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聽話

聽話

Askungar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人帶走她的女兒,
並在她額頭寫上「沒人要」三個字?

  2010南瑞「天鵝獎」(Stabilo Prize)最佳犯罪小說作家獎得主 挑戰道德、人性議題大作

  一個陰雨綿綿的夏日午後,一班開往斯德哥爾摩的火車中途機件故障,被迫暫停在郊區小站。但是等列車修復完畢,朝目的地高速進發的時候,車上一對母女卻被拆散了。車掌一路照看著落單的小女孩,母親則搭計程車火速趕往中央車站,孰料女孩竟在眾目睽睽之下消失無蹤。明明在場有幾百個可能的目擊證人,卻誰也說不出事發經過。
 
  警方原以為這是件單純的綁架案,將調查對象鎖定在剛與女孩母親離婚的爸爸身上。事實證明他們大錯特錯。幾天後,女孩的屍體出現在斯德哥爾摩北邊數百公里的一所醫院停車場,全身完好無傷,死因是過量胰島素注射。但兇手把女孩的頭髮剃光,並在她額際寫上「沒人要」幾個字。
 
  奧森精準地刻畫出調查小組成員的鮮明性格、寫實的警察辦案程序、兇手的思維行動,甚至受害者成為幫兇的心理轉折,卻又不帶絲毫價值判斷,是非善惡都留給讀者決定。《聽話》具有高度的懸疑性、絕無冷場的快節奏,劇情峰迴路轉,人物刻畫細膩,是一部媲美《神秘森林》的犯罪文學傑作。

作者簡介

克莉絲汀娜.奧森(Kristina Ohlsson)

  現年三十歲,卻有著超齡的豐富經歷。她學政治出身,曾在瑞典外交部和國防大學擔任研究員,專精中東衝突與歐盟外交政策,現職警察總局的維安政策分析師。

譯者簡介

陳靜芳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譯有《詩人》(麥可.康納利作品)、《舞者之歌——鄧肯回憶錄》、《未完成的肖像——在賈克梅第的巴黎畫室》、史蒂芬˙金《桃樂絲的秘密》、《愛因斯坦的夢》作者艾倫˙萊特曼之《診斷》、哈尼夫˙庫雷西《全日午夜》以及瑞典文的青少年文學作品《微笑的狗》(Hunden som log)等書。現旅居瑞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294796
  • 叢書系列:iREAD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星期一

出於某種原因,當他任思路漫遊時,遲早都會想起那份病歷。而這最常發生在夜深人靜時。

他靜靜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天花板上有隻蒼蠅在動。黑夜和休息對他從來發揮不了多大作用。當太陽消失,疲倦與黑夜襲來、包圍住他時,他彷彿變得毫無防衛能力。而缺乏防衛能力對他而言,和他的整個天性相違背。他一生中,大半時候都在防衛、都在隨時做好準備,儘管多年來的訓練,他依然覺得很難在休息時做好準備。他必須清醒,才能隨時準備就緒。他習慣保持清醒。而當他拒絕讓身體得到該有的睡眠時,他早已習慣不向那還留在體內的疲倦讓步妥協。

他可以肯定地說,他已經很久不曾夜半哭著醒來。而回憶會帶來痛苦、讓他變得脆弱,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就這方面而言,他致力追求心靈平靜已大有斬獲。

話雖如此,當他真的緊緊閉上雙眼,而且四周非常、非常安靜時,他仍然看到她就在眼前。她龐大的身軀從漆黑陰影中浮現,他可以看到她搖擺的身體朝他而來。緩緩、緩緩地走著,她一向如此。

一想到她的氣味,他仍然感到窒息。漆黑、甜美,而且滿是塵埃。令人無法呼吸。一如她書房裡的那些書。而且他可以聽到她的聲音:

「你這一事無成的窩囊廢,」那聲音低吼。「你這沒用的畸形兒。」

語畢,接著總是一陣皮肉痛和懲罰。火炙。火的記憶還存在他體內某些部分。他喜歡用手指輕撫過那些傷疤,並知道自己活下來了。

在他很小的時候,以為懲罰是由於他老做錯事,因此他依照孩子的邏輯試著要把所有事情做對。困惑又堅持。然而一切仍是錯上加錯。

當他年紀更大一些時,就比較明白了。簡而言之,根本沒有對的事。懲罰不僅是由於他的行為,而是因為他的本質與存在。他之所以受到懲罰,是因為他不該存在。假如沒有他的話,就不會死。

「你不該存在的!」她朝著他的臉咆哮。「你真邪惡、真邪惡!」

之後的哭泣,在火炙之後的哭泣,必須靜靜地、不發出一點聲音。靜靜、靜靜地,免得她聽見。否則她會再回頭,不放他干休。一向如此。

他記得她的指控不斷引發他內心一股強烈的焦慮。他要如何和她指稱他犯下的過錯和解?他要如何改過自新、彌補自己的罪過?

那份病歷。

他找上醫治的那間醫院,翻看的病歷。他主要是想瞭解他犯下的罪行有多嚴重。那時他才剛成年。才剛成年,可是由於他的邪惡作為,已經永遠罪過一身了。然而令人料想不到的是,病歷內容使他從罪人變成了自由身。隨著那份解放,他漸漸變得強壯,而且慢慢復原了。他開始過嶄新的人生,也需要對生命中的重要新議題表態。問題已不再是他該如何補償別人,而是他該如何得到別人的補償。

他躺在黑暗中淺笑,並斜眼瞥看他挑中的新娃娃。他相信——他從來就無法確切肯定——至少他相信她會比其他娃娃撐得更久。她只需要學會處理她的過往即可,就像他學會處理自己的過往。她只需要一隻堅定的手臂,堅定的手臂。

以及好多好多的愛。他那不凡而獨特的、引領著她的愛。

他小心翼翼地輕撫過她的背。出於不慎,也或許他其實沒看到他在她身上造成的傷,他直接摸過其中一道剛留下的瘀痕。那瘀痕有如一灘漆黑的小湖,橫布在她的一邊肩胛骨上。她身體一震、驚醒了,轉身面對他。那眼神充滿恐懼。她永遠不會知道,當夜幕降臨時,等待著她的是什麼。

「時候到了,娃娃,我們可以開始了。」

她的嬰孩臉孔綻放出一抹美麗、猶帶些許睡意的笑靨。

「我們明天開始。」他低語。

接著他轉身躺回床上,目光再次定定注視著天花板上那隻蒼蠅。沒有休息。

會員評鑑

4.5
18人評分
|
1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聽話】試讀~讓世界聽見我說的.話

在前陣子與同事進行的專業分享及討論中
剛好提及了關於孩子遭受父母言語暴力的狀況
這些孩子不僅對大人的信任關係蕩然無存
也常會在半夜哭醒
在治療課程中常以摔東西洩忿、躲在桌下或是黑漆漆的小房間中求安穩感覺的他們
卻在大人面前壓抑情緒、逃避害怕
無法用適當地方式表現出自己對那些不當對待及言語的不滿或甚至與之對抗
在我讀完此書以後
聯想到了這些被自己無法選擇的環境所困的孩子
在他們原本是空白的螢幕上
無助且困惑的被迫染上醜惡的色彩

在這【聽話】這本書裡
一個被虐待的成長過程所造成的扭曲人格
最終在心靈上投影出一幕幕錯誤的矯治及療癒畫面
並在投射到他人身上的過程中成了慘絕人寰的命案

【聽話】Askungar 這本書是從一個孩子的失蹤開始的
帶著孩子乘坐火車的單親母親
在火車維修暫停時因故暫時離開了孩子身邊
爾後在所有大人都疏失及有人刻意安排的狀況下
孩子失蹤了
原本以為是單純的失蹤案
就在警察們還樂觀的以為可能是被和母親離異的父親強行帶走的推測時
發現了全身赤裸的孩子的屍體
頭上還被刻著「沒人要」三個字
這個用孩子當成象徵及傳達工具的變態殺人魔
讓失蹤案急轉成了命案
也讓任何一點蛛絲馬跡
都成了無法被忽視的
破案關鍵

這故事可說是非常的精彩
情節張力十足
節奏緊湊
令人著迷的不忍放下
最精彩之處在於這本堆裡小說裡的角色均帶著濃厚的情感
在案件的公事公辦之餘
也將私人的感情及內心想法表現出來
作者讓這些角色的私人生活部份與愛情、婚姻、親情等扯上關係
長期與已婚教授以一種相互慰藉方式在交往的女人
因無法處理妻子產後憂鬱症最終不敵誘惑出軌而婚姻告急的男人
離婚並獨自撫養孩子卻因新男友若即若離而煩惱的女人
有變態戀童癖並對妻子暴力相向的男人
忍受他人暴力虐待卻還誤以為是愛情的女人
孩子長大卻與自己的心靈與物理距離都千里遠的男人
以過度的愛和掌控教養自己孩子的女人
作者企圖在這故事裡刻化出每個角色內心的一角
以這種呈現方式譜出的故事
讓無論是偵辦案件的警察們
那些身為他人父母者
那些被扭曲觀念而成為兇手的人們
都被纏繞在許\多無法掙脫的情感絲線中
給人活生生的真切感
他們的世界與案件同步
案件並沒有讓這些日子停擺\
它們仍在同一個時空裡存在
繼續在這場抽絲剝繭追查真相的過程裡
扮演著扯動每個人物與讀者的重要角色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
像這樣高度針對各個角色私生活及想法來描寫的推理小說
唯一被忽視的卻是孩子本身
彷彿在應證孩子在故事中被兇手當成報復工具
來讓母親感到痛苦
被當成物品般以成就個人所需的象徵意義
讓兇手得以用傳達訊息的方式來療癒與慰藉
與自己的過往和解
逃離又趨近那些苦痛回憶
孩子所占有的畫面全僅是睡眠
與永遠的睡眠
而相對於其他角色
兇手本身的背景及心理狀態描寫偏少的狀態
似乎也帶著一種被忽視 被否認 因邊緣而被社會甚至家人所遺棄的悲哀
彷彿在訴說也曾是孩子的他被拒絕接受存在的事實
這樣的事實讓人在覺察後無法不感到難過
也正因為如此
後來我才想到
原來「聽話」二字在大人的想法裡全是主觀強勢的上對下
要求他人聽我們說話
聽從我們說的話
但在那些幼小的心中
那些迫切渴望被他人所接受、被人所理解的人心中
他們所需的卻只是有人能聽他們說話
以及
最重要的
聽出他們那些即使從未開口也不曾停止過的無聲吶喊而已

在書末最後的結局呼之欲出之時
這故事所鋪成的情緒已讓人滿溢
整個邁向真相的推敲過程也富含抽絲剝繭的滿足
那些對我們如此明顯的線索和徵兆仍在使角色們有如被放在迷宮中的白老鼠在裡頭亂竄
讀者們替角色著急
而在暴力色彩與緊張、崩潰的陰暗下
孩子們安祥的睡著
呈現一種苦痛再也與他們無關的寧靜
讀到最後我不知道該指責那些不慎重考慮行為後果的成人
或輕忽生命與責任的家長
還是那些因此找不到正確方式適應人生與社會
最終無法成就完整人格的生命

「他已經很久不曾半夜哭著醒來。而回憶會帶來痛苦、讓他變得脆弱,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就這方面而言,他致力追求心靈平靜已大有斬獲。」~ p4

在同事的專業分享討論中
孩子最終能在被語言暴力時反擊
大聲與父母吵架
這個通常被一般看做是不乖不聽話的行為
成了這個療程裡最大的進步指標
代表著一個積極明確且適當適時表現出來的生氣的情緒
孩子不再半夜哭泣 不再把小房間封閉的黑漆漆
而這世界
也終於聽見他想要說的


也許\這就足夠了

100 0529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5/31
一列開往斯德哥爾摩的火車在接近終點站時,收到故障通知被迫暫時停車。等待維修的數分鐘內,不想吵醒熟睡中的六歲女兒莉莉安,莎拉下車打了通電話,卻沒來得及趕上火車。心急的她火速打電話求助站務人員,列車長保證會親自照料小女孩,豈料火車進站時,在眾目睽睽下莉莉安竟然憑空消失,只剩下紫色小涼鞋,而同車旅客沒有人目擊事發經過。

「假如在大人生命中得到其應得的地位,那麼孩子走失的機率會更小。」

老探長艾立克領軍的調查小組負責偵辦,憑著多年來累積的高度專業能力及敏銳直覺,從莎拉過往的家暴記錄及離婚事實,很快研判這是一起單純的監護權搶奪戰,並將案發後行蹤不明的女孩父親列為頭號嫌疑犯。即便莎拉極力否認丈夫涉案的可能性,而調查小組成員裡唯一嗅出不尋常端倪的菜鳥女警探芙蕾卡的意見也完全不被長官及同事採納。

隔天,莎拉收到一個裝有女兒衣物與頭髮的包裹。緊接著第三天,警方獲報在斯德哥爾摩北邊某醫院停車場,發現一名赤裸童屍,全身完好無傷,唯頭髮被剃光,額頭上寫著「沒人要」三個字。正當警方把調查主力放在尋找女孩父親的下落未果,又一名兒童失蹤,不同的棄屍地點,相同的犯罪模式,急轉直下的案情讓警方錯愕,重創小組士氣,卻也讓膠著的案情露出曙光,驚覺這絕不是單一的兒童失蹤案,轉而正視芙蕾卡對案情的推測,將看似無關的零碎線索重新拼湊,調整辦案的方向。然而這回警方的腳步依然不夠快,又一名兒童失蹤了……。

【聽話】以一起看似單純的兒童走失案開始,陸續牽扯出婚姻暴力、受虐兒、墮胎、產後憂鬱症、戀童癖、外遇、社褔體制缺失、職場性別歧視及職業道德等等關乎社會、家庭及婚姻種種複雜的社會議題。有趣的是嫌犯是頭一個登場,不到三頁篇幅中隱約可推敲出故事雛型,一個在成長過程中遭受來自原生家庭的身心殘害導致人格扭曲及偏差的行為,在終於有能力反擊時,實現一種以暴制暴的復仇行為。然而線索僅止於此,接下來就跟辦案小組一樣陷在迷霧森林裡打轉,一邊為小組往錯的辦案方向乾著急,一邊在所有可疑的角色裡大玩猜猜樂。

除了精心佈局,充滿詭譎懸疑氛圍,峰迴路轉的命案主軸外,小說的另一個焦點是小組成員間的互動及私人生活。艾立克是警界傳奇人物,將生命所有熱情投注在工作上,與家人感情疏離的他,相信破案靠的是實務經驗及直覺,對非科班出身的菜鳥芙蕾卡講求科學辦案及缺乏使命感不看好。同樣對芙蕾卡沒好感的還有組員彼得,一路從巡警熬到刑事警官的他,對於得跟個菜鳥共事很不是滋味,想盡辦法在長官面前爭權較勁。與團隊格格不入的新人芙蕾卡,從音樂人因緣際會成為犯罪研究員,沒有實務經驗,明顯感受職場打壓,一心只想轉業。老中青的組合中,令人意外的是最不被看好的芙雷卡,憑著細膩心思,不受限守舊的辦案思路反而為命案殺出一條血路,硬是給長官及臭屁彼得洗面。作者現職為瑞典警總維安政策分析師,不難讓人聯想到將自身的經歷投入芙雷卡角色裡。助理艾琳則是一名渴望感情歸屬的單親媽媽,卻在新的情感關係中無奈的扮演被動角色。調查小組成員間互有心結,意見分歧是辦案的阻力,但堅持己見的結果,卻也意外激盪出破案火光。隨著命案的發展,組員的私生活及想法也出現意外的轉折,比起命案主秀,吸睛程度毫不遜色。

脈絡分明的人性刻劃,情感的多層次及衝突,情節的舖陳及節奏的拿捏上都恰到好處。不管是因為原罪而引發殺機的主嫌,因為革命情感而淪為幫兇的少女,他們都同樣擁有受傷的靈魂,而追根究底都是出自原罪,該是最親愛的家人卻是傷害最深的惡人,「世界上沒有任何藥品或言語,可以讓心靈的創傷痊癒」在恨、暴力或是過度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都是具有強大殺傷力的不定時炸彈,一旦引爆傷害難以想像。【聽話】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說,所有與命案或辦案相關的角色,從任何一個角色切入,都足以獨立成為一道探討的主題觸動思考,不愧\是2010南瑞「天鵝獎」最佳犯罪小說作家獎得主。哈~~ 我當真被作者故佈疑陣的煙霧彈給騙到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11/05/31
話說一位在火車上失蹤的小女孩,警方依獲得的線索判斷應該是小女孩的生父偷偷將她從火車上抱離,原本警方人員獲得一通不具名的電話告知她可能知道那名小女孩是被她遇見過的一名男子帶走的,電話中的女孩似乎很害怕她曾遇見的那名變態男子,但最後警方卻認為線索不足而沒有繼續追查下去,調查小組直覺就已經認為是小女孩的父親帶走自己的女兒。

調查小組的人員因為太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反而錯過真實的情報,致使小女孩屍體在醫院外被發現,額頭上還被刻「沒人要」,而後又有一個小嬰兒相繼失蹤。書中情節決無冷場,不到最後讀者也很難猜出兇手的真實身份,但兇手的性格卻也是因為年幼時有著不溫暖的童年而讓兇手的心靈嚴重扭曲,竟而他還利用他的專長去掌控別人。

作者對於書中主角們分別從他們的工作中、生活上,讓讀者從中了解他們的性格、習慣。總之我覺得閱\讀完《聽話》一書,覺得書名取的真貼切也有點諷刺的意味在其中。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5/28
三采文化「i DEAD」系列的最新作品,一直以來也陸續參與、閱\讀了本系列的許\多作品,其中也包含一些不錯的推理小說,如傑西.凱勒曼《殘酷天才》、瑪格麗特.列羅《彼岸的女兒》、桃樂絲.庫姆森《冰淇淋女孩》,以及蘿貝卡.詹姆斯《美麗的惡意》。然而,這本克莉絲汀娜.奧森的《聽話》,才是我至今所讀到,在本系列中最為精彩的推理懸疑小說!在文案中將之與名作塔娜.法蘭琪《神秘森林》相比,的確不是沒有道理,其閱\讀過程中的基調享受、閱\畢後的沉澱與省思,皆不是一般大眾娛樂小說所能比擬的,深入人心的犯罪文學傑作。在此,值得大力推薦!


閱\讀《聽話》時,想必許\多讀者會有一種似曾相識感。首先,克莉絲汀娜.奧森來自瑞典,是警察總局的維安政策分析師。提到瑞典,自然就會想起不久前掀起熱潮、大受歡迎的史迪格.拉森《龍紋身的女孩》系列,在作品中開宗明義所點出的駭人事實:「瑞典有18%的女性曾一度遭男性威脅」、「瑞典有46%的女性曾遭男人暴力對待」、「瑞典有13%的女性曾遭性伴侶之外的人嚴重性侵害」、「瑞典有92%曾遭受性侵的女性並未在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報警」--也就是埋藏在這個看似福利良好進步的國家之下,總是無法根絕的性暴力、以及虐童問題。而本作中,事件焦點於殘酷的連續殺童案。兇手為什麼擄走無辜的幼童殺害、甚至在頭上刻上「沒人要」?而警界名聞遐邇的艾立克小組,在辦案的過程中暗潮洶湧、成員彼此懷有心結與不信任,又該如何偵破這件大案?


《聽話》是奧森的第一部小說作品,卻已經展現非常高水準的完成度,讓人咋舌。出色的人物描寫,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本作近400頁的篇幅,當細細品味完畢後,會發覺,或許\就案件本身,並不是特別複雜與大計畫的事件,真相是單純的。然而,這正是歐美近代推理小說的特點,詭計為輔、「人」才是中心。作者運用多重人稱的第一視角,完整地將艾立克小組的成員:艾立克.雷赫、芙蕾卡.貝李曼、彼得.瑞德以及艾琳.琳德,在辦案的同時,將他們自己的人生、秘密、理念,巧妙地說明介紹給讀者。他們各自有無法述說的心酸秘密、有寧可悖德也要追求的理想。他們與你我一樣都是平凡人,為愛、為慾望、為金錢而奮鬥著,而存在於大男人主義中的歧視更是無可厚非地表現出來。種種複雜的思想交錯匯流,讓追查事件變得更為困難。然而,這樣的描寫正代表著真實,警界組織總不可能是團結合作毫無嫌隙的。在閱\讀本作時,倒忍不住令我聯想起日本警察小說大師橫山秀夫起來。正因人性的矛盾與衝突,而讓作品更為生動與精彩。


「許\多人當警察是出於一股使命感,可是只有極少數人是上天精挑細選的菁英。」對一個警察而言,很少事情比直覺更重要。直覺是辦案能力強警察的正字標記,是區別高手和三腳貓的終極特色;直覺並不會取代事實,而是加以補足,當所有事實都攤在桌上,當所有拼圖般的細節都得到確認之後,這時重點就在於明白眼前所見,並將當下掌握的零碎事實組合成一個整體。 即便是擁有超強直覺的幹練警探艾立克,在本案中亦受到極大的考驗、與落幕後的種種譴責。為甚麼事情總不如預想中美好?總不如計畫中順利?或許\這便是,《聽話》在哀傷、心碎的基調中,所帶給讀者所謂「人生」的真實體驗。而真實之聲,總是比夢想還沉重、且令人更不得不接受的。


犯罪其必有因,在本作的第一章中,便以措辭強烈的文字,讓讀者看到這位兇手悲慘的過去,也是注定其踏入歧途的起源。然而,他的身分始終是一團迷霧,只能在某些段落中,看到他以恐怖的智慧與惡魔的呢喃,控制著一些可憐的傻女孩,成為他的「娃娃」,為討他歡心而協助他犯罪的人偶。伴隨內容扎實的辦案過程與犯罪側寫,以及作者刻意埋下的漂亮紅鯡魚,讓全書的懸疑感十足,吊足讀者胃口。而真相也沒有讓推理迷失望,兇手是如何挑選那些受害者、被他稱為不配為母親的母親,以及如何掩護自己的身分持續作案?在調查抽絲剝繭的過程中,的確是非常有條理,且讓讀者也可以自行判斷推理出真相、在恍然大悟後忍不住地叫好,得到公平性與滿足感的雙重成就!可以說,雖然《聽話》的驚喜與意外度是稍嫌不足,但其他方面都相當有水準,是本無處可挑剔的傑作。


書名的《聽話》代表何種意義?也是閱\讀這本作品的讀者們會去猜想與思考的。我想,在這些「聽話」的女人與孩童間身上所發生的悲劇已經太多太多,「聽話」也不代表著所謂委曲求全能夠得到幸福,就像書中的幾位媽媽。在這個時代,聽話已不代表單純的溫柔與順從,而是具備著諷刺的反思意義。本作的原書名其實為「Askungar」,也是瑞典文中的「灰姑娘」之意義。當書中的灰姑娘身分揭曉時,除了震撼,帶給讀者也的確是更多難以言喻的感同身受與哀傷。其中蘊藏的意涵與況味,也是值得您親自品嘗後咀嚼回味的。

展開
user-img
4.0
|
2011/05/26
最近谷歌翻譯小姐在網路上突然紅了起來。除了可以請她唱軍歌娛樂消遣,還可以拿來替害羞的自己傳達情意。不過,讓我注意到的,是他的「句子翻譯」雖然常常翻出一些可怕的東西,但她的語言倒是挺齊全的,而且各個國家的語言都可以翻成中文,這功\能到底是不是最近才有的?記得以前都要先把這些文字翻成英文,然後再把英文翻回中文。
扯遠了,這篇主要要講的是一本叫做《聽話》的小說。那為何從谷歌翻譯提起呢?是因為這本書是瑞典書。
作者克莉絲汀娜.奧森(Kristina Ohlsson)是一個任職在警察總局的維安政策分析師。現年三十歲,而這是她第一本長篇小說。重點來了,這書名原本叫做「Askungar」。什麼意思呢?
來自谷歌小姐的翻譯,這是瑞典文的「灰姑娘」的意思。問題是……
這小說的故事,圍繞著綁票案發展,一開始,故事發生在一班開往斯德哥爾摩的火車上,陰雨綿綿的午後,列車在郊區小站臨時暫停,一個媽媽到月台上講電話,卻因為協助一個路人,與自己在火車上睡著的女兒失散了,列車長在下車前還看著那女孩,卻在短短地幾分鐘內,女孩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消失無蹤。
警方原本以為這是件單純的綁架案,並且將調查對象鎖定在剛與女孩母親離婚的爸爸身上。沒想到,案情以不受控制的速度,變化(應該說惡化)了。
小女孩出現在斯德哥爾摩北邊數百公里外,一個叫做烏米歐的小鎮上,一所醫院的停車場,全身完好無傷,但是頭髮被剃光,全身赤裸,仰躺在大雨,已經是具冰冷的屍體,額頭上還被寫上「沒人要」幾個字。

基本上,這就是一個揪出變態兇手的作品。我相信兇手是誰,最後終究會水落石出;但對我來說,最大的疑問,反倒是書名為何叫「灰姑娘」?到底誰是「灰姑娘」?因為被撕票的孩子,完全跟童話灰姑娘一點關係也沒有……

所以要講到,這小說精彩之處,除了整體故事的布局,讓人不到最後一刻,無法得知兇手是誰,甚至會發現作者還故意設計了一個回馬槍,讓人不禁倒抽一口氣地發現「靠~我自作聰明了」(想像作者寫到這邊,應該有大大地偷笑了兩聲)。
重點是,作者發揮了女性,並且擔任分析師這個職業的的特質:對人的觀察。在小說中,作者除了著墨這個案子的調查過程,更一一建構了每個辦案人員的形象,與人生。總指揮官艾立克是個警界中的傳奇人物,面臨退休,卻差點栽在這個案子上。新同事芙蕾卡是個一點都不喜歡在警局裡的這份工作,也因為身為女性,所以她的意見常無法受到同事們的重視,並且她自己身陷一段不倫戀:是個小三。第三名成員彼得,弟弟小時候因為玩鞦韆摔成智能障礙,老婆因為產後憂鬱症也長期不睦,還要一天到晚跟芙蕾卡爭寵,深怕自己的地位不保。還有助理艾琳,每天最早來,也最早走,擔任資料整理的工作,是個單親媽媽,不過有個神秘情人。

加上被綁票的受害者,還有小孩的媽媽,以及兇手,和其他周圍的配角們,我一路猜著「究竟灰姑娘幾時會出現?」

直到那三個字出現在書上,我才發現,作者的用心,也因此讓我突然察覺這個作品,跟我之前接觸的北歐作品(電影、文學)有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原來在寒冷的北國裡,也有這麼溫暖的作品。打破我對北歐小說,總是透著冷冽寒氣的刻板印象。

想知道,到底誰是「聽話的灰姑娘」?千萬別分神……
他來了~~~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