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嚐書:視界與舌尖之外

嚐書:視界與舌尖之外

Yiling’s Kitchen:On Books and Food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儼然是一場品嚐無國界閱讀料理全席的過程。可以說,這本閱讀筆記,料理了書籍,閱讀了食物。」高翊峰這樣形容他的大學同學劉怡伶的作品。

  劉怡伶是人氣部落格「文學廚房」的作者,她念的是理性的法律,卻熱愛感性的文學,從學生時代開始一直沒有停止過文字創作。且由於韓良憶的《羅西尼的音樂廚房》,把劉怡伶對做菜的熱情給併發出來,進而經營起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我的廚藝算不上系出名門,沒拜過師,也沒上過科班,擁有一整櫃的食譜,全靠自修,但不見得亦步亦趨按照食譜來。」劉怡伶說。閱讀寫作與下廚是如此相似,只要用心享受感受、從一片瀾漫花草間,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就能炮製出讓人驚艷的佳餚。

  本書是劉怡伶的第一本著作,集結了她「文學廚房」部落格上的53篇文章。對於這一位重度書痴而言,食物的味道要與其他事件結合,才是讓它更加美味或是記憶深刻的原因,而這樣的事件就是閱讀──透過經營「文學廚房」,劉怡伶把閱讀和食物兩者作了完美的結合。不論是在廚房還是書房,劉怡伶都是一位廚師:書籍是她的食材,她把書的最精華的部分料理出一道道讓讀者再三回味的饗宴。

  閱讀著書中人物生命的悲歡離合,這過程中有許多自我的回顧,把書合上後劉怡伶往往把心靈的激盪與想像灌注在食物上:

  《斷背山》裡那份壓抑的同志情誼、無法割裂的思念,這種又甜蜜又酸澀的滋味,讓劉怡伶想起了蜂蜜芥末醬──看似柔滑順口,味道卻是濃烈辛辣;又或是在品嚐一杯?紅眼睛?的雞尾酒時,微微的鹹味和飲盡一杯後咂嘴的滿足感,聯想起了《歷史學家》裡那個關於吸血鬼的傳說;觀照《鴿子》裡的約拿丹,領悟了其實人生和烹飪一樣,省掉無謂的執著而稍加變通,也會有美好的意外收穫。

  透過文字我們感受到了劉怡伶對生活美好事物的嚮往,這部分的她是如此細膩柔軟;文章亦處處透露著她關懷社會弱勢團體的人道精神,這則表現出了她堅韌執著的個性。

  《嚐書》是關於食物,是關於閱讀,也關於生活:「寓讀於食,疊印成廚房閱讀筆記。至於為文,記錄世情人生,而已。」

  本書還有超過50篇劉怡伶的私房食譜!

作者/攝影者簡介

劉怡伶(Yiling)

六年級生,水瓶座。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法學組、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比較法碩士、Franklin Pierce法學院智慧財產權法碩士。
長年窩居廚房,調理夢的滋味。
用文字散步,呼吸塵世生活。
夜以書冊為被,溫暖入眠。
曾經參加戲劇演出,如今只是觀眾。

少頃開始筆耕,作品零星,
2000年起發行不定期非營利性刊物,於朋友之間傳閱。
2001年嘗試製作個人網頁,發表作品。
2002年經營PChome個人新聞台,開闢「文學廚房」,迭經無名小站,如今落坐樂多部落格。

以專欄形式曾經在星報副刊每週發表「文學廚房」的作品。

參加第一屆華文部落格大獎,入圍藝文類等四項大獎;後來受到網友藍川芥的邀請,在GJ君子網路雜誌同步發表「文學廚房」的文章。

「Yiling的文學廚房」部落格:blog.roodo.com/yilingkitchen/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841156
  • 叢書系列:Passion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5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柔軟的那裡
陰道獨語vs.提拉米酥
那是二○○二年的情人節,Julie邀請我參加她和室友們準備的「The Vagina Monologues Reading」,我當時並不認識「Vagina」這個字,還去翻了字典,更是一頭霧水不知道這究竟是哪門子情人節活動。基於難得有人在情人節邀我出門,便一口答應了。

Julie是我在加州奧克蘭市做青少年輔導義工時認識的,才剛大學畢業,卻十分的成熟穩重,大概和她長期投身義工工作有關。由於她的祖父母來自義大利,她也曾到羅馬做交換學生一年,我想就做一道提拉米酥(Tiramisu)帶去。

提拉米酥的材料不多,做法不難,只是需要花一點功夫在調味和攪拌奶油上面,然後是一層一層疊起來的功夫。傳統的義大利提拉米酥餡兒是混合義式乳酪奶油(mascarpone cheese)和蛋黃,再拌入打得發泡的蛋白,因為不經過蒸烤,生蛋多半含有沙門式桿菌,現在許多食譜建議免去雞蛋,而加入多一點重奶油 (heavy cream)。這次我就用美式提拉米酥的做法,夾層用海綿蛋糕替換橢圓形手指餅乾(lady fingers)。

到了Julie那裡,才發現參加的人大都彼此不認識,不一會兒,小小的客廳就塞滿了快三十人,大家和善親切的比肩坐著,期待共度一個特別的情人節。

原來Julie和室友們要朗讀女劇作家艾娃.恩斯勒(Eve Ensler)的作品The Vagina Monologues。恩斯勒面訪了二百多位女性,請她們分享對陰道的想法,然後彙整出這些對話寫成此書,所以書中是一篇篇不尋常的關於陰道的故事。

乍聽之下很是驚異,怎麼同人談起陰道呢?那樣隱密的、陰暗的、常與不潔聯想在一起的身體器官,怎麼可以堂而皇之在大庭廣眾下的被人談論呢?然而透過Julie和她的室友們生動的聲音表情誦讀書裡的各個篇章,我不知不覺的與身周陌生的臉孔一塊兒感動起來。

這些受訪的女人有些是性虐待受害者、街頭流浪者、性交易工作者,有些因為意外使得陰道受傷,有些則從來沒有享受過性高潮……訪談的內容原本只是問答的方式,後來受訪者喜愛談論陰道的程度連恩斯勒都覺得驚訝。對於這個盡忠職守卻一直未被正視的器官,竟然肩負了許多女人的夢想與失望。

例如在〈我的陰道是我的村莊〉這一篇裡有這樣的文字:
「我的陰道是綠色的,水柔的淡紅色田野,母牛鳴叫,夕陽休憩,可愛的男朋友用金黃的稻草輕觸著。」最後這篇文字卻結束在「我的陰道,一座活生生又濕潤的水村莊,他們入侵它,屠宰它,把它全部都燒毀了。我現在不去碰觸了。不去造訪。我現在住在別的地方,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

當問及要為陰道穿衣服時,答案則千奇百怪,令人不禁莞爾:
-女子眼罩
-高跟鞋
-紫色羽毛,嫩枝和貝殼……

恩斯勒先是以獨幕劇的方式,在紐約外百老匯演出這些關於陰道的篇篇獨白,進而巡迴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國家。一九九八年此書出版後,為了推廣此劇以及反性暴力的觀念,開始和各大專院校的學生社團合作,在校園內演出,並選了情人節這一天為V-Day,賦予情人節(Valentine’s Day)一個新定義﹕反暴力(antiviolence)的紀念日,以及開始正視自己陰道(vagina)的日子。

數以萬計的性侵害事件在世界各地發生,女人的陰道遭受不幸的凌虐,為了要防止同樣的事故,必須去看見自己受傷害的地方,去了解、去敬愛,才能更加保護,遠離傷害。而長久以來女人們被教導對陰道的漠視、不關心以至於嫌惡,造成不斷上演的悲劇,整個社會固然難辭其咎,女人本身也要覺醒,對自己負起責任。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1/05/16
「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很奇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當下大眾習慣的”閱讀”就是滑臉書和IG,人類自古以來就是以圖像或口語為主要的溝通媒介,古騰堡發明印刷術以後才漸漸流行以文字當媒介傳遞訊息。”文字”作為一種媒介,其實充滿侷限性,文字傳遞資訊的能力不如圖像清晰明瞭,若以文學美感的角度出發,文字賦予更多的想像空間,但若以”傳遞資訊”的角度審視,圖片和口說才是最佳的載體。

因此,社交媒體的普及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聲”,仔細一想,這種去中心化的賦權很棒啊,每個人都有話語權,論述權不再由少數人壟斷,而且每個人都能選擇”如何發聲”,文字、照片、影片、podcast,每種媒介都有優缺點,所以在自媒體的時代,聰明的人知道如何把握良機,綜合每一個媒介的所長,傳遞和營造自己在網路上的公眾形象。

我覺得在未來,等到3D投影技術成熟了,我們還會多一種展現自我的方式,如科幻電影中的藍色全身投影,限動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讓別人能夠720度觀看自己的一切。其實想一想,人也很矛盾,希望透過社交媒體強化”人與人的連結”(時下流行語哈哈,希望疫情趕緊趨緩><),渴望被關注與讚賞,但又顧慮隱私,不想被赤裸裸地偷窺,如何拿捏分寸,變成一門藝術。

*
為什麼我讀這本書會想到這些呢? 內心的感受很五味雜陳,這本書是一本由平凡人寫的平凡書,不是那種暢銷排行榜或名人推薦的讀物,大部分的人正眼都不會瞧一眼吧,但如果是喜愛閱讀的同道中人,卻會發自內心的欣賞這本書,《嚐書》是一本關於閱讀的好書,關乎品書,關乎美食,關乎生活,關乎人生。書蟲會陷在書籍裡的世界,最重要的因素還是文本能賦予讀者五彩繽紛的人生體驗。

林語堂先生就說過不看書的人很可惜,引用一下他的話:[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他在這個監獄裡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
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林語堂那個年代沒有手機,影視娛樂也還沒那麼盛行,閱讀是那一代人窺看外部世界的最佳媒介,如果真的不愛閱讀,這個人的精神世界只能拘束在周遭的生活圈,確實有點乏味。現代人資訊爆炸,網路上有各種方式可以體驗他人的人生:看Youtube、滑FB和IG、聽Clubhouse或podcast…,內容為王,優質的影音更勝紙本書籍,閱讀並非比較高尚的行為。從這一點來說,現代人是幸福的。不過太多資訊會令人眼花撩亂,網路創作的品質也良窳不齊,眾聲喧嘩,偶爾躲在書房和圖書館,安安靜靜的讀書,也是很療癒啦~

*
我覺得成長的心境是一件很奧妙的事情,越接近而立之年,很多古早的往事反而愈發清晰。我曾經問過身旁的人,是否會夢見孩童時代的自己,大多數的人都望向未來,摩拳擦掌準備成就一番事業! 鄉民常常酸那些緬懷過往的人都是魯蛇,只有不滿現況或對未來不抱期待的人才會經常想起小時候的歲月。咦~我好像合乎後者的定義,每天都會想起學生時代的自己,每隔幾個月的某天早晨,還會夢見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進入教室,這才發現當天正是數學的段考日,赫然驚醒!

再比如閱讀這本《嚐書》,字面上可以扭曲意思為”藏書”,閱讀是很私密的事情,這種風格的書籍是我中學時代最熱衷的讀本,通常跟旅遊有關,模稜兩可的旅札,搭配意境朦朧的照片,讓我透過文字去想像異鄉的風華,這種縹緲的想像,變成一種時間上的意識流,害我沉溺於閱讀青春的既視感,變得多愁善感。

純粹的閱讀是一件樂事,這位讀者若能將心得記錄下來,分享給其他讀者,讀樂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閱讀的心得,心得的閱讀,既是回文,又是排比。書評、閱讀感想、閱讀心得、閱讀筆記…它也有多重身分啊,怎麼稱呼比較妥當呢? 書評好像太專業,甚至顯得矯情;我的感想和心得,who cares?;筆記呢? 有種重點整理的fu,應該是最適合面向他人的叫法吧,現在流行懶人包和精華摘要,還有專門的課程教導如何製作懶人包,在效率至上的資本社會,閱讀講究實用價值,學學Netflix創辦人Reed Hastings怎麼寫備忘錄吧,閱讀筆記最好matter-of-factly,人類的情感因素一律抹滅,No Rules Rules!!

我以前也相信一種說法,可以透過記錄心得與人交流,畢竟閱讀這件事太安靜了,讀久了很寂寞,或多或少,都會想要跟人聊一聊,討論一下看書引起的內心感受,但後來終於了解這種東西是很難產生共鳴的,朋友圈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當股票投資和孩子教育是唯二的關注焦點,最佳的寫作體裁就是商業報告書了,好在自己也受過一些這方面的訓練。

*
我應該也算網路世代的原生代,一路下來親自體會過「閱讀與寫作」在每個階段的轉變,從個人新聞台和BBS,到這幾年社群媒體當道,寫作的形式反映了時代的變遷。2010年代初,當時部落格是主流且新興的寫作平台,但無名小站等網站現在都消失了。很奇妙的是,人們總愛懷舊,部落格以另一種樣貌捲土重來,Medium風格的新創平台以優雅的姿態呼喚作者和讀者,中文世界裡的方格子、Matters也很有質感啊!

本書出版於2007年,收錄53篇作者劉怡伶女士的閱讀心得,她是一位熱愛閱讀和料理的法律人,巧妙的將閱讀心得和美食調和在一起,每一篇書評同時收錄一則食譜。她於2002年開始經營PChome個人新聞台「文學廚房」,後來搬遷至無名小站,本書出版時寄居於樂多部落格。目前作者持續筆耕不輟,將文學廚房搬到Matters平台,有興趣的人可以去串串門子~她在某篇文中提到很開心能將一些文章集結成書出版,因為有一些文章在搬遷時佚失了,非常可惜。印成紙本的最大好處就是這些文字不會因為硬碟壞掉和網站關閉就此消失,紙本書果然是文字最溫暖的歸宿^^,也提醒大家記得要勤於備份,才不會讓珍貴的記憶從此格式化。劉女士也是一位攝影好手,本書全彩印刷,收錄許多意境優美的相片~

*
我把書中的書單記錄下來,以後有機會再回頭讀一讀:
1. 《一座孤獨的島嶼》
2. 《查令十字路84號》
3. 《嗜書癮君子》
4. 《歷史學家》
5. 《書店風景》
6. 《無彩青春》
7. 《數位密碼》
8. 《傷心咖啡店之歌》
9. 《湖濱散記》
10. 《理想的下午》
11. 《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12. 《戴眼鏡的女孩》
13. 《我是乳房》
14. 《麥迪遜之橋》
15. 《斷背山》
16. 《油炸綠番茄》
17. 席慕蓉
18. 《輓歌》
19. 張愛玲
20. 《情婦》
21.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22. 《失去的地平線》
23. 《東京、豐饒之海、奧多摩》
24. 《半飽》
25. 《室內光》
26. 《遇見帕多瓦的陽光》
27. 《潛水鐘與蝴蝶》
28. 《書店》
29. 《江國香織》
30. 《陰道獨語》
31. 《微暈的樹林》
32. 《餘燼》
33. 《小國王十二月》
34. 《冬日將盡》
35. 《天堂的聲音》
36. 《鴿子》
37. 《了不起的蓋茲比》
38. 《巴黎永不流逝的饗宴》
39. 《廣告副作用》
40. 陳婓雯
41. 《家庭絮語》
42. 《妻子、情人和他的小孩》
43. 《二十四孝》
44. 壽岳章子
45. 《管家》
46. 《安妮的日記》
47. 《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
48. 《美國牧歌》
49. 《哀愁的預感》
50. 韓良憶
51. 《比流浪有味,比幸福更甜》
52. 《所羅門王的指環》
53. 《沙郡年記》
展開
user-img
4.0
|
2010/05/16
撇開那些自己喜歡的作家,如果面對像誠品這樣滿坑滿谷新書的地方,你會怎樣挑一本想買的書呢?



有人會先翻一下內容、有人會看封面的設計、有人會看價錢的高低、有人會看書評跟跋序…



而我呢?


我通常是看書名然後自己想像內容,過後再決定要不調把它買下來…



劉怡伶小姐出的這本「嚐書」就是因為這樣進了我的書房…



當初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我就開始朝兩個方向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第一是作者把很多書裡有關於食物跟烹調的地方挑出來,然後自己照著作一次或是好好地評論一下。


第二則是作者把看一本書的心情和某一道菜的品嚐心得作一個結合,讓書跟食物之間產生一個感官平行線的交會。



不管是哪一樣,我都能夠接受,所以雖然它一本書就要三百五十塊現大洋(京華城認同卡打九五折也要三三三咧),我還是刷了卡把它買下來。



書裡頭是集結了劉小姐部落格裡五十三篇的食閱\心得,將一本書的意境跟心情頭射到自己曾經嚐過或烹調過的食物,讓書產生味道,也讓食物昇華成某一種思維及心情。



令人汗顏的是,裡頭的書我讀過的不到四分之一,雖然裡頭所介紹的料理我有一半以上都涉獵過,但卻無法產生太大的共鳴…



但是這卻不代表這本書寫得不好,這至少提供了一個我可以去追尋的目標,就如同很多人會去買HERE、TAIPEI WALKER或是非凡美食四季報,追求的並不是跟書中對食物的介紹有相同的共鳴,而是希望多看看這個世界,知道這世上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索。



而另一方面,自己已經經歷過的東西再看著別人的心得,也別有一種感覺。



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在,也可以去揣測別人的心情跟背景,這跟單純的閱\讀不同,因為普通的閱\讀是讓一篇文章來激盪出自己的心情,而這一類寫出自己閱\讀心情的刊物,卻是讓讀者看著一篇已經由文章激盪出的心情再激盪出一次心情…



這種感覺很有趣,就像男女之間的交往一樣,我們會由跟一個人的相處來產生某一種心情,但是,若是由其他人對那個人的評論中,我們又會產生出另一種感覺。



就像是我們也許\會認為對方的一切溫柔是種天性,但是若是和對方的前男友或是前女友聊一下天,由他們的口中去分享他們對我們身邊人的溫柔的看法,又是另一種感覺了。



又或者,我們認為對方蠻橫不講理的部份,在別人眼裡說不定是種有個性的可愛咧!



像是劉小姐讀到「傷心咖啡店之歌」會想起自由古巴這款調酒,但是,我卻只想到啜飲一杯帶點鹹味的VODKA LIME…



閱\讀本來就是要閱\讀,當飲冰室茶集的廣告說我們要以詩歌與春光佐茶的時候,何妨以心情與味蕾嚐書呢?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