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的所有評鑑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特印作者簽名扉頁限量版)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特印作者簽名扉頁限量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15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Daisy Jones and the Six)是一本「偽傳記」,而且是用口述歷史的訪談方式所撰寫,這種種都讓讀者容易先入為主的信以為真,這正是作者手法最為高超之處。殊不見,書末還附上樂團諸多首成名歌曲的歌詞,讓「黛西‧瓊斯與六人組」彷若真實存在般。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作者化身為訪談記者,為觀眾∕讀者抽絲剝繭,探究當年樂團無預警解散的秘辛。透過訪談「黛西‧瓊斯與六人組」裡的主要人物與相關友人等,讓粉絲們能進一步認識樂團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及個性,組成樂團的過程,雙主唱的彼此競合、相愛相殺,樂團其中的紛紛擾擾,到一夕成名爆紅,卻因種種原因,在1979年7月12日的芝加哥體育館最後一場演唱會後宣布解散,滿足了樂團歌迷的小小遺憾。

閱讀過程,讓筆者不禁思考,究竟一個樂團該如何經營,才能長長久久呢?如何才能像「五月天」、「S.H.E」一樣不解散呢?這跟男團或女團沒有絕對關係,也不是團裡誰是主唱、誰最出名的問題。而是團體成員間絕對不能有感情糾葛,個人認為「黛西‧瓊斯與六人組」裡的三角戀關係是解散的一大主因。

透過訪談,可以知道女主唱—黛西‧瓊斯其實一開始對另一位男主唱—比利‧鄧恩有許多不滿,常會為了某一句歌詞而爭論不休,對音樂的看法常各執己見。況且黛西是後來才加入六人組的樂團,也因為她的參與才讓「黛西‧瓊斯與六人組」更為觀眾所熟知。這本是「魚幫水、水幫魚」的互利,奈何黛西與比利發展成了男女朋友的關係,黛西離婚後捲入了比利和卡蜜拉‧鄧恩的婚姻。這錯綜複雜的「三角戀」,終於造成樂團在芝加哥演唱會後宣告拆夥。

黛西‧瓊斯體認到她在錯誤的時間點裡認識了比利,這段關係只會讓兩人繼續沉淪墮落下去,她選擇了離去。而比利‧鄧恩也懂得妻子卡蜜拉才是她的真愛、值得一輩子相守的伴侶,最後卡蜜拉的默默付出、犧牲奉獻終於有所回報。(但這一切只是表面上訪談中的美好說法,背後原因是否真是如此,外人並不得而知。)

「你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你自己都不知道,但你可以決定自己該怎麼走下去。」故事裡,黛西‧瓊斯並不是一位完美的人,也不如外界所見到的光鮮亮麗。家中父母對她的漠不關心,儘管她年輕貌美,擁有一副好歌喉,但黛西一點都不快樂,她酗酒、吸毒成癮,她渴望一位能分享人生、在乎她的人。她的第一段婚姻以失敗告終,正是她對愛情的不理解,然而她又介入了比利與卡蜜拉的婚姻關係。如果黛西無法擺脫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不清楚家庭的意義,她終將找不到幸福,離開樂團也只是遲早的事。

比利‧鄧恩則是十足的控制狂,但是黛西的加入,讓他在樂團的優勢不在。雙主唱之間的磨合和包容,正是一個樂團經營下去的關鍵,因為只能有一個人主導。「我們唯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管好自己的行為。」當彼此都太強勢、無法接納別人的意見,樂團間便容易因為一些摩擦,而分崩離析。或許團體解散了,但對理想的追求,那美好過程的種種經歷,那段時間的共處是永遠難忘的。當友誼昇華成愛情,有人享受到甜美的果實,而有人卻是得忍痛退出……。求學階段、工作職場,我們都曾有過一起努力的夥伴,此時此刻不管是否還在一起繼續合作,相信都會記得一起努力追夢的艱辛過程,相信本書讀來必定會心有戚戚焉。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本書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讓讀者理解當年的搖滾氛圍,彷若回到時空當下,跟著音樂吶喊,跟者主角因成名而喜悅,因著個人內心的問題而糾結煩惱。閱讀過程總能對故事裡的角色們感同身受,也會令人不斷咀嚼訪談所說內容的真實性,更對其中大膽直白的剖析個人成長經歷感到冷汗直流。當樂團無預警宣告解散,令廣歌迷唏噓不已,終於有一位作者在三十三年後對樂團成員,做了訪談,再次回顧了「黛西‧瓊斯與六人組」的成名和解散之路。

《黛西‧瓊斯與六人組》劇情主要以對話的形式呈現,原本以為會像讀劇本般難以進入狀況;但作者在人物的塑造刻畫上,讓主角們栩栩如生的在你我眼前。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彷彿化身為記者兼粉絲,一一詢問出心中的種種困惑,深入到角色的內心世界裡,理解樂團裡不只是內部衝突、經營困境,還有創作的思索過程、自我理想的追求。或許讀者早知道樂團最終會走向解散,但仍不免好奇原因究竟為何?一起跟著作者的訪談,來窺探樂團不為人知的祕密吧!推薦這本精彩、獨具風格的小說。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邪教【瑞典犯罪小說第一名卡蜜拉‧拉貝格】

邪教【瑞典犯罪小說第一名卡蜜拉‧拉貝格】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10

《邪教》以尤莉亞為首的警察總部特殊專案小組為主,這次時間點設在(上一集《箱子》的)「劍箱殺人案」後二年。故事始於一宗兒童失蹤案:五歲的歐西安在幼兒園被綁架,只是這種地方警局層級的案件怎麼會送來總部的特殊小組呢?原因在於前一年已有另一起女童被撕票案,他們得跟時間賽跑才行,只是悲劇還是發生。那為何二起不同犯案凶嫌,手法卻如出一轍?難道是某種模仿犯罪手法,抑或是某種組織有計畫的犯罪呢?案件偵辦並沒因新加入的成員—魯本而有任何頭緒,而這位新成員的身分也啟人疑竇(賣個關子)。

此時,米娜・達比里找上了「讀心師」—文森・瓦爾德,他和米娜是彼此的救贖和慰藉,只是上次案件後他們有二十個月沒有聯繫。這次卻不是為了兒童綁架案而再次聚首,是安娜因為分離多年的女兒—娜塔莉,參加了一個名為「伊比鳩魯」的哲學組織。米娜,極排斥與人產生連結,唯一僅可以懷念的美好回憶只有她與娜塔莉的短暫相處及文森一同辦案的那段時日。文森和妻子—瑪麗亞正接受著婚姻諮商,有著瀕臨崩潰的婚姻關係,當他們再次相聚,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然而,擺在眼前的難題還不只於此,還有二人極力隱瞞的、不想被人所知的過去……。

《邪教》作者之一為哲學系出身得讀心術師,不免以心理學的角度剖析社會裡的「邪教」現象。邪教的特點為極具魅力的領袖、性格缺陷或生活上得不到滿足的信徒所組成,具有某些難以理解的儀式和狂熱,而且極具神秘與排外性、封閉性。現實社會裡,疫病蔓延、景氣蕭條、生命財產受威脅,當人們正常的努力得不到相同的回報、解決不了困境,人們的生活便須某種寄託,此時宗教信仰便應運而生。然而某些不肖分子以私人斂財及傷害升段,便成了不折不扣的邪教。有趣的是故事裡的「伊比鳩魯」教派—諾娃,卻是打著反對邪教的洗腦而創立的組織,那諾娃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和兒童綁架案又有何關聯呢?

《邪教》鉅細靡遺的辦案過程、細膩的細節掌握,複雜且幽微的人物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作者善用文字營造時而風趣幽默、時而詭譎神秘的多變氛圍,讓讀者的心情隨著曲折蜿蜒的情節擺盪。一再反轉的情節設計,在在都讓人大呼過癮、痛快淋漓。最特別的是是很特別的不同視角的敘事設計,更能進入到主角∕被害者的心理狀態,感同身受。綜觀作者—卡蜜拉•拉貝格(Camilla Läckberg)作品的特色,似乎都圍繞在一個主題︰每個人都該為自己而活,不該陷入一個又一個泥淖裡,無法自拔,勇敢面對傷痛的過往,活出新的人生。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甚巨,正如文森童年的陰影及糟糕到不行的婚姻,讓他對幸福裹足不前,而米娜同時不知該如何面對她所深愛的女兒和文森……。

《邪教》篇幅實在過於龐雜,作者卻又捨不得割捨掉某些位配角,閱讀過程真的稍稍卡關。或許只將重點擺在辦案小組、米娜與文森,相信精彩度會加分許多。但或許作者有其用意吧!例如第一集《箱子》裡,莫名出現一段米娜與某位女孩的街頭巧遇聊天,原本覺得莫名,到本集後才知道是米娜的女兒。那第一集和本集書中許多未解之懸念,是不是也會在下一集裡做個完整的解答呢?那真是吊足了讀者的胃口了,迫不及待見到本書的實體版本與第三集的面市。故事結尾落在文森童年那件事情上,究竟是誰一職不想放過他呢?看來又有一場好戲可期。北歐犯罪小說《邪教》充分滿足讀者好奇心的窺探,邪教裡人性的黑暗面,是本傑出的恐怖、懸疑推理小說,再次推薦!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若你打從心裡相信「我家孩子不會變壞」,請務必閱讀本書!

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若你打從心裡相信「我家孩子不會變壞」,請務必閱讀本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4/07

身為父母,肩負著教養孩童的重責大任,然而教養孩子卻是一門艱難的功課。任何父母與師長都不希望孩子們行為出現偏差,甚或犯下大錯,但這並非能百分百避免的,因為父母的一句話或一個無心之過,都可能影響他們一輩子。而本書不同於坊間的教養書籍,提供需要者不同的思考點,不必因缺乏「掌控感」而感到焦躁,亦不需擔心管教過嚴而讓孩子反抗。

無論是過度放任或溺愛都可能造成孩子誤入歧途,管教方式的過與不及都是不恰當的,如何拿捏就是一門學問了。在教育職場,筆者常見一些管教嚴厲的教師,罵起人來絲毫不留情面,但他卻往往成為孩子畢業後最懷念的師長。觀察其作法,他們通常針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於以指正,能在孩子事後情緒平復後給於安撫,並說明學生犯錯的地方,而且能當天聯絡家長告知他的做法。不僅避免家長的誤會,同時也拉攏了學生的心。或許給於孩子適度的信任,多幾次溝通,相信能避免管教上的一些麻煩。

最近班上的一位學生,上課不是趴著睡覺,便是出聲音干擾上課,出於對他的愛與關心,筆者便大聲斥責其不當行為。事後反省,自己貪圖一時之方便,選擇以最快速且有效的處理方式。這時,該給自己一個自我檢討的機會,好好想一想自己「為了孩子好」是否過度一廂情願。卻沒思考背後的原因,其實造成孩子毫無學習動機的因素,一部分來來自於原生家庭,出身單親家庭的男孩,漠不關心的父親,無形中養成了漫不經心的學習態度,因為對他而言,他找不到生活重心。當我們︰「你這樣以後怎麼辦?你對得起父母嗎?」「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啊!」過分對孩子未來充滿期待,此時不妨聆聽不同的聲音,讓想法獲得平衡的機會,相信能和緩彼此緊張的關係。

父母有什麼回饋,就會讓孩子長成什麼樣的大人。孩子在成長階段,正是奠基學習及行為的基石。而父母能做的,除了給予他們安全的環境外,並在適當時機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支持,讓他們感受到「我會」、「我可以」、「我行的」。從小訓練孩子練習彈性思考能力,並養成事前預期能力,而非「快一點」、「多加點油」、「好好唸書」……,命令且壓迫式的語言,我們的好意反而成了孩子成長的阻力。

書中還提到,為人父母也可能做出錯的決定,改變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夫妻之間願意好好溝通,嘗試理解與自己不同的想法,相信能改善夫妻間教養觀念的歧異。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到他們想做的事情,並且尊重每一個選擇,用同理心的角度,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包含了「想幫助自己」、想擺脫無力感的個人需求等。

《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作者—出口保行(Deguchi Yasuyuki)以多年與「非行少年」接觸的經驗及身為犯罪心理學專家所撰寫的本書,每個章節都提供了實例,並舉出可行的方法,結合心理學,讓家長及師長參考。他特別提到,有時傷害孩子的不只是虐待與忽視、沒盡責和放任,父母的無心一句話都可能造成傷害。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每個人未必都在被期待的地方,但大家都很努力,希望得到認同,希望被愛,希望被需要。相信讀後必定可以帶給每位讀者不同的體驗,並好好省思自己的家庭與人生歷程。推薦給各位夥伴!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歷史的草稿:那些差點成真的劃時代演說 (電子書)

歷史的草稿:那些差點成真的劃時代演說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4/02/28

「承認敗選可能是終點,也可能是起點。」

〈認敗的必要:希拉蕊的總統大選勝選演說(節錄)〉試讀,並不是分析川普勝選與希拉蕊敗選的原因,而是舉出了希拉蕊的那篇敗選感言。一篇好的敗選感言,感動人心是必要條件,但也揭示了自己的風度與民主風範,並宣告自己是否將東山再起、捲土重來。希拉蕊的感言,只是將原本準備的勝選感言稍作調整,除了向川普祝賀外,她也試圖弭平選戰過程中所造成的分裂,期許政權和平轉移,期許走向一個偉大的美國……。個人以為這是對身為政治人物非常艱難的要求,也是所必須面對的一種矛盾。明明對手不怎麼樣、明明民調都顯示自己勝券在握,卻得要接受這殘酷的事實,時間只在一個晚上幾小時而已,相信承認敗選、說出恭賀對手的話是多麼不易。

從《歷史的草稿:那些差點成真的劃時代演說》目錄可知,在一些歷史重要時刻,窺見政治人物的抉擇,瞬息萬變、詭譎的時局當下,得說出一篇名留千古的演講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本書正是探討那些未曾發表演講的草稿,背後鮮為人知的秘密與小故事,相信除了增添閱讀樂趣之餘,亦帶領讀者再次回顧歷史課本上出現的大事,一探事件背後人性率真或糾結的一面,及面對的壓力與解決問題的智慧。推薦給各位讀者一本不同凡響、題材新穎的歷史紀實報導作品。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幸運女神(感動20萬人,故事轉折後勁強大,氣質女星安雅泰勒喬伊主演Apple TV改編影集原著)

幸運女神(感動20萬人,故事轉折後勁強大,氣質女星安雅泰勒喬伊主演Apple TV改編影集原著)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2/05

《幸運女神》女主角—福星・阿姆斯壯(露西安娜),自小跟著父親—約翰・阿姆斯壯搞詐騙,不斷偽裝、變換身分,一起騙吃騙喝。在一次行騙中,她認識了一名女孩子,讓她感受到了友情,並體認到詐騙行為的不當,她開始了質疑父親的想法。長大後的福星,依然跟著男友—凱瑞,挪用客戶委託管理投資的錢,過著揮霍無度的生活。福星夢想著與凱瑞一起到遙遠的島嶼相依為命。只是願望尚未成真,凱瑞卻突然消失,而她也成了一名詐欺通緝犯……。

「夢想終會遺棄你,但努力不會。」福星一方面要逃避警方的追捕,另一方面她隨手買的樂透,居然中了頭獎四億美金。只是她的身分並無法親自去領取這筆獎金,這從天而降的幸運,即將從福星的手中溜走。此時撫養她長大的父親正在坐牢,福星想到了自己的生母—葛蘿莉雅,於是開啟了一段驚險的逃亡尋親之路……。

「人生中的每一時刻,只會發生在某一個瞬間。」任何時刻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係著自己及他人未來的命運。如果當時福星的生母—薇樂利・曼恩不將她遺棄在修道院,而瑪格麗特・吉恩修女沒有將福星交給一名陌生男子,是不是福星的命運就會有所改變?所幸,吉恩修女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她支助了福星的母親薇樂利完成了大學學業,並成為曼哈頓地檢署的一名檢察長。或許「這是吉恩修女人生中最大的喜悅。她辦到了。因為薇樂莉・曼恩,這個世界變好了一些;換言之,因為瑪格麗特・吉恩修女這個世界變好了一些。妳得到寬恕了。她經常這樣告訴自己—雖然她知道其實並非如此。」吉恩修女知道只有上帝能夠寬恕她,因為福星母女還未重逢相認,薇樂利依然苦尋女兒多年未果……。

「幸運女神」,何來幸運可言?福星一出生便被生母遺棄,倘若被修女收養或被富有人家領養,她的人生就會截然不同。無奈的是養父是一名詐欺慣犯,認識的男友凱瑞及其母親普莉希拉都與黑道詐騙集團脫不了干係。福星一輩子都活在謊言之中,父親約翰和母親葛蘿莉雅都是假的,此時福星真不知還可以相信誰,她決定不再走相同的老路,她要活出不一樣的人生,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幸運女神》故事結局還算是完美,並不會超出讀者的預期,主角的幡然悔悟,並與生母相認,壞人伏法。故事以現在和過去二段時間線交錯敘事,劇情流暢,轉折連連,扣人心弦,毫不拖沓,一步步揭露福星的身世之謎;但不知怎的結尾卻嘎然而止,甚至不知道凱瑞母子的下場是如何?有點意猶未盡。(難道還有下集嗎?這就更令人期待了。)

我始終相信「幸運不會平白從天而降,而是自己努力活出來的。」如果福星至始至終就對現實妥協,隨波逐流,不願意反抗與改變,只是屈服於無奈,她的一生將繼續活在詐欺之中。令人欣慰與感動之處是福星所做出的改變,甚至不惜捐出獎金彌補被詐騙老人的損失。《幸運女神》是本引人入勝的詐騙奇書,但絕不是詐騙手段教戰守則,而是對詐騙者的警鐘,詐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縱使一時誤入歧途,也要及時抽身悔改,或許還有被原諒寬恕、自我救贖的機會。推薦這本讓人欲罷不能的精彩小說!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不平等的屍體:解剖台上,資深法醫的社會階級觀察

不平等的屍體:解剖台上,資深法醫的社會階級觀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21

「法醫」的工作是從死者屍體身上尋找「死亡的真相」,但這不是檢察官的工作嗎?在台灣民間有著「死者為大」、「死留全屍」等傳統觀念,或許台、日二國民情不同,所以閱讀本書是個很奇特的經驗,畢竟台灣司法界應該不會如此大費周章且詳盡地對「非自然死亡」的屍體做解剖。解剖台上冰冷的、殘缺不全的、腐敗的屍體,究竟透露著什麼樣的訊息?這代表著死者生前的最後一哩路、生命的終點,他又能帶給讀者怎樣的啟發呢?這是閱讀過程中,不斷縈繞筆者腦海的疑問。

「非正常死亡屍體」,有著腐敗已久、木乃伊化、白骨化等情形,法醫從屍體上來判斷死因,結合損傷程度來斷定死亡時間、地點等,這真是一份值得尊敬的神聖職業。沒有外界對醫生救死扶傷的印象,面對那些別人無法直視的屍體,義無反顧探究死因,甚至得不到一句感謝,還得忍受那洗了幾次都無法抹去的屍臭味。作者在書中的那些屍體、解剖過程及如何分析死因的描述,常令筆者毛骨悚然、嘆為觀止。

作者經手的屍體,通常死因、死況不明,不一定有違法行為的嫌疑,有孤獨死、霸凌、凍死、自殺……等因素。筆者對於「自殺」的這部分特別感興趣,人為什麼會自殺?生命對他沒有任何意義與留念嗎?他們有發出求救訊號嗎?我們又能做些什麼挽救呢?作者提到自殺與失業率的關係,失業人員和退休的無業老人為多數,經濟和生活方面的貧困是主要的動機。有人為了五百萬日圓的債務,因為貧困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也有孩子被迫跟著家人一起自殺的案例,不禁讓人思考死亡的幸福與不幸。

《不平等的屍體》作者—西尾元以法醫的身分,冷靜客觀地從亡者屍體上找尋線索,一一抽絲剝繭,找到死因的真相。描述的部分過於詳實而略顯噁心,但這正是社會現實,底層弱勢無言的悲哀與痛楚,不是嗎?透過他所經手的屍體,讓讀者理解到社會的「階級差距」、「貧富差距」,也關係著死後的命運。失業率及低收入,除了大多不能善終外,也影響了犯罪發生率。獨居老人、遊民、憂鬱患者、酗酒、中年失業、精神疾病所困擾、高齡失智等……的非自然死亡現象也會愈多。

《不平等的屍體》以法醫對屍體解剖、追究一切可能性、查明死因,犀利解析了近年來日本社會現況,質疑既有價値觀與不為人知的社會底層陰暗面。作者觀察自己周遭的社會環境,發現有許多人需要努力才能活下去。他想知道在生死之間,選擇自己結束生命及非正常死亡的人的理由和原因是什麼。我們能避免或減少這些非自然死亡的情形嗎?但也正因為閱讀了本書,讓讀者思考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什麼才是我們想要未來老去的生活,及如何安排自己死後的一切。但願每個人都能「老有所終,死得其所」。學習更加珍惜此時此刻的小確幸、盡心盡力過每一天,無愧此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19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以第二人稱「你」的視角,來講述主角—安索・帕克一生的故事。安索是位迷人、極具魅力的凶嫌與死刑犯。為何在他短短46年的生命裡,會犯下這幾起女性殺人案?透過這些「你」的自述,讀者可以一窺安索的成長過程、童年的創傷陰影、個性特質及自我省思,直至死前最後那一刻的心境。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死前會幡然悔悟嗎?還是誠如辯護律師所言,他是無辜、被迫認罪的呢?

在「波倫斯基監獄」死囚牢房待了七年的安索・帕克,即將接受死刑伏法,在倒數十二小時開始回顧他這一生,那些他犯下的罪刑及生命裡最重要的三名女子。安索17歲時便殺害了三名少女—伊索・桑切斯、安琪拉・梅爾、萊拉・馬若尼,20年後又殺了妻子珍妮・菲斯克,才讓事跡敗露,鋃鐺入獄。為何安索會犯下這四起女性殺人案?而他犯案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有一種死亡叫「活著」,沉默的死亡不算死亡。在安索的故事裡,讀者不難發現他自小便有「反社會性的人格」,情緒管理出了問題,這來自於不幸的家庭,在父親家暴下成長,母親的離開,讓安索得不斷更換寄養家庭。好不容易打工上了大學,大學就讀哲學系,自是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理,但這並無法遏止他內心犯罪的因子,最終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刑。或許他內心需要找到情緒發洩的出口,理解了自己的負面情緒,看看自己的長處與優點,更多支持他的親人或友人,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除了描述了安索伏法前的心裡想法,還有警方調查三名無辜少女被殺害命案的偵辦過程;同時也記述了被害者家屬傷痛的心理,失蹤女孩家裡那焦急等待、哭泣的母親,有悲傷的家庭及出自寄養家庭的不幸少女等。

這對於一個女人而言是最可怕的一件事。這是一種跨越年齡的本能,一部分的妳清楚知道自己能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擁有美好事物,但所擁有的卻不可能那般完美。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細數曾與安索共度生命中不同時光的三名女人:幼時即棄他而去的母親—菈凡德、前妻的雙胞胎妹妹—海柔,以及將他繩之於法的女警。書裡這三人之中,筆者覺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女警—薩菲。

「她想著一個人的命運可能奠基於自己的選擇,你可以為之奮鬥,也可以自毀前程。」女警—薩菲和三名失蹤死亡女孩的其中一位熟識,一樣是高中輟學,同樣是來自沒有家庭成員的寄養家庭。但她卻選擇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一名刑警,並最早懷疑凶嫌就是她認識的那一位安索・帕克,只是當時功敗垂成,然而她卻始終鍥而不捨。薩菲努力跨越警方官僚的作風、對女性的板版印象,努力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她與安索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對比。

如果人生能予以補救,再次重來,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安索的母親菈凡德,即使多年後試圖找回早年遺棄的兒子,但早知當初又何必如此呢?也是她造成安索不幸與罪惡的一生,她17歲生下安索前,如果能多加思考一下,如果她能……。而安索前妻的雙胞胎妹妹—海柔,如果當初及早告知她對姊夫的懷疑、早點拯救姊姊,或許也不需一輩子活在愧疚之中。「你活了四十六年,終其一生為了什麼?為的是此刻。」而安索46歲的一生,如果能有所選擇呢?當他生命走到終點時,出現了獄警—莎娜及弟弟的女兒—小藍・哈利森,會對安索死前的心境造成那些波動呢?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叩問讀者的道德邊界,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陰暗面,自己尚未發現的祕密,但家庭教育、道德感及價值觀,驅使著我們走向正途,但是什麼原因讓那些人誤入歧途,犯下滔天大罪呢?透過故事裡這些角色們的心理轉折,照見每位讀者的內心,讓我們反思何謂善與惡?如何避免現實社會的黑暗與不幸?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最特別之處並非在於凶嫌是誰的推理過程・而在於對主角的成長背景、心理歷程的刻畫,特別是他在等待執行死刑前的心態。作者—丹妮亞‧庫嘉夫卡(Danya Kukafka)細膩的筆觸,如詩般的文字,充滿哲理的想法,讓人對主角的一生遭遇,掬一把同情之淚,但其所犯之罪行仍是不可饒恕的,儘管安索說了滿口「存在主義」的道理。書裡對多位女性的生活處境描述更是到位,更是令人感同身受。這或許不是一本出色的懸疑推理小說,但絕對是2024開年伊始,最棒的一本犯罪心理小說。推薦給各位同好!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堇莊的房客

堇莊的房客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2/26

《堇莊的房客》描述由主角—和久井一悟經營的老舊分租公寓「堇莊」所發生的故事,然而他並不是房屋的主人,由於他自小身體羸弱、無法外出工作的緣故,就幫母親代為管理這棟公寓,當起小房東。

這日,和久井出門意外撞到了另一位與他年紀差不了多少的年輕人—芥一二三,自此堇莊又多了一名新房客。而和久井也多了一份工作,成了芥的代筆,而這位我行我素、突來的房客背後究竟有何目的呢?故事自此揭露了居住在這棟堇莊的房客背後不為人知的幽微世界與秘密……。

故事進展沒多久便透露了芥一二三(央二)與和久井一悟的關係,但自幼分開的兄弟二人,在不同家庭環境下成長的他們,會如何面對彼此呢?身為小說家的芥,究竟有何目的呢?而當年是什麼原因造成感情不錯的兄弟倆會分開呢?著實啟人疑竇。離別二十多年後重逢,又該如何重拾親情呢?在和久井毫無變化與希望的生活之中,突然現身的弟弟。究竟會帶來災難,還是意想不到的幸運?

「堇莊」的成員包括有經前症候群(PMS)的OL—玉城美壽壽,飽受月事所苦的她,儘管男友一個換過一個,但她深知自己不適合去愛人,也不期待未來的人生。美壽壽開始慢慢將期待與希望從自己的人生之中斷捨離、主動拋棄。另一位是影劇製作導演—平光隼人,外表開朗,認真努力,實則在工作上並不如意,有著夢想卻難以發揮。還有花店老闆—上鄉青子,她結識和久井、住在堇莊最久,但也是藏最深的一位,將自己癡纏的愛戀深埋心底,最終還是敵不過愛意,做了糊塗事,只能選擇離開。捉摸不定的芥一二三的到來,意外讓風平浪靜的堇莊激起波濤,每個房客不為人知的陰暗面也浮上檯面,麻煩事接踵而至,會影響到堇莊的生活嗎嗎?

或許因為和久井一悟的身體狀況欠佳,也造成了他的溫和個性,感覺他的煩惱只有那不能親自扶養的女兒吧!其他人物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心事,「世界也好,人心也好,都該保留一點灰色地帶才好。」但依然能感覺到堇莊的生活特別地溫馨,不會因為個人私自的困境而有所抱怨,或出氣在他人身上,感覺到一股和諧。但我們的現實生活總是殘酷的,不時耳聞遇到吵雜、不懂體諒、難以相處的惡鄰居,使得《堇莊的房客》的故事讀來,感受特別不一樣。

故事結尾,作者還添加了番外篇〈表面張力〉,讓每篇故事的配角也能述說自己的小故事,是很特別的設計。「堇莊」的每位房客,生活裡總有些不完美,但這不正是我們生活中那些磕磕絆絆。儘管不順遂、不如意,還是得抱著希望,依然勇敢向前行,不是嗎?正如火災後重建的堇莊,再次重生、迎接新的房客……。

作者—凪良汐娓娓道來的堇莊點點滴滴的日常,溫柔的筆觸下其實刻畫著現實人生的某些無可奈何。在這充滿親情、友情與愛情的世界,閱讀過程頗能讓讀者對角色產生共鳴,尤其是作者對人性的洞察力,將讀者生活上所面臨的艱辛、痛苦和悲傷不著痕跡的一一接露。在疫情過後、解封的新生活之際,讓有人群恐懼症的筆者燃起一股希望,希冀建立新的人際關係,走進人群,原來生活還是有真心的朋友,好好珍惜當下的一切吧!推薦略帶懸疑、感傷的療癒小說《堇莊的房客》。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螞蟻時代【全新譯本】

螞蟻時代【全新譯本】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1/30

《螞蟻時代》其中一條支線,在人類世界裡,發生了離奇詭譎的「薩爾塔兄弟」三屍密室命案,接著又連續幾起謀殺案,死者都呈現驚恐的死狀。唯一的關聯性都是任職於CCG研發殺蟲劑的研究人員和化學家。負責辦案的探長—雅克・梅利耶,是一名犯罪學家,對案件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對生活卻總是抱持著「沒有慾望就沒有痛苦。」但這次一開始他卻輕忽了案件、草率結案,等他意識到自己的自大與錯誤,才與女記者—萊緹希雅・威爾斯合作,不斷抽絲剝繭,終於一步步接近事件真相,找出令人想像不到的真凶。當確定凶嫌是螞蟻之後,到底是誰操控了牠們?又是如何操控的呢?背後動機是什麼?罪魁禍首是誰呢?

故事裡有一個「思考陷阱」節目,提供了一些難解的謎題,讓讀者觀眾有更多的思辨,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節目中的常勝軍─朱麗葉・哈米黑茲和她的先生—亞瑟・哈米黑茲,對整起案件扮演著關鍵角色,最後和梅利耶探長、女記者萊緹希雅三人攜手完美破案。但人類與螞蟻的未來呢?未完,待續!

另一條支線以螞蟻族群為主,在「貝-洛-崗」城邦裡,新蟻后—希藜-埔-霓正進行著她的「進化運動」,成立了「化學圖書館」,透過知識費洛蒙,有了貯存思想這樣一個全新的概念,並準備對手指(人類)進行一場史無前例、規模龐大的「東征」,螞蟻103683號擔任此次重責大任。然而,在蟻群裡,有一群螞蟻正進行叛變,牠們叛變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呢?叛軍中的「自然神論者」和「非自然神論者」兩派主張也鬧出意見不合……。

在螞蟻世界裡,主角—褐螞蟻103683號(103號),是唯一觸及世界邊緣的螞蟻,作為一隻曾經跟人類交談過的螞蟻,肩負者溝通聯繫「手指」(人類)的橋樑。在故事中,螞蟻103號是個吃重的角色,在人類社會冒險,牠懂得不斷成長、了解自我,讓自己的一生活得有意義,讓團隊信任、凝聚向心力,度過一次又一次危機。在現實人類世界,簡直是完美人格典型,只是牠是一隻微不足道的兵蟻。

螞蟻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生物,牠們無疑是地表上最古老、最先進的動物之一,無疑是經驗豐富的社會學習者。螞蟻是地球上第二強的物種,佔據整個地球的「內星生物」,唯一的錯誤就是牠們太渺小了。在《螞蟻時代》裡,螞蟻不只是一種新的殺人方式,也是一種思考工作的新方法。牠們未來可以應用在人類的間諜活動、戰爭、征服太空和人工智慧系統的進化等方面。如果善用螞蟻的智慧,跟牠們交談,一定可以學習到更多我們不知道的事物。如果達成經濟、文化及軍事上協議或合作呢?千萬不可以無視或小看螞蟻的存在,如果哪天成了敵對關係,一旦牠們反撲,後果將難以想像。

作者—貝納‧維貝(Bernard Werber)以一個假設性的前提為創作發想,《螞蟻時代》讓讀者能從日常生活中關注環境議題,引發共感,翻轉思考,喚醒對科學、環境、生物、自然保育的好奇,進而自我省思及重視地球上所有生命。書中的「羅塞塔石碑」能將人類語言的音節轉換成螞蟻的費洛蒙,進而與螞蟻社會對話,看似荒謬,但未嘗不是未來科技努力的方向。另外,筆者覺得特別有趣的《相對知識與絕對知識百科全書》第二卷,作者—艾德蒙・威爾斯提出他對螞蟻社會的觀察,以牠們的口吻和觀點來撰寫,其中的「文明之間的衝擊」、以羅勒葉的方法「如何擺脫牠們?」都值得省思。當然,也不能錯過書末整理的「螞蟻的詞彙」,成了另類的索引。

科奇幻小說《螞蟻時代》重新打開讀者的視角,令人對螞蟻世界大開眼界、嘆為觀止,也改變看待世間萬物的方式,以不同的觀點看待宇宙。儘管只是虛構的小說,內容上卻融入諸多螞蟻和其他昆蟲物種的生態考究知識,寓教於樂。若要雞蛋裡挑骨頭,或許只能說角色有點呆板、善惡對立太簡單、太明顯,讀者不難預測故事的下一步發展,但仍不失為一本精彩無比的科幻小說。作者—貝納‧維貝在1994年寫下的「螞蟻三部曲」中的第二本,以高超的說故事能力,創造出鮮明的角色,內容完全不沉悶、不跳躍,能感受到故事的強烈張力。讀來不因年代久遠而有隔閡或覺得思想、觀點上的落伍。推薦科幻界的經典,充滿螞蟻世界的奧祕與魔力的《螞蟻時代》!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純白殺人魔:榮獲日本IIV創作者大賞最優秀賞!感官崩毀的「爆裂式青春」之作!

純白殺人魔:榮獲日本IIV創作者大賞最優秀賞!感官崩毀的「爆裂式青春」之作!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1/26

App使用說明:必須達成比他人更好的未來,並累積時間,填滿沙漏就能改變一個人的過去。

《純白殺人魔》主角—吾妻結衣是一名優秀的學生,她認真努力讀書,並擔任班長,只希望能以此來累積App裡的「時間沙漏」,因為她有一段無法輕易說出口、無法改變的過去……。

一天,結衣一如往常的到校上課,卻發現好友—三宮春乃消失不見了。老師和同學沒人記得她,一開始筆者還傻傻地以為是愚人節惡作劇,還是結衣精神錯亂了呢?當她確定大夥兒不曾聽聞過春乃這個人,她正覺得不對勁之時,唯獨另二位好友認識春乃,這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難道三宮春乃也和結衣一樣裝了那款詭異的App嗎?並且春乃讓別人知道了而被消失?這究竟是一款怎樣的App呢?背後的陰謀又是誰呢?

結衣表現得比同年齡的同儕更優秀,希冀能有個比他人更美好的未來,只是突然降臨的手機App,為何找上她?她又該如何甩掉App呢?結衣能尋求到別人的協助嗎?但只要一說出App裡的秘密,自己也會跟著消失,她該如何是好呢?結衣能否積滿沙漏裡的時間,回到過去、改變過去呢?或找回好春乃呢?

《純白殺人魔》作者以國中生少女的口吻為主述,開頭便描繪出結衣的悲慘命運,當她忘記了傷痛,生活逐步踏上正軌之際,又出現了奇怪的手機App和好友消失的怪事。書中對於主角心境的刻劃很貼切,讓讀者感染到情緒的焦急與無所適從。試讀本的篇幅有限,實在無法預知或推測接下來的情節發展,令人迫不及待到想早點知道後續的故事發展和結局,「純白殺人魔」究竟是誰呢?真是吊足了胃口。這是一本題材新穎的青少年推理懸疑小說,推薦各位同好不妨一起進來探險解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33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