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科技想要什麼

科技想要什麼

What Technology Wants

  • 定價:480
  • 優惠價:943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8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竟然有人能看得比賈伯斯更遠?
他的驚世預言,你一定要仔細聆聽!

科技趨勢的先知,數位時代的教父
  1984年–他預言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
  1986年–他召集第一次電腦駭客集會
  1992年–他預言web 2.0的出現
  1995年–他預言臉書、維基等群體網站出現
  1999年–他的著作《失控》成為「駭客任務」的背景
  2007年–他的演說《網路未來五千天》,成為全世界瘋狂轉貼的科技新預言

  他帶領《連線》雜誌兩度奪得美國國家雜誌獎,他編輯的《全球概覽》雜誌,更是賈伯斯那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出處,……

  他是,凱文.凱利。

  只追逐表面的數字、曲線,你將永遠無法抓住趨勢
  唯有看透科技真正的欲求,才能掌握趨勢,領導趨勢!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疑惑:
  充斥科技的現代生活符合自然嗎?令人滿意嗎?
  新產品如雪片般飛來,我應該花時間去學習如何使用嗎?
  科技,到底要帶我們往哪裡去?

  我們渴望科技帶來的各種好處,卻又想要減少個人欲求。現代人的生活在這兩種思維間來回拉扯,我們與科技的關係充滿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究竟該如何思考?

  本書是科技教父凱文.凱利的思想菁華,他把這幾年對科技的觀察與想像整理在書中,並且提出了全新的觀點。他認為科技是一個整體,不光只是雜亂的電線和金屬,而是活生生的自然系統。正如生物演化具備了無意識的趨勢,科技也一樣;它會自我成長,持續進化。而透過這些長遠的趨勢,我們可以了解「科技想要什麼」。

凱文推斷了未來幾十年內科技的十多條走向,包括科技永無滿足、不斷製造頭腦的傾向。他的新科技理論提供我們三門實用的課程:

  一、聆聽科技想要什麼,我們更能為自己和下一代做好準備,面對必然會出現的科技;

  二、主動進擊,積極參與,我們能夠引導科技發揮更好的功效;

  三、在類似生物的科技系統中,配合長期的規則,我們便能取得科技全盤的優點。

  《科技想要什麼》帶領我們看透科技真正的欲求,進一步掌握科技的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於是,我們終於有可能在科技無所不在的新時代,領先世界,預知未來!

  ☆Amazon讀者45篇書評,四顆星好評推薦!
  ☆作者受邀TED演講,談科技如何演化(超過68萬人點閱):
  Kevin Kelly談科技如何演化 goo.gl/byCN5
  Kevin Kelly談「科技要的是什麼?」goo.gl/TPtDK

作者簡介

凱文.凱利(KK)

  是過去二十年來資訊科技革命的主要參與者及報導先驅。他沒有筆電,身上不帶智慧型手機,不玩推特,不看電視,卻仍走在數位時代的尖端,精準預測科技趨勢的演變。在加州的工作室裡,他浸淫在科技、新媒介、新工具以及文化行為的長期趨勢當中,並且撰寫有關科技文化所產生的漣漪與後續效應的相關文章。

  一九九三年,他協助創辦了《連線》雜誌並擔任執行編輯至一九九九年。在其主導期間,該雜誌兩度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相當於此產業的奧斯卡獎)。而目前他也擔任「酷玩意」網站的發行人及編輯,該網站每月有超過一百萬人次的到訪量。

  在一九八四至一九九○期間,KK曾擔任《全球概覽》的發行人及編輯,這是一份跳脫傳統思維的科技新知報導,賈伯斯那句經典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就是出自於此。他還召集過首次駭客大會,並在一九八五年參與籌辦了網路線上服務先驅:The Well。

  《新經濟的新規律》是KK目前銷售最好的作品,而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則是有關資訊系統急速擴張的《失控》,此書並被《財富》雜誌譽為所有高階主管必讀書籍。KK目前是《連線》雜誌的資深撰稿人,他也替《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時代雜誌》《哈潑誌》《科學》等刊物撰稿,甚至也包括GQ及Esquire等時尚雜誌。KK早年也曾與比爾蓋茲、賈伯斯一樣離開大學校園,他以自由攝影師的身分浪跡亞洲各國,記錄當地文化並發表於多本政府出版品以及《魅力亞洲》等藝術雜誌上。

  KK目前住在美國加州的帕西菲卡。個人網站:www.kk.org

譯者簡介

嚴麗娟

  台大外文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語言學碩士及西敏斯特大學翻譯碩士,現從事專案管理工作。

 

目錄

推薦序 「求知若渴,虛懷若愚」最佳實踐者 《今周刊》社長梁永煌
推薦序 與科技的對話,讀完這本書後,才開始 《WIRED》國際中文版總編輯戴季全
作者序 寫給台灣的讀者 凱文.凱利

第一章 大哉問

第一部 起源
第二章 人類的生活,來自人類的發明
第三章 第七界的歷史
第四章 反熵崛起

第二部 規則
第五章 深層的進步
第六章 命中注定
第七章 趨同
第八章 聆聽科技的聲音
第九章 走向必然

第三部 選擇
第十章 大學炸彈客有他的道理
第十一章 阿米希翻修家給我們的啟示
第十二章 尋求同樂

第四部 方向
第十三章 科技的軌道
第十四章 沒有結局的遊戲

致謝
延伸閱讀
參考書目
中英對照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620793
  • 叢書系列:數位新世界
  • 規格:軟精裝 / 432頁 / 15 x 21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大哉問
我這一生多半身無長物。從大學輟學後,我在亞洲偏僻荒涼的地方遊蕩了快十年,穿著便宜的球鞋和磨破的牛仔褲,時間多多,口袋空空。我最熟悉的城市浸潤在濃厚的老式風華中;走過的土地仍由古老的農業傳統支配。手一伸出去,拿到的物品材質多半不出木頭、布料或石頭。進食靠雙手,徒步走遍山野丘壑,走到哪兒睡到哪兒。我的行李很少,總計有一個睡袋、替換的衣服、一把小刀和幾台相機。少了科技的干擾,我的生活與大地更親近,體驗也更直接。常常覺得天氣變冷,又更常感到溫度上升,三天兩頭兒全身濕透,更容易被蚊蟲咬傷,更快習慣一天和四季的節奏。時間似乎多到用不完。

在亞洲待了八年後回到美國,把我那一點點財產賣掉,買了台便宜的腳踏車,在美洲大陸上從西到東迂迴曲折騎了八千多公里。滑過賓夕法尼亞州東部阿米緒人整潔農地的那一段旅程,在我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在美洲大陸上,阿米緒人盡力不仰賴科技,是我看過最貼近亞洲體驗的族群。我很佩服阿米緒人,慎重選擇自己擁有的物品。樸素的住所卻能帶來無比的滿足。我覺得,我的生活跟他們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受花俏的科技妨礙,我也立下目標,在生活中盡量不要接觸科技。到了東岸,除了腳踏車,我沒有其他的財產。

一九五○和一九六○年代,我在紐澤西州的郊區長大,生活中少不了科技。但到了十歲,我家才買第一台電視,送來後我也沒興趣看。我看到電視對我的朋友發揮了什麼樣的魔力。到了特定的時刻,大家就受電視的召喚而去,讓他們定在那裡好幾個小時。充滿創意的廣告告訴觀眾,要購買更多科技產品,觀眾也照著做了。我注意到,其他的科技產品支配人類的能力也更強,像汽車,似乎能得到人心甘情願地服侍,刺激買車的人去購買和使用更多的科技產品(高速公路、汽車電影院、速食)。我決定了,在生活中盡可能避開科技。青少年時期,我不懂得自己想表達什麼意見,在科技產品嘈雜的對話聲中,我覺得朋友真正的想法也被淹沒了。避開了科技的循環邏輯,我的想法就更不容易受到干擾。

二十七歲那年,結束了橫跨美國的腳踏車旅行。我避居到紐約上州一處偏僻的所在,那裡的地價十分便宜,木材產量大,且不受建築法規約束。和朋友合力砍伐橡樹後打磨成木料,再用這些自製的梁木蓋成一棟房子。我們把雪松屋瓦一片一片釘在屋頂上。搬了數百塊大石頭堆成擋土牆的回憶鮮明如昨,溪水多次氾濫,擋土牆也跟著垮了好幾次。曾用雙手搬動那些石頭的次數數不清。我們又搬了更多石頭在客廳裡搭成巨大的壁爐。雖然費了不少力氣,大石頭和橡木梁讓我感受到阿米緒人的心滿意足。

不過我不是阿米緒人。如果要砍倒大樹,我覺得最好用電鋸。住在森林裡的部落居民要是能用電鋸,也會同意我的想法。一旦你能壓倒科技的噪音,確定自己想要什麼,就會發現,有些科技就是比其他的好。要說在亞洲的遊歷給了我什麼啟示,我會說阿斯匹靈、棉質衣物、金屬鍋具和電話都是很了不起的發明。很不錯。不論在哪裡,有機會用到這些東西的話,除了極少數的人以外,大家都不會放手。如果你曾把設計完美的工具拿在手中,應該就體驗過那種心神一振的感覺。飛機擴大了我的眼界,書本開啟了我的心靈,抗生素救了我的命,攝影技術激發了我的靈感。斧頭砍不穿的樹瘤,電鋸卻能利落片開,就連用了電鋸,都讓我內心對木頭的美好和扎實產生了深深的敬畏,世界上再沒有其他的媒介可以帶來同樣的感覺。

如果能挑出幾樣提振精神的工具……這挑戰令我心醉神迷。一九八○年,我是個自由撰稿人,受《全球概覽》約聘,這本雜誌讓讀者從形形色色對個人有利的產品中挑選和推薦恰當的工具。在一九七○和八○年代,網路和電腦還沒出現,《全球概覽》基本上就等於使用者提供內容的網站,只是用便宜的白報紙印製。讀者就是作者。精心選擇的簡單工具能在他人的生活中激起偌大變化,令我心潮澎湃。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15/11/24
作者浸淫科技領域多年,學術涵養極深,除科技外,書中的生物學知識與哲學思辨、歷史縱深、在地的觀察等無一不包,下筆兼具理性與感性,雖是一本談論科技(體)的著作,讀來有條有理同時,不會過於一板一眼,反而極富人文情懷。從一開始生物圈的變化,生物種類的交互作用,接著人的出現,進而科技的演進,人透過科技與環境還有生物的互動,人與科技的關係,人使用科技,或被科技使用的方式,人對科技的質疑與抗議,作者的見解時而令人嘆為觀止、時而令人拍案叫絕、時而又令人倒抽一口涼氣,更多時,則不禁掩卷深思。

舉其中兩個印象最為深刻的觀念:
1. 無生命創造生命,細胞演化到生物,再來則是人創造科技,最終科技將作為人的延伸存在世上(至於會不會取代人類,作者這裡給出相當樂觀的看法,這與創辦奇點大學的Ray Kurzweil見解完全相反,Ray認為科技是以指數方式成長,而科技一旦演進到與人類的能力相當,當跨過那個點(Singularity奇點),科技便會以人類望塵莫及的速度無止盡的成長,並將人類排除在系統之外)
2. 科技體在數百年前,就已經開始自行繁衍,許多發明其實是被選定的”必然”,而非因為某個特別優秀之士才誕生。當然,也是有上述情況,但許多的偶然的發明中,發明物的型態、樣貌卻不約而同地類似(如燈泡),這也是科技體自體選擇的趨同(其實已經必須將它看作一個生命體),如果來到某個歷史節點,該理論或該發明在這一刻沒有透過某個人產出,一旦進入了下個節點,便同時出現至少三個在無交集的地區的發明家”發明”出了相當雷同的作品。

  就像作者最後提到的,這是一場沒有結局,也就是沒有輸贏的無限遊戲,身處這個與科技形影不離的世界,我們最終究竟要將科技導向何方,又或是科技最終究竟要帶我們到達一個什麼樣的境地?讀過這本看似厚重讀來卻精彩絕倫的傑作,或許答案便在過程之中。
展開
user-img
5.0
|
2012/11/18
人很多時後因為身在潮流中隨波逐流,所以反而很難看清楚世界的發展軌跡,這本書將科技發展的脈絡和必然性統整後結構化的寫出來,雖然過去有部分書籍也有提到其中的部分概念,但這本是我目前讀過統合的最完整、脈絡也最清楚的,值得推薦。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