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弗洛依德傳》第二冊:1902-1915

《弗洛依德傳》第二冊:1902-1915

  • 定價:390
  • 優惠價:935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3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半世紀來最全面、完整、細膩的一本弗洛依德傳

精神分析是辨認二十世紀、乃至二十一世紀特徵的一種時代口音。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自己是否為一個弗洛依德主義者,都無損於當代精神分析語彙盛行不衰的境況,諸如潛意識、壓抑、解夢、語誤等術語無所不在地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儘管當下自然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但其對於心靈工程的解密方案,仍然未窺全貌。也因著這樣自然科學研究的缺漏,顯現著人性疏離後,精神分析以獨特的方言,成為撫慰人類心靈原鄉的母語,懇切召喚著異鄉的漂泊靈魂。

我們越來越清楚地察覺為何有人將弗洛依德的發現,類比於X光線的發現。在X光線發現約五年後,我們得以透視人體的組織結構;在弗洛依德提出精神分析後,同樣使我們得以揭開潛意識面紗,析解探勘心靈底層的慾望。(見本書導讀/林耀盛文)

這位曾冷冷地預測,自己會「驚醒沈睡中的人類」的巨人,在離開人世之後六十四年的今天,他的魂靈仍在人間展演著一場又一場絲毫不遜色於生前的論戰,他的生命依舊持續影響著當代。今天攻擊他的綿延砲火來自不同領域,有宗教方面,也有世俗方面的理由。

跟其他現代歐洲文化舞台的要角比起來,弗洛依德的身後報導之多,無人能比,然而,出人意表的是,他的脈搏卻從來沒有停息。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些排山倒海、毫不留情針對他的攻擊,也無須一波一波捲土重來。

這些鞭屍、驗屍之舉,不只來自嚴苛的心理學家、多疑的精神醫師或忿忿不平的支持者。報刊評論也有跟進的趨勢,它們頗為狐疑的,觀察著弗洛依德聲譽的起起落落,形成推波助瀾的效果。(見蓋伊序)

本書之出版乃是當代關於弗氏的著作中最引人注目者,它於1988年出版,立成美歐等地的暢銷書,書評率多給予正面評價,並獲美國國家書獎,陸續翻譯成九種語言行銷世界。

本書作者彼得‧蓋伊 (Peter Gay),是西方當代極負盛名的史學家,專治長為歐洲思想史,啟蒙時代與布爾喬亞研究,因此榮獲阿姆斯特丹獎(這是頒發給從事歐洲史研究傑出的一項重要榮譽獎項)。蓋伊不但是知名的歷史學者,並曾受過精神分析的專業訓練,著作等身,治學用功。以其學養與背景,著手撰寫弗洛依德傳記,使得本書在眾多弗洛依德研究作品中,佔有特出的地位。蓋伊其他著作本公司亦籌備出版中 。

林耀盛推薦/

蓋伊於本書中,試圖將精神分析、傳記與歷史相互結合,意在營造一種新思潮,顯示從鉅觀的時代脈絡與微觀的個體生平交織辯證探究劃時代的原創理念,得以成就一條認識論的新徑路。易言之,本書可說是一本整合個體的、內在心理動力的、智識的、社會的、政治的,與文化的大規模傳記歷史,讀來綱舉目張,氣象萬千。

值此「人性」這個不死的蒼老靈魂仍是項熱門議題之際,蓋伊這本著作的中文譯本出版,應當可以引起中文世界讀者的廣泛共鳴。蓋伊於本書中,旁徵博引地展演其博學識能的功夫,舉凡對於弗洛依德的相關資料運用,如書信、言談、檔案、講稿、論文、著作及對其經典個案的解析(如朵拉、施列伯、小漢斯、狼人與鼠人)等,嫻熟自裕,精緻了本書的品質,同時也提升了本書的可讀性。對精神分析一無所悉的陌生者而言,可以從本書的章節汲取認識弗洛依德的養料,進而登堂探頭進入精神分析的虛實世界。對於有經驗的臨床醫療工作者而言,本書可以當作案頭參考書,隨手翻閱,可以提醒激化有關弗洛依德臨床應用的學說結構、後設理論與實務技巧的交錯關係,甚至從本書的創意攝食靈感,以思考如何促發個案心理治療的頓悟。至於對知識論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藉由旅航蓋伊所用心擘劃的智識地景,探解歷史理念生產的天時地利人和條件,究竟是如何地相剋相成。

閱讀本書保證是一趟充滿驚喜的與冒險的旅程,值得讀者們予以細細品味與反思批判。

劉森堯推薦/

近年所出版弗洛依德傳記中最具份量,且描述最詳實也是敘述風格最傑出的一本書。本書一千餘頁,寫來不疾不徐彷如一氣呵成,至於內容,我們幾乎可以大膽肯定,有關弗洛依德的一切,包括大師的生平、交友和著述生涯,鉅細靡遺。這顯然是近五十年來,繼鍾斯於1950年代所寫的三大冊《弗洛依德的生活與工作》一書後,最詳實也是最精彩的依本弗洛依德傳記。

這本傳記所佔的最大優勢是,它擁有最新和最充分的資料,特別是信件方面。所動用的資料也是史無前例。

作者簡介

彼得‧蓋伊(Peter Gay)一九二三年出生於柏林,一九三八年移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目前為耶魯大學史特林(Sterling)史學教授、古根漢與洛克菲勒基金會學者、劍橋邱吉爾學院海外學者。歷獲各種研究獎如海尼根(Heineken)史學獎等,其著作多次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目錄


第二冊
深究期:1902-1915
第四章 四面受敵的宗師
五十歲
感官之樂
星期三心理學社
外國人
第五章 精神分析政治學
榮格:加冕的王儲
美國插曲
維也納對抗蘇黎世
榮格:後來的敵人
第六章 療法與技術
疑竇重重的首演
經典性的兩課
事出有因:達文西、施列柏、弗里斯
事出有因:狼人政治學
臨床技術手冊
第七章 應用與涵蘊
有關品味
社會的基礎
重繪心靈地圖
歐洲的終結
 

作者序

  一九八八年,我首度出版弗洛依德的傳記時,一場論戰正圍繞著他,如火如荼地開展,這種情形,跟他生前所經歷的斑斑論戰絲毫不遜色。他曾冷冷地預測,自己會驚醒沈睡中的人類,而他的確成功了,也引起人們五味雜陳的感受。十年之後的今天,關於弗洛依德的論戰仍不斷擴大,因此,他的生命依舊持續影響著當代。就此而言,今天攻擊他的綿延砲火固然來自不同領域,有宗教方面,也有世俗方面的理由,但是,即使只是跟十年前比較,就當代的趨勢而言,引發更激烈批判與辯護之聲的焦點,毋寧更集中在弗洛依德的生活與著作上(當然,這兩者是緊緊糾結在一起的)。跟其他現代歐洲文化舞台的要角比起來,弗洛依德的身後報導之多,無人能比,然而,出人意表的是,他的脈搏卻從來沒有停息。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些排山倒海、毫不留情針對他的攻擊,也無須一波一波捲土重來。
  
  這些鞭屍、驗屍之舉,不只來自嚴苛的心理學家、多疑的精神醫師或忿忿不平的支持者。報刊評論也有跟進的趨勢,它們頗為狐疑,觀察著弗洛依德聲譽的起起落落,形成推波助瀾的效果。《紐約時報》在一篇頭版文章中質疑,弗洛依德是否真的已死,而寧願認為他已死去;《紐約雜誌》的封面,則出現了一幅弗洛依德面容憔悴的畫像,面頰還流下一滴孤單的眼淚;流通量大、在文化圈頗具影響力的《紐約書評》,則不遺餘力,為弗利德力克.克魯斯 (Frederick Crews) 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發言空間,讓這位以消滅弗洛依德及其著作為職志的仁兄,暢所欲言。經過了三十年,曾經在一九五○年代光芒四射的精神分析,如今卻捉襟見肘,處處碰壁。而精神分析既然是由弗洛依德一手創建起來,攻擊精神分析,便無異於攻擊弗洛依德,雖然這句話並不適合由我來說,但是,我打從心底以為,弗洛依德的外顯立場,已讓我們迫切需要一部可靠的傳記。

  如果我們問的方向沒錯,我們想知道,弗洛依德和他的學說未來在心理學領域究竟會扮演什麼角色?檯面上各種耀眼的心理治療對手(並非全都來自加州)〔譯者按:加州有許多心理治療傳統路線不走弗洛依德路線,譬如已有三十年以上歷史的「加州整合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就強調更接近榮格派的身心靈整合路線〕、藥物減緩某些心理困擾類型的興盛趨勢,以及針對心靈問題發展出來的各種生物學進路,使得弗洛依德思想存在的價值越來越讓人存疑。但是,據此認定這些思想已老舊過時,卻是非常冒進的想法。很少人知道,年屆八十二的老弗洛依德,在他的遺作《精神分析大綱》(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中曾經主張,以某些尚未被發現的化學物質,來取代精神分析治療,換言之,這位精神分析之父,認為其精神分析觀點與神經精神醫學 (neuropsychiatry) 並無相悖之處,也就是說,要把這兩種看待心靈、面對心靈運作與失控的方式綜合起來,成為一個更龐大、完整的學說,似乎指日可待。不過,這份綜合工作所需要的思想家,其原創性和大無畏的精神,絕不能比弗洛依德差。

  如果我們翻開本書的註腳,應不難明白,當初我為這本傳記進行研究時,有幸能無所顧慮地參閱弗洛依德的全套信件,在過去的出版品中,這些信件雖然曾被運用過,卻多屬濫用。恩斯特.鍾斯 (Ernest Jones) 在三卷的弗洛依德生平中,審慎刪除了他與弗洛依德信件往返中某些最有趣的段落,顯然不想讓人注意到弗洛依德是怎麼死的,或者,說得更白一點,不想讓人注意到弗洛依德是在自己的要求下往生的。經過安娜.弗洛依德 (Anna Freud) 的慫恿,鍾斯甚至修改了她父親幾近無可挑剔的英文。而弗洛依德與卡爾.亞伯拉罕 (Karl Abraham)、歐斯卡.費斯特(Oscar Pfister)、盧.安德烈亞斯—莎樂美 (Lou Andreas-Salom? 的通信,在出版的書信集中也遭到令人髮指的竄改。至於弗洛依德與桑朵.費倫奇 (Sandor Ferenczi) 之間的重要通信,就現行出版的信件中,也只有少數樣本足以採信。為了跨越這些因時代錯誤而造成的斷簡殘篇,對於這本傳記的寫作目標來說,查閱原件當然會有莫大的幫助,結果,我才得以首度公開大約二千個段落,有些從未問世,有些經過校訂。

  我當然心存感激,但也僅及於此。我十年前就抱怨過,許多原始資料不見天日,如果我能取得這些資料,一定會對我描繪弗洛依德的形象以及他所生活的世界大有助益。一直到我所寫的傳記出版之後,我才被允許閱讀弗洛依德與其小姨子敏娜.貝內斯 (Minna Bernays) 的往返書信,然而經過證實,這一系列的書信集也令人痛心地被動過手腳、縮水了,雖然我得以參閱這當中的許多信件,其跨越時段約莫在世紀之交———也就是他們倆可能曾發生婚外情的時段,但最後我保留了這一段。

  在這兒我必須要插一句話,回答一個我最常被徵詢的問題:「弗洛依德和敏娜.貝內斯真的有婚外情嗎?」以示慎重。這本書的讀者會發現,從我所取得的證據看來,我認為這樁韻事乃子虛烏有。但是,如果有任何新的史料足以證實有這回事,我隨時準備改變我的想法。某些批評弗洛依德幾至體無完膚的評論者,會把有沒有這樁婚外情,視為精神分析的石蕊試紙,就好像一旦證明弗洛依德通姦屬實,他的學說即將隨之土崩瓦解一般。可是,這種 Q法讓我覺得頗為荒謬,我在本書一貫主張,弗洛依德的思想能不能站得住腳,要依照思想本身的脈絡來判定。

  雖然許多記載上的盲點依舊存在,但有一部分卻是無比真實的:也就是所謂的「未婚妻書簡」(Brautbriefe),弗洛依德與未婚妻的往返信箋。他們訂婚五年,聚少離多,幾乎每天給對方寫信。這些通信讓弗洛依德的形象躍然紙上,更讓瑪爾塔.貝內斯 (Martha Bernays) 的形象生動無比。弗洛依德寫給未婚妻的信,已有超過一百封以全貌或經過刪節出版(這裡面卻沒有她寫給他的信,只有我輾轉發現和出版的少數片斷),這不禁讓人引頸期盼,暗處裡還有數百封這樣的信件等著重見天日。我雖不相信這些信裡面有什麼大不了的祕密,但它們一定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弗洛依德的內在生活。當這些信札得以出版(或者學者得以一窺其內容)的那一天,也就是另一種版本的傳記將出現的那一天。

  如果我今天才動手寫這本傳記,我會有什麼不同的做法?我想,大概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師面貌之外,我會多談一點他屬於政客的那一面,我會重寫我對於施列伯個案 (Schreber case) 的看法,直到今天,這個案例還在激烈爭議中。除此之外,我想我可以站在文本一邊待命。畢竟,這本傳記在十年前上市的時候,獲得了熱烈的迴響,賣得很好,甚至成了美國、法國、巴西的暢銷書。書評給予正面的讚賞,並陸續翻譯成九種語言。當然,詆毀這本書的人也有,從極左派到極右派都對我砲聲隆隆。有些人認為我只不過是個打手,一味為既有的弗洛依德學派事業辯護,把弗洛依德當作偶像來崇拜;而狂熱的弗洛依德學圈中人,則痛責我竟敢與大師意見相左,還把大師視為一個平凡的人。這些嚴厲的評論者都讓我甘之如飴,他們在無意間讓我肯定,我做了某些對的事情。我想像著這本新的平裝版,會引發一些關於弗洛依德的新的身後報導,但我也相信,它們終將煙消雲散。

  彼得.蓋伊 一九九八年五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411621
  •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
  • 規格:平裝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八章 侵犯性
牽連甚廣的重大事件 弗洛依德和其他許多人一樣,經歷了世界大戰翻天覆地,破壞損傷,沒完沒了。在那段充滿焦慮的黯淡時光,他的工作卻頗有進展,自己也感到意外。當時求診病人很少,他只做些簡單的編務工作,也沒有精神分析會議可參加。他的弟子幾乎都已從軍,使他倍感寂寞。「我常覺得孤單,彷彿又回到投入這工作頭十年的荒疏歲月,」他於一九一五年七月向盧.安德烈亞斯—莎樂美 (Lou Andieas-Salom 感嘆道,「但那時我比較年輕,精力無限,充滿毅力。」他渴望有病人上門,那是讓他的理論趨於成熟的活水源頭,同時也帶來穩定的收入,讓他能好好持家。「我暗自,」他在一九一六年底告訴亞伯拉罕,「催促自己必須為家人賺錢、花錢,我很清楚這都是父親情結作祟。」沴不過,戰爭歲月可沒有白白過去。空閒時光雖是不請自來,也不討人喜歡,弗洛依德更因此士氣低落,卻讓他有時間進行大規模的計劃。

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弗洛依德和盧.安德烈亞斯———莎樂美談論戰爭以及對人類文明的疑慮,這時他已暗示正「祕密」進行「牽連甚廣的重大事件」沊。他非常可能正著手計劃為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正式立言,做出定論。十二月,他告訴亞伯拉罕,如果低沈的心情還不至於毀了工作興致的話,他將「闡述精神官能症病理,其中包括驅力、壓抑、潛意識之效應」,三言兩語透露出他那祕密計劃的若干內容。一個月後,他在寫給盧女士的信中進一步透露,他「關於自戀的描述」應該「有一天」會被稱為「後設心理學式的」(metapsychological)。自戀和後設心理學之間的關聯非常重要。弗洛依德在戰前首次論及自戀時,還沒走進他所打開的那扇門。現在,他準備做更深入的探討。

一九一五年初,弗洛依德開始草創他的「精神官能症理論」,著手撰寫後來統稱為後設心理學的文章;他精力充沛,進行速度很快。他寫這本書的過程頗為曲折,如今雖留下部分篇章,寫作的過程本身卻更能說明這是一部重要的作品,是其思想轉折的重要標記。一九一五年二月中,他要求費倫奇把他「談抑鬱的文章直接轉給亞伯拉罕」;這本書將會有一章來討論抑鬱症。他一向喜歡把寫好的草稿給親近的朋友傳閱,尤其是弗里斯。四月初,他告訴費倫奇,他已經完成了兩章。對於自己旺盛的創作力,他也和對別人一樣詳加分析。「是因為戰時的錢不好賺這個現實的原因,還是因為我和金錢的關係不免產生變化此一心理的因素,我認為都有可能。」洰他的好心情仍維持著。四月底,他告訴費倫奇,前三章〈驅力、壓抑、潛意識〉已經完稿,將刊登於當年的《國際精神分析 薔Z》。他覺得「介紹」驅力的篇章不「怎麼吸引人」,但大致上還算滿意,並宣示還要寫一篇比較做夢和精神分裂的文章。「草稿也擬好了。」

其他幾篇文章緊接著出現,一篇談的是弗洛依德最喜歡的主題,也就是做夢,另一篇是看來不甚起眼的〈哀悼與抑鬱〉(Mourning and Melancholia)。弗洛依德在這兩篇文章裡進一步演繹了他在談自戀的文章裡所提及的有趣概念:原慾如何在睡覺和沮喪的時刻自外在物體撤回。六月中,弗洛依德告訴費倫奇:「說真的,我寫得並不順心,但筆倒是沒停過。那十二篇文章有十篇寫好了。另外兩篇(談意識和焦慮)尚待修改。我剛完成轉換性歇斯底里症(的文章),尚缺強迫性精神官能症 (obsessive neurosis) 和移情性精神官能症 (transference neurosis) 的整理。」泇七月底,他頗有自信地寫信給盧.安德烈亞斯—莎樂美說,這幾個月的「成果」很「可能是一本有十二篇文章的書,導論談的是驅力及其效應」。他還說:「已大致定稿,只剩後續的工作。」不管戰爭開打與否,弗洛依德談後設心理學的書看來離出版之期已經不遠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