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用心
  • 定價:250
  • 優惠價:922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0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轉念就轉運,用心就開心。
  ★一位心理治療師的睿智人生思考,最想與親友分享的心靈禮物!
  ★2009年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
  ★亞馬遜書店五顆星暢銷書,與《最後的演講》為讀者同時購買書籍。
  ★榮獲美國2008美好生活書獎(得獎書包括《最後的演講》《世界又熱又平又擠》)
  ★知名網站「靈性和修為」評選為2008年最好的心靈書籍之一

  用心活.用心愛.用心聽。一位心理治療師,三十年非凡人生,三十堂雋永課題,用心感動你。

  「作為一個人的意義是什麼?」全美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及談話節目主持人丹尼爾.戈特里布在最新作品《用心》的開頭如是問。而答案就在本書的字裡行間。

  風靡了數百萬讀者及聽眾的丹尼爾,親切地講述了生命最深刻的教導是如何意外地來到我們的生活之中,身為一流的說故事專家,他帶給我們溫柔又感動的一課。

  這些啟示來自於一位在自己生命過程中失去許多的作者。從三十三歲因脊椎神經受傷造成四肢癱瘓的那一刻起,丹尼爾發現自己面臨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面對的問題。在重新建立其事業、家庭和生活的過程中,他發現到所有人類的共通點,包括渴望被愛、被理解及安全感。而他知道,生活的速度只會使我們的渴望離自己越來越遠。

  在《用心》的章節中,丹尼爾毫不保留地將感動許多人生命的思想與情感分享給大家:為什麼孤獨反而讓我們覺得不孤獨?家長的壓力如何形塑孩子的未來,如何面對親人的離去......他反映出我們身為人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內心不願意浮出檯面的情感。最後,他成功地回答了最初的問題:作為一個人的意義是什麼?

  他的回答──既具挑戰性又撫慰人心、既幽默又超越──勢必觸動每一位讀者的心。這是一本值得與親朋好友、工作夥伴分享,讓你一讀再讀、回味不已的動人心靈禮物書!

作者簡介

丹尼爾.戈特里布(Daniel Gottlieb)

  執業的心理及家庭治療師、全美知名心理健康專家、談話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講師及作家。他在美國費城國家廣播電台WHYY頻道主持的獲獎節目「家庭心聲」(Voices in the Family)已邁入第二十一年,《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可見到其知名專欄「真相」(Inside Out),他同時也是CNN和泰芮.葛蘿絲(Terry Gross)的Fresh Air等節目的主要來賓。

  一九七九年,三十三歲的他因為一場車禍意外而四肢癱瘓,但生命的不凡經歷反而讓他更熱愛家庭與工作。三十年坐在輪椅上的生活,讓他得以深刻觀察人們的內心,並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最新著作《用心》便是他對於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生課題所提出的解答。

  他育有兩女,還有一個外孫山姆,之前作品《給山姆的信》(Letters to Sam),已被譯成十一種語言,在全球各地銷售。著作還包括《家庭心聲》(Voices in the Family)、專欄結集而成的《衝突之聲.療癒之聲》(Voices of Conflict; Voices of Healing)。

  作者網站: www.drdangottlieb.com
  www.philly.com/philly/blogs/drdangottlieb

譯者簡介

謝明憲

  台灣宜蘭人,台科大應用外語系畢。目前服務於台北「光中心」、真心之音「寧靜海」節目主持人及從事身心靈領域文字工作與翻譯。譯有暢銷書《秘密》(方智)、《情緒的驚人力量》(天下)、《比神更快樂》(方智)及審訂《吸引力法則》(方智)、《快樂,不用理由》(時報)等書。於《明報週刊》撰有「吸引力法則」相關專欄,並譯有《黑色公案》、《星星之夢》、《創造生命的奇蹟》等多種新時代心靈影片。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040325
  • 叢書系列:無印良品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緊抓不放的揣測

安妮,一名四十多歲的女士,在人生不順遂的時候跑來找我。她說,她感覺好像耗費了生命的前二、三十年,試著爬上一棵樹的頂端。

「嗯,我爬上去了,」安妮說道,「但我現在覺得自己爬錯樹了。」

  我問她為什麼要來接受治療。

  「我發覺自己又開始爬樹了,」她說,「而這一次,我要確定它是對的樹。」

我問,「為什麼妳要爬樹?」

  我們談的時候,其實是在談她的揣測:「若我爬上……而且如果它是一棵對的樹……那麼我的生命將會是快樂的。」

因此她現在正在找另一棵樹。但是她的揣測並沒有改變。她真的相信,如果能找到對的樹、梯子或道路,她就會找到幸福。

我的理論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沒覺察到的揣測:「如果體重減輕了,我就會更快樂。」或者:「如果配偶改變了,我就會擁有快樂的家庭生活。」「如果我得到升遷,一切將會很不錯。」「如果我的孩子進入哈佛,他(或她)將可擁有我所沒有的優勢。」「如果能與成功人士混在一塊兒,我就會成功。」

也有負面的揣測:「如果沒把工作完成,我會丟掉工作。」或者「如果沒賺到更多錢,我們就無法支付帳單及……」

  不變的是,這些揣測都錯了。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有所揣測是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我的意思是,它們只是揣測。有時候我們會創造自己的揣測,但這些通常是從父母或宗教信仰那裡承接過來的。有時候我們的揣測來自於文化風潮。這些揣測提供我們生活架構並有助於減少焦慮。然而,縱使這些揣測無效,大多數人還是不會去改變它們。甚至只會對舊有的揣測下更大的工夫。往往,這些揣測就這樣把我們卡住了。

  我們要如何不被卡住呢?

每當我苦惱著或對未來的某件事感到焦慮,我就去想像其可能發生的最嚴重結果。接著,我就試著想出與該結果生活共處的方法。有一次,《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的主編很嚴厲地批評我的一篇專欄,我感到非常地焦慮和羞愧。於是我把自己的恐懼帶進結果最壞的劇情中,並想像自己不是被炒魷魚,就是辭掉熱愛的工作。接下來幾天,我活得好像不再是個專欄作家似的。不出所料,那恐懼很快就減少了。

  手術前,我問自己,「我最害怕的結果是什麼?」手術前的恐懼必然與死亡有關。於是我花了一些時間想像,如果我不在了,孩子們的生活會是如何。當我花時間與噩夢共處,而不是逃離它,這焦慮就消失了。

當外孫山姆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時,我將自己設處在他症狀最嚴重的境況裡,並想像他、他的父母和我的生活將會如何。現在每當有患者説,「沒有……我可能活不下去,」我就會鼓勵他們不要說這樣的話。萬一你的揣測是錯誤的呢?萬一沒有這一切你還是能活下去,那會怎樣呢?

約翰,我所治療的一名中年男子,生長在一個大家族,並且有個火爆易怒、愛酗酒的父親。不知怎的,約翰長大後開始覺得他有維繫整個家族的責任。如果沒做好身為家族照顧者及維持和平者的「任務」──他的揣測來了──一切就會瓦解。於是他試著去做這件事。照顧兄弟姐妹、甥姪,並且在雙親年老時,接下照顧他們的角色。他相信這個揣測:自己就是「那個人」。他必須做這個……或其他種種的事!他真的圍繞在這個揣測去組織生活。這讓他晚上睡不著。它耗盡了他的力氣,因為他一直在全國到處跑,關心那些所謂沒有他的照顧就會「瓦解」的家族成員。

  約翰來找我的時候很沮喪。他的婚姻與健康正瀕臨危機。當我們談到這個連他自己都幾乎沒覺察到的揣測,他開始認清自己有多麼地堅信這揣測是真實的。

我要他去想像一下最壞的狀況──他的家族瓦解。他照做了。他想像的劇情發展結果是,兄弟姐妹中有一人死了;一個進了醫院;另外一個則受到大家冷落,而且再也不跟其他兄弟姐妹說話。我們坐在那兒一陣子,試著去檢視看看如果這些事情發生,他每一天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約翰的噩夢變得比較能夠承受了。不是感覺舒服,只是比較能承受。這使他有勇氣去重新檢視自己的揣測。如果他的家族會有瓦解的可能,他都能夠活下去了,難道他不能冒個險去相信家族不會瓦解嗎?

這是揣測這檔事中,最為困難的部分。我們一直緊抓著揣測不放,因為它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想放下一直相信的事,需要信心的突破──信任未知的事物。我認為我們每個人要做的是,對自己的恢復能力懷有信心。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處在更多的可能性中。

對了,在治療安妮──那位想找正確樹木的女士──的過程中,她有個重要發現。她開始相信,自己並不是真的為了追求幸福而爬樹,而是因為她就是個「爬樹者」──一個追尋的人──而她一直都是。她瞭解到,她是因為喜歡探索和學習,所以才去爬樹的。當她放下舊有的揣測──在對的樹頂上找到幸福──她就再也不會評斷自己是成功或失敗。當評斷停止,她的生命就變成一種體驗,而不是安排。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