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屋診療所
老家屋診療所

最近台灣的日式老房子很夯,青田七六、樂埔町、紀州庵等等,竟連金城武都到宜蘭的合勝太平拍電信廣告,這些老舊的美好勾起了眾人的回憶,但是你知道這些日本時代的老房子是誰來建造?誰又住在裡面的嗎?在進入這本書之前,先讓李乾朗老師來告訴我們日式老屋的小典故。

問︰日式住宅都是誰在住?
首先,我們先要來了解日本建築有哪些?台灣的日本時期建築包含神社、佛教廟宇和高官與基層官員的宿舍及日本人所住的日式宿舍。我們現在常見的日式宿舍,住的是當時的政府職員,這些基層員工因為位階不高,因此在來到台灣時就住在國家蓋給他們不用付房租的宿舍裡,因此台灣現在常常被報導、引人入勝的日式宿舍像是青田七六、樂埔町等等,都是當時日本公務員生活的地方。
而在台灣光復之後,這些日式宿舍就被國民政府回收,很多大陸來的官員則去住政府分配給他們的日本宿舍,特別的是這些大官們在戰時都是與日本人為敵,結果來到台灣卻住日本人蓋的房子,像是嚴家淦與李國鼎的故居都是日本官員曾經所居住過的,十分有趣。

而另外一種就是日式住宅,這些有錢日本人在台灣所蓋的房子大部分是雙拼連棟,像是現在的陸軍聯誼社、台北賓館都是當時著名的和洋建築,而台灣的上流社會、名士們也跟著當時的流行蓋起了這樣的房子,而這些的建築從外觀來看分有幾種形式:一種是一邊為洋館一邊為日式庭園,像是大同公司創辦人林煶灶所蓋的西班牙洋館與日式庭園並行的建築即是這樣的和洋住宅(現在為志生紀念館),而這樣的的房子是因為接受日本在明治時期接受西化而演變形成,他們白天在洋館裡面穿著西裝辦公、接待客人,到了晚上,則回到沒有家具,傳統日本人席地而坐的生活﹔還有則是外面有著洋式外觀,但內部有一間塌塌米,或是外表是日式傳統建築,有著黑瓦、雨淋板及緣側,但在玄關旁卻有一間應接室(客廳),鋪上水泥地板並布置沙發,這樣外表與內在大相逕庭的設計,淡水的警官宿舍就是值得一看的典型。

問︰既然日式建築都住日本人,台灣人都住在哪裡呢?
從明清漢人來到台灣,就一直沿襲原本的居住模形態,一般都是住在閩南合院建築之中,而在日本人統治台灣時,他們主要調整的不是建築方式而是在衛生環境方面,並希望將現代化帶入台灣的居家之中,例如三合院內原本並沒有設置廁所,日本人就希望能將沖水馬桶推廣至家家戶戶,但礙於日人在台的時間不多,台灣接受並實行這樣想法的大部分是上流人士,一般的士農工商反而都是過著自己原來的生活不受影響。

而受到西方建築與日本統治的影響的反而是城市裡的街屋,1900年之後日人來台漸增,原本在清代尚未發展成熟的台北城內區域就被日本人收購,且在1911年前商店建築仍多為木造土埆厝,這些在1911年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水災之後損傷慘重,因此日人當局利用這個機會從事街屋的全面改建,他們當時所遵循的都市改正計畫是巴洛克都市計畫的概念︰西方的街道概念與東方大相逕庭,東方的街道是房子蓋好後剩下的空間成為街道,而西洋城市的街道組成則是以街道為主體的樣式建築。也因此以往清代所規劃的台北城與西方的巴洛克無法併合考慮,城內的舊有建築都遭到被拆除的命運,水災後的新式街屋分為兩層樓及三層樓兩類,底層均設騎樓,立面處理是其精華所在,柱是多採用文藝復興式樣,屋頂再配上巨大繁複的山頭,十分華麗。而台灣人居住迪化街一代的街屋也在同時完成立面改建,略帶拜占庭裝飾的立面走出與城內不同的風格,另外在台北以外大溪、舊湖口的街屋立面則是東方傳統獅虎、麒麟、飛鳥等裝飾,而除了立面是這樣中西日三方的融合外,後方居住的格局配置則可以看到承襲往常的合院縮影,走出樣式建築的另種模式。

試看01 試看02 試看03 試看04 試看05 試看06 試看07 試看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