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童年會傷人

童年會傷人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療癒童年的創傷,不再複製原生家庭的魔咒
別讓看不見的傷口綁架你一輩子
原以為脫離了童年、擁有了新生,
為什麼在面對孩子時,彷彿時間被倒轉,
童年的傷痛在孩子身上重播。

  體罰、言語暴力、父母離婚、長期忽視、家暴、有藥物酒癮問題……。

  「你怎麼這麼笨!什麼都不會!」
  「這有什麼好哭的!真沒用!」
  「再吵!再吵就不要你了!」
  「我怎麼會生出你這種孩子?」

  你是否曾對孩子說過這些話?
  是否曾在脫口而出後,卻又悔恨交加?
  我們不想複製父母的教養模式,卻又常常發現,童年的陰霾如影隨形。

  童年的傷痛不會離去,它隱藏在最深的內心、伺機而動。我們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學會當父母,卻在學習的過程中,被痛苦的回憶牽絆、在不知不覺中,複製了上一代的教養模式。

  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你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感。了解你的教養潛在問題,學會用更恰當的言行對待你的孩子,因為,比起諮商師的治療,家長的改變才是最有效的。

  ●了解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再複製童年的創傷。
  ●覺察你的教養盲點,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
  ●你也曾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傷害嗎?這本書將療癒你最深沈的傷痛。
  ●如果你曾在《假性孤兒》中療癒,這本書讓你更明白童年對你一生的影響。

本書特色

  1. 11個療癒練習,看見童年創傷就是改變的開始。


  本書共有13個療癒練習,藉由作者一步步的指引與日常療癒練習,就能看見自己的童年創傷。

  童年創傷不容易察覺,你或許認為:「創傷」這個詞太過嚴重,我的童年並沒有「創傷」。但是,就如同作者提到的:「創傷不只有看起來嚴重的傷害,許多我們不曾注意過的,像是:家長控制慾太強、忽視、言語暴力,都可能讓孩子的童年受傷。」

  藉由本書13個練習,讓你看見自己的童年問題,理解與看見,就是改變的開始。

  2. 揭開你的教養盲點,學會給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

  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複製了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情緒暴力、言語暴力、忽視、嘲弄……。我們誤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其實只是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作者藉由許多嚴謹的研究資料,讓家長看見這些「隱性傷害」所帶來的影響有多大,並藉由本書的13個練習,除了讓家長擺脫自己的童年陰影,同樣可以學會用更恰當的方式對待孩子,提供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讓童年不再傷人。

  3. 越是痛的傷口,越要即時清創。

  家暴、性侵、離婚……我們都害怕與他人討論這些嚴重的傷害,但是沈默只會傷孩子更深。本書大方提出這些嚴重的童年問題,並且提出家長可以做的因應方式,藉由更清楚的資訊交流,才能即時避免、處理這些傷痛。

專文推薦

  吳麗芬(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療癒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林秋芬(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諮商心理師、社工師)、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留佩萱


  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諮商教育(Counselor Education & Supervision) 博士候選人,為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National Certified Counselor, NCC),主要諮商對象為小孩、青少年、大學生、以及家庭。

  研究興趣包括神經心理諮商學、大腦神經科學、創傷、兒童虐待防治、兒童創傷治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親子教養、兒童遊戲治療,以及其他心理健康議題。

  曾在台灣人本教育基金會擔任札記編輯、數學想想老師,目前於《人本教育札記》、《健康遠見》、《親子天下》有固定專欄,持續用溫暖的語調,提供廣博的教養、心理健康訊息,幫助許多僵化的家庭關係找到解套方式。

  部落格:counselingliu.com/
 

目錄

【推薦序】愛與改變:從理解,治癒自己的童年創傷
【自序】理解過去,擺脫家庭創傷的世代枷鎖
 
【第1部】童年創傷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第一章:自我認識──覺察你的童年創傷
1. 你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
開始前,檢視你的童年:負面童年經驗測驗
原生家庭塑造了現在的你
【練習1】看見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
 
2. 沒有人在完美的家庭下長大
童年創傷是多數問題的根源
童年負面經驗越多的人,成年身心健康的問題比例越高
在童年時期受傷害的人,比想像中還多
你對待孩子的方式,決定了他未來的身心健康狀態
 
3.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童年受到的「惡性壓力」不會使你堅強,只會傷你更深
惡性壓力,就像綁在身上的不定時炸彈
受傷的童年會導致大腦受創
你仍然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
 
4. 童年創傷的印記,一直跟隨著你
無法擺脫的童年陰影
兒時的依附關係,影響將來的親密關係
覺察到童年在你身上留下的印記
 
第二章:探索本源──童年如何影響你的教養模式
1. 童年如何影響你的教養模式
無形中複製的親子關係
大腦科學實證:教養方式,代代遺傳
家庭傷害,不是從你開始
原生家庭的傷害,不是你的錯
 
2. 孩子,我不是故意要傷害你
沒有父母會故意破壞孩子的童年
童年傷害不是從你開始,但是可以從你開始改變
 
3. 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在你心中,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你提供給孩子的原生家庭,塑造他成為什麼樣的人
了解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就能為他提供更健康的童年
 
4. 停止複製原生家庭的教養觀
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可以改變孩子的原生家庭
理解過去,你就能夠改變
斷開世代的傷害枷鎖
【練習2】想像孩子未來的模樣
 
第三章:當管教成為傷害──打罵教育、直升機父母的危害
1. 從孩子的大腦結構,了解教養模式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的大腦發展順序:情緒腦→理智腦
上層腦掌控情緒,下層腦掌控思考與決策
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的行為模式
 
2. 打罵、恐嚇、威脅只會不斷啟動孩子的情緒腦
當大腦感到危險時,身體就會進入「反擊或逃跑」模式
當孩子被下層腦掌控,就錯失了練習思考的機會
同理+情緒辨識,幫孩子啟動上層腦
 
3. 再「適當」的體罰管教,都只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所有研究都顯示:體罰的負面影響跟肢體虐待差不多
打一巴掌再給一顆糖反而更糟
體罰只會啟動孩子的下層腦,讓孩子錯失學習機會
父母也會被下層腦掌控,對孩子做出衝動行為
 
4. 看不見的傷口:言語暴力反而傷害孩子更深
言語暴力讓人信心低落
情緒傷害,就和肢體暴力一樣嚴重
批評話語,建立了孩子的負面核心信念
 
5. 直升機父母讓孩子過度自我批判、焦慮與憂鬱
家長控制慾越強,孩子越容易自我批判
控制型家長讓孩子容易放棄與過度依賴
放手,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6. 成績不好,爸媽還會愛我嗎?
別讓孩子覺得「考得好,爸媽才會愛我」
父母期望過高,孩子表現反而較差
不要為了成績,破壞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第四章:不敢說的祕密──家暴、離婚、性侵
1. 我才是家裡唯一的大人
父母有心理疾病,讓孩子承擔大人的責任
酒癮家庭中,孩子被迫扮演的各種角色
釐清問題來源,尋求專業協助
【練習3】寫下自己的負面核心信念
 
2. 目睹家暴:另一種隱形的傷痕
目睹家暴,將成為孩子看不見的傷痕
儘管不是直接受害者,家暴也會對孩子身心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停止家暴,讓童年遠離暴力陰影
 
3. 爸媽離婚,是不是我的錯?
離婚如何影響孩子,取決於大人面對離婚的態度
離婚後,不要讓孩子捲入大人的紛爭
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4. 離婚後,看見孩子的需求,孩子也能健全成長
從宣布離婚起,陪伴孩子度過離婚
離婚後,和對方從伴侶變成商業夥伴
讓孩子知道爸媽仍會扮演他生命中重要的角色
 
5. 難以啟齒的祕密──有人性侵我!
許多人一輩子都承受「祕密」帶來的傷痛
兒童性侵害,比我們想像中還普遍
不敢說出口的祕密,讓孩子終身付出慘痛代價
否認與指責無法刪除孩子被性侵的事實
該怎麼避免兒童性侵害?
 
6. 預防兒童性侵害的五大步驟
步驟一:了解兒童性侵害
步驟二:保持警覺,減少機會
步驟三:和孩子談談身體自主權與性侵害
步驟四:察覺症狀
步驟五:適當回應孩子
 
【第2部】從現在起, 改變你與孩子的一生
第五章:父母課題──理解你的教養模式,就是改變的開始
1. 當個「有意識」的父母,讓孩子遠離惡性壓力
了解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有可以信賴的大人,就有能力面對各種逆境
 
2. 檢視童年,就能給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
檢視自己的童年經驗
了解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練習4】檢視你的原生家庭
我正在提供孩子怎麼樣的童年? 
【練習5】分析你的原生家庭
【練習6】檢視你的教養方式
  清創你的童年傷口,給孩子良好的原生家庭
【練習7】我決定給孩子「健康的童年」誓言
 
3. 停止當個情緒化的「反應型」家長
調節情緒,從練習覺察情緒開始
練習覺察,擺脫教養中的「自動駕駛」模式
做好事前準備,建立自己的「情緒急救計畫」
【練習8】情緒急救計畫表
 
4. 以大腦科學為基礎的管教法
改變看待孩子的眼光
管教孩子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想要孩子用情緒腦還是理智腦?
 
5. 我被情緒掌控了,怎麼辦!?
深呼吸──九十秒鐘的力量
教養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黃燈要小心
【練習9】紅燈停下來,綠燈再行動
父母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第六章:改變你的教養觀──用更健康的方式,提供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
1. 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覺得被理解
讓孩子了解,每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
接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
同理+傾聽,父母可以這樣做
【練習10】接納孩子情緒的日常練習
說出情緒,啟動上層理智腦
 
2. 父母就是孩子情緒的教練
孩子也需要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
從繪本中跟孩子談論情緒
由玩樂中學習自我調節
家長是孩子學習情緒處理最好的典範
 
3. 孩子需要的是與父母連結,不是隔離
用「連結法」取代「隔離法」
不要因為成績,破壞了親子關係
給孩子專屬的特別親子時間
 
4.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成年幸福的關鍵
用正向語言讚美孩子
正向語言不是只有「讚美」
【練習11】二十秒的親密接觸
 
【結語】從現在開始,當個有意識的父母
 
 

推薦序

愛與改變:從理解,治癒自己的童年創傷


  人本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在其經典著作《愛的藝術》(志文出版社)裡說:「愛包含著照顧、責任、尊重與了解……如果缺乏尊重,則責任很容易質變為控制和佔有……如果不了解一個人,就不能尊重他;照顧和責任如果不以了解為導引,就是盲目的。」了解,實在是愛的基礎啊!

  然而,對許多人來說,「控制一個人」比「了解一個人」簡單多了,因為大家都是那樣長大的,控制的手段根本就是從小耳濡目染,以致習以為常到腦神經已經沒有其他連結,比方說:「你再這樣試試看,我不要你了!」「你如果現在不吃這個菜,等一下也不能吃蛋糕。」「下次再打破碗,就不准你吃飯。」「這次考試如果一百分,就給你一百元獎金。」「我為你犧牲這麼多,你就是這樣報答我的嗎?」……。這些威脅、利誘與情感勒索,是我們從小聽慣的話,等當了父母也幾乎無縫接軌的用在我們的小孩等親密家人身上,等小孩長大,說不定還加倍奉還給我們!事實上,活在這種負向文化的輪迴裡,沒有人是快樂的,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改變?

  改變是需要信心的!美國心理學家馬丁‧賽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著名的認知科學實驗「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利用將狗置於地板通電的環境,讓牠除了無處可逃,且對於電擊的發生既無法控制也無法阻止。然後換去半邊地板通電、半邊沒通電的環境後,當電擊來時,即使把狗拉去沒有通電的一邊,狗卻又會回到有電的那半邊去,然後繼續在恐懼中捲身哀鳴。這個實驗讓我們看到:「無法靠自己力量終止電擊的狗」是如何變得聽天由命、不再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用的。天生沒有「無助感」的狗,竟然因此信心潰散、「習得無助」,而無助感的消除,還要歷經三十~五十次的實驗協助才能奏效。

  人雖然不是狗,但回想我們自己的成長歷程,難道沒有習得無助的時候嗎?當我們面對那些威脅、利誘與情感勒索的時候,最後不也就無助的順服了嗎?長大後的你,花過多少時間去「消除」它呢?無助感累積越多信心越無,即使想要改變,往往也會感到舉步維艱,童年留下的傷害,莫此為甚!

  「愛」是需要學習的。愛的對象既然是「人」,那麼我們第一件要學的事情就應該是去了解「人」,而且從自己了解起,不是嗎?佩萱曾經跟我一起在人本教育基金會工作,每年我們都親眼見證許多決心改變的爸爸或媽媽,在知識與社群的支持下走出困境。如今,佩萱出版了這本書,無疑將會幫助更多人因為「了解自己」而重新獲得改變的力量。

  這真是一本非常適合所有成人閱讀的「自療書」,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可以徜徉在佩萱溫暖博學的筆觸中,理解許多跟人的成長息息相關的科學知識,使得你對自已或孩子行為的接納,是一種了解真相後的接納,而非只是道德上認為「應該要接納」而已。

吳麗芬(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總監、父母成長班資深講師)

自序

理解過去,擺脫家庭創傷的世代枷鎖


  提到原生家庭,你會想到什麼?

  擔任心理諮商師以來,我遇見的每位個案因為生活上的問題來到諮商室,這些困擾可能是:壓力過大、焦躁、憂鬱、長期失眠、在情感上有問題、不斷劈腿或同時與多人交往、自尊心低落、無法控制情緒、凡事要求完美等等。通常,與個案建立起信任關係後,個案就會開始透露原生家庭發生的事情,譬如:凡事要求完美的大學生提到,從小父親就不斷跟她說:「妳這麼笨,根本考不上大學。」另一位有情感溝通問題的個案提到:「媽媽從小就很強勢,不管說什麼都無法說服媽媽,最後乾脆直接放棄溝通,照著媽媽的話做就是了。」不僅如此,還有那些埋藏許久、很難說出口的童年創傷,像是肢體虐待、被性侵、被父母嚴重疏忽,或是目睹家暴等等。

  我在美國的諮商室裡,聽到個案描述「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而這一年當中,也有許多遠在台灣的朋友,寫信告訴我「原生家庭的童年創傷」。信中的文字敘述著一個個痛苦的童年經歷:爸爸失控把我毒打一頓、媽媽把我的畫筆摔落一地、對我大聲吼叫、童年時期被祖父性侵、從小就被拿來和兄弟姊妹比較,不斷被數落自己有多糟、多醜、多笨、目睹爸爸毆打媽媽、媽媽情緒不穩定,當我做錯事就把我鎖在家門外……。「家」,這個安全的避風港,卻是很多人的夢靨與痛苦來源。

  不管是電子郵件中的文字,或是在諮商室中聽到的故事,我深刻感受到:不管是美國還是台灣,這兩個有著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國家,受到原生家庭的傷害卻是那麼類似。

  當然,我們不能說:「原生家庭決定人的一生。」畢竟,除了家庭,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還有很多,像是:個人特質、學校、老師、同儕、居住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的歧視與壓迫……。但是,從諮商經驗中可以看到,原生家庭的確造成很大的影響,不僅是影響你,還會影響到你的下一代。很多時候,父母會不經意的複製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來教育下一代,畢竟,那是我們最熟悉的教養方式。

  雖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也無法再回到童年,但是,我們可以讓原生家庭的傷害停留在這一刻、擺脫家庭創傷的世代枷鎖。因為,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你對待孩子的方式將會影響孩子一生。許多經歷原生家庭創傷的人會擔心:「成為父母後,我會不會跟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但是,不管是否出生在充滿傷害的原生家庭,你都可以改變、提供下一代更健康的原生家庭。你可以讓原生家庭不再充滿負面含義,而是充滿著愛、支持、溫暖與信任。

  身為諮商師,我都是在「傷害已經造成」後,幫助個案復原。但是,如果父母能夠改變—接收到正確資訊、了解孩子成長過程的需求、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提供孩子健康的原生家庭,對孩子來說,影響力比再多心理治療有效多了!這也是這本書的目的—幫助你覺察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了解父母言行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然後試著改變,讓家庭創傷在你這一代停止,不再傳遞給下一代。

  本書一開始,會幫你檢視自己的原生家庭,我並不是要你把過錯全部推給父母,因為家庭創傷是代代相傳,不是從你才開始。很多時候,父母對待你的方式,源自於他們小時候與上一輩的相處經歷,於是,他們用自己熟悉的教養方式對待你。但是,你不需要複製這種教養方式給下一代,你可以讓傷害在此停止。當你能夠理解過去就能開始改變,給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37747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摘文1 】離婚後,看見孩子的需求,孩子也能健全成長

儘管許多研究指出,離婚會讓孩子產生許多心理問題,但也有許多父母離異的孩子健全成長。離婚後,家長如何共同撫養孩子、是否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決定了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劇烈。

●宣布離婚開始,陪伴孩子度過離婚

結束一段婚姻時,或許你的心裡想著:「一切都結束了!」但是,如果你們有孩子,離婚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段關係的開始—共同撫養孩子。就算離婚後不再是配偶,你們依舊是孩子的家長。或許在你的眼中,前夫或前妻非常可惡,但是對孩子來說,父母都很重要(當然,這是指孩子沒有遭受任何虐待的情況下)。

理論上,離婚後要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先考慮什麼對孩子才是最好的。但實際上,每個人在離婚時也各自承受著劇烈的改變—像是生活方式、經濟來源、朋友圈,或是要經歷繁雜的法律程序,這些都會帶來很大的壓力。你曾經熟識的生活樣貌已經不存在,其中還可能夾雜著憤怒、悲傷、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失落等等情緒。當父母被這些情緒淹沒時,更難看見孩子的需求。

你可能曾經離過婚,或是正經歷離婚過程,也可能身邊的親戚朋友有人正要離婚。儘管每對伴侶的家庭狀況都不一樣、擁有的資源也都不同,但是,以下提供一些原則,可以幫助你協助孩子度過這段期間:

當父母決定離婚時,第一步要面對的就是:如何跟孩子說。和孩子宣布離婚的過程相當痛苦,你可能會害怕孩子承受不了,正猶豫到底要不要跟孩子講。但是,如果確定要離婚了,孩子遲早會知道。與其從其他管道發現,家長應該要一起和孩子宣布離婚的消息。也就是說,不管離婚的原因是什麼、不管夫妻倆多麼憤怒,兩個人都該坐下來好好討論:「要怎麼跟孩子說?」

宣布離婚的原則就是「只說對孩子最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和孩子解釋:「爸爸媽媽相處得不好,我們試著解決問題,但是沒有辦法。」「爸爸和媽媽必須要非常愛對方才能當夫妻,但是我們已經沒有那麼愛對方了,所以決定不再當夫妻。」用簡單的說法,兩個人一起告訴孩子,不要把大人間的爭執扯進來,像是抱怨:「都是因為媽媽外遇了!」「都是爸爸的錯!」不管對另一半有多麼的憤怒或是不甘,孩子沒有必要知道離婚的細節。我們是大人,請把對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24/01/18
這是理解良好親子教養非常好的一本書,
曾看過《父母會傷人》的我,再看這本書,覺得作者對案例的陳述拿捏得宜。
其中人腦科學常識,讓人能夠理解腦部發育如何影響情緒行為,更能同理兒童因大腦尚未完全發育所展現出來的心理與生理狀態。
裡面有些對父母的建議與做法,與《PET父母效能訓練》相仿。
整體而言,覺得作者不只有豐富諮商實例驗證,也舉了不少學者研究佐證,是很不錯的書。
展開
user-img
5
|
2022/05/17
隨著孩子長大開始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及反抗後,我越來越無法溫和的教養,情緒起伏不定。接觸完作者的文章和本書後,讓我對於親子關係的經營,有很大的省思及成長,非常推薦給您。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