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的所有評鑑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11/20

沒有了農民 我們吃什麼

農業啟示錄 改變舊思路

十年後農業人力嚴重斷層,將造成糧食饑荒,

政府現無預做對策,百姓未來將何去何從?

當前世界經濟的情勢,已達於飽和而進入泡沫化階段,各種困境遂逐一而生,糧食及物資價格飛漲,衝擊百姓讓荷包一再失血,而經營者更是苦不堪言。以麵包店業者而言,製造麵包的原物料—油、砂糖、麵粉……等價格,眼看著一路往上揚升未曾停止,而成品售價卻不能相對上漲,在這種困境與煎熬下,實難經營。再者,國際上熱錢充斥,又大肆炒作糧價,大宗物資遭到囤積,此種狀況不知漲到何時方肯罷休?面對此等嚴重的考驗,不知政府的農政官員們,可否拿出甚麼對筞及因應之道,來克服此種困境?

大環境隨著時間及不確定因素(如氣候異常變化、人為破壞、環境汙染……等)在改變,理應在思維上跟著轉換,政府應該面對農業真相勇敢因應,而不是一昧給予補貼、救助,甚至鼓勵休耕,尤其當前農業政策的駝鳥心態,政府實應重新擬定,將農地之整體運用規劃,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都做全盤的檢討與改進,不要迷失在舊思維裡,畢竟「農業是立國之根本」,打開中國政治史,歷任朝代興衰與糧食及農業政策,息息相關,應審酌處理。對於現今政府的農糧政策感觸頗深!近日新聞報導:世界穀\物主要出口國之一的澳洲,這幾年因為氣候的改變、乾旱不斷,農民生活拮据而繳不出貸款,造成許\多農民自殺身亡。同時,菲律賓、泰國、越南等主要稻米生產國,也都產量驟減。在如此時空環境下,台灣的農地更應該改變策略,善加珍惜,況且台灣的水利灌溉設施,方便普及與耕作技術堪稱一流,應好好利用,勿使之荒廢,以備糧食減產短缺的噩夢!

從前之「休耕」政策是為稻米生產過剩,或是遇到氣候異常因素,將水留做民生、工業用,而停止供應農業灌溉用水,因而需要休耕。對於這些休耕的農民,目前每期稻作政府會提供每一公頃地四萬五千元的補助津貼,但有鑑於現在氣候的改變、環境汙染、農產品驟減……等;加上世界人口又大幅度成長,需糧有增無減,所造成的糧食短缺現象;未來勢必會有一場「糧食戰爭」。政府應該要未雨綢繆,將現行的休耕政策,全面的調整改革。當今休耕的原因,許\多是因為年輕人口外移,老一輩的農民已無力再耕種,農村缺乏勞動力,且投資報酬率不成正比,無繼任者願從事此工作,任由良田土地荒廢,閒置之可惜。農委會實施鮭魚返鄉及小地主大佃農制度是很好的措施,政府應當對那些領了補貼,又不出租土地的農民,停止休耕補貼(因已怠忽了農業生產的天職),來鼓勵這些願意出租農地的休耕地主,將土地轉租給有意願耕地,而本身無土地的年輕人,將農業注入新血。而政府也應當做好配套措施,補助雙方讓兩方皆蒙其利。例如:補助出租農地者每公頃地每期稻作兩萬元,而承租土地耕種者每公頃地每期稻作補助兩萬五千元;至於休耕又不願出租土地者,不予補助且要課以荒地稅。有獎勵大家才願意去做嘗試,如此鼓勵有生產力者,有意願去利用農地栽種糧食,也不會讓良田變成荒蕪,還可讓農村青年鮭魚返鄉,減少失業人口,希望掌管農業部門的官員們,要有高瞻遠矚的宏觀,切勿墨守成規,應該要跳出窠臼、改變思維,調整農糧政策,鼓勵耕作,增產糧食充實糧倉,以備不時之需,不但可輸出稻米賺取外匯,還可以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世界糧荒。如此才能讓政府、農民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儘管二○一○年下半年以來,各項國內外數字都表示台灣經濟復甦,而且表現也都超過鄰近亞洲國家,但這些經濟表現的成果,因為只是少數財閥受惠;所以大多數民眾的感覺是,數字再美「並不是真的」。同時普羅大眾所關注的焦點事項,不過是「收入沒有增加」與「就業機會越來越少」而已。與其他民主先進社會一樣,國民的滿意度與幸福感,基本上還是以經濟績效與表現為先為重,以及所得與就業的繁榮奮發,選舉選票的反映完全與此同步,這可不是主席蜻蜓點水式的「Long Stay」,或秘書長選舉時「穿球鞋在南部跑跑!」就能獲致效果的。既往的政府以鎖國與意識形態主政,引申諸多經濟社會乃至農民組織內部的不公平、不正義,到了當今政府既已執政兩年多的時間,竟然紋風不動、未獲矯正。這種從公部門直到民間普遍瀰漫的不平之氣,當然敗壞農民的幸福感,最終也就反應到選票上了。馬政府主政兩年來,全民仍然無法察見,任何具體可期待的宏觀願景,更看不到領導者的氣勢與果敢,這種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更加深了民間幸福感的重度傷害。今天台灣的農民們心中所要的不多,只不過是「要有飯吃、要有未來」罷了!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耗子的就是好貓,所以這才是選戰中使執政黨喪失優勢的最深沉理由。誠如馬先生所言:「選舉沒有師傅,用心做就有,要以誠懇感動南部鄉親」,主政者的同理心與魄力,應該在第一任還剩下的任期內,加緊腳步盡快作為,「突破卅年的圍籬,跨越濁水溪以南,掠取廣大基層民心;由農業政策檢討,改善農民生活,全面保證收購稻穀\,逐年提高價格」且能名留青史,永受傳頌;否則現在農民既有的不幸福感,會影響到濁水溪分界線的南遷或北移,甚至是板塊的大挪移。

目前農委會在進行一個名為「小地主大佃農」的農業政策,目的是讓擁有土地但無力耕種的老農,把農地租給有意願耕種的佃農,期能擴大耕地與解決廢田的問題,幫助這些老農的生計。做法是:租賃一公頃農地為期三年以下的出租者,政府一年補助三萬五千元;願意出租三年以上者則一年補助四萬元,承租者每年一公頃須付租金兩萬元。乍聽之下是個不錯的政策;但,如是,可否確切的落實?達到理想的目標?讓政府、承租者、出租者三方皆贏?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對於政府所推動的農業政策,真是感嘆!這些農政官員們,只會坐在辦公室吹冷氣,乾等薪津,並不知民間疾苦,對於農民的問題「只有虛應,未見遠慮」。一個政策的制定應當要有彈性、要搔到「癢處」,而政府官員的態度卻總是「我已執行,就算是有了交代」,並未考慮到實行之後,能否真正符合民意?此制度對於出租人並無損失,但對承租者誘因不足,且風險高,因為農業是靠天吃飯的行業。

農作物的生長一定要先考慮到氣候的問題,在制定此政策時,應考慮到地域的不同,分別來做規劃。因南北氣候不同:南部可以有三期的農作 (二期稻作、一期乾作) ,且又無東北季風干擾,收成率較高。可耕作之土地面積與地質不同:南部土地面積大又多平原,北部土地面積小多丘陵。工作機會與環境條件不同:南部的就業機會較少,北部則相對較多。政府若希望農村青年能夠「鮭魚返鄉」耕種,一定要讓「返鄉鮭魚」不但要有誘因,還要有糧食可吃,否則返鄉鮭魚都要餓死,試問誰還敢返鄉?因從事農業的變數很大,「量多傷價,量少傷農」,收入不穩定,一年如想賺個三十萬,約需有個五甲的地,而五甲的地照顧下來是非常辛苦疲累的;還需要是「風調雨順」方有所成!像今年一期稻作,在抽穗時碰到「南風」日夜吹襲,加上「二螟化蟲」的危害,因此欠收。而二期稻也同樣碰上「東北季風」肆虐的困境,造成欠收。今年一甲地實收六千公斤稻穀\,總收入:新台幣壹拾貳萬貳千肆佰零貳元,不計工資總支出:新台幣壹拾萬柒仟柒佰貳拾元,餘新台幣壹萬肆仟陸佰捌拾貳元,扣除兩萬元承租費,倒負債伍仟參佰壹拾捌元。一年的辛苦與希望變成泡影,頓失收入還須負債,該如何過活?此種淒慘狀況下,家陷困境,為籌謀生計,需四處借貸,而遭受此苦難,誰能了解靠天吃飯的苦痛?當政者能否知曉,徹底來為農友們解決困境?

政府早在二十年前就由農委會討論要實施水稻保險制度,至今仍在紙上談兵,依然毫無動靜,政黨為了選舉,預算一直拿來加碼老農年金,卻忽略了辦理農作物保險;竟然還推說因農民缺乏保險的認識,無法交出合理的保費!要知道「糧食乃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只要政府願意補助部分的保費,豈可說不能辦?實不為也,非不能也!況且依「農業發展條例第 58 條規定」,略以:「……在農業保險法未制定前,得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辦法,分區、分類、分期試辦農業保險……」。請問,這些年來,政府除了辦死亡率最低的豬隻保險外,又何曾試辦了甚麼?連「農業保險法」的制定,都未曾有過一撇,實在太讓農民失望了!

目前政府的稻穀\收購政策,乃是民國七十年代,二次能源危機時物價飆漲,每一百市斤稻穀\漲價到新台幣一千多元,蔣經國政府為平抑物價,以平準基金訂定每公頃農地,政府「保證收購」一千四百四十公斤稻穀\,每公斤價格廿三元;「輔導收購」八百公斤稻穀\,每公斤價格廿元。然而三十年來物價指數已上升多少?當時人民所得多少?現今又多少?當時公務人員待遇多少?現今調漲多少?而政府收購價格,未曾做過調整,請問農民如何生活下去?又談如何照顧農民生計?這不都是空口白話,不足以服人嗎?籲請官員們別在裝迷糊了!

政府每年花大筆經費,在所謂為提升農村現代化,改善農民生活,美化環境……等,此種補助款易受人為操控,僅有少數及特定對象受惠,難以落實全面照顧農民的美意。而與其如此不斷炫耀亮麗的表面成效,而全體農民的收入卻沒有改善,何不如把預算用在刀口上,將稻穀\全面收購,提高收購價格,讓每位實際從事耕種的農民實質受益,一但經濟改善,相對的生活、教育、環境……等也會改善,幸福感就此油然而生。舉今年實例以「計畫收購」全收六千公斤,每公斤廿三元就有壹拾參萬捌仟元,若提高到每公斤三十元,則有壹拾捌萬元,扣除目前實際出售價格,壹拾貳萬貳仟貳佰零貳元,相差伍萬柒仟伍佰玖拾捌元,可說不無小補,農民也可感受到實際的幸福。為因應未來將會面臨的世界性糧食戰爭,政府一定要拿出一套具體有效的政策和周延的配套措施,期能及早調整農糧政策,防止良田荒蕪、或被挪作他用、水利灌溉設施荒廢,和避免農業人才外流;才能鼓勵青年返鄉耕作,達到照顧農民、充裕糧倉、增加外匯的目的。

然而,一個錯誤的施政比貪官更可怕,舉「小花蔓澤蘭」這種「植物殺手」、「綠癌」為例,只要被此植物寄生,整顆樹將被蔓藤纏繞掩蓋\,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枯\死。當九二一大地震後,為了幫光禿禿的九九峰披上彩妝,而撒此種子,未料數年後卻引來如此「滅絕森林」的浩劫,為除去此害,林務局與地方政府相繼提撥經費,如此浪費公帑及民脂民膏,以每公斤十元收購後再行焚燬的方式,來鼓勵百姓剷除此害,造成全民運動;但「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此種消極的作法實在值得檢討。再說「福壽螺」的殘害,它會鑽洞破壞田埂,使之無法蓄水,且其殼鋒硬,易傷害下田工作者,所造成的農業損失,實難以估計,這些年來,每次在插秧後二十一天內,若不加以防治,一甲地的秧苗不用三天,就全部被「福壽螺」啃光,而損失慘重。因此每甲地一年需糟蹋七仟元的防治費,而全省耕作面積有多少?全部淪陷,耗資匪淺。當初不肖商人引進無利可圖,而予以放逐野外,因無天敵繁殖又快。此禍害難以根除,此事件從未見政府當局,對商人施以嚴懲及法律制裁,更無良好的防治之策!

一個好的政策,帶給人民許\多的福祉,從五○~七○年代,農復會時期的「洋菇政策」,將台灣的農村經濟提升上來,當時並沒有稻穀\保證收購政策,農村經濟尚在萌發階段,農民生活還屬於困苦時期。政府鼓勵農民於於二期稻作秋收後,至次年三月春耕前的農閒時期栽種洋菇,利用收割後的稻草堆肥來培育洋菇,物盡其用絲毫不浪費,政府並給予保證價格收購,以補農民收入之不足,不僅帶動了農村經濟及富裕,也解決了多少家庭的困境,和莘莘學子的教育問題,造就並培育多少人才,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外匯存底。反觀,近來麵粉、玉米、大豆等原物料大漲,接下來的連鎖效應就是造成飼料、農畜產品、食品類等飆漲。台灣既為一個海島國家,又沒有外援,如果糧食缺乏,將是很嚴重的問題。因糧食需仰賴進口時,容易被擁有物資的國家操控,將處處受到別國的掣肘,受到經濟上的控制。要把這個「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當成一個好的起步,接下來就需要傾聽農民的心聲,制定更貼切、更完整的配套措施,才能真正落實照顧農民的目的;期使讓更多年輕人回流來耕作,才能增加糧食產量,以因應未來的糧食戰爭。

故總統經國先生,有句名言:「今天如果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此種氣魄與決心,造就了「十大建設」,論當初的時空背景而言,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俱缺乏之狀況下,如此艱鉅的任務,該如何完成,況且反對的聲浪,也未曾停竭,若無堅定的意志與毅力,及全國百姓的支持,恐難達成,而能顯卓效。論此,經國先生實居功\厥偉,故迄今仍令人緬懷此一德政,也讓台灣脫胎換骨,從此交通流暢,縮短南北距離,節省大量時間和金錢,帶動整個經濟的起飛,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躍升亞洲四小龍之首。究其原動力,乃因糧食的穩定,物資充裕,使農業帶動了工商業,而讓各行各業蓬勃發展,才有引以自豪—「台灣錢淹腳目」的繁榮景象。現今這些默默無名的農業推手,己逐漸凋零,宛如大陸撤退來台老兵,開發東西橫貫公路及參與多項國家建設後,也同樣陸續殞落。再過十年,農業的人力及經營,將會後繼無人,呈現嚴重大斷層的窘狀,屆時將是有地無人耕種,荒地、廢地一大片,糧食短缺的嚴重後果。

此論述絕非危言聳聽,咱自農會退休已經五十幾歲,再投入農業生產,尚是年紀最輕者,試問再過十年,也步入花甲殘燭之年,豈有能耐繼續務農,不知該棒交何人?以現今的農業政策,未能顧及農民的利益,也未有長遠的培育計劃,導致先天誘因不足。再者投資報酬率低,天然風險高,台灣位於太平洋颱風地帶,每年六至十一月屬頻繁期,亦是水稻等農作物耕種、收成期;天氣稍有變化,那堪風雨摧殘,不但是血本無歸,風災後的重建,更是勞心、勞力、又傷財。而從事此行業必需能忍受,日曬雨淋、寒風刺骨、酷熱烈暑、蚊蟲叮咬,泥濘污垢、撲鼻髒臭、精疲力盡、全身痠痛……等,出門只能機車代步,而今年收成又不好,鹹菜脯煎蛋加減配飯,最痛苦的是房屋漏水修繕費、孩子教育費、貸款利息……等,皆無著落,該如何是好?不像上班族,穿西裝,打領帶,個個人模人樣,辦公室裡又有空調、冷暖氣,工作輕鬆,收入穩定,只要肯努力,拚出好業績,口袋賺得飽滿,出門又有汽車代步,打扮得乾乾淨淨、漂漂亮亮,吃的是高級餐\廳,住的是洋房大廈。相較之下,實有天壤之別,敢問還有那位年青人,願意從事農業工作,除非此人腦袋瓜有問題。而政府並無妥善的農業政策對應,這些問題遲早會浮出抬面,當產生糧荒之時,其後果之嚴重,實在無法想像!

憑心而論,單靠農業部門,恐難以解決此困境,需靠整個執政團隊的認知與共識,在財力、人力、物力、政策方向……等,重新調整及分配,貫徹實施,才能逆轉頹勢,否則淪為空談,此乃攸關全民的福祉,及國家未來的生存與發展,不得不慎也!二○○九年全球饑餓人口首次超過十億人,去年十一月,聯合國發表『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的報告指出,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倖免,但最貧窮國家及其人民遭受打擊最重。現今發展中國家總人口中的百分之廿遭受饑餓。其中亞太地區估計有六.四二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二.六五億,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五千三百萬,近東和北非地區四千二百萬。此外,富裕國家也有一千五百萬人處於慢性饑餓。目前,全球饑餓狀況已經惡化。舉非洲國家為例:如東部非洲的獅子山王國、蘇丹、烏干達、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索馬利亞和肯亞,到西部非洲的尼日爾、馬利、茅利塔尼亞和布基那法索,再到南部非洲的萊索托、馬拉威、史威士蘭、辛巴威、尚比亞和莫三比克等,共波及大半個非洲大陸廿個國家。

因為政府缺乏管理是導致非洲饑荒問題的主要原因,許\多國家沒有制定農業發展計畫,而有些國家,即使制定了方案,也沒有人執行。再因經年內戰的戰亂,導致動盪不安,人民無法安心工作,加上天候乾旱,從事農耕無法收成,可說是天災人禍,糧食嚴重短缺,大批難民紛紛逃離家園,湧往鄰近國家避難。因嚴重的飢荒,造成的疾病、瘟疫,以及無所不為的搶、奪、掠、殺等暴行,死傷無數實難以估計。只因為「糧食短缺」,造成此種慘狀,沒有親臨體會,確是難以理解;而國內也有數位藝人參與,非洲「飢餓三十」活動,回來後各個感觸良多,才知天堂與地獄之差別在那?

農業和其他產業的本質有所不同,首先要遵從自然規律,其次是社會規律,最後才是經濟規律。糧食生產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如遭遇大規模自然災害,而發生糧荒的機率相當高。處於弱勢的農民,加上農業政策長期遭受政府的漠視,就如同孤兒寡母一般,無人疼愛。對於農民的苦痛,特將這些感觸訴諸於『農業啟示錄,改變舊思路』這篇文章,希望能將農民的心聲傳達出去,讓政府相關單位瞭解。期望真正在做決策的官員們能夠感同身受,走出辦公室確實去體察民意,了解實際的問題,才能解決當前的困境,擬訂出正確的政策,來保障農民的權益,期使國家在未來不因農業問題,而產生困擾與傷害!這個世界上沒有辦不到的事,只看您願不願意去做,願不願意去改變,您說不是嗎?

最近,一聲「石破天驚」的槍響,在競選活動場合裡,公然持槍行兇,此舉震驚國內外,媒體競相報導,此種目無法紀、駭人聽聞的案件,人民不禁要問!台灣治安那麼差嗎?那麼敗壞嗎?政府的威信何在?百姓的生命財產又有何保障?今天是重創了某黨大老之裔,才舉國沸騰,若是傷到小老百姓,豈不淡無其事?捫心自問,當初是誰採用「愚夫之言,拙劣之術」開啟黑金政治之窗,舖起黑道漂白之路,始造成現今亂象。以前是官兵抓強盜,現在是官兵怕強盜;以前是貓抓老鼠,現在是貓和老鼠一家親!不但在中央把持立法院,更是在地方議會及鄉鎮代表會包山包海,包到全民失望,始有一次政黨輪替。才寄望有所為,誰知變本加厲,吃相更是難看,只有牢籠以待。再次政黨輪替後,百姓渴望重見天日,誰知卻撿到一個「蔴糬」中看不中用,您說咱們心中苦不苦?此次五都選舉,執政者讓百姓當頭敲了一棒,賞了一巴掌,該要驚醒別在沈睡了!請睜大眼睛看清楚,全國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要繼續執政理應有所作為,如果不知與時俱進,繼續「收買派系」、墨守成規,只怕未來會輸得更慘,故農業之父前農復會主委蔣夢麟先生,有句名言:「官員學的書本知識,不足教導農民;而是農民實際的經驗,來教導我們!」希望由最高領導者啟效,卸脫華衣步入民間,廣聽民疾、民苦、民怨,便知民意,堪稱德政;莫為「紙上談兵人人會,親臨戰場無頭蠅」。噯!這就是咱們的政府,永遠與民有溝乎!

雞啼春寒齒哆嗦,薄衫荷鋤光腳丫;

笠頂烈日禾中行,步伐蹣跚\螺蟲阻;

屈腰埋手除務盡,拎籃披草一筐筐;

清溝理渠利水行,細顧施肥望好成;

瓶罐垃圾遍田間,稍有不慎血濺花;

東邊晴空西邊黑,汗水雨水一家親;

夕陽歸照泥垢裳,饑腸疲累飯菜冷;

風調雨順祈豐收,飽食暖衣渡平安;

盡享佳餚盤米香,誰知粒粒皆辛苦。


全民來搶救我們的母親

續接「農業啟示錄 改變舊思路 沒有了農民 我們吃什麼」一文,再為全民發聲!

沒有了農民,就沒有人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而糧食、蔬菜、水果、奶、蛋、肉類……等從此不再有。在這種情形下,天下必大亂,屆時誰家有食物可吃,就往誰家搶;到最後就是「人吃人」,那麼,胖子就先遭殃,因為他的肉及份量比較多,能夠提供較多的人來分食,而最後人類終究走上了滅絕之路。國際動物保育協會,已將北極熊列入瀕臨絕種的動物,因天候異常,棲息、繁殖地的改變,斑紋海豹\無法繁殖,數量銳減,造成北極熊捕不到食物,而有吃小熊、攻擊人類等異常行為發生。因食物的短缺,危及了生存,科學家預測不出幾年,北極熊即將在地球上消失。

世界先進的國家,已知未來即將糧食短缺,擬訂完善的保護農業及農民的政策,尤其是美國中情局(CIA)早已將糧食列為最高機密及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可見糧食危機日趨重要,非同小可、不能掉以輕心。反觀咱的政府,毫無「危機意識」,一昧粉飾太平,處於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幻境中,虛耗時間,此乃酬庸政治的結果;專業素養不夠,無法辨別及判斷事情的始末和輕重。不禁要問:主政者的腦袋瓜裡裝的是什麼?是智慧?還是豆腐渣?這個答案該由全民來判斷,也謂:「無良相諫臣輔弼,阿諛奉承隨處見!」在數年前,台灣與中國大陸仍處於敵對狀態時,發生台海危機,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曾說:「一旦爆發台海戰爭,美國不會捲入,更不會讓美國的子弟,為台灣這塊土地流一滴血」,此語猶存於耳,一旦爆發「世界糧荒」時,每個國家都自顧不暇,為求自保,誰會理你?更不可能伸出援手來救台灣!台諺有云:「自已的肚皮都顧不飽,那能顧到你呀」!

近年來地球氣候極端異常且天災不斷,酷熱、極寒、乾旱、暴雨、颱風、火山爆發……等頻傳,最直接的衝擊就是農作物的栽種和收成,很容易造成欠收,因人口不斷的成長,加上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家電下鄉,人民購買和囤積量增加,更加速糧荒窘狀。對於現況不啻是雪上加霜,為了搶救糧荒,首要先拯救農民,唯有農民願意繼續耕種,更要有新的生力軍投入,才能有綿延不絕的糧食,人民才能日日填飽肚子,個個安於崗位,各自發展其業,社會才處於太平豐年。

觀之當今的農業政策,長期受到政府的忽略不重視,把應有的農業經費預算一再刪減,而農民就像那孤兒一般孤立無助,紛紛逃離不願當農民,一來既沒身份,又沒地位;二來收入不穩定,又無保障;三來整天一身既髒且臭;四來不但辛苦而且勞累;五來天氣稍有變臉就寢食難安;……等。請問各位看倌:假如您府上有閨女,願不願讓她嫁給農民呢?答案肯定是不願意!不行!嫁給農夫沒出息,做的半死賺不了幾個錢!……等。反之,如是一位在科技公司上班的白領呢?鐵定說:這個好!光是他分到的股票,一世人就吃不完,心理暗爽。唉!心事誰人知?可知,有幾個年青人願意務農,一旦一個產業沒有新血注入,等於宣告此行業步入末路一途!

那麼,沒有了農民,請問您們吃什麼?總統、副總說、行政院長、農委會主委、立委……的職務,可以當飯吃嗎?台積電、聯電、鴻海…等高科技產品、股票可以當飯吃嗎?黃金、鑽石、瑪瑙……等貴重物品,可以當飯吃嗎?新聞媒體的工作先生小姐們,主播台、麥克風、報紙可以當飯吃嗎?裕隆生產的車子,遠雄蓋\好的房子,國泰的保險,台塑的產品,中油的油品,……等,可以當飯吃嗎?軍人願意捍衛國土嗎?警察願意維護治安嗎?公務員願意辦理公務嗎?工人願意在工廠上班嗎?商人願意安心經商嗎?老師願意教書嗎?農會、銀行、証券公司……能夠生存嗎?監獄裡的犯人,誰人看管?以上諸多問號?誰能告訴我答案?不過醫院的生意一定門庭若市,因為大家都要靠打點滴過活,所以聰明有資金的人趕快投資醫院吧!?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地狹人稠,土地面積有限,更應珍惜善加利用,近年來為了發展工商業,及高科技產業,加上人為操作,地目紛紛變更,蓋\起高樓大廈,不知糟蹋及犧牲了多少良田!而主政者又沒能將國土,做前膽性、長遠性的規劃,致使環境的污染,造成可耕地面積逐年逐漸遞減,一塊一塊在消失中。再者,整個農業政策的失焦,更加速將農業推至崖邊,稍有不慎即有失足落崖之危,在此籲請執政者重新釐訂農業政策,挽救危機,只要願意開始做都來得及!咱乃第一線的農民,僅提數點拙見以供參考:

一、全面檢討農業政策,請專家學者及實際從事農業工作者,研議方案貫徹實施,增加預算,保障農民權益。日本首相菅直人提出要提高日本糧食自足率到60%,目前台灣的糧食自足率僅30.6%,換句話說台灣有70%的糧食控制在別人的手上,能說不危險?,政府應該利用地力增進及農地重劃,擴大優良農地之列管,限制土地開發,以防財團炒作農地,以提高我糧食自足率。

二、日本訂有「地力增進法」,針對農用土壤之物理、化學及生物特性,表土沖蝕及土壤鹽化及的衝擊的情形進行調查,進行大範圍地力增進之各項技術推進,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防止施肥污染,保全農業永續經營的基礎。台灣永續農業發展協會正在研擬「農地地力促進法」這種WTO允許\的補助措施,政府應該大規模的執行,已改善提高農地的生產力,增加生產量來增加農民的收入。

三、穀\物保證價格提高(計劃及輔導)目前每公斤23元及20元,應提高調至60元及50元,且收購數量要逐年增加,目前計劃收購每公頃1440公斤,輔導每公頃800公斤兩者視為物價指數波動而調整,另一方案則是全面收購每公斤30元為例,市價為18元不足額12元由政府補貼,委由農會、糧商代購,由於WTO規範下不能對農業實施政策保護。但農會及糧商必須支出每公斤18元的成本,其實際收購數量,呈報農委會,做為他項補助依據,可以規避WTO的規範,而且能穩定米價,豈不魚與熊掌兩者皆得利。辦法是人想的,是活的!請問是WTO行不通的枝節重要,還是百姓的肚子重要?一旦爆發世界性糧荒,WTO的規範有何作用呢?

四、農作物保險應盡速實施,其辦法可參考家畜保險辦法訂定實施。以保障農作物遭受天然災害時,避免造成農民的損失。

五、農民子女教育費用,應依軍公教一樣,享有教育補助費,才可安定農民之心。

六、農業用電及灌溉用電應予以減免,因有些地形的障礙,灌溉溝渠無法到達,必需用抽水馬達,其費用不少,應予以減免。

七、應成立全國農作物天然災害及病蟲害,緊急應變小組,建立警報系統,讓農民與各級首長及主管官員能隨時掌握狀況,做妥適的處理。

八、對農業用油加以補貼,減少農民負擔,以現已有漁業用油補助先例。

九、訂定農民最低工資,工人有最低工資,外籍勞工也有,難道農民不如外籍勞工嗎?應訂定辦法依農民從事一年工作之總收入的基本工資金額,不足額再由政府編列預算予以補足差額。

十、農用肥料,應抑制售價,不能隨興而漲,徒增加農民負擔,及農業機具汰舊換新予以貸款及補助。

十一、建立長遠培養、訓練年青專業農民的制度,以保障從業人員的安全及福利,專注從事本業,而無斷糧之虞,有如國軍培訓人才之例。

唯有好的誘因,和福利制度,才能吸引更多的生力軍投入,再多的華麗口號,未能感動人心,亦淪為空談。政府每年花大筆,無意義的經費,如政治獻金、蓋\蚊子館、金援外交(巴紐案)…等,如將這些經費,善加利用在發展農業上,綽綽有餘,而剩餘款可將移作社會福利,一可照顧農民,二可顧及全國百姓的肚子,三可顧及弱勢團體,此德政何樂不為,不知咱主政者看了感想如何?做得到嗎?如果不做。繼績裝迷糊,欺瞞大眾,以不切實際的浮面數字,來掩蓋\實際的困境,再過三到五年世界性的糧荒噩夢即將來臨,到時再來談補救措施,將為時晚矣!

此言絕非子烏虛有,憑空捏造,恫嚇全民,因咱家世代務農,從小在農村長大,每天所接觸事和物,皆與農業有關,涉入甚深知其所困,又實際從事農業耕作,對於當前農村及農業的問題,知之甚詳,在此大聲疾呼籲請政府正視,日趨惡化的農村人力淍零問題,希望政府將此問題列為農業施政首要目標,當務之急是,獎勵年輕力壯的人參與,讓投入從事農業的農民有保障及安全感,也讓更多的鮭魚返鄉,有田可種,有糧可食,繁衍後代生生不息。才能挽救即將面臨的糧荒危機,也就能解救全國百姓的民生問題!盡速成立『糧荒緊急應變中心』,以防日後所需,所謂:「養兵千日,用於一時,寧願事先防患籌謀,不願事後坐困愁城。」

自古民以食為天,沒得吃其後果如何?主政者及全國的百姓能不能告訴咱答案?軍人的職責在捍衛國土,可稱為『人民的父親』,警察的職責維護治安,可稱為『人民的褓姆』,農民的職責生產糧食,養活大眾,宛如是一位『母親』,其待遇與福利卻有天壤之別,而母親養育著無數的小孩,使其成長,「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瑰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