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閱讀力──收集、解讀、思考、判斷能力的源頭

閱讀力──收集、解讀、思考、判斷能力的源頭

  • 定價:210
  • 優惠價:918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16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閱讀力」包括收集力、解讀力、思考力和判斷力。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來源繁雜,如何從書籍、報章雜誌、網路傳媒等等介面,有效地汲取需要的訊息和知識並吸收,為自己的人生標的增加助力,一切就要從閱讀力開始!

  在本書中,作者提供多年的閱讀的樂趣、經驗和讀者分享,並提供了尋找、運用、解讀資訊的方法。於淺顯易懂的文字中,無形地提升了讀者的閱讀能力!

  古人說:「開卷有益。」今天基興的這本是「方法書」,融合他多年經驗的結果--當然,他也廣泛地參考許多先進的經驗--應可成為大眾的閱讀參考!-中研院副院長 曾志朗

  在這個資訊爆炸時代,如何從書籍、報章雜誌、網路傳媒等等多元化的媒介中,有效汲取有用的訊息並吸收,實為重要的課題,而這一切的根本,就從「閱讀力」開始!

  在本書中,作者除了分享多年的閱讀的樂趣、經驗,並在每個章節,提供了多種獨特的方法及祕訣。在輕鬆的閱讀中,無形地提升了你收集、解讀、思考、判斷這四大能力!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聰明閱讀。

作者簡介

林基興
  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與政策博士,曾在台大化工所任教,後來在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服務。二○○四年兼任公益社團「科學月刊社」的義工「頭目」。學過法、德、日、俄文,曾翻譯《模糊思考》一書,亙加體會人類思維的多變和多元化。對於宣稱「人文與科學對話」的議題,喜歡指指點點。從小就東翻西看的,年過半百已略有閱讀心得,但因古有名訓:「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不敢隨便野人獻曝,今天卻忘情高歌了。

 

目錄

  • 推薦序──中研院副院長 曾志朗

    閱讀的樂趣

  • 隔空抓樂
  • 幽默人生
  • 漫畫活化腦袋瓜
  • 傳記:以人為鏡
  • 如魚得水
  • 多學外文就多開幾扇門
  • 學習語言的經驗
  • 深入淺出
  • 無形的手
  • 抽「車」!

    運用資訊的方法

  • 微笑曲線
  • 啟發堅韌的生命力
  • 縱橫職場
  • 留得青山在
  • 待人處世
  • 文藝薰陶
  • 自己來(DIY)
  • 開門七件事
  • 誰關心政治
  • 知識的融通

    尋找資訊的方法

  • 上窮碧落下黃泉
  • 80/20原理
  • 光暈效應
  • 雪球效應
  • 嘗試各種管道
  • 網路的魅力與虛實
  • 知所取捨
  • 互補的兩性世界
  • 兩種文化
  • 多元化

    解讀資訊的方法

  • 來一記回馬槍
  • e世代的「相對論」
  • 「模糊」的藝術
  • 為何爭論?
  • 批判性思考
  • 塞翁失馬與得馬
  • 價值判斷
  • 人生到底有無意義?
  • 宗教 ∕ 鬼神
  • 瞎子摸象
  •  

    知所取捨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說要「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天下書。」志向崇高,但是不可行,想想天下多少語言和文字,就知該取捨。

      話說二三十年前,留學生很多,也有大規模整頓流氓的活動;有人看到朋友子孫滿堂,好生羨慕,就問他家教秘訣。得到的回答是:「管教子女要剛剛好,管得太好就會出國留學,為人作嫁,家裡只剩兩老。管得不好就會被掃黑,關到火燒島去,家裡還是只剩兩老。」

      有人說近代知識爆炸,巨量資訊快速增加中,我們需要選擇,知道取捨,否則會淹沒於浩瀚的資訊海中。但是閱讀太多會成「書呆子」,閱讀太少「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言語無味」,好慘。

      養成習慣可節省我們許多心力,但是,當習慣成為「上癮」時就要當心了。習慣是個中性用語,自然而然地會執行某些動作或思維,「好」習慣和「壞」習慣之間包含相當的主觀價值判斷,例如有人喜歡一邊閱讀一邊聽音樂。上癮通常表示不容易有意識地停止,往往帶有負面意義,例如上網成癮者可能「強迫性地」迷於網路。

      人們傾向於閱讀和自己的職業、興趣、生活環境等相關的刊物,因此,看看她的書物就知她的職業和性向。就像有人說,要多了解一個人,就看她教什麼朋友。在好的觀點,這是「深化」能力,就像今天專業競爭力所需。但從另一角度看,光只閱讀原屬於自己領域的書刊,可能「窄化」自己的視界,有時需要出去「不一樣」,增加生活經驗或刺激靈感。問題是:要「分心」到什麼地步呢?類似的例子是,現在的學校有些講究傳統,聘用自己學校畢業生,但這會造成「近親繁殖」,可能導致嚴重疾病(遺傳缺陷)。也有的學校只聘用外來者,以便增長「生物多樣性」,適應多元變遷的社會,但是這可能導致意見或爭論太多,甚至無法動彈。因此,兩極間的取捨就很重要。

      約四十年前,尚無網際網路普及應用,我曾經要找南北極探險的資訊,花許多時間在本校圖書館後,就到外校去,又上中央圖書館等公家單位。有一天,忽然想到,花費這麼多時間和物力,有完沒完呢?

      最近,我蒐尋各國的「創新系統」,網路上的資料非常多,有時碰到還碰上讓自己驚喜的意外資訊(像是以聲波而非傳統冷煤製造冷凍環境),讓我一直工作,許久才覺察脖子酸和下身疼痛。而回顧所找到的數百項資料,讓我有氾濫成災的感覺。為何沒事先(或在某個階段)設定尋找時間和取捨標準,現在才恍然「過猶不及」?

      有人說:「上天是公平的,不論誰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需要多一點時間作某事,就要犧牲(挪用)一點其他事的時間。我年輕時喜歡看傳記書,有一則故事提到,艾森豪總統唸西點軍校時,無論怎麼勤勞唸書就只是考第二名,有一天晚上,他熄燈要睡覺了,忽見第一名同學的室燈還亮著,原來人家更用功呢!於是艾森豪開燈繼續讀書,終於榮登榜首。善用零碎時間也是「成功的秘密」。我有一位同事在召開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時,負責陪同科技顧問夫人,她告訴我這些老外在車上時經常看書!

      市面上關於管理時間的書很多,像是《做時間的主人》(working smart)。美國艾森豪總統大量授權,只處理緊急和重要的事。他發現緊急和重要的事很少同時出現,因此他不必像無頭蒼蠅般忙得團團轉。

      人生事件是否「無為而治」或「積極進取」,依個案而定。想想美國名醫湯姆斯(Lewis Thomas)所說:「給予出充份的時間,人會在沒有醫療的情況下,從大多數折磨我們的病痛中恢復。」人的所學「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適宜與否,也依個案而定。話說古代一位學究搭船過河,他問擺渡者是否念過書,回答是沒有,學究說:「那你的人生去了一半。」船行到半路突遇大風而翻覆,擺渡者問學究是否學過游泳,回答是沒有,擺渡者說:「那你的人生去了全部。」

      既然是在總固定量中挪用時間,難免會犧牲一些東西,有人因為努力讀書而失去視力,甚或健康;有人因為鑽研而成為專家之時,也成「怪人」。一個極端特例是,幾年前美國的信件炸彈客(univ bomber),曾是哈佛大學數學教授,鑽入某些觀點,卻發展出反社會的行為。

      今年三月,名作家郭強生的大作《林肯翻案》中提到,美國有一周刊報導林肯形象被顛覆,之前大家認為林肯刻苦自學有成和至高人道精神等,但是新資料顯示他早期如卑鄙的訟棍,又黑函攻擊對手等。正反文獻均呈,有時難以取捨,難怪「羅生門」已成流行語。

      演講專家黑幼龍在他大作《聰明擁有說服力》中,提到「七乘七」原則,意指演講的投影片內容應該簡潔,一張投影片最多七行,而一行最多七個字,這樣子聽眾才不會疲於奔命地讀字。英文有句名言:”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sdom.” (簡潔是智慧的表徵。)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60645
    • 叢書系列:HAPPY LEARNING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知識的融通
    ◎筆記
    一、閱讀需要主動整合之力。
    二、閱讀常是片段的和領域別的。
    三、能融通不同領域的人有福了。

      鋼琴家傅聰曾提過他父親文藝家傅雷,要求他習琴之外,要閱讀詩書,也學其他知識,這樣子才能融會貫通,助益琴藝和生活。物理學家吳茂昆教授早年和大學好友,吃、睡、讀書在一起。「我從讀建築的同學那兒了解藝術是什麼,中文系的同學讓我知道要飽讀詩書,和數學系的同學彼此砥礪邏輯思考哲的能力,與本科系同學商討相對論,開拓了我對物理的視野。」
      神經科學家洪蘭認為,各式背景知識提供我們鷹架,讓後來的知識繼續疊上去,學習到某一程度時,忽覺豁然貫通,已被提升到另一境界,心理學上的「頓悟」,不同知識放入恰當的架構中後,一幅完整的圖像才會浮現,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這些知識的關係是這樣的、這主題的真正意義在這裡。作家趙鑫珊寫書《藝術‧科學‧哲學斷想》,因為他想「把科學、藝術和哲學作為統一的文化整體來研究。」他認為天下學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關聯。
      最近,美國哈佛生物教授威爾森出書《知識大融通》,似乎也想統一知識。他從古希臘學者對知識統合的夢想談起,接著是啟蒙時代後兩百年內的知識分裂,然後探討知識統合理念的復甦。他廣泛整合生物學、人類學、心理學、宗教、哲學、藝術、社會科學。有人說威爾森炮火四射,例如,他說:「絕大多數的政治領袖只接受過社會及人文科學的訓練,對於自然科學不是所知有限,就是一無所知。」但他也批評科學家同仁,說許多科學家只專注於自己的專業,加上科學研究必須從小處著手,因此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心胸狹窄且愚蠢。
      數學家史都特在《大自然的數學遊戲》中提到,我們生活中充滿美感和規律。星辰圓形軌跡橫越天際和四季週而復始、優美的斑馬身上條紋和鬣狗身上圓點、沙丘起伏、雨後天際裝飾著七彩弧線。這些美景的背後是「模式」(pattern),夜空群星的規律運動和四季定時報到指向地球自轉的事實、沙丘對應的是流體力學、動物身上的圖案印證了生物生長與型態的數學規律性、彩虹源自光的折射現象。三百年前,英國數學家泰勒發表了小提琴的基本振動頻率公式,依琴弦長度、拉力、密度而定,因此,數學已經侵入音樂的國度。
      另外,大多數植物的花瓣數目呈現「一、一、二、三、五、八……」數列,稱為「費布納奇數列」(後項數為前兩項之和)。其他諸如植物葉片的排序(避免擋住下面葉子接受陽光和雨水)、鳳梨左右斜的鱗片數目均可見此數列的影子。費布納奇數列中相鄰兩數的比值,逐漸趨近於「黃金數」(約○‧六一八)。希臘神話美女維納斯的身體比例即包含黃金分割,若她身高為一,則她肚臍到腳底之長為○‧六一八。在科學上,諸如動力系統的設計等均運用到黃金數。在美學上,電視上講者的最佳位置也是黃金比。由黃金比可得黃金矩形,它顯現在海螺殼紋、藤的捲曲、人的耳輪、蛋白分子的排列等。名作家邱宏義的譯作《黃金比例》,談其出現在自然、藝術、蒼穹等,快要管到太陽底下的所有事物了。
      物理學家威爾森(一九二七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曾回顧其發現:「我在蘇格蘭最高山峰頂時,太陽照耀在圍繞著山頂的雲層,顯現令人嘆為觀止的光學現象,特別是那圍繞著太陽、山頂、觀察者,頭在雲霧上的影子周圍所呈現的五光十色光環,大大激發我的興趣,並促使我在實驗室中模仿。」無獨有偶地,神經系統中的樹突和軸突多變化,或像冬天缺葉的樹頂,或像濃密的毛墊,其功能與美引人遐思,讓生物學家卡厚爾(一九○六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嚮往地說:「正如昆蟲學家追求亮麗的蝴蝶,我在腦灰質的花園裡,集中心力獵取具有纖細優雅形體的細胞,那是神秘的靈魂之蝶。誰知也許有一天,就像這些蝴蝶翅膀的振動,將透露人類心靈生活的奧秘。」
      四年前大陸張穎女士宣稱有「隔空抓藥」的特異功能,但被國內魔術師拆穿她作弊。其實,由中學所教的「質量守恆、質能不滅」就可知其弊端。至於宋七力的「本尊、分身」,也是同理可知為騙術。難道中學的理化知識只用來考試,而不能「融會貫通」地用到日常生活中(包括保護自己不受騙)嗎?
      精神分析開山祖師弗洛伊德原學醫,他嗜好考古,認為精神分析的自由聯想將壓抑記憶挖出,就像考古過程挖出久遠之前埋藏的物品。名作家劉海北評論唐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認為和物理有關,一是在夜半的雜訊較低,鐘聲較清晰。二是聲波在寒夜傳遞時,因近地表的溫度較低,聲音向下轉折傳到詩人耳中。
      不久前,心理學家黃榮村教授送我他的詩集《當黃昏緩緩落下》,書中說:「聽室內樂、獨奏曲、交響樂、與歌劇,大小曲目中我都好像看到一個個踏在音符上,不時奮起又衰落的詩人。陽明山群的大小稜線、淡水河口或是東北角海陸交切的波紋、台北街頭與世界名城來往的人群,在我看來都好像有詩行行走在稜線上、在波紋與人群中,詩篇也在醞釀成形。」他進出心理(學術象牙塔)、救災(九二一重建)、官場(教育部),也是人生融通後,緩緩落下和輕輕升起的詩嗎?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