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理性與感性

理性與感性

Sense and Sensibility

  • 定價:250
  • 優惠價:922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0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珍.奧斯汀是管理大師杜拉克最愛讀的小說家
《理性與感性》更是她最富管理智慧的作品

  西洋小說家中只有珍奧斯汀,受歡迎的程度兩百年來一直呈倍數成長。死時沒沒無聞,兩世代之後的風靡程度卻已令許多男性作家吃味至極,其中又以馬克吐溫為最:「凡是沒收藏半冊珍奧斯汀的圖書館都是第一流的圖書館,就算也沒收藏別種書。」他還說過:「每次重讀珍奧斯汀,我都想跑去挖她的棺,拿她的腿骨狠狠敲她頭骨一頓!」

  她死後的第二個百年,作品就超過了女性小說的範疇。管理大師杜拉克百讀珍奧斯汀不厭,就是眾所周知之事。

  本書的女主角正是杜拉克最稱道的那種管理人才。她具備嚴格的紀律,向上也向下管理,在資訊資源皆不足的環境中勇敢且戒慎地做每個決策。在珍奧斯汀的所有作品中,《理性與感性》絕對是最能做管理學參考的一部。

  本譯本十年前初次問世,譯筆博雅忠實,書末並附中英對照之佳句精選,於眾家譯本中隨即脫穎而出,一年內暢銷破十萬冊。唯因原出版社結束營業,故已絕版停銷。譯者特為時報版重做校訂,另撰長序,解釋為何珍奧斯汀早已變為男性讀物。

◎1995年李安改編拍攝本書《理性與感性》,正式進軍好萊塢,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並入圍奧斯卡七項大獎。

◎英國作家馬丁.艾米斯(Martin Amis)曾說無論是哪個時代哪個人都能在珍.奧斯汀以中產階級鄉下人為主角、情節大同小異的小說中,找到值得探索之處。從經年都有出版商媒體人想以珍.奧斯汀的作品為題就可以看出馬丁所言確實。台灣市面上雖有許多譯本,本次特別推出出版人也是作家的顏澤雅譯本,顏曾經比對過珍.奧斯汀的各家中譯本,除了精確詮釋珍.奧斯汀諷刺文筆及風俗描寫,並傾囊將她熟諳的珍.奧斯汀世界以導讀與讀者分享,使得這個譯本更加珍貴。

  《理性與感性》 1811年出版,全書主要敘述艾蓮娜和瑪芮安?達斯伍德兩姊妹的故事,因為父親過世,達斯伍德家財務陷入窘境,這對姊妹一個內斂端莊,一個外放、勇敢,也在這急需找到長期飯票的節骨眼各自陷入情感的漩渦。

作者簡介

珍.奧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

  生於英格蘭南部的史蒂文頓。父親為鄉村牧師,母親出身書香門第,手足眾多,共有五兄一姊一弟,父親必須兼職來勉強維持家計。家中藏書甚豐,自小即遍讀群書,和姊姊曾短暫就讀過的私人學校和修道院學校。她12歲開始寫作,自娛也娛樂家人,終身未婚,專心寫作。1801年,因為父親退休,遷居巴斯。父亡後,和母姊到處遷徙,1809年在喬頓(Chawton)安頓下來,其喬頓居所現已改為珍.奧斯汀紀念館。《理性與感性》是她的第一本出版品,之後陸續出版了《傲慢與偏見》、《曼殊菲莊園》、《艾瑪》等作品。雖然廣受好評,但當時的社會環境,寫作對女性並不是一種正職,所以生前的作品都匿名發表。1817年病逝於溫徹斯特。她在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明智、理性、機鋒和觀察力,為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最喜歡的作家。

譯者簡介

顏擇雅

  筆名。1967年生。曾任民生報、英文台北時報專欄作家。曾獲梁實秋翻譯獎。現為雅言出版公司負責人。

 

珍.奧斯汀如何變成男性讀物

  英文中,珍.奧斯汀的粉絲有個專稱,叫「Janeite」,意即「拜珍教徒」。這個單字的來源是吉卜齡的同名短篇。該故事發表於一九二四年,情節如下:

  主角是個粗人,在歐戰中負傷仍不退役,自願上西線做個炊事小兵。他發現,高級軍官之間好像有個秘密結社「拜珍教」,無論誰,不管層級多低,只要讀透珍.奧斯汀,說出通關密語,就能與這些軍官平起平坐。主角開始囫圇吞棗,讀不懂亦不罷休。一日敵軍炮火格外猛烈,整個部隊都陣亡了,身負重傷的主角出口即珍言珍語,巧的是搶救傷患的護士亦嗜珍如命,主角因此受到特別照護得以存活,等於是珍二姑救了他一命。戰後回國,他依然天天讀救命恩人的書,邊讀邊緬懷死於戰壕的那些弟兄。因為有那幾本小說可讀,戰爭於他甚至亦有了可愛之處。故事末尾讀者才知道,主角其實已經有一點瘋了。

  奧斯汀的世界莫非舞會、牌局、適合散步的莊園綠野,〈拜珍教徒〉中的世界卻是炮火、操課、血泥橫飛的陰暗戰壕。奧斯汀筆下角色都是君子遠庖廚,家中皆有僕歐,〈拜珍教徒〉寫的卻是一名談吐粗鄙的炊事小兵。奧斯汀的結局總是大團圓,〈拜珍教徒〉的結局卻是一整代青年的死亡與瘋狂。然而,主角從頭到尾卻說得眉飛色舞,開開心心,因為他讀珍奧斯汀。

  故事背後的故事其實是如此:大戰一開打,吉卜齡的獨子被送上戰場,吉卜齡就開始靠著讀奧斯汀排遣思子之情。七個月後前方傳來愛子失蹤的消息,日子一個月一個月過去,音訊渺然,吉卜齡的心情漸漸從焦慮轉為絕望,但仍繼續讀他的奧斯汀。所以他寫〈拜珍教徒〉,有很大的意味是為了悼亡,同時也向奧斯汀表達故事中主角所感受到的那種感激,感激她陪一個父親度過最難熬的歲月。

  「拜珍教」組織當然是吉卜齡的想像。但若說大戰中許多英軍陣亡將士口袋中皆有一冊奧斯汀,卻離事實不遠。大戰開打不久,英國政府就廣印小說往前方送,印最多的正是奧斯汀,因為官兵反應最愛讀的就是她。奧斯汀不碰戰爭是有名的,雖然在她創作的年代,拿破崙戰爭正如火如荼,報紙每日都是戰事進展,她的作品卻全無煙硝味,頂多是幾個紅衣軍官以舊情人(《勸導》)或調情聖手(《傲慢與偏見》)的身分出現而已。沒想到百年後,竟是由另一場大戰將其風靡程度推向另一高峰,由一位以歌頌武勇著稱的男性作家,以一則戰爭故事向她致最高敬意。

  所以說,一進入二十世紀,奧斯汀就不再只是女性讀物了。至於二十世紀晚期,最有名的「拜珍教徒」無疑是管理大師杜拉克。杜拉克文學素養甚佳,著作中信手拈來就是一本小說名著,不過眾所周知,他最愛讀的一直是奧斯汀,最常提到的也是她。原因不難理解,杜拉克給自己的定位是社會生態觀察者,小說家中最符合這個標籤的正是珍奧斯汀。她不像狄更斯與喬治桑那樣,有社會改革的雄心,作品只充塞她對世情百態的觀察。

  六本小說寫的都是待嫁女兒,老半天都不知要嫁給誰,總要到結尾才搞定,這樣的情節怎能給管理學帶來什麼啟發?當然能!奧斯汀是最愛提錢的作家,書中角色她都交代清楚:有沒有錢,有多少錢,有沒可能更有錢。情節的重要轉折常是錢在做怪。以《理性與感性》為例,故事展開,就是愛蓮娜姊妹突然變窮了;芬妮嫌愛蓮娜不夠有錢;上校不能娶伊萊莎,則是因為她太有錢;魏樂比欠錢,又丟了繼承權,所以甩了瑪麗安;愛德華幸好是丟了繼承權,不然也娶不得愛蓮娜。錢就是資源。奧斯汀的女主角多少都要扮演資源管理者的角色。

  除了錢,推動奧斯汀小說情節的另一大動力,就是感知與事實之間的差距。《傲慢與偏見》開頭就是「此乃舉世公認的真理」,整本小說卻都在質疑:什麼是真理?什麼又是舉世公認?奧斯汀是熟讀十八世紀認識論的。《理性與感性》的書名用的並不是reason與feeling兩個字,

  而是休姆與洛克皆深論過的sense與sensibility。Sense不只有理性,有時亦有感性的意義。Sensibility有時亦可做理性解,憑前後文而定。Sense的原始意義是感官,sensibility則為運用感官的能力,兩個字還有同一個形容詞sensible。因此小說講的絕不是拿一理性一感性的兩姊妹互為對照那麼簡單,而是「感官與感知力」。套一句杜拉克愛說的,就是「資訊管理」。

  女主角在嫁得好丈夫之前,必須先破除隱情、謊言、誤會、偏見、曲解、錯估的重重關卡。《理性與感性》從頭到尾,有多少事要瞞,又有多少事要費疑猜,真是不勝枚舉。愛蓮娜猜妹妹一定是瞞著婚約,真正瞞著婚約的卻是愛德華。上校和愛德華都瞞著自己離開巴頓的原因。露西打擊愛蓮娜的策略,就是把該瞞的婚約選擇性地透露給她聽。判讀這個資訊對愛蓮娜來說是相當煎熬的過程,透露出去於她本身絕對有利,但因為識大體的性格使然,還是幫忙瞞下去。

  愛蓮娜簡直可做管理者的典範,倒不只是她識大體。除了《諾桑覺修道院》,珍奧斯汀的女主角多少都是識大體的。愛蓮娜的特殊,是她有紀律,有管理者的使命,所處的環境也需要她一肩扛起管理的責任。《艾瑪》的女主角總是資訊判讀錯誤,不該管的也管,整本書可說是一則負面管理案例。

  至於《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聰明顯然是超過愛蓮娜,但她並沒有管人的意願。她的談吐行事都較圖一己之快。把貝奈特太太搬來《理性與感性》,讓她做愛蓮娜的媽媽,出的醜一定會少很多。也很難想像愛蓮娜的妹妹會跟人私奔。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對話是高來高去,至少也是平起平坐;愛德華卻較像愛蓮娜的管理對象之一。愛蓮娜雖然愛他,念茲在茲的卻不是要嫁給他,而是要激發他的最佳表現,並幫他遮掩缺點。這不正是杜拉克最常強調的管理者之責嗎?杜拉克亦常說,「領導不該靠魅力,而要靠紀律。」愛蓮娜正是這句話的最好體現。

  吉卜齡創作〈拜珍教徒〉之時是聲譽正隆的英國文壇泰斗,也是英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人。但在今日,他最有名的,或說惡名昭彰的,恐怕是「白種人的負擔」之語了。英國的頭號帝國主義者最崇拜的不是莎士比亞或狄更斯,而是珍奧斯汀,是巧合嗎?《理性與感性》中的布蘭登上校顯然沒打過拿破崙戰爭,只在海上捍衛過大英帝國的利益。那我們可不可以因為他是個正面人物,就指控奧斯汀也是帝國主義者?

  當然,奧斯汀時代的不公不義很多。像《理性與感性》中的愛德華,母親本來打算要送他進國會,但他一喪失繼承權,別說進國會了,根本連投票權都會喪失。但奧斯汀並沒點出這一點,還讓我們以為他們夫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難道她不贊成普選嗎?天知道三流學者為了升等會掰出什麼。

  我們只知道,在法國欲向全歐輸出暴力革命的年代,她寫了六本小說,表面寫的是婚姻,隨時隨地的關注卻與法國大革命如出一轍,也是階級不平等。她筆下的貴族與富人常常既愚又俗,心胸亦小,賺來讀者會心一笑,但也只是一笑而已,絕不會想送這些厭物上斷頭台,因為她筆下貧賤男女的氣質可能也好不到哪裡去。教養無分貴賤,全靠自己修為。每一本奧斯汀的小說都是一本教養教科書,教讀者該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優雅,如何富而好禮。就算你無意從她學管理,不必靠她打發戰壕中的無聊,不必悼亡,好好讀她也會有這點最起碼的收穫。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44782
  •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1/12/11
  讀這一部奧斯汀的處女作,實在很想把它跟最後一部作品「勸導」作個列表式的比較,不過想想,「勸導」的寫法很不「奧斯汀」,它探討女性內在最深沈的成長歷程,用白描式的手法,而「理性與感性」則舖陳了許\多精彩的對比,所有的這些對比,在日後的四部作品中又陸續再深究:理智與情感、道德與淪落、浪漫與現實、內斂與奔放、自制與輕率,它幾乎是奧斯汀風格作品的基礎,那麼和轉型中的「勸導」一定很難作比較,還是作罷吧!

  既然這部作品中的對比這麼重要,把Elinor和Marianne作個比較是一定要的:
性情上的不同-瑪麗安浪漫天真、易動感情、事事熱衷、喜憂形於外
       愛蓮娜保守客觀、通達人情世故、凡事求證、EQ超高
才華上的不同-瑪麗安擅長彈琴與歌唱、熱愛庫柏與司各脫的詩
       愛蓮娜對靜態的繪畫很在行,對音樂則不著迷
對感情的態度-瑪麗安看重愛欲與激情,認為體力衰朽者不具備談愛的資格
       愛蓮娜重視溫柔敦厚、成熟、閱\歷廣博及好教養的價值
對財產的看法-瑪麗安婚後「只要一年有兩千鎊就行了」,她自己只有一千鎊
       愛蓮娜認為「偉大帶來的快樂很少,財富可就大了」
面對痛苦的處理-瑪麗安的絕對自信瞬間完全瓦解,發現自己原來活在想像中
        愛蓮娜雖然百般痛苦,卻仍懷抱些許\自信和露西作戰

  對比所帶來的張力強烈,能從這當中得到的最大樂趣,是發現這兩位分別為理智與情感的代言人,她們所領會出的這世界竟有這麼大的不同。先說說愛蓮娜,在與露西諜對諜的最精彩橋段:

露西道:「......我滿有把握的,打一開始,我就不曾為他的感情擔過心。」
聽她這樣斷言,愛蓮娜幾乎不知道是該莞爾還是嘆息。
露西又道:「我天生就醋意重,我倆又人生際遇不一樣,他比我見多識廣不少,老是人隔兩地的,如果碰面時他的態度有一絲改變,或者無精打采我卻不能解釋,或者特別愛提起某一位小姐,或者在長鎮莊不如從前快活的話,我一定會心生懷疑,馬上尋出真相。我不想說自己一向就心特別細或眼特別尖,只是這種事是絕對騙不過我的。。
愛蓮娜暗忖道:「說得可真漂亮,你我卻都不會當真。」

  愛蓮娜不僅充滿自信,對於當下的態勢也掌握得很清楚(sense),上面這一段對白裡,精明的露西在她眼裡無所遁形,簡直成了個丑角。熱熱鬧鬧的故事中,有非常多藉著愛蓮娜的眼睛所看到的種種可笑,例如見費拉斯太太以有禮的態度對兩位史提爾小姐時(為了羞辱愛蓮娜),尤其覺得好笑,她笑費拉斯太太與芬妮母女倆表錯斯文的同時,想到背後作祟的愚蠢刻薄,以及露西姊妹倆為求人斯文而做出的百般殷勤,更是徹底輕蔑這四人。因為愛蓮娜EQ超高,在社交場合總是顧及他人的細微感受,因此反而得到許\多冷眼觀察他人的機會,她眼中的世界,看起來就像一齣齣的喜劇。

  再來看一下瑪麗安,若不是在倫敦的舞會後接到魏樂比的信(事實上由其準夫人捉刀),並且加上布萊登上校的爆料,她一直都不願意相信魏樂比的負心,因為在整個戀愛的過程裡,瑪麗安不斷地把自己的一切,投射在對方身上,想像的熱情無限膨漲,因此在終於得知真相時,才會失去生命力、差點被死神帶走,她眼中的魏樂比是另一個完美的自己,當這一切想像崩潰時,絕對的自我遭到分裂,這凸顯出瑪麗安對善惡的極度敏銳(sensibility),讀者還能從她對鄰里關係的鄙薄中發現,對自我極敏感的瑪麗安,由於過度放大自身,對於外界經驗反而無限縮小到隔絕的狀態,因此她毫不覺察姊姊的相同處境,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奧斯汀作品中,不曾讓女主角陷入與死神搏鬥的狀況,瑪麗安一趟浴火重生的旅程,是在經歷最深刻的自省。這痛苦的過程,即使以奧斯汀詼諧的筆尖寫來,仍讓人感到煎熬不堪,那種萬念攻心,仿佛是世上最全然的孤獨。

  這就印證了英國著名學者H.沃爾波爾的名言:「這個世界,憑理智來領會是個喜劇,憑感情來領會是個悲劇。」

  初試啼聲的作品,就有這樣令人盪氣迴腸的感受,當然就是為什麼奧斯汀為奧斯汀囉!不過個人對結局感到小小不滿。沒讀到最後一頁,幾乎猜不出來愛蓮娜要如何解套,雖然後來她嫁給真愛了,仍有許\多的不確定等著她(一年三百五十鎊的利息如何營生?),瑪麗安嫁給布蘭登上校,我雖不如大多數簡迷那樣生氣,但同意這個轉捩點交代得實在含糊。我私下替奧斯汀拗了一下,這個模糊不清的結局,正好替下一部作品,也就是驚世之作「傲慢與偏見」舖了路,伊麗莎白‧班奈特的發展,應該是以瑪麗安為基礎的(同樣的,勸導的安妮‧艾略特顯然有愛蓮娜的影子,曼斯菲爾園的芬妮也是)理性與感性,這個對比思考所開展出來的路,似乎在領略各種思慮之後,一定都會回到這條路線上來,除了P&P ,這算是另一本必讀的奧斯汀作品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07/02/09
這本書的翻譯比較鍾於原味。
初看時,有些讀者會覺得有些句子看來不順、亦或複雜,
但其實是為了將原作完整呈現,而非特意討好讀者。

看得出譯者在這方面的用心程度,
這本翻譯版,個人覺得值得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06/06/18
翻得還蠻不賴的,看得出來有很用心,而且我個人覺得她對這本書有愛,相當值得一看。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