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金閣寺

金閣寺

  • 定價:220
  • 優惠價:919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8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在這裡看不見金閣的形狀,只看得見滾滾的濃煙和衝天的火焰。樹叢間飛舞著無數的火星,金閣的上空宛如撒滿了金沙。

  1950年,京都名剎金閣寺在深夜時分陷入一片熊熊大火。這座完工於1397年,表面敷貼金箔的木造建築霎時毀於火海。縱火者是寺內一名年輕僧侶,他毀滅這棟屹立五百餘年的傳世建築的理由是:「我對金閣寺的美感到嫉妒。」

  本書即為三島由紀夫根據此一震驚社會的新聞事件,實地考察、蒐集資料後,於1956年發表的作品。對於這名狂人的成長、經歷、犯罪的心態及過程,作出糅合想像與事實的描述。發表後震驚日本文壇,旋即譯介為各國文字,轟動全球,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內文摘錄
第一章

  小的時候,父親常常講有關金閣的故事給我聽。我出生在舞鶴東北面,一個突出日本海的荒涼海角。父親的故鄉並不在這裡,而在位於舞鶴東郊的志樂村。在這個偏僻的海角上有一家寺廟,眾人懇請父親加入僧籍。父親答應了,做了寺廟的住持。在當地,他結婚,生下了我。

  在成生海角的寺廟附近,沒有合適的中學。所以,當我已屆讀中學的年齡,就離開父母,寄養在叔父家裡。叔父家正在父親的故鄉志樂,在那裡有一所東舞鶴中學,便於我每天走路去上學。老家志樂經常是陽光明媚。一年之中的十一、十二月,即使是萬里無雲的晴朗天氣,一天也要降四、五次陣雨。我想自己變化無常的情緒,可能就是在這塊土地上形成的吧。

  五月的黃昏,從學校回到叔父家,我可以從二樓的書房透過窗戶眺望對面的小山。山上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樹木,夕陽下,翠綠的山腰格外美麗,猶如立起的一扇金屏風。看到這樣的景象,我立即就聯想起金閣來了。在照片上或教科書裡,我經常看到現實中的金閣。然而在我心中,父親所講的金閣的幻影,遠遠勝於現實的金閣。

  父親從不曾說過,現實的金閣是金碧輝煌、金光閃爍的。根據父親的描述,人間再沒有比金閣更美麗的東西了。我從字面和音韻上理解著金閣,我內心裡描繪的金閣,在世間是獨一無二的。

  當我看見陽光閃耀在廣袤的水田上時,我常想,這就是金閣的投影吧。福井縣和京都府的交界處,有一座吉阪山,恰好位於正東方。太陽從山頂上升起,京都在相反的方向。我透過山谷的晨暉,望見高聳入天的金閣。就這樣,金閣似乎無處不在,而現實中我卻從不曾看見。這一點,它似乎就像大海一樣。舞鶴灣位於志樂村的西面,有四公里多的路程。因山巒橫亙,無法看見蔚藍海洋。但是在這片土地,經常可以感受到大海的氣息。偶爾起風的時候,就可以嗅到海的味道。如果海上起暴風雨,許多海鷗就會奔竄至此,飛落在田野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405716
  • 規格:平裝 / 32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09/01/16
人生美學的理想與實踐——我讀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林慶玉(台中大敦寫作讀書會)
1950年,早在終戰前就被日本政府列為國寶的金閣寺,突遭到人為縱火而面目全非,當時國際新聞爭相報導,日本國內更為之沸騰。此事件深深引起了三島由紀夫的注意,創作出以《金閣寺》(木馬文化出版、2003年 唐月梅譯)這部世界性的經典小說。
三島在作品中深入探索生命美學,且辯證精神與肉欲之間的關係。全書以溝口(縱火者)、金閣寺(實體與幻體)、德川家康(武士道精神)以及美學思想作為四項主體/切入點,在此看似簡單實則繁複的架構上,鋪陳出千絲萬縷\的故事情節。
1945年日本戰敗喪失不少領土,而且經歷美軍轟炸,使得國內一片荒蕪景象,經濟蕭條,人心頹廢。但是當時三島卻認為:「對我來說戰敗無非就是這種絕望的體驗……人們說所有的價值都崩潰了。可是我心中卻相反主張「永遠」覺醒復甦及其權力」(頁79),三島亟欲藉此書喚起共同經歷戰敗經驗的、喪失民族自信的、甚至是更下一代的迷惘頹唐的各世代,讓他們對大和魂/武士道共同進行反思。
事實上,所謂「武士道精神」,根據日本近代思想家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一書所述,那是日本封建制度中武士階層「侍」(さむらい)的道德規範,就如同歐洲中世紀出現的騎士道(騎士精神)的規則,武士道最為強調的是個人道德的修養,如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等,只有通過清楚認知且實踐這些美德,一個武士才能夠保持其榮譽,至於喪失了榮譽的武士則不得不進行切腹(せっぷく)以自殺。
書中另一重要要素——德川家康(1543-1616),他原屬小國「三河」之領主,處於「今川」及「織田」兩大強國夾縫中,因善於謀略取勝,並以必死的決心掃平群雄,忍人所不能忍,最終統一天下,歷時將近六十年之久,最後以七十五高齡辭世,且開創了維持二百六十餘年、共十四代將軍的江戶時代,德川家康也已然是日本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象徵/代表人物。
「金閣寺」亦與武士歷史有關,建造在江戶時代更早之前的室町時代,由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滿(1358-1408)所興築,正式名稱為「北山鹿苑寺」,為一創建於1397年的京都古剎,屬於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因為寺內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是以金箔裝飾而得名。在小說中的金閣寺實在是美不勝收,讀後令人悠然神往。
小說中的敘事手法十分巧妙,兼顧動態與靜態之間的平衡、想像與實境的之間的轉化,往往能以瞬間張力而達到凸顯主體的效果。「反襯法」貫穿於全書之間,慾望與道德、虛與實、金與黑、體與魂,相反的觀點與意象互相呼應著出現,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金閣猶如夜空中的明月,也是作為黑暗時代的象徵而建造的。因此我夢幻的金閣以湧現在其四周的黑暗為背景」(頁37)、「天剛擦黑,就借助四周的黑暗,揚起風帆似的屋頂啟航了」(頁38)、「乳房和金閣在我心中交替的湧現」(頁165)、「金閣總是出現在女人和我之間」(頁170)。
金閣的幻影一直縈繞在主角溝口的心中,亦為作者的美學觀/人生觀/歷史觀的展演場,金閣寺更與德川將軍這個文化符碼相互疊合,蛻變為武士道精神的想像實體,更是三島生命美學的最高實現。「金閣」在書中幾乎等同為「絕美」——「如果人只過渡思慮美的問題,就一定會在這個世界上不知不覺間與最黑暗的思想碰撞」(頁63),肉體與精神不斷的交會碰撞,在互見消長之際,性慾不斷驅使著主體進行肉體實踐,可是金閣的幻影總如幽靈般的出現,總是將主體阻隔於性慾暴風圈之外。
三島在書中表明:黑暗的時期更迫切需要金閣寺的精神,也就是武士道的精神來恢復國家舊有光榮,並且讓人民心中的靈性獲得復甦。至於文字描述手法則以「黑」作為想像的空間,將靜與動、虛與實之間在其間翻騰轉化,正反雙方對抗的洶湧影像則清晰浮現於讀者眼前,「黑」本身因而具有無限的含意,與中國繪畫裡留白技巧的運用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1970年11月25日由三島由紀夫帶領4名「盾會」成員在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將師團長綁架為人質,「武士精神」作為政治訴求而發動兵變,期使自衛隊能轉變為完整的軍隊,但是卻乏人響應,因而切腹自殺,以身殉道。就如三島所說:「談到像櫻花一樣地凋謝,也就是沾滿血跡的屍體,很快化為艷麗的櫻花」,他本身也走上了日本武士最絢爛的歸途。
「遺容是從活著的臉所具有的存在表面無限的陷落,只留下面對著我們的臉面的輪郭般的東西,一深陷下去就提不上來了。再沒有什麼比遺容更能告訴我……所謂物質距我們是多麼遙遠,他存在的方法是多麼不可企及啊,它的存在就這樣通過死變成物質」(頁48),金閣寺火燒事件中,實體縱然毀滅,幻影卻清楚浮現,這是三島書寫《金閣寺》的契機,三島強調的是:除去自我與固執、凸顯神性的層面,藉此而將其生命美學透過死亡的過程而呈現出來。
「我無意仰仗社會支持我的思想,也無意將社會上容易被理解的框框套在自己的思想上。正如我一再說過的那樣,不被理解才是我存在的理由」(頁197),三島對著大眾做出最後的吶喊。「不被理解」的是三島的人生美學,他活著只為闡揚他的理念,抱持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態度,私下常凝視自己及時代的不幸。三島的自我毀滅行為與其將之視為不幸的結局,毋寧是他將理想付諸行動的壯舉,亦是強烈的國家社會使命感之體現。日本在戰後由原本民生凋弊之殘破景象(每人的配給額一天火柴四支,一年兩塊50公克的肥皂),卻在50年後成為全球強國之一,其文學家/思想家/行動家對人民的啟蒙亦有其積極性的重要意義。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