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越讀者

越讀者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沒有越界,不成閱讀,尤其在網路時代。
這麼有趣的事情,再晚開始都不遲。

這本書的一開頭,有這麼兩句話:
「除了愛情,沒有事情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遲來的開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即使愛情,也沒法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越界之舉,可以如此新奇。」

  如果你再看看張妙如在封面及內頁的插畫,書裡還有連續十二頁的鄭問的連環漫畫、電影Matrix的幕後故事書,卻偏偏又有各種經典名著及閱讀方法的介紹,你就應該可以體會到這本書為什麼要取名為《越讀者》,以及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了。

  本來,閱讀最大的有趣之處,就在於越界。沒有越界,不成閱讀,尤其是在網路時代。但是,很不巧地,在種種因素之下,我們很容易讓自己侷促於一些界限之內。閱讀,是一個許多人談了又談,大家聽了又聽的題目,但是,一不小心,越聽越沉重。

  作者郝明義,雖然是長年在出版業工作的人,但是他寫這本書,卻純粹是回到一個普通讀者的立場所寫的。

他說:
「我從小生長在韓國。在華僑社會裡,中文閱讀的選擇很貧瘠,那時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樣才能在週邊的環境裡搜尋到可讀的東西,怎樣才能跨越那個環境的局限。
高中畢業後,跨越重洋來台灣讀大學後,飢渴地抓到什麼都讀,亂讀了一通。美其名曰興趣廣泛,但不免時常看著滿書架的書,覺得空洞無比。
畢業後,陰錯陽差進了出版業,又因緣際會地在不同類型的出版公司與雜誌社之間做過各種性質不同、職階不同的工作,不論就身為讀者的需要,還是出版者的工作需要,對閱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又充滿了越來越升高的困惑。
1990年代,網路出現了。網路與書籍的界限,以及相互越界的混沌,把我的困惑攪動得更混亂了。」

  他的摸索,一直到在出版業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後,四十四歲那一年,才出到一個出口,於是接下來一面回顧,一面繼續往前摸索了七年。然後,在他五十一歲的時候,回到一個十八歲少年的心情,來整理了自己的心得,希望就一個不斷進行一些越界嘗試後的讀者身分,給同樣困惑的別人,一些或許可供參考的心得。

郝明義認為,在台灣成長的人,之所以會被一些閱讀界限所捆綁,
可能是考試教育鎖定教科書與參考書所形成的。
可能是中學與大學長達十年時間對閱讀胃口的影響所形成的。
可能是出了社會後的現實壓迫所形成的。
可能是對於「網路」與「書籍」一些既定印象及使用習慣所形成的。
可能是對於閱讀時間、空間、工具、方法的不善掌握所形成的。
可能是從沒有意識過自己劃地自限而形成的。
可能是從沒有想像過跨越這些界限之後的風景而形成的。

  這些自我侷限,很容易錯過今天人類有史以來閱讀資源最豐盛的時代特色。但是他以過來人身分,以自己遲至四十四歲才有體會為例,說了他的看法:
看了前面談的這些困惑,尤其這些困惑對我們後續路程的影響與耽擱,很少人能輕鬆得起來。
但是,噓,說一個秘密,我們一定可以輕鬆得起來。
有一次我看一齣卡通。
卡通的主角,一定要在一段時間裡完成一個任務回到家。但是他遭遇的危險越來越多,越走越遠,最後時間只剩三秒鐘的時候,他人在千里之外。任務,是絕對達不到了。
他泫然欲泣。旁邊一個人卻告訴他:「你回得了啊。不要哭啊。」
他說:「這怎麼回得去。」
那人說:「可是,我們在卡通世界裡啊。」他隨手畫了一扇門,打開,「我們可以畫個門,開了門就回到家了啊。」
他們畫了門,開了門就到家了。
對於人生,閱讀就像是那扇門的作用。
不論是書,還是網站,有時候你一打開,就從眾裡尋他千百度,一下子成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更有意思的是,你打開得早,有打開得早所能見到的美妙。打開得很晚,也有打開得晚的風光。如果你在黑暗中摸索甚久才打開了這扇門,你會多麼珍惜,也體會得到這扇門對你的意義與價值。

而郝明義之所以要寫這本書的目的,也就在下面的話裡很清楚了:
所以,閱讀永遠為我們開著一扇窗戶,一扇門。
不論讀這本書的你,是一個正在中學階段,被填鴨填得兇的學生。
還是一個進了大學,正在悠哉悠哉與莫名的不安所混雜的大學生。
還是一個出了社會,被後有知識的浪潮所追趕,前有自己工作生涯要開展的雙重壓迫所苦的社會人。
還是一個像我這樣,苦苦為閱讀是怎麼回事而思索,到四十多歲才算開竅的人。

我們的身分不同。
但是面對的問題相同。機會也相同。
只要相信,我們隨時伸手,都可以畫出那道門戶。
畫出那道門戶,我們就可以超越束縛、超越界限──不管那束縛和界限來自學校,父母,還是我們自己的習慣、惰性,或困惑。
只怕不開始。永遠不要怕晚。
除了愛情,沒有事情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遲來的開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越讀者》除了圖文的搭配,在內容編排上也極有特別的風格,不論內外,都呈現了越界閱讀所可以有的樂趣,以「獻給所有曾經以及正在因為閱讀而掙扎的人」(卷前語)。

作者簡介

郝明義

  • www.rexhow.com
  • 1956年出生於韓國。
  • 1978年台大商學系國際貿易組畢業,次年開始進入出版業工作。
  • 歷任長橋出版社、《2001月刊》、《生產力月刊》、《時報新聞周刊》、特約翻譯、編輯、主編、總編輯等職。
  • 1988年任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1996年離任。同年秋,創立大塊文化。
  • 1997年初接任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1999年底離任。
  • 2001年創立「網路與書」。
  • 現任大塊文化董事長,與「網路與書」發行人。
  • 著有:《工作DNA》(大塊文化)、《故事》(大塊文化)、《那一百零八天》(網路與書)、《他們說》(網路與書)
  • 譯著:《如何閱讀一本書》(臺灣商務)、《二○○一太空漫遊》(時流)

    張妙如

      具備漫畫家身分的作家,擅用圖文書寫的方式自由揮灑,1998年與徐玫怡兩人首度以《交換日記》手寫體而大受喜愛,並引起廣大回響,因而開啟兩人聯手交換日記的合作創作,歷經多年而不衰;至今兩人已共寫10本交換日記,並有延伸週邊商品小錢包、T恤等。張妙如近年旅居美國,單獨創作的作品包括《西雅圖妙記》與《西雅圖妙記2》等。

  •  

    目錄

    前言:從「藍色原點」說起

    Part 1. 學校帶來的一些困惑
    1. 兩個人的經驗  
    2. 中學與我們:我考故我在
    3. 大學生活 
    4. 社會化的閱讀 
    5. 潘朵拉盒子裡的最後一個禮物 
     
    Part 2. 跨越四種閱讀飲食
    6. 不從視覺而從味覺談閱讀的理由
    7. 飲食的四種分類
    8. 享受香噴噴米飯的主食閱讀
    9. 品嚐一條鮮魚的美食閱讀
    10. 有助消化的蔬果閱讀
    11. 提拉米蘇的甜食閱讀
    12. 中學教科書與參考書是什麼飲食
    13. 不值得付出那麼多時間的書

    Part 3. 網路與書籍的界限
    14. 無辜的網路
    15. 為什麼不必是文字與書
    16. 反動現象的雙重風險
    17. 一個心理準備
    18. 網路上的四種閱讀飲食
    19. 蓮花跑車與步行的搭配
    20. 一種無中生有的閱讀可能
    21. 有十四種外語的可能

    Part 4. 越界的基礎
    22. 為什麼要讀小說
    23. 讀詩的可能
    24. 為什麼要讀哲學
    25. 讀歷史的理由
    26. 圖像閱讀的力量
    27. 影像閱讀的作用
    28. 為什麼要看網站

    Part 5. 越界工具
    29. 閱讀時間的零與整
    30. 一張皮椅、一張邊桌、一座立燈
    31. 記憶與閱讀的關係 
    32. 如何使用書店
    33. 網路書店與實體書店
    34. 買書的理性與感性
    35. 有關書架與藏書
    36. 我的圖書館

    Part 6. 越界方法
    37. 諸葛亮、陶淵明與朱熹,是怎麼讀書的?
    38. 做筆記的方法
    39. 檢驗有沒有讀懂書
    40. 主題閱讀
    41. 少閱讀一點的理由
    42. 雜誌與經典
    43. 金字塔理論的先決問題
    44. 第一條路或第一桶金
    45. 閱讀應該是「有目的」,還是「無目的」
    46. 怎樣尋找,以及淘汰一本書
    47. 新層次與新領域
    48. 最好有一個心儀的對象

    Part 7. 跨越七道階梯
    49. 閱讀的七道階梯
    50. Reader Takes All:越讀者時代
    51. 建立個人知識架構的可能
    52. 第三類文盲


     

     

    一本期待了很久的書

    洪蘭

      這是一本我期待了很久的書,一本沒有說教、完全從讀者觀點出發的閱讀書,尤其是作者對小說的看法,真是深得我心。我在唸大學的時候,曾經非常羨慕唸中文系的同學,以為他們可以光明正大地看小說,然後理直氣壯的說「我在做功課」,不必像我們一樣,看小說得偷偷摸摸,有很深的罪惡感。後來一位從中文系轉出來的同學告訴我,我太天真了,當看一本小說,心中必須存著分析的意圖:分析角色、分析句法、分析句子背後隱藏的作者真正涵意時,它將讀小說的樂趣都剝奪光了,所以他轉去念歷史系,歷史一樣要分析,但是在讀的時候,心中已經認為應該要分析,所以不會排斥它,分析就不認為是苦。

      我聽了大失所望,真是別家的草地比較綠,每行有每行的苦經,後來到美國去留學,看到美國的老師和家長都非常鼓勵孩子看小說,他們的學生可以大大方方夾著小說在校園裡走,不必覺得別人在讀正書而我在看小說,反而是小說看的越多的人越自豪,在有文藝水準的晚宴上,主客談的都是最新排行榜的暢銷小說,沒有看過的人插不上嘴,還覺得自己很遜。

      這對在高中時被教官沒收許多本金庸小說的我真是很大衝擊,常在想閱讀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增廣見聞,增加詞彙並透過書中人物來體會人生嗎?如果是這樣,看小說有什麼不對?為什麼要禁止?現在很高興,終於有人站出來把我心中的話講出來了。

      郝明義先生把閱讀定義為給頭腦的飲食,把它和給身體的飲食做了一個類比,也分成了主食──解決生存需求的閱讀;美食──思想需求的閱讀;蔬果──工具需求的閱讀,和甜食──休閒需求的閱讀。小說不為參考或查證,沒有一定目的,純粹為了娛樂、消遣,追求的是口感,依個人喜好而不同,所以作者說在飛香港的商務艙內看到一位衣著時髦的小姐聚精會神的看一本書,邊看邊做筆記,他很好奇是什麼書這麼吸引這位美貌的佳人,所以極力偷窺書的名字,到飛機降落,這位小姐把書合上,準備下機時,他終於瞄到了封面,原來是一本暢銷的談如何成功的書,令他大失所望,這小姐的美貌程度立刻大打折扣,的確,如果是我,我也會覺得很遺憾。

      閱讀小說很像書中的一個例子,一個卡通片中的主角想回家,但是人在千里之外回不去,他泫然飲泣,旁邊人告訴他你回得去啊,不要哭,這個人隨手在銀幕上畫了一個門,說我們可以畫個門,門打開就回到家了,因為我們在卡通的世界中。他把門打開,果然就回到家了,這個例子的寓意很深,小說不是事實,但它是真實,在書中,我們隨著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而忽喜忽悲,但是把書合上,這一切都煙消雲散,不曾發生過,還有什麼比小說更好的教導學生人生意義的東西呢?

      閱讀真的就像那扇畫的門,走進這個門,我們進入想像的世界,乘著文字的翅膀,無遠弗屆,所以西諺說「打開一本書,打開一個世界」,像愛莉絲夢遊仙境一樣,經歷人生各種逆境,身體大忽小,一句話說錯就差點被紅心皇后砍頭,但是一覺醒來,仍在大樹下,你會拍拍胸口,很慶幸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但是看小說所產生豐厚的同理心感情會增加記憶的深度,下次碰到同樣情境時,會提取書中的經驗來應付。

      書中檢討了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喜閱讀,郝明義先生把教科書歸類為維生素,它補充我們的營養,但是它本身不是主食,不能跟澱粉質畫上等號。如果教科書是維生素,它就可有可無,只要平日飲食均衡,沒有攝取維生素,身體一樣可以好好的,完全沒有必要叫學生背教科書,維生素怎能當飯吃呢?如果把它當飯吃,這個人要生病的。

      作者引用民初教育家夏丏尊先生的話:「教科書專為學習而編,所記載的只是各種學科大綱,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著作,但是對學習還是有價值的工具」,一語道破教科書的本質,它只是綱要,告訴學生哪些主題是應該要知道的,老師應該根據這綱要骨架去補充內容,去填上血和肉,成為活生生的人,一個再美的人如果只看到骨骸是無法產生美感的,這對歷史來說尤其如此,歷史是分析前朝得失,並從中汲取教訓,它絕不是背年代而已,很可悲的是現在大部分學生都不喜歡歷史,因為背年代把他們的胃口給背壞了,標準答案也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背不見了,作者說背書是把大腦的CPU當硬碟來用,CPU被浪費了不說,要使用起別的硬碟時,也無從使用起。

      要求學生記住所有讀過的書,就好像要求吃東西的人把所有他所吃過的東西都保存起來一樣。叔本華這個比喻非常生動,一句話讓我們看到要求學生背書,錯一個字要打一下是多麼的不合理,只要入學考試不以教科書的內容為唯一出題根據,不考填空或選擇題而以學生的看法為主,目前的歪風會改正很多。閱卷的公平性可以借鏡作文的閱卷方式,畢竟電腦閱卷是公平的手段,學生大腦中讀進去了什麼才是考試的目的,不能為了手段犧牲了目的。

      假如這本書能夠使主管國家百年大計的教育官員看到閱讀對孩子身心成長的重要性,大力推展閱讀,應該可以舒解青春期荷爾蒙大量湧出的澎湃感情起伏,使孩子平穩度過青春風暴期。

      十六世紀英國的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歷史使人聰明,詩歌使人有想像力,數學使人精確,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和修辭學使人善辯,讀書能陶冶個性,每一種心理缺陷,都有一種特殊的補救良方」,每一種書都有它的作用,但是也沒有什麼是非讀不可的書,胡適說「多讀書,然後可以專讀一書」,先廣而後精,要讓學生選擇他喜歡的書。只要領進門了,我們就做到了啟蒙的責任,以後的修行就在個人了。
     
      這是一本教孩子如何起步,帶他進入正確閱讀之門的書,我極力推薦它。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841026
    • 叢書系列:Passion
    • 規格:平裝 / 256頁 / 30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讀詩的可能
    有一年夏天,在紐約一家書店,我買了許多工作上需要的書以後,隨手從書架拿下一個聽過,但是沒讀過的詩人的書。打開的那一頁,詩的句子是這麼躍動著的:

    It could have happened.
    It had to happen.
    It happened sooner。Later.
    Nearer。Farther.
    It happened not to you.

    You survived because you were the first.
    You survived because you were the last.
    Because you were alone。Because of people.
    Because you turned left。Because you turned right.
    Because rain fell。Because a shadow fell.
    Because sunny weather prevailed.

    我跟著音節讀著,心跳也跟著難以言述地躍動著,從此愛上了辛波絲卡。


    詩和哲學,算是兩個說來很有意思的閱讀門類。
    哲學,思考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最早就會做的事情。
    詩,和歌一樣,抒發熱情,也是人類最早就會做的事情。
    但卻偏偏不知為什麼,兩者後來都被拱上了殿堂,甚至廟堂。
    不論從哪個理由來看,這都是不能錯過的閱讀。


    不談那麼遠吧,給我一個讀詩的理由。你也許會說。
    我說,可以給你兩個。
    世界總是往外沿擴展了太長的時間,應該是換一個方向,內縮凝聚的時候。
    另一個,你不覺得這個世界什麼都有,就是沒有韻律與節奏?
    何況,讀詩又是不需要理由的。理由,比不過感覺的。
    那個夏天下午,在那家書店書架下幾乎可以聽見自己心跳的感覺,就讓我讀起多年沒讀的詩來。


    查字典,查百科全書,在「Poetry詩」的條目下,很容易會看到類似這樣的解釋:「almost impossible to define.」(幾乎無從定義)。
    看過一篇文章,說是最有力的文章( Prose),也只是用繩索固定在地面的熱汽球,永遠無法離地而飛。而詩,則不然。
    我相信這種說法。
    那什麼才是讀詩的時候?
    有人說,詩是最令人心力交瘁的。(阿諾德。貝內特Arnold Bennett之語)顯然不是打起精神來細讀,是讀不下去的。
    有人說,要排解一日的疲勞,讓自己休閒,就該讀詩。(魯迅之語)顯然詩是你休閒或需要休閒之時才讀的。

    我支持魯迅的說法。
    因為小說是需要赴約的,而詩是與你邂逅的。
    今年三月去故宮看北宋詩畫“大觀”展,遇上米芾的〈吳江舟中作〉,看到最後兩句:「萬事須乘時,汝來一何晚。」在擁擠的人堆裡,驀然有泫然欲泣之感。
    我們和詩,總會不期而遇,總不免「汝來一何晚」之嘆。

    讀詩吧,就從你書架上一定有的那本唐人詩選,或宋人詞選隨手拿下來開始。

    文字是單位面積裡濃縮意象最高的媒體,詩就是單位字數裡濃縮意象最高的文字。不讀詩,讀什麼?

    會員評鑑

    5
    10人評分
    |
    10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1/02/12
    本書為探討”閱讀本質”的經典書目之一,作者是家喻戶曉的郝明義先生,正如其他人的讚美,如果沒有真真切切的閱讀體悟,就不可能寫得出如此深刻的閱讀心得。《越讀者》連書名都取得極富巧思,在當代社會,閱讀已經不再侷限於紙本,”閱讀”有點像變形蟲,具有多重的面貌,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閱讀,只不過一位讀者能不能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就得靠個人的修行和悟性。

    幸運的是,有一些參透了其中奧妙的前輩,願意將自己的心法無私地傳授給後人,而這本書就像失傳已久的武林秘笈,值得我們花費幾天的時間細細品味,讀完以後,雖然仍得親自到江湖闖一闖,才能心領神會,不過至少略知一二,面對茫茫書海,手中握有定海神針,就能減少迷航的機率。

    假如你本身已經對閱讀有一番心得,這本書就像在跟同道中人對談,看書是一件很安靜的事,此書應該能安撫許多讀者的心,證明此道不孤,還是有其他人跟自己有類似的心境。這種心境很微妙,如果你對於”閱讀”這件事有所困惑,本書能夠提供很多解答,讓我們調整閱讀的心態,更純粹的享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也是與時俱進。本書出版於2007年,已經15年了,因此書中的內容在今天看起來,也有一點年代感,例如PDA在書中依然是主流的閱讀器之一,2007年正好是蘋果推出iphone的年份,智慧型手機的流行,從此改變了人類閱讀的姿態。當時的網際網路也逐漸普及至一般家庭,許多人尚未理解如何善用網路的搜尋引擎,以拓展自身的閱讀視野。

    書中有一章,郝先生專門演示如何使用Google搜尋所需的資訊,這種技巧在2021年早已家常便飯,每個人都是關鍵字搜尋的行家。不過在網路方興未艾之際,就已經理解其潛力的人,的確是跨界的”越讀者”。這可能也是閱讀帶給人的好處之一吧,學以致用,把知識和生活相結合,使人生擁有更多可能。

    本書的開頭引用貝佐斯創立的太空科技公司Blue Origin為背景,說明貝佐斯也是一位懂得閱讀、跨界的企業家,時隔15年,貝佐斯也(曾經)成了世界首富,Blue Origin也逐漸站穩腳步,正在跟馬斯克的Space X一同爭奪未來人類探索太空的話語權。我常常覺得這些大人物的想法都好厲害,知道時代的潮流何去何從,進而掌握先機,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其實累積了一定的閱讀量以後,對於”時代”的變遷也會有特別的感觸,紙本書有點像時光膠囊,把某一段時光凝結在書頁上,每次在圖書館或網路上研究一、二十幾年前的出版物,常常會看到小時候讀過的書,就會感嘆時間飛逝。網路的普及也不過20年的事情,竟然已經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結構。閱讀這本書,也讓我從另一種視角認識”網路與書”彼此之間如何截然補短。作者的真知灼見,真的令人佩服!
    展開
    user-img
    5
    |
    2017/01/24
    這是一本出版距今快10年的書了, 如今讀起來還是相當感動.
    本書作者是郝明義, 同時也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譯者,
    本書算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姊妹作吧.

    隨著科技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好, 然而喜歡讀書的人卻越來越少.
    並不是透過網路無法閱讀書籍, 而是現代人都被大量無意義的雜訊掩沒,
    舉凡臉書, 八卦新聞或是一些網路流言等. 如果只閱讀上述資訊的人,
    作者戲稱這些人是現今社會的第三類文盲.
    因此, 選擇適合自己且有益的讀物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作者將讀物用飲食作比喻, 分別是主食 / 美食 / 蔬果 / 甜食 這四大類,
    每一類的定義都有詳細說明而且每個人都會有不同見解.
    對我來說是主食閱讀的書籍, 對你來說可能是美食閱讀.
    之所以會用飲食來說明, 充分顯現出均衡的目的, 意即每種讀物都應該有所涉略,
    不應該偏重某一類.

    作者針對填鴨式教育有很大的批判, 認為這樣的教育讓學生被迫吸收教科書,
    導致長大之後討厭閱讀或是只偏愛某一類; 這不禁讓我想到陳之藩引用的
    "專家只不過是一隻訓練有素的狗". 這說明如果缺乏人文素養, 造成閱讀飲食失衡,
    扣去專業的專家到底還剩下什麼呢? 透過閱讀, 我們可以read the word 同時也read the world.
    不同種類的書籍, 除了擴展自己的眼界之外, 也可以創造出許多的想像力, 本書開頭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說明出跨界閱讀的重要, 亦即本書的重點 "越讀者".

    本書還有提到閱讀的第一桶金以及閱讀的七道階梯, 鉅細靡遺地述說這些境界,
    看完之後發自己其實還在第一桶金的方向盲目亂闖, 也讓自己有了不少感嘆現在才讀到這本書.
    非常值得推薦給各位.

    展開
    user-img
    4
    |
    2010/08/31
    這是一本讓人捨不得放下手的好書,它我重新找到讀書的定義。此本書籍是不可或缺的好書。推推推~~
    展開
    user-img
    5
    |
    2010/01/26
    我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時,內心大為震撼!

    作者是韓國人,但住台灣多年,他把他多年對\"閱\讀\"的心得感想,作一系列嚴謹的批判,讓讀者了解什麼叫做閱\讀!

    這本書我還沒看完,但我迫不及待跟大家分享這本書!

    如果你不愛閱\讀,看了這本你會愛上閱\讀;如果你很愛閱\讀,看完以後你會有種如沐春風、找到知己的那種喜悅!

    因應資訊爆炸的時代,世人日益忙碌,而不知用書來薰陶自身,這本書並非說教,而是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讓大家了解閱\讀,進而愛上閱\讀。

    至於是什麼方式呢?請自己去閱\讀。
    展開
    user-img
    5
    |
    2009/03/10

      「畢業後就再也不用唸書了!」記得當時年紀小,曾天真的這樣以為。我相當討厭,不,應是憎恨,為考試而唸書。即使上了大學有較多的空閒時間,但閱\讀課外讀物也僅為娛樂消遣,似乎不曾期待一個自己專屬的未來。全部的心思就放在,唸好教科書,考上好學校;然後呢?就是找份好工作,不求飛黃騰達,只求三餐\溫飽吧!

      現在回想起來真遺憾,若當初因好奇,或為探索未知,或為尋找興趣而進行閱\讀,會不會我的現在變得很不一樣?如果我在中學的六年間,透過閱\讀更了解自己與世界,對未來有不同於「只求三餐\溫飽」的期待,這樣一來,當年上大學後的閱\讀,是否不再只為娛樂消遣,還會對未來有具體的設定與規劃呢?

      我永遠沒有機會知道,屬於我的那六年已成過去。當年我沒有多讀書,培養閱\讀的能力及擴展眼界,造成日後上大學,開始專讀一門時,缺少閱\讀專業性、學術性書籍的能力;加上長期只為娛樂消遣而閱\讀的習慣根深蒂固,造成我的閱\讀出現不得不的窄化。無論再經過多少個六年,讀多少書,我也僅限於此。

      正當我對閱\讀的情況感到無解時,我找到了「越讀者」,教我們如何在網路這麼發達,資訊如此氾濫的環境裡,進行閱\讀、越讀。尤其這本書的開頭:「除了愛情,沒有事情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遲來的開始,也可以如此美好。」讓我存著一絲希望,期許\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越讀者」。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