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夠了!創意
  • 定價:260
  • 優惠價:923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0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設計、創意」滿天飛,我們為何還需要更多設計?

尤其在講究節約物資、愛惜地球的時代,大量的產品真的能為我們帶來幸福?
創意,是不是夠用就好?

  我們生活於豐富的物質條件之中,比如一般的廚房裡堆滿各種物品,而每個工具、用品、每件事物都是複合體——由數十、上百成千的其他物品所構成。雖然每個東西都滿足我們的需求,卻也創造出渴望更多東西:麥片需要湯匙,電視機需要遙控器。作者將此一緊密交織的人造物生態為繁榮世界(the Plenitude)。

  在這本既是圖像教科書、卡通式論文的小書裡,作者提出了有趣的觀點:創意人為何產生出垃圾?設計更多產品真能讓生活更好?

  世上有四種創意人:藝術家、科學家、設計師與工程師,他們各自運用不同方法為世界產生更多的物品。作者自己本身都經歷過這四個角色,他體認到他們正是創造了世界的所有物資。由於四種創意人的角色相當重要,他們的一生就在為繁榮世界創造更多東西,了解他們的創意模式,可以讓創造本身更有意義。

  四種創意人的思考模式又是什麼呢?作者舉出七大創意模式,這七種創意模式主導了當今繁榮世界的產品發明。

  法律規定我們必須製作新事物,重述同樣的故事事屬違法,這就叫「侵犯版權」,所以我們將舊有東西不斷改造,設計越來越多的新玩意。新玩意,是否讓我們遠離了世界更遠?我們會感激每天身上穿的衣服嗎?不會,因為它是千百件中的一件,我們會喜歡自己去打棒球的經驗嗎?很少去,因為今日與棒球的最直接接觸反而是虛擬的棒球遊戲。

  我們需要這麼多東西?四種創意人赫然發現自己在「製造垃圾」!作者提出了五項解決之道,雖然未必是最有效的解決之道,卻值得思索:「我們應當小心謹慎,讓這世界變成我們想要的世界」。

作者簡介

李奇.高德(Rich Gold,1950-2003)

  ◆  是藝術家、作曲家、設計師,與發明家
  ◆  他的一生只有一本著作,並且自己加了插畫──就是這本書,而且死後才出版
  ◆  他橫跨前衛藝術、學術研究與商業環境領域,曾任職不同領域的公司,例如美泰兒(Mattel)玩具公司、全錄公司PARC研究中心
  ◆  本書原文曾在網路上流傳多年,被工業設計、電腦設計、創意領域視為私房大師經典

譯者簡介

郭彥銘

  密西根大學資訊科學碩士。專長為資訊設計、組織設計與科技政策。曾任職科技政策及國際合作等相關基金會與政府單位、美商公司軟體開發團隊主管,現於外商公司擔任研究員。

 

目錄

推薦序 為垃圾族群覓尋一線希望∕周育如
譯者序 回到創意的原點∕郭彥銘
前言  好的設計來自於一連串的詰問∕前田約翰

I 導言:我在設計、科學、藝術領域的探險

II 創造力的四頂帽子

缺乏藝術的設計與缺乏科學的工程,都將迅速墮落至一般用品。在全球化時代,你如果只是製造一般用品就完了。就我所知,對一個企業而言,最重要的課題就在於學習如何跨越這道牆,在同儕、贊助人、使用者與客戶間取得平衡。

科學
藝術
設計
工程
另一道牆

III 創意七大模式:創意來自何方
發明為創造之母
天才發想
大宗師
在完美的時刻與未來交會
殖民化
發展更好的形式
改變事物的定義

IV豐饒之境

我對做東西很在行,可說是我這個「做東西的族群」從事的活動之一。我得說自己很幸運,在「做東西族群」裡過著幸運的生活。
然而……
在我最憤世嫉俗的當下,我明白事情出了嚴重的差錯。我這個族群的職業倫理,以及我最主要的活動,也就是做東西,早已支離破碎。在這些時刻,我稱我的族群為「垃圾族群」。我們製造垃圾,為數還不少。

問題一:豐饒之境創造出一個介於平庸與醜陋的世界。
問題二:豐饒之境模糊了真實與虛假的分野。
問題三:我們活在豐饒之境,世界的另一半卻僅靠每天收入少於兩美元維生。
問題四:豐饒之境極有可能毀滅全世界。
問題五:要多少基因改造生物出問題,才會摧毀我們的生命維持系統?

解法一:通過一條規定,一生只能做5件東西。
解法二:摒棄豐饒之境
解法三:質優於量
解法四:零成長經濟
解法五:只做好東西
解法六:真正的問題在於人太多
解法七:愛上豐饒之境

 

推薦序

為垃圾族群覓尋一線希望╱周育如(水越設計總監)

不看序

  基本上我不看序,看一本書是因為對作者、或對議題有著高度興趣,並不會因為寫序者而去購買一本書,同時看序往往會影響閱讀心情與主觀判斷,所以我建議各位在閱讀完成時,有時間再看這篇花了我很長時間思考所寫的序。也順便思考一下,如果由您來寫,會如何下筆去介紹這本書。

  基本上我也不太看文字性的設計書籍,我會閱讀文學、百科全書、漫畫、艱澀的研究報告,但我不太看文字設計書籍,主要原因是我認為設計是視覺閱讀性的、體驗使用性的。文字設計書籍往往會落入過於理論教條派,但看完這本,Rich Gold(Richard Goldstein) 的《夠了!創意》改變了我對非自傳性設計書籍的刻板印象,一位同時具有藝術家、作曲家、設計師、發明家、卡通漫畫家、科學家、工程師、作家、數學等多重身分,以社會觀察角度細細平穩說明我們的環境與事實,對設計的描述像是文學性的作品,隨著閱讀腦中的世界擴大奔放時,讓思考同步順利進行;有一種書,看完後會讓您雀躍行動,或是潛入血液中,隱忍待發,這本就是。

繁華世界的2號製造中

  走在台北街頭,前面的婆婆高高低低上下騎樓階梯,旁邊的2樓這個面向的玻璃與3樓那個面向玻璃上分別貼著紅色出租字樣,燈箱招牌林立,千變萬化陽台說不出個秩序美感,穿越到處的停車小徑,我感受到 Rich Gold 的繁華世界真實感;一堆視覺無法消化但又真實的垃圾。每天我們要為許多企業客戶服務,幾年下來,所使用的紙張,消耗的材料沒有大安森林公園,也有4號公園的樹木之多,我不禁思考設計公司經營與業主的每件案子所花的人力、時間與所完成的案子之價值成效比,10年前我領悟到我們都是小螞蟻,每天辛苦搬運走過多少階梯,但卻不了解我們的生命價值遠遠大於這些;也許在這時候的法國已經跳得更遠了,我們還在原地踏步 ;等值消耗是毫無無義的,執行前先思考清楚再做,我們告訴業主不需要用一層層的包裝加工,重點是產品本身,不需要厚厚的公司簡介,一張名片就可以完成任務,把大量消耗的轉化為看得見同時會被珍惜的,這樣我們的世界從繁華1號成為繁華2號的雛形,也就是當每個人感知能力產生,反應到生活裡,垃圾製造速度會大大減緩的,同時訓練體能,讓自己成為耐冷耐熱,有堅強的身體,不再依靠暖、冷氣,增加工作效率,減少工作時數,然後我們期待這個世界變成繁華世界3號;家裡有太多經年不用的東西,讓這些東西自動消失,對生活沒有造成影響,如果沒有看見,甚至一輩子也不會回想起來,誰來開這樣的公司,我想一定有很多需求,這個繁華世界還有各種可能性,我同時發誓不再當隻小螞蟻,而要做堂堂正正、視力經矯正後正常、健康堅持、價值創造的設計人。

  在「這世上不可能沒有矛盾」前提下,Rich Gold丟出他的創意骰子,從各種角度談我們的現況與另數種可能。剛剛還在描述繁華世界的致命問題與無奈時,一轉個彎則說愛上它吧,我們不過是滄海中的一粟。為了減少「垃圾」產生,Rich Gold提出通過一條規定,一生製作5件東西,這對設計師來說,是不可能的,設計師從此消滅;同時,許多人製作100件東西經驗後,才有製作1件好東西的能力,這個方案用意不錯,弊端卻很多。我必須說我很幸運為這本複雜的小書寫序,讓我比閱讀一次的人更加深入這個繁華世界的探討。為我們垃圾族群覓尋一線希望,一場腦力實驗。

精彩闢要的補充說明

  小書收錄Marina De Bellagente Lapalma (Rich Gold的遺孀)談Rich Gold,整本獲得為完整,再也沒有比Marina更清楚Rich Gold的思考、行為、背景與其與眾不同的地方了,美中不足的是文中沒有介紹到Marina的職業以及她與Rich Gold的互動(非關狗仔內容),無可厚非透過文字她已經引起我的高度興趣。

  書最後提到Rich Gold引用一位研究員所說的:「我們應當小心謹慎,讓這個世界成為我們想要的世界。」是的,序者再次提醒各位注意,在製造東西時,別忘記這件事。

譯者序

回到創意的原點╱郭彥銘(本書譯者)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學畫的經驗。初學時總會孜孜於再現心中的那美好的形象,於是我們執著於追求明暗對比、筆觸輕重等技法,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讓畫動人的不再是那些技法,而是回到原點,回到令人感動的視野。這就好比攝影學習者,總會從一首詩、一幅畫、甚至是自然景觀中汲取養分,提昇自己的視野。

  回到設計蔚為顯學的當下,在各種創意/設計相關的風格、文法、技法與原則等著作的狂飆中,《夠了!創意》一書卻獨豎一格,讓我們回到創意/設計的原點,作者李奇?高德以自己一生的觀察,為身為創意人的我們每個人,開創出新的制高點。

李奇?高德其人其書

  想像在至今仍暢銷不墜的電腦模擬遊戲經典《模擬市民》(The Sims)問世前十幾年,有人便已在蘋果電腦(Apple II)上開發出相同概念的遊戲《Pet Person》,不僅吸引知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對該遊戲的高度興趣及研究,更創造出一群忠實的遊戲粉斯。想像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概念才剛出現不久,便有人在美泰兒玩具公司實現了虛擬實境概念,創造出Power Glove玩具,而且一套只要不到一百美金!這位奇才便是李奇?高德 。

  如果說文如其人、畫如其人,李奇的著作《夠了!創意》便是個見證。李奇並不打算以看似客觀的學術論述來剖析創意這檔子事,反而以親身經歷,搭配自己畫的可愛插圖,娓娓道來他在創意領域的遊歷以及從中所得到的深刻觀察。他的目的不在為我們提供創意的技法,而透過解構創意,讓身為創造者的我們每個人瞭解創意本身在當今社會所具的意涵,而惟有掌握創意的核心境況與意涵,才能進一步構築出我們想要的繁榮世界(the Plenitude),從而引發出新的創意思考與技巧。

解構創意

  《夠了!創意》一書顧名思義,是李奇對於我們所處的繁榮世界所具有的創造力的省思。李奇首先觀察到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創造力,而這創造力正如同兩面刃,一方面促成我們所居住的繁榮世界,另一方面卻又不斷的摧殘她。我們處在這兩股張力中,要如何能建構出「我們所想要居住的世界」?李奇對這大哉問,從創意族群文化、創意模式與創意的社會意涵等三大構面分析起,他認為我們繁榮世界的存續,就端看我們如何瞭解並掌握這彼此交織影響的三大構面。

  首先有關創意族群,李奇在此頗具新意的剖析四大創意族群不同的思考方式與價值。比如李奇觀察到,創意族群之間最大的溝通鴻溝,不在於一般人所想的科學與文化兩種文化的隔閡,而存在於理想族群(科學家與藝術家)與實務族群(工程師與設計師)間;而設計師與工程師兩者雖然都從渴望與需求出發、以使用者為尊,但是工程師往往將設計師誤認為只忠於自己的藝術家,兩者出於誤解所形成的對立關係,我想待過企業研發部門與產品設計部門的讀者都能會心一笑吧。李奇在此解析四個創意族群,目的在於增進各創意族群彼此的瞭解,跨越彼此的分歧,畢竟,創意族群是形塑繁榮世界的舵手。

  接著李奇依據悠遊於四個族群的跨界經驗,提煉出這些創意族群共同使用的模式。這些模式當然可以成為我們激發創意的思考方式,甚至可以是創意考古學的架構──每當我們看到一個新產品問世,或是構思一項新產品,我們可以嘗試運用這些模式來理解新產品的由來。但李奇在分享這些創意思考工具的同時,卻毋寧提醒著我們,這些思考工具與我們所處繁榮世界的複雜關係:我們不能忽視這些模式運用不當時,潛藏危害繁榮世界的因子。比如在「精益求精」這個模式裡,當人們想要做出更好的東西時,卻往往將東西做的更為複雜花俏,然而花俏與複雜卻潛藏著將世界毀滅的因子,想想1986年蘇聯的車諾比爾核電廠災難事件,由於核電廠控制模式的複雜度超越人在面臨緊急情況時所能掌握的思維模式,無法在第一時間緊急將災害規模控制下來 。

  而前述的分析,都是為了切進李奇最核心的概念──創意在繁榮世界裡的意涵,而對這意涵的理解,又如何反過來影響著我們實現創意的模式與技法。李奇一方面驚嘆於自然女神的豐饒,人類創造力的豐沛,一方面卻要提醒我們,在我們是否以我們豐沛的創造力做出不必要的垃圾?我們這些垃圾族群是否應體認夠了!創意,無論是規定「一生只能做出五件東西」,或是「只做好東西」這樣的改造繁榮世界方案,其實只是在提醒我們,好好珍惜我們的創造力與我們周遭的繁榮世界。

回到創意的原點

  套句電影超人的名言:「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李奇在《夠了!創意》一書提醒我們每個人,身為創造者,正因為我們享受創造、熱愛創造、擁有創造本身兩面刃的巨大力量,我們不能忘了身為創造者的責任。我們所掌握的創意社會意涵再再影響我們繁容世界的容貌。

  而這樣的提醒,正將我們帶回創意的原點。如同本書最後的結語「我們應當小心謹慎、讓世界變成我們想住的世界」,我們對未來的想像,影響著我們實務的設計/創意技法。如果說形式創造功能,在創意上,毋寧說理念創造技巧。比如說晚近的兩股設計思潮:簡單法則與生態設計,或可說是從這樣的原點出發,思考創意在繁榮世界的意涵,因而發展出一連串的創意思潮與技巧。

  以簡單法則及極簡風格而言,從認知科學對人類的思考模式研究成果,發掘出如何在人類所面臨資訊負載的情況下,設計出簡單易於理解的人機介面。這股回歸簡單、好用的風潮,在設計界孕生出可用性(usability)與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等實務設計原理。從唐納?諾曼對人機介面的經典研究,如《設計日常生活:如何選擇安全好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心科技》等經典,前田?約翰的《簡單的法則》以及原言哉的《設計中的設計》,我們可以體察到這股思潮如何影響了我們的創作工具與技法。

  李奇所擔心的垃圾族群是否會以漫無節制的創造毀滅了我們的繁榮世界,這股對創意的道德反思,呼應了晚近生態設計的思潮。從1996年辛?凡得來恩與史都華?考文的《生態設計》一書 倡議結合生態與設計,近十數年生態設計/綠色設計終於躍居為設計主流思潮之一,舉凡生態工法的發展,環保產品的設計,如威廉.麥唐諾與麥克.布朗嘉在《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所揭諸的思考方式與技法,同樣見證回到創意原點的重要性。

《夠了!創意》一書的前世今生

  最後,分享筆者與本書的奇遇。最早得知本書是幾年前思考創業產業時,友人推薦了這本談創意/設計的小經典。循著友人給的超連結,我來到一個李奇的粉斯Scott Gresham-Lancaster為紀念他所設立的網頁 ,下載了當時尚未出版成書的電子版原稿。該文稿原先在李奇的個人網站上出版, 2002年李奇去世後,個人網站關閉,一般大眾再也沒有管道下載電子書。Scott有感於這本小經典的啟發,便在網路上替李奇流傳這本小經典。

  記得閱讀初稿時,時為李奇詼諧卻透徹的觀察拍掌叫好,時也讚嘆李奇的多才多藝。沒想到在2007年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MIT Press)慧眼識英雄,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暨羅德島設計學院校長前田?約翰收入他所主編的Simplicity書系,原本隱身於茫茫網海的小經典終於能以最有效率的管道之一──書籍──覓得更多知音。

  在數年的轉折之後,筆者有幸能閱讀/翻譯紙本文稿,本書得以出版,或許是對李奇這位酷愛出版與寫作的奇才最大的安慰吧。MIT Press出版本書時,將李奇的自傳大幅刪除,保留最精華的創意觀察。或許是怕略過自傳部分而有遺珠之憾,MIT Press在該書出版後又重新將原本刪除的自傳以《The Plenitude: A Companion》電子稿放在網路免費閱讀 ,讓有興趣的讀者親炙李奇第一手的觀察。

結語

  《夠了!創意》是近來創意/設計議題,最具風趣親切的普通讀物(Common Reader),李奇以活潑生動的形式,呈現對創意族群、模式與道德哲學的深刻觀察。相信透過李奇的「卡通故事」,無論是正在面臨未來生涯發展抉擇的年輕人,或是想要重新反思的各行各業創意人,都會有所啟發,拓展不同的視野。

  就愛吧,身為創造者的我們,不過是這無垠宇宙的一點微塵,何不以我們的與生俱來的創造力,來愛我們所處的豐饒世界呢?

前言

好的設計來自於一連串的詰問

前田?約翰(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教授,《簡單的技術》作者)

  200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會議於舊金山召開期間,我有幸認識李奇?高德(Rich Gold)。當時我們那個專研資訊科技與創意交會的研究小組,邀請他於晚餐餐會演講。就在那次會面,我初識「豐饒之境」以及李奇所謂「四頂創意帽子」背後的理念,這四頂帽子指的是科學家、藝術家、設計師與工程師。聽他演講,初步印象是非常愉快,因為我明白,自己正在見證這世上真正的奇才——以他在諸多領域的跨界,而能分享他那四頂帽子的故事。無論他在分享時,比較偏愛哪種帽子,這四種身份總是匯聚在他身上,好似每頂帽子都為他個別的人格面向量身訂做一樣。

  幾個月後,驚聞李奇過世了,令我頗為震愕,倒不是出自私交甚稔,因為很遺憾的我沒有這個緣分熟識他,而是這世界從此失去一位奇才。在這個專家滿地的世界裡,李奇卻是位貨真價實的跨界思想家。

  要達成設計上的簡單法則,本身是趟複雜的旅程,需要匯集諸多技藝,無論是創意狂飆或是純然實際。好的設計並非出於事先限定,而是來自於一連串的詰問——正如李奇在本書擲地有聲的質問。李奇一生的創作精華就在於他對世界獨到的理解:簡單地說,這世界在創造更多的東西,但更複雜的問題在於,為何我們還甘願製造東西。答案得從我們所有人身上索求,現在請準備迎接豐饒之境所帶來的開放探索。



好的設計來自於一連串的詰問
╱前田約翰(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教授,《簡單的法則》作者)

  200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會議於舊金山召開期間,我有幸認識李奇?高德(Rich Gold)。當時我們那個專研資訊科技與創意交會的研究小組,邀請他於晚餐餐會演講。就在那次會面,我初識「繁榮世界」以及李奇所謂「四頂創意帽子」背後的理念,這四頂帽子指的是科學家、藝術家、設計師與工程師。聽他演講,初步印象是非常愉快,因為我明白,自己正在見證這世上真正的奇才——以他在諸多領域的跨界,而能分享他那四頂帽子的故事。無論他在分享時,比較偏愛哪種帽子,這四種身份總是匯聚在他身上,好似每頂帽子都為他個別的人格面向量身訂做一樣。

  幾個月後,驚聞李奇過世了,令我頗為震愕,倒不是出自私交甚稔,因為很遺憾的我沒有這個緣分熟識他,而是這世界從此失去一位奇才。在這個專家滿地的世界裡,李奇卻是位貨真價實的跨界思想家。

  要達成設計上的簡單法則,本身是趟複雜的旅程,需要匯集諸多技藝,無論是創意狂飆或是純然實際。好的設計並非出於事先限定,而是來自於一連串的詰問——正如李奇在本書擲地有聲的質問。李奇一生的創作精華就在於他對世界獨到的理解:簡單地說,這世界在創造更多的東西,但更複雜的問題在於,為何我們還甘願製造東西。答案得從我們所有人身上索求,現在請準備迎接繁榮世界所帶來的開放探索。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247797
  • 叢書系列:Act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5 x 21 x 0.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Ⅳ. 繁榮世界
我的生活實在沒什麼好抱怨的。我做出不少不同類型的東西,有些成功,有些失敗,有些很酷,有些,嗯,這麼說吧,還蠻平庸的。日子過的有趣,我不僅難以抱怨,還開始到各公司、研討會裡演講「創新」與「創造力」議題,等於是換個方式在談「讓我們製造更多東西吧」!因此,我終於有機會來談談「繁榮世界」。

我不會拿創造力或創新兩個詞來形容自己的生活,是文化決定了這樣的用語。這兩個詞聽起來不賴,對文化的運作以及整個星球的運轉不可或缺。但究竟何謂創造力?所指為何?我認為創造力最核心的概念,就在於創造出前所未有、無人想見過的事物,而不是老掉牙的複製某個成品。當然,所謂事物並非一定是實體,也可能是個點子、概念,或是一串詞語。不過許多事物都是實體,在我們的世界尤其如此。我們文化裡的實體物品和其他文化裡的話語相當。

同樣清楚的是創意有層次之分,無論是指個人創造力,或是文化的創造力。我們常說某事物比其他事物更有創意,或這件東西比那件東西更為創新;換句話說,距離現有的事物越遠、複製的程度較低,越創新。沒有創意是指「思考有所侷限」,總是想到已經存在的事物。在我們講究創造力的文化裡,我們要新穎、與眾不同、富有革命性的東西。超級市場貨架上堆的盒子總是栩栩如生的吶喊著「全新!全新!全新!」

創造力另一層意義,帶有質性意涵:它不僅僅指新穎的東西,還指好的、有用的、傳達良好的、令人印象深刻而且美麗的東西,一些人願意花大筆錢買下來,或一大群人願意花點小錢購買。創造力是小孩拿起紫色畫筆畫起圖來,或略微不同卻相關的意涵,用以描述科學家創造出出人意表的方程式、藝術家製作出新穎美好的作品。從小孩的塗鴉到畫家的畫布是個連續體,讓新的形式、新的類型得以存在。

(插圖:頁面26)
我明白你或許會想:天啊,真是可悲的命運,被詛咒終身成為垃圾族群(這是我在比較嘲諷時,喜歡用這個詞)。事實絕非如此。就我自己來說,我喜歡做東西,享受別人所稱的創作行為——在一兩分鐘內無中生有。這帶給我巨大深刻的喜悅,這是我的天性,能在二十世紀末誕生在北美洲,而不是生於中古世紀的法國,真是幸運。

或許這個族群善於栽培自己的成員,從小孩誕生開始。也因此我們花大把錢教育小孩如何具有創造力:成為這個族群裡快樂的成員。

第三種可能——這個族群完美無瑕,再也找不出更有效、更具道德的人類組織方式——也值得考慮。對此,我想許多人深信不疑:我父親曾這麼說過,如果蘇聯人看到我們國家裡所有美好有創意的事物,會馬上推翻共產主義,變得和我們一樣。結果是事情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但他的話也不全然錯。

我可以靠發明新東西維生賺錢,也喜歡如此。這是否意味如果我生於一個不重視快速持續不斷變化的文化裡,我將不快樂?還是我的可塑性高,不論生於何種文化都能適應?以目前的位置難以論斷,不過現在我寧可相信自己是幸運兒。

對我們來說,只有少數比例的人居住在跟我們同樣的天堂裡一事,實在難以理解。不管繁榮世界有何缺點,如果我們忘了這項事實,終將滿招損。

大自然如此多產而豐饒,不斷的長長長,幾乎難以損傷她。自然界在星際、物種、病毒與逆轉病毒間流轉,這些生命體總是歷經死亡、誕生、轉化、創新、與爆炸。大自然創造空氣、土地以及難以盡數的物種。簡言之,大自然就是繁榮世界,可貴在其豐饒,而非個體。個體的死亡是繁榮世界裡其他上千成分生命的開端。每個新的個體都是更多生命裡的一個實驗。每個新生命如同設計演練。在一秒內進行上億的實驗。如同你體內的細胞體會被替換成百上千次,你還是你,繁榮世界的成分來來去去。唯有在整個循環停下來,停止改變,這時繁榮世界才會有麻煩。拿掉某些成分,並不影響她。

現在拿這個概念,這個想法,這種感覺,跟當今西方思想裡最具主宰的隱喻相比——生命是場硬碰硬的生存競爭,只有最強悍、最難駕馭、最適者,最無情者才能存活。生命宛如巨大的篩子,只有最大最好的才能存活。生命是場硬仗。

會員評鑑

1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1
|
2009/01/30
我沒看過原文,但是翻譯的部分,好像不是那麼順暢,讀起來很不順。
雖然書的架構和主要要傳達的意思很好catch,但總想多看一點文字內容和作者的舉例。
不過翻譯的有點零零落落,感覺像是古狗大仙幫忙之後,再做一些潤飾的翻法,
非真的把讀者的意思弄懂;所以文中的標點符號也落的零零落落,
讀起來很吃力。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