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我與微軟,以及我的夢想

我與微軟,以及我的夢想

Idea Man: A Memoir by the Cofounder of Microsoft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
  21世紀就是他想像出來的!

  「沒有保羅.艾倫,就沒有微軟!」--比爾.蓋茲

  《時代雜誌》年度百大人物
  微軟最低調的創辦人第一次真情告白

  Paul Allen--電腦時代真正的冒險家、微軟創辦人首部自傳
  一段永遠改變人類生活的創業傳奇
  一個不斷為創意而奮鬥的驚人故事

  保羅.艾倫除了是眾所周知的微軟共同創辦人,還曾在許多領域上立足,從航空業、科學到搖滾樂,從運動到慈善事業。他對事物的熱情與好奇徹底改變了現代人類的生活方式。

  故事開始於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一個下雪的冬天,艾倫在哈佛廣場買到了最新一期的《大眾電子學》雜誌,他立刻分享給好友比爾.蓋茲,當時蓋茲還是哈佛大學的學生。雜誌的封面故事是報導全世界第一台真正的個人電腦Altair 8800。艾倫知道,他們有能力為這部電腦撰寫程式。當蓋茲同意一起為Altair 8800撰寫BASIC程式時,他們從此展開數位時代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夥伴關係。

  微軟早期的發展已被討論過無數次,有許多說法和著作,但艾倫十分低調,從未發表他個人的意見和看法。在這本讓眾人期待已久的回憶錄裡,他首次袒露自己的觀點,說出他和蓋茲之間複雜的關係,並揭開微軟如何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的祕密,過程有令人振臂歡呼的勝利,也有可怕的低潮。

  艾倫在一九八三年離開微軟之後,生活依然多采多姿。他買下了一支職業籃球隊、一支職業美式足球隊,還創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協助建立人類的腦部圖譜、希望解決腦部疾病,是對社會積極貢獻的超級慈善家,並因此於二○○七年及二○○八年連續獲選為《時代》雜誌的年度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他獨立投資的「太空船一號」更是第一艘飛進太空的民間太空船。艾倫從一個喜愛閱讀和科學實驗的小子成長為勇不放棄夢想的實踐者,如此真實的故事令人驚豔。

  不論你是懷著夢想的奮鬥者、創業家、科技業者或喜愛成功人士故事的人,本書都將令你受益良多,你絕不應錯過。

作者簡介

保羅.艾倫(Paul Allen)

  一九七五年與比爾.蓋茲(Bill Gates)共同創辦微軟,並擔任首席技術師,直到罹患何杰金氏病並在一九八三年離開該公司。艾倫於二○○七、二○○八年入選《時代》雜誌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二○一二年身價高達一百四十億美元,在《富比世》富豪排行榜排名全球第四十八位。他是美國職籃波特蘭拓荒者隊、職業美式足球西雅圖海鷹隊的老闆以及火神公司(Vulcan Inc.)董事長,也是坐擁數十億美元專利的技術專家,並且積極從事慈善事業、贊助各項研究,創辦了艾倫腦科學研究所。他現居於美國華盛頓州麻沙島。

譯者簡介

胡瑋珊

  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學士,目前專事筆譯與口譯,譯作包括《如何下決定》、《合作的競化》、《巴菲特也會犯的錯》、《不再迷路》、《1/10與4之間:半全球化時代》等。

 

目錄

第一章
契機

第二章

第三章
湖濱中學

第四章
助手

第五章
華盛頓大學

第六章
2+2=4!

第七章
MITS

第八章
合作夥伴

第九章
軟體卡

第十章
西洋棋專案

第十一章
氣數已盡

第十二章
警鐘

第十三章
列強環伺

第十四章
拓荒者狂熱

第十五章
第十二人

第十六章
太空

第十七章
吉米

第十八章
連線的世界

第十九章
寬頻

第二十章
探索

第二十一章
腦部圖譜

第二十二章
探險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33347
  • 叢書系列:FROM
  • 規格:平裝 / 38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契機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一個週末午後,我在走向哈佛廣場的路上,對於自己的人生將會出現什麼變化一無所悉。在這飄著些雪花的寒冷冬日,二十一歲的我面對的是不確定的未來。女朋友幾個星期前剛返回三千哩外我們在西雅圖的家鄉。我再三個學期就可從華盛頓州立大學畢業,過去兩年來我已休學兩次。我在漢威公司(Honeywell)有個要死不活的工作,有間癟腳的公寓套房,和一輛耗油的一九六四年份克萊斯勒紐約客房車。除非暑假之前出現什麼轉機,否則我就會回去學校把書念完。

那些日子之中有個經常穿梭於我生活中的人,名叫比爾.蓋茲(Bill Gates),他是哈佛大學的學生。我們在湖濱中學(Lakeside School)便認識了,那時他八年級、我十年級,自此之後就是共犯結構。比爾跟我一塊學會怎樣解構電腦程式碼。我們十幾歲的時候就一起開過一家失敗的公司,並肩設計專業程式。當初就是比爾誘我搬到麻薩諸塞州,打算休學以加入一家科技公司。後來他留了條後路回到校園。就跟我一樣,他好像也有無窮的精力,隨時準備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比爾跟我一直在四處尋覓商業專案計畫。我們知道自己在軟體領域有些天分,猜想日後終究會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在哈佛比薩屋邊喝咖啡或邊大啖臘腸比薩時,會一邊幻想著日後創業的前程。有一次我問比爾:「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你覺得我們公司可能會發展到多大的規模?」

他說:「我覺得我們可能做到有三十五個程式設計人員的規模。」我覺得這番話聽起來好有野心。

自從積體電路技術在一九五○年代乍露曙光以來,思維高瞻遠矚的人士便遙想日後會出現功能更為強大、更具經濟效益的電腦。一九六五年,在《電子學》(Electronics)期刊裡,年輕物理學家戈登.摩爾(Gordon Moore)便具體做出這樣的預測。他主張,單一矽晶片的最大電晶體數目每年會增加一倍,但晶片成本並不會因此增加。摩爾在一九六八年共同創辦英特爾(Intel)以後,將這個速度修改為每兩年增加一倍——這樣的速度還是非常驚人。沒有多久,電腦處理速度和磁碟儲存容量也出現類似的發展趨勢。這樣的觀察雖然簡單,但卻有深遠的意義,至今依然準確。由於科技日新月異的持續發展,電腦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便宜。

一九七二年三月,《電子學》宣布英特爾8008問世。它的八位元架構可以處理的問題比起4004更要複雜得多,可以支援高達16K位元組的記憶體,足以執行一般大小的程式。企業界把8008視為低預算的控制器,可以用於交通號誌或是輸送帶(比爾跟我後來在我們公司剛起步時基於同樣的想法,將8008應用於交通流量分析上)。不過,我知道這款第二代的微晶片只要有機會,能做的遠遠不止於此。

我真正重大的點子都始於奠基發展的階段——以這個例子來說,就是英特爾早期微處理器晶片的演進。然後我會提出幾個基本的問題:這個頂尖技術將朝什麼方向發展?有什麼是應該存在、但尚未問世的?我可以創造什麼東西來滿足需求、以及有誰或許可以加入改革行動的行列?

當我有了獨到見解,它總是結合兩種以上的元素,並生出新的技術和突破性的用途,造福潛在的廣大群眾。就在8008問世幾個月之後,我的腦海之中突然湧現這個靈感:要是微處理器可以執行高階語言(撰寫一般用途程式的重要工具)的話會如何呢?

從一開始,我就認定我們可以利用BASIC(初學者通用符號指令碼)。比爾與我早在湖濱中學初學電腦時就學過BASIC這種相對單純的語言。

我問比爾:「我們為什麼不為8008開發BASIC程式?」

他狐疑地看著我說:「因為它會慢到很可悲。BASIC本身就會占用所有的記憶體。馬力不夠——那會是浪費時間。」我思索一下子之後也覺得他或許說對了。他接著說:「當他們推出更快的晶片時,通知我一下。」

會員評鑑

3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0
|
2012/09/09
我不是微軟的 fan,也不是 Paul Allen 的 fan。

Paul Allen 的前半生便是和 Bill Gates 創辦了微軟,書的前半部也就順著年代描寫微軟早期的發展過程。那是「個人電腦」剛要萌芽的年代,你會發現,Bill Gates、Paul Allen、Steve Jobs、Stephen Wozniak 都看同樣的雜誌,在其他人不相信「個人電腦」會發展起來的同時,他們都相信將來每個人、每戶人家都會有一台電腦。當然,看出這個趨勢的人不只他們,只不過其他人的事業沒有他們那麼成功\而已。

書裡關於微軟的故事大概在 200 頁左右結束,如果要把這部分濃縮成一句話,那就是,Bill Gates 對他不公平、佔他便宜,Paul Allen 是遠見者,不跟 Bill Gates 計較但始終記仇。雖然 Paul Allen 還是讚賞 Bill Gates 的天賦和他在行銷、銷售的貢獻。這是自傳,讀者可能永遠沒辦法判斷他所描述的是不是事實。他和 Bill Gates 的合作模式或許\也會讓你聯想到 Steve Jobs 和 Stephen Wozniak 的關係。

接著是 Paul Allen 離開微軟之後所做的事:買下 NBA 和 NFL 球隊,發展太空船獲得 X 大獎,成立腦科學研究院等等。和前半部不同,之後這些內容是以事件來劃分,而不在同一條時間軸上。

建議可以搭配 Steve Jobs 和 Stephen Wozniak 的書一起看,可以對整個電腦科技業的早期發展有更通盤的瞭解,可惜 Bill Gates 的自傳還沒有出版。另外,這本書也完全沒有提到 Paul Allen 控告 Apple、Google、 Facebook 的官司,就像《紐約時報》書評說的,這是一本有「選擇性的」自傳。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