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理性的人(上、下套書)

理性的人(上、下套書)

  • 定價:700
  • 優惠價:49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父與女的文字同盟──楊照《我想遇見妳的人生》

    文/居樂斯2011年08月19日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訪問當天,楊照甫拿到熱騰騰、剛出版的新作《我想遇見妳的人生》。隨著作者翻開書頁,從報紙專欄連載到集結成書,書裡增添了這對父女家庭生活的照片:從孩子成長重大事件的記錄,到日常不過的生活隨手拍;跟在照片下方的圖說,祝福般向書中女孩溫柔說話。透過鏡 more
  • 我們可以帶著笑看故事的那份理性,更從容面對這個忙亂荒謬的真實世界。

    文/DL2009年07月01日

    九零年代美國有個非常著名的廣告:加州牛奶銷量嚴重衰退,他們得促銷牛奶。促銷,我們一般怎麼做?折扣特價、送贈品、找代言人、宣傳牛奶對身體有多好......說不定還有人試過買牛奶抽豪宅之類的。不過當時這整個系列廣告畫面上沒有一滴牛奶,只有吃一半的餅乾、烤麵包、蛋糕......廣告大標只有兩個字 more
 

內容簡介

  我認為知識分子應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顧任艱難險阻。在艱困的時刻,我採取的立場是:批評更為重要。──薩依德(Edward W. Said)

而擁有歷史專業背景、浸淫新聞工作數十年、始終以文學情懷關注台灣社會不輟的楊照,
他的批評與質疑,是深情而溫柔、充滿人文精神的。
他想傳達的是:
面對紛亂的社會、激情的群眾、急功近利的價值觀,
我們,需要故事;從故事裡聽見,理性的聲音。

寫作時間橫跨六年,《理性的人》完整集結楊照於
《聯合報》「故事與新聞」專欄三百二十四篇精采短文。
楊照以時事為題,旁徵博引多樣古今中西歷史、故事、知識,
運用饒富智性之趣的典故諷喻月旦時事,文筆生動、寓意深遠,能自然而然地引人省思。

在《理性的人》中,楊照盡展現代公共知識分子如何就全球政經轉變、社會發展、
文化現象等多元領域事件,提出精準且深刻的智慧批判,然而又灌注溫暖深厚的人性關懷。

讓我們展開本書:
透過理性的聲音,從「故事」觀照社會。
在故事與新聞中,汲取智性閱讀的輝光,
在體悟與思考間,習得理性批判的態度。

透過《理性的人》,我們會更重視邏輯、揚棄偏見、獨立思考、擴大視野。

本書特別製作32頁2002至2008年台灣與世界大事對照表,
帶你重溫歷史與事件現場。
在時間感與台灣、世界的並比對照中,
你從理性出發關心世界,世界將展現理性的一面回應你。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

  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周刊》總編輯等職,現為《新新聞周刊》副社長、「News98」《一點照新聞》主持人。

著有: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為了詩》、《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悲歡球場》、《場邊楊照》、《Cafe Monday》、《迷路的詩》、《軍旅札記》。

文學文化評論集
  《我的二十一世紀》》、《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流離觀點》、《夢與灰燼》、《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在閱讀的密林中》、《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面對未來最重要的50個觀念》等。

 

《理性的人》自序 楊照

  一九五○年代,鋼琴家李希特(S. Richter)到布達佩斯演出,彈奏了貝多芬第七號鋼琴奏鳴曲。這首作品的第二樂章,緩慢且沉重,拖著步伐行進的大塊大塊和聲間,穿插了一些彷彿試圖想要逃走,卻又飄不遠飛不起來的起伏旋律,李希特將這樣的對比處理得極好的,音樂像一塊大磁石將每個聽眾緊緊吸住,吸往一個巨大的命運深淵裡,與那黑暗冷冽的深淵相比,人的意志如此渺小無力,想逃卻又注定逃不開。

  第二樂章結束了,聽眾還沉陷在巨大壓力氣氛中,李希特沒有多做停留,即刻彈出了第三樂章,那是一段甜美的小步舞曲,李希特超人精確的手指控制下,第一個音符出現,如同天籟般光明清澈,就在那一瞬間,半場的聽眾同時落下淚來......

  創造出這樣的音樂奇蹟,因為李希特不只了解貝多芬,他更了解共產主義社會下的生活,他演奏的第二樂章,抽象卻充滿感情地觸動了每一個人最深刻的體驗,那巨大的集體壓力,在集體下個人想要逃開壓力的夢想,夢想的渺小與虛弱。他知道聽眾會在這樣的音樂中聽見自己無奈的命運,所以他接著對比地給了他們天啟般美妙,用小步舞曲的光輝給予他們希望與撫慰。流下淚的剎那,那些布達佩斯的聽眾得到了短暫卻強烈的解脫──透過音樂,透過他們與李希特共同的感受。

  「我想大家都能同意,在我們的胸懷中,都有慈愛的感受,對於人類普遍的友誼閃光,無論那感受、那閃光多麼小。在我們的身體中,除了豺狼和蛇蠍的成分外,總會同時揉入一些鴿子的善性吧!讓我們假設這樣的慈愛善性很微弱很微弱,弱到甚至無法搬動我們的一根指頭,即使如此,微弱的慈愛善性還是會影響指引我們的心靈,當其他因素保持平衡不變時,就會在人類普遍有毒危險的本性上,產生一種有用有益的偏好。」

  這段話出自蘇格蘭哲學家大衛?休姆(David Hume)的《關於道德原則的探索》。休姆是西方理性主義最重要的奠基者,他的文章一貫冷靜說理,一貫邏輯掛帥,沒有什麼文采裝飾,然而細讀他的文章,我們清楚知道他的理性探索,最終還是建立在感情上,因為大家擁有同樣的感情,會被同樣美好的事物觸動,所以才有辦法依照這些共同感動的指引,找到條理來安排人與人之間的共同生活。如果沒有辦法對同樣的音樂、同樣的畫面、同樣的劇情、同樣的故事共鳴感動的話,那麼這樣的一群人是絕對無法和平組構成一個社會的,更別談要攜手前進一起繁榮了。

  休姆十八歲時,受到強烈憂鬱症狀襲擾,一度情緒崩潰無法正常生活,復原後就養成了貪嘴好吃的習慣,大概是以不斷進食來解除內在憂鬱壓力吧!

  可以想見,休姆終生都是個大胖子。五十八歲時,有一天在回家路上,休姆不小心跌進了爛泥灘裡,怎麼樣也爬不出來。還好一個漁夫的太太剛好走過,休姆趕緊喊救命,漁夫的太太認出來泥灘中掙扎的大胖子是休姆,是一個常年質疑上帝存在跟教會作對的傢伙,提出了條件:她沒辦法救一個無神論者,除非休姆背誦一段「上主祈禱文」,證明他還相信上帝,否則她掉頭就走。

  休姆背了「上主祈禱文」,因而能夠從泥灘中爬出來。

  漁夫太太覺得自己相信的上帝勝利了,逼迫無神論者休姆認錯悔改,然而她不知道,其實背誦「上主祈禱文」,對休姆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考驗,他根本不需要調整自己的哲學立場,他的哲學裡就包括了這部分。

  休姆認為,太初時代,單純原始的家庭裡,各個成員彼此慷慨對待,彼此之間不需要什麼正式的規範。然而為了方便、安全、互助等理由,眾多家庭連結合作,慢慢地就有了「我的」、「你的」財產認定區別,社群越大各個成員的想法利益差別也就越來越大,於是不能不產生明確的規定來維持秩序。

  大家都自私自利,為什麼還能有共同的社會秩序?依賴的就是一種共同的感受,共同的智慧,感受到暫時犧牲小的利益,終究可以換來更大更久的利益,這種算計的能力就是理性。

  比起繼續陷在泥灘中出不來,背誦自己並不相信的「上主祈禱文」是相對便宜的代價,更重要的,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個社會就是會有相信和不相信「上主祈禱文」的人交錯共存,要找出大家可以彼此幫助好好活下去的方法。

  理性的擴張,依賴每個人內在都有的共同感動,這些感動的善性指引我們判斷是非,帶領人從豺狼蛇蠍的邪惡中走出來。每個人都可以被這種美好秩序說服,所以理性社會也就同時預設了強制壓迫手段逐步消失。訴諸於人的基本理性,我們可以建構一套自利又利人的秩序,取消強制壓迫,讓每個人活在沒有強制壓迫痛苦的世界裡。

  這樣的理想,在實踐上,有其複雜的重重困難。一重困難是如何讓人體認到限制自己內在的豺狼蛇蠍貪婪,其實反而能帶來更大的利益,或避免更大的危險禍害。這種因果邏輯必須靠不斷的說明解釋,讓更多人明瞭,願意一起努力建構對大家都最好的善性秩序。

  道理可以說,也總有先理解了道理的人可以反覆進行申說,然而,道理說得越多,往往也就變得越空洞,反覆聽見同樣的道理的人,往往也就變得麻木無所謂了。

  我從一九九○年開始寫新聞評論。兩年後,本來不定時的評論,變成了固定專欄。再過幾年,我接手負責政治新聞雜誌的編務,又從業餘的觀察評論身分變成專業新聞工作者。一路寫下來,我抱持的一貫態度就是理性說服。盡可能講清楚評論的邏輯與標準,同時盡可能保持觀點的前後一致。

  這樣的工作,不會隨著經驗的累積,變得越來越輕鬆,相反地,時間越久,壓力越大。壓力來自於如何在快速轉化的社會裡維持前後一致的立場,包括政治上的立場,也包括社會公平議題上的立場。壓力還來自於如何讓自己不至於因為長年講同樣的話而感到厭煩。

  有一段時間,我對於工作上必須撰寫的新聞評論,極度不耐。同樣的問題,反覆出現,也就反覆成為我們評論的對象,然而對同樣的社會毛病,可能每次講出不一樣的新鮮道理嗎?道理就是那些,如果要刻意標新立異、語不驚人死不休,那講的就不是理性道理了。

  所以,就只能不斷重複自己寫過、講過的,到讓自己對這些道理也都感到空洞、麻木嗎?

  小時候,有一陣子外婆來住。清晨外婆會把我叫醒,跟她一起去圓山運動。其實就是走路,爬一段石階梯,到達一片俯瞰基隆河的平台,幾個年紀跟外婆相仿的太太們聊聊天。

  有一個中年男人,每天都會拎著羽毛球拍,經過外婆他們所在的平台,繼續往上爬,幾乎毫無例外,每次他經過,一定有人低聲地說:「那個陳世美!」

  陳世美?這應該是舞台上或電視歌仔戲裡出現的名字,再自然不過地從太太們口裡講出來,直接指涉現實,每個太太都跟著點點頭,一切了然於心。

  差不多同一時間,我的二姊和三姊迷上了珍?奧斯汀的小說。她們每天討論到底傲慢是什麼,偏見又是怎麼一回事。我繞在她們身邊聽得滿頭霧水,覺得她們不一個大我兩歲,一個大我四歲,為什麼就神奇地知道如此深奧的東西?人的品格,抽象的性情,性情與命運的關係,諸如此類的。

  後來我自己讀了小說《傲慢與偏見》,進入伊麗莎白和達西的世界,突然之間,本來抽象的東西,變得再具體不過,本來以為深奧的道理,也變得容易掌握了。我不會再空洞漫無頭緒地想什麼是「傲慢」,什麼是「偏見」,我只需叫喚出小說裡這兩個角色的形象與行為,傲慢與偏見就清楚在我眼前供我掌握。

  小時的記憶,加上長年對於小說創造的堅持,讓我想到了故事,想到了故事在具現、彰示道理上可以發揮的效果。

  「故事」,至少有兩層相關但不完全相同的意思。一層指的是有情節的傳奇,一段或長或短人類特殊經驗的過程。另一層泛指「過去的事」,大大小小曾經發生的事,尤其是那些太小太瑣碎沒辦法被歸類為歷史的事。

  這兩種意義的「故事」,有共同的特色──把我們從現實生活裡帶出去,讓我們看到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別人的經驗。故事擴大我們的視野,更重要的,故事提供我們豐富多樣性,讓我們不必困守在每天反覆、有限的事物裡。

  為什麼不用豐富多樣的故事,幫助我從空洞、麻木的新聞評論中解脫?

  用別人的故事,對照自己身邊的新聞,後面依恃仍然還是普遍理性的信念。憑什麼故事可以映照新聞,不只是隨意東拉西扯並排並列?因為即使是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裡所發生的事,只要是人類經驗,就不會也不能離開理性道理範圍,再怎麼不一樣的經驗,追究到根柢,都還是普遍理性的變形運用。故事離不開理性道理,當然,故事比抽象的理性道理有趣、迷人。

  故事也比日夜川流來來去去的新聞有趣、迷人,而且讓人難忘。就新聞寫新聞的評論文章,等到新聞消失被遺忘了,就沒有任何存留價值了。用故事來搭配對照新聞,新聞消失了,故事還在,還值得被聽到被流傳,被拿來映襯其他現實生命經驗。

  就算有一天,連故事都留不住,都消失遺忘了,理性的道理還在,建構一個理性社會,讓大家都能理性溝通說服,免於愚蠢免於迷信免於壓迫,那樣的夢想,一定還在。

二○○九年六月一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735139
  • 叢書系列:楊照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83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4.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披頭四」領勛章

看到政治人物紛紛假裝自己對年輕人的流行文化有多喜愛、有多了解,我忍住笑,講了「披頭四」和英國政治的一段有趣交流。

一九六五年六月十二日,工黨執政的英國政府突然宣布,要把「大英帝國爵位勛章」頒給一個新崛起的樂團,這個樂團前一年曾到美國演出,創下了驚人受歡迎的紀錄。他們去上美國當紅的電視節目「蘇利文秀」,現場有七百二十八個座位,竟然有超過五萬人來索票。「蘇利文秀」播出時,有七千三百萬名觀眾在電視機前收看了他們的訪問與演唱。這個樂團的名字叫作「披頭四」。

「披頭四」在美國接受訪問時,講了一堆胡言亂語。記者問:「可以在這裡唱寫歌嗎?」代表回答的約翰.藍儂說:「我們要先拿到錢再談。」問:「你們成功的祕訣?」答:「我們有公關人員。」問:「你們希望從美國帶回什麼東西嗎?」答:「洛克斐勒中心。」問:「你們對於貝多芬有什麼看法?」鼓手林哥搶著回答:「我愛死他了,尤其愛他寫的詩。」然而,顯然美國人愛死了他們這種胡言亂語的風格。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任何英國流行音樂歌手成功進入過美國市場。

工黨的政治人物們,著眼於「披頭四」在美國的成功,所以覺得應該頒勛章給他們,表揚他們對大英帝國的貢獻。當然,工黨的政治人物也想藉由「披頭四」的人氣,鞏固他們在英國青年選票方面的優勢。不過消息傳出後,立刻引來了各方的抗議,抗議工黨政府誤用濫用「爵位勛章」,減損了勛章的崇高意義。

大英國協所屬的各個國家,都有人憤而退回自己所領的勛章。還有一位退役上校對記者表示:他本來打算要將自己一生得過的十二枚戰功勛章,再加上一千一百萬英鎊的遺產通通捐給工黨的,現在改變主意了,因為工黨不尊重代表他生命榮耀的勛章。

那麼多人反對「披頭四」領勛章,「披頭四」自己呢?他們見了面聊起這件事,「大家一致認為這是很蠢。」藍儂說。不過在經紀人力勸下,他們決定還是去領勛章。藍儂回憶:「在白金漢宮裡等著的時候,我們一直笑一直笑,笑得東倒西歪,覺得每件事都好好笑。有個衛兵過來告訴我們領勛章時該如何踏步,應該走多少步,然後見到女王時要行屈膝禮。我們心裡想的卻是:她不過就是個女人嘛。」「我討厭社交,社交虛偽極了。你可以輕易透視這一切,看輕在場所有人的嘴臉,他們真的都很虛偽。」藍儂說。

政治人物沒有看懂的是,「披頭四」之所以受歡迎,正因為他們代表了鄙視虛偽舊勢力的情緒。用舊勢力的勛章來獎勵他們,真是個超級大反諷。「披頭四」就算去領了勛章,舊勢力也收編不了他們,只是給他們另一個嘲笑舊勢力的機會罷了。選舉到了,所有想要藉機利用青年流行文化力量的台灣政治人物,都應該先看看「披頭四」領勛章的教訓。

克服、超越身分之必要

我們的政治人物喜歡用自己的出身去「鞏固基本盤」,所有的思考都從自己的身分立場出發,卻忽略了做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必須克服、超越自己的身分。

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是個非常複雜的人。他的政治生涯起起落落,當他成為最年輕的參議院黨鞭時,他看起來像是全美國政治手腕最高明,無人可擋的超級明星;可是被越戰搞得焦頭爛額,一任總統沒有當完就宣布不競選連任的時候,他又看起來像是個可憐復可厭的大蠢蛋。

詹森的矛盾還不只是這樣。他剛當上參議員時,一九四八年發生了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墨西哥裔士兵歸葬的風波。這位二十六歲死在戰場上的Felix Longoria 原來被草草埋在太平洋的小島上,三年之後遺體才終於運回德州家鄉。可是因為他是墨西哥出生的有色人種,德州的殯儀館竟然拒絕提供葬禮服務。Longoria 家人透過墨裔美人退伍軍人協會向詹森陳情,詹森立刻發動全辦公室的人力,在一天當中幫忙安排讓Longoria 可以光榮下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等於是賞了充滿歧視偏見的德州白人一記響亮耳光︱你們不服務Longoria?為國犧牲的這位士兵他還不屑接受你們服務呢!他有資格在阿靈頓公墓接受三響禮炮的致敬!

可是因為這件事而成為墨西哥移民心目中英雄的詹森,任期內卻一再地阻擋墨西哥移民們最在意的法案︱嚴格取締非法打工,結果是德州大農莊可以輕易找來非法工人,只付低得不能再低的工資,相對地就影響了合法移民的工作機會與工資水準。

幫詹森開過車的司機當中,有一個叫Robert Parker 的黑人,他後來寫了一本自傳,裡面回憶了跟詹森相處的種種痛苦。詹森經常毫不掩飾地用充滿歧視的語言臭罵Parker。有一次詹森還用近乎威脅的口吻告訴Parker,「只要你一天是黑人,你就一天沒有名字。黑鬼,不管人家叫你什麼,你都接受。假裝自己是件家具!」Parker 當然很受不了這種侮辱,尤其是侮辱出自堂堂的美國總統!

可是回憶過這段不愉快的往事,Robert Parker 的結論卻是:「我愛詹森,因為他給了我真正的自由。」是了,這就是詹森最大的矛盾,一個出身南方的政治人物,身上帶了濃厚的白人優越感與對黑人根深柢固的輕視,卻在他擔任總統的任內,以近乎不可思議的決心與毅力運作國會通過了劃時代的「民權法案」,給了黑人真正可以和白人平起平坐的權利。在這點上,不只Parker,所有的美國人,都該感謝詹森。

詹森的矛盾,其實正顯示了他超越自我出身與觀點的難得政治視野。當國家的大權到他手上時,不管他原來是怎樣出身怎樣的人,他都被逼著看到了整個國家最需要的前景。他可以還是不喜歡黑人,看不起黑人,不過他知道黑人民權問題不能不解決。到了那麼高的政治層級,出身、身分不是資產,而應該是政治人物要努力去克服、去超越的問題。詹森克服了、超越了,台灣最高層的政治人物,有辦法克服、有辦法超越嗎?

最美好的時刻

TLS,《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發刊百年,特別編製了選集,選集封面是一張精采的照片,我看著案頭上的書封,對照《邱吉爾傳》,寫了這樣一個書籍與人親密相接的美好故事:

一九四○年初夏,法國向希特勒投降,整個歐洲幾乎都在德國控制下了,唯一的例外只剩孤懸海外的英倫三島。新任首相的邱吉爾,在獲知法國投降後,發表了四十分鐘的演說,表明不會放棄與希特勒對抗,那場演講中最著名的一段話說:「希望大英帝國即使存在千年,千年之後,人們談起這個時刻,仍然會說:『那是他們最美好的時刻。』」

發表演說的同時,邱吉爾當機立斷,嚴格要求分布在全世界的英國海軍,全力阻止法國海軍艦艇落入德國人手中,必要時不惜予以擊沉。法國憤怒地提出抗議,表示他們跟德國簽下的協議,明列了海軍艦隻不會投入戰場。邱吉爾不為所動,數以百記的法國艦艇被迫向英國投降,另外有數以十計的艦艇在港口、在海上被英國人擊沉。

邱吉爾無情對待昔日盟友,事後證明是對的。不能控制法國海軍,希特勒忌憚大英帝國強大海上勢力,一時無法安排渡海攻擊。為了屈服英國人的反抗意志,入秋之後,希特勒開始利用戈林建立起的優勢空軍,對倫敦展開了反覆空襲。

那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恐怖經驗,沒有前方後方區分,沒有白天黑夜的差別,機隊從空中呼嘯而至,炸彈從天而降,須臾間,炸彈落在哪裡,那裡的房屋就被炸毀了,活得好好的人就被奪走了性命。

那年十月,留下了一張經典照片。場景是Holland House 的圖書館,空襲之後,圖書館的屋頂被炸翻了,地上堆滿了燒焦的建築殘物,然而奇蹟般地,兩排裝滿皮面精裝書的書架竟然昂然站著。更神奇的是,照片裡有三個穿呢絨大衣戴外出帽的紳士,站在瓦礫堆中,一個兩手插在口袋裡專注檢視書架上有些什麼書,一個一腳跨上書架底層,正要取書,還有一個已經翻開一本書認真地讀起來了。

這些人是誰?是來檢查建物狀況,卻被滿牆的書籍給分心了的公務員?是平常就習慣來圖書館看書的人,即使轟炸也無法阻止他們?還是剛巧路過忍不住駐足的倫敦市民?我們不知道。但看到這張照片的人,必然立即感受到內在一股真誠、無可抗拒的對於書籍、對於閱讀的熱情。

在瓦礫堆裡仍然忍不住要閱讀,最大的動力顯然來自於對書本所含藏的知識的好奇。總是有我應該具備卻尚未具備的知識躲在書本中,這種熱情同時表現為一種生命的謙虛態度。好奇與謙虛,正是台灣這個社會當前最缺乏的。我們對過去是怎麼回事沒有興趣,對別人過怎樣的生活沒有興趣,對不同價值不同想法的來龍去脈沒有興趣。因為太驕傲了,驕傲到只在意要講當下的、自己的意見。

別人身上的凍寒

內政部兒童局公布了一項統計數字,讓我晚上睡不著覺。爬起來寫了這一段故事。

一位公爵夫人心血來潮,決定到附近的修道院去拜訪。時值冬季,天氣冷得很。修道院很窮,買不起生火的柴,空氣簡直凍得死人。公爵夫人一邊發抖一邊問修道院的僧侶,這麼冷的冬天要怎麼過,僧侶回答:「我們只能用紀律和祈禱的熱情來抵抗寒冷。」公爵夫人聽了大為感動。

回家的路上,公爵夫人一直想著要為修道院裡的僧侶們做些什麼,進了門,僕人幫她將厚外套脫掉,並在起居室的壁爐裡加上兩大塊柴,伯爵夫人把管家叫來,命令他立刻送一些柴到修道院去。

然後,伯爵夫人要僕人將她的長躺椅推到火爐旁,火爐的暖氣慢慢讓她的身體恢復了力氣,寒冷的感覺離開了。一會兒,管家進來問:「要送幾車柴去修道院呢?」

沒多想什麼,伯爵夫人回答:「等等再說吧!天氣好像也沒有那麼嘛!」

這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梭維斯特小說《屋頂間的哲學家》書中的一段小故事。訪問修道院的當下,伯爵夫人的感動與同情,是真實的,因為她自己身上的凍寒是真實的。可是後來坐在火爐旁,身上的凍寒消失了,伯爵夫人同時也就感覺不到修道院僧侶的痛苦,很自然地以為他們過的生活跟她自己一樣溫暖舒服了。

大部分時候,我們都跟伯爵夫人一樣,用自己的感覺類推別人的感覺,除非自己痛苦,否則就無從理解別人的痛苦,這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自私。就是因為意識到這層再自然不過的自私,所以現代文明裡,才會那麼在意公平。不公平的社會裡,有錢的人過舒服的生活,就算他周圍到處有無助的窮人,他也看不到感受不到窮人的痛苦。所以要透過種種機制,盡量拉平富人和窮人的生活差距,我們才有可能得到一個大家可以彼此理解彼此同情幫助的環境。

也因為顧慮到人類這種天生的自私,現代文明裡,也才會那麼重視關於「同理心」的開發與教育。「同理心」就是即使我坐在火爐前烤火,我都還有辦法透過想像,察知沒有柴可以燒的修道院裡寒冷的感受,因而能夠被那想像的寒冷刺激,願意趕快送幾車柴去幫助那些僧侶,不是想當然耳地以為僧侶們也都活在溫暖空氣裡。「同理心」與同理心賴以成立的想像力,都需要教育與訓練,才能擺脫自我自私,主動地設身處地感受別人的情況。

內政部兒童局推估,台灣竟然有高達三十六萬兒童,生活在貧窮邊緣,這是多麼可怕的數字!更可怕的,其中只有七萬五千人獲得救助,為什麼有那麼多小孩,活得那麼辛苦,卻沒有人幫他們?

因為這個社會,沒有教會活得舒服的人,怎麼去看到、去想像窮苦人的生活。想像和自己不一樣的生活的能力,在這個社會上,越來越不受重視。我們過得或許沒有像伯爵夫人那麼豪華,然而有一件事,我們跟故事裡的伯爵夫人越來越像,那就是一旦自己舒服,就無法理解想像還有別人在痛苦,也就從來不會感覺到有替人家送柴去的迫切性。

不相信嗎?讓我們打個賭,看看那幾個努力想要當上我們國家領導人的各黨明星、天王們,誰會對這個數字這個新聞,有切身感受的?誰會不只講幾句門面話,會被想像中這幾十萬兒童日復一日痛苦的貧窮生活給干擾了,沒有找出辦法來,就睡不著覺,就不能正常跑行程拚選舉?

我賭一個都不會,你呢,你賭他們會不會?

會員評鑑

4.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10/02/04
初讀楊照,是由小說《暗夜迷巷》開始,可是最愛讀的卻
是他的雜文,雜文一類,不特意以文學為事,可是娓娓道
來,在緊要處一針見血,其實更見性情、韻致。或許\是寫
小說琢磨出來的功\力,楊照寫古典音樂、棒球,即便不諳
此道的人,讀來也是津津有味。

說故事論政,古代有史論,也有寓言,只是有時候教化意
味太強,反而減卻了滋味。楊照摘引史事細節,故事說得
精采,評論則點到為止,極少過火之處。

網路上有不少持不同意見著,喜歡緊抓楊照「故事」裡的
環節,搖舌譏諷,大以為不然。只是卻不見他們也說幾個
精彩的故事來聽聽。
展開
user-img
4.0
|
2009/11/30
單單書名就有批判的意思,批評現在這個進步的社會,卻缺少真正理性的人、理性的公民
書中收錄的文章或許\因為是刊在報紙的專欄,所以篇幅都不大,而且大多是針對當時發生的時事,利用歷史或其他事件予以針砭,個人頗為色彩濃厚
但是我欣賞的是作者的博學,以及對某些事情的思維方式/角度,讓我覺得事情並非單單只有一面,對於他人的想法要更尊重;這些事是課本沒教的,更是在社會上學不到的,有的只是批評及攻訐,反正非我族類即是異類,這種狹隘的思想如何成長,如何成為泱泱大國?
或許\,台灣人已經被民粹政客給離析了,那些人得到的短暫的權勢,卻失掉一世的英名跟萬世的罵名。怪哉!這些人竟然還被譽為英雄,是非顛倒至此,家國何以強盛、何以延續;缺乏高水準的人民,似乎只會讓社會有更多的拉扯,或許\因為眼界還是過往經驗造成的,讓醉者舉目皆是,醒者亦蒙上眼睛
與其說有誰願意說真話,不如說有誰願意聽真話,或許\假話更讓人激昂、快意,但是聽多了好話,自欺欺人久了,或許\就信以為真了!假話亦真,真亦假
到底是要隨波逐流,還是當個理性的人,如此簡單的問句,此時此地卻不容易回答阿!
展開
user-img
5.0
|
2009/08/26
愛書同好們,雪茄客vince我推薦給大家的好書,絕大多數都是好幾年前的書,主要是我必須在幾年之後再度翻閱\,能夠依舊獲得感動與充滿閱\讀喜悅的書,才會推薦給各位;不過,今天我想要打破這個原則,鄭重推薦一本昨夜(2009.7.30.)才讀完的書,那就是由楊照所寫的「理性的人」(上、下集)。

我覺得理性思考很難,若能自成一套理性、具有邏輯的思考體系則更難,而能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就可說是此生無憾了~透過閱\讀楊照這套書,雖不能立刻讓你我成就以上3種難題,而能讓自我提升到更好的境界,但我深深相信至少可以找到一些讓自己成長的蛛絲馬跡;雖然花了比書價還多的DHL費用從台灣運來這套書,但實在值得,因此,非常榮幸能在花2週仔細品味後,推薦給也愛書、也心疼台灣、也堅持自我價值的同好們~

我從小就喜歡看伊索寓言,雖然不能完全理解書裡的\"大道理\",但也約略能從小故事裡懂得若干為人處世基本之道(當然,當時喜歡伊索寓言是因為故事簡單有趣,才不是因為什麼想懂得為人處世之道啦),就算現在,偶而在入睡前也還會拿起伊索寓言,翻兩頁看過幾則小故事後,才滿意地入夢鄉。新新聞總主筆楊照所寫的這套「理性的人」,簡單來說就是給成人看的伊索寓言啦!博學多聞的作者在這324篇短文裡,每篇開頭都點出一則當時社會上發生的事情(無論是文化、政治、社會或甚至是娛樂),然後透過一則古今中外的小故事,引領著讀者從故事中反思台灣社會在近代洪流裡的種種現象~

每每在看完小故事而被楊照引導到他所引申的結論時,都會驚覺這樣論述方式的簡單、動人與深刻,而不自覺地停留一兩分鐘,在內心深處省思自己對那個社會事件的想法;雖然我有時並不全然同意楊照那樣的引申或闡述,但我想他已經成功\了,作者帶領著讀者從內心取得自己思考後的結論,至於是不是跟他相同,我想楊照應該不會介意才對;因為vince我相信他所在意的,應該是希望台灣社會能多一些具有思考意願,且具有自己一套論述與思考體系的同胞們,因為這樣才能使我親愛的母親-台灣,展現更令人期待的未來~

「理性」其實並不是「不帶感情」,反而是必須基於對某種中心價值的深厚情感,才能堅持「理性」的思考、判斷及行動。就如同書裡那則\"以慈悲為名的凌虐\"故事所說的,Vince我也曾對那些不做功\課記者所提的白痴問題感到憤怒,卻也僅止於此;你我何曾想過自己可能在付出許\許\多多慈悲的同時,卻帶給\"受惠者\"你所未能察覺的凌虐??我們偉大又無限的關懷與同情,到底有多少是基於同理心的付出??到底有多少是不帶任何負擔的給予??

我最親愛的同好們,在我們不知不覺習慣了微型網誌(像是噗浪)那樣衝動式發言與回應的同時,或許\你可以跟我一樣買這套書來看看;當你每晚入睡前花10分鐘讀完其中兩則故事,想想自己的感受後,衷心盼望能跟我一樣香甜地、自在地、帶著豐富感情地進入理性的夢鄉~

vince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