。他比我高,胖胖的,剛睡醒,頭髮亂翹。我小心翼翼的說,你領走了我的獎狀和獎品(一盒色鉛筆)。沉默數秒,他仍大惑不解的看著我。我請他拿出獎狀,指著名字,「這裡,你看,寫的是陳柏言,不是陳柏圓。」
  
  他把獎狀和色鉛筆交還給我,還跟我說謝謝。我挑了一枝紅色的給他。

  7.

  我坐在法院裡,爸小跑步到對街,買一杯鳳梨蘋果汁。非常酸,甚至透出苦味。我坐在破洞的椅子,老電扇發出巨大聲響。那場景,彷彿荒廢的電影院,色調昏黃,牆壁全是漏痕,垂掛著枯黑的常春藤。滯熱的午後。滿是雜訊的電視,播送著死囚正法的新聞。
   
  再過幾分鐘,門將打開,他們會喊我的名字。

陳柏言    於二○一六年十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93454
  • 叢書系列:我愛讀系列
  • 規格:平裝 / 24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請勿在此吸菸
 
學校有個只收女生的管樂班,她們的身家大有來頭:父母不是企業董事就是經理,據說縣議長的女兒也在列中。學校請來最著名的演奏家,培養精英部隊般,添購昂貴樂器,給她們最好的訓練。
  
她們的教室和普通班級相隔甚遠,必須穿過操場才能抵達。校方說法,是怕她們練習時,會干擾其他同學上課;但每個人都知道,操場分明是隔離俗塵的護城河,她們的教室則如貴族棲居的孤絕城堡。關於她們的傳說,在我未進入這個學校就已流傳:有人說她們是秘密的革命組織,隱姓埋名,栽培謀反勢力;也有人說她們其實只是一群精神病患,被關在一塊集體治療。我和陳時星則相信,管樂班每個女孩都有幾手功夫,老師則是各大門派的武林高手。
   
(綠紗窗簾拉上,故事就開始了。)
  
傳言一個比一個誇大,每一則捕風捉影都找不出證據。她們只生活於齒舌間,在不斷拼貼中秘密滋長。而更喧囂塵上的傳言是:管樂班的女生都是「罡妹」(陳時星說:罡妹就是比正妹正四倍的妹哪!)。我不禁勾勒起她們的長相:王語嫣、小龍女、任盈盈、趙敏、阿珂、袁紫衣……,或火爆,或溫柔;或多愁善感,或快意恩仇。我讓那些女孩各自安上一個唯我知曉的姓名,她們穿上白衣黑裙會是什麼樣子?
  
大半時間,她們都在操場上,大樹的陰影裡練習演奏。
  
二年級,陳時星和我常藉口病痛,蹺掉童軍課的野外求生訓練(陳時星說:野炊和紮營都是沒事找事的愚行),為的就是坐上輪胎鞦韆,盪高盪低,遠遠地,觀察野生動物般窺視她們。吾道不孤,那一排鞦韆常常坐到滿,還有人攜小望遠鏡前來。我們不相過問,只望向同一方向,或許帶著不同的眼光。
  
夏天是屬於短裙長襪的季節,賀爾蒙與騷動的季節。金陽如火,女生一襲半透明白制服,只要流汗,內衣顏色、紋路、款型,就會貼住布料隱隱臨摹──那些待放的苞蕊迎風顫動,脆弱而驕傲,猶如蒸餾後的離子水,沒有半點雜質。我喜歡那個短髮,黑長襪,吹長笛的嬌小女生,我每次來就是為了看她。我從未同她說過一句話,只曾遠遠聽她的朋友喚她「小ㄏㄨㄥˊ」(我習於讀取那渺然的唇語:「ㄒㄧㄠˇㄏㄨㄥˊ」)。小紅,我相信她是小紅,髮際總別著一只紅色髮夾,臉上有酒紅反光。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6/12/24
幾年來都在等待陳柏言的作品集結成冊。終於等到!!!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