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當你的小孩想起前世:兒童前世記憶的科學調查檔案

當你的小孩想起前世:兒童前世記憶的科學調查檔案

Life Before Life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剛會走路的小孩,竟想掐死一個大人,說這人在前世殺了他?
他才六歲,為何知道五百哩外某個過世老人的生平細節?
三歲的小孩,為何會像成年人一樣喝酒抽菸?
到底,前世的創傷如何「轉印」成今生的胎記?
為什麼許多前世創傷,都和皮膚有關?
科學家又如何驗證和解釋,這些離奇的現象呢?
本書蒐錄來自全世界2500個真實案例,
當你的小孩想起前世,請不要怪他胡言亂語,
或許,他們身體裡的古老靈魂,
正在訴說著靈魂轉世的不可思議真相……

  過去四十年來,維吉尼亞醫學中心的醫生一直在從事兒童前世記憶的研究。這項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史蒂文森博士,論述的對象一直都是科學背景的讀者,今日,主導這項研究的兒童精神病學家塔克博士,寫了這本激發而精采的書,和一般大眾分享他們的研究。《當你的小孩想起前世》是個里程碑,挑戰,並且最終將改變我們對生死的了解。

  有前世記憶的兒童一般都在兩、三歲時自動提起前世,有的說起某位已逝家族成員的生平,有的則說起陌生人的生平,更細數前世的家人、事件或死法,往往對鮮明的記憶情緒激動,常常哭求要回前世的家。很多案例的父母都帶小孩去他們提起的地方,發現那兒有位已逝者,生平吻合小孩給的細節;有些小孩在走訪時認出那人的家人或朋友,很多孩童身上都有與已逝者身上的傷吻合的胎記。

  研究人員研究過的案例已經超過兩千五百個,其審慎的研究過程成就了這項工作令人讚嘆的基礎。《美國醫學協會期刊》對史蒂文森博士的一本科學著作評論道:「他費盡心血,冷靜超然地收集了一系列前世案例的枝枝節節……這些證據很難用其他的觀點來解釋。」

  《當你的小孩想起前世》探索這個普世現象的各項特點,加以敘述各式各樣的案例:一個密西根的男孩一出生身上就有三個胎記與已逝哥哥的傷吻合,還談起哥哥生平的事情。一位土耳其男孩說出了一個男人的諸多瑣事,都正確無誤,包括名字,而這名男子住在五百哩外,死於男孩出生前五十年。一名斯里蘭卡女孩在研究人員要她一一指出一位已逝陌生人的家人時,她都認得,還具體地說出了不可能從外表得知的細節。

  塔克博士將這些以科學手法蒐集的不凡故事,清楚明白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然後以最好的方式詮釋這些證據,並邀請讀者自己下結論。

  這是一本不企圖說服你相信前世今生的書,有案例,有分析,有論證,不管你得到的結論是什麼,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能挑動你對生命最深的信念。

作者簡介

吉姆.塔克(Jim Tucker)

  維吉尼亞大學兒童精神病學家,於一九九六年加入伊昂.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博士前世今生的研究團隊,目前主導人格研究部門兒童前世記憶的研究,也是兒童及家庭精神科的門診主任。

譯者簡介

林群華

台北人,台大外文系畢業,專事文字工作。

  譯作有《重新變成孩子》、《奧修說自我》、《種子綠大地》、《隨他去吧》、《成佛前的奇遇》、《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黃翎展合譯) 等。
著作有《你,到底是誰?人格九型密碼》。
部落格:blog.yam.com/sacreddances

 

目錄

【推薦序】前世記憶研究:科學與靈性意識的對話 郭懷慈
【推薦序】應證靈魂記憶 廖云釩
【推薦序】前世輪迴的旅途 劉俊偉
【譯者序】生命的不可思議與奧祕 林群華
【代序】請和我們一起論證 伊昂.史蒂文森
【中文版序】給台灣讀者的話
【感謝的話】一路感謝的人

前言
凱瑪爾.阿他索的案例

第一章  和前世有關的種種
預言、實驗性胎記、產前夢
胎記與先天缺陷
有關前世的陳述
前世行為
認得前世人事

第二章  前世研究
緣起
目前研究狀況

第三章  前世現象可能的解釋
常態解釋
詐騙
幻想
用常態方法取得資料
提供資料者記錯
基因記憶
超自然解釋
超感官知覺
附身
轉世

第四章  生命的印記
查奈.丘瑪賴王的案例
內西普.云魯塔斯奇蘭的案例
印地卡.伊斯瓦拉的案例
普爾尼瑪.愛卡納亞凱的案例
一種了解胎記案例的方法
與胎記案例相關的問題
實驗性胎記
可能解釋探討

第五章  記得過去
前世陳述的特點
說起前世的年齡
陳述的細節
說起前世的態度
書面紀錄
庫姆庫姆.維瑪的案例
雅格地許.羌卓的案例
拉塔娜.王瑣巴的案例
葛米尼.亞雅塞納的案例
有力案例的特點
可能解釋探討

第六章  和前世有關的表現
續存的情緒
經驗到對死亡的恐懼
非養成而來的愛好
重要的扮家家酒
性別改變
雙胞胎的記憶
波拉克雙胞胎的案例
情緒的果
可能解釋探討

第七章  認得前世的人
那吉.阿達那夫的案例
葛那那堤蕾卡.巴德維他那的案例
秋馨媞的案例
可能解釋探討

第八章  中界的時空
徘徊留連
對另一個空間的敘述
人間、另一個空間的記憶
記得懷孕期

第九章  反對前世的觀點
唯物論觀點
其他證據
未知的機制
人口爆炸
阿茲海默症
宗教上的反駁

第十章  結論與思辯
每個人都會轉世嗎?
轉世的話,轉世的是什麼?
何時、何地轉世?
業的問題
情感長存
給父母的建言
靈性的思辯
將來的研究
最後的沈思
作者附註
參考書目

 

推薦序

前世記憶研究:科學與靈性意識的對話 

郭懷慈,身體工房心靈文化有限公司執行長、德國家族系統排列治療師

  前世今生的話題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週遭也有不少朋友會藉由不同的工作法回到前世,或者解決了身體長久的病痛,或者找到自己今生的目標;當然也有人對這些作法抱持保留,甚至質疑的態度,認為對前世的執著,反而錯失了我們於今生此時可以做的改變和應負的責任。不管如何,在我們的文化中,轉世輪迴的概念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存在,不會想到需要用大規模的案例蒐集和訪談來做研究,所以當我看到全世界各地其實有一群精神醫學的專科醫生、心理學家、人類學家……投入其畢生精力,認真的將兒童們對自己前世描述的「童言童語」,以尊重並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實事求是的求證,提出疑問和假設,並試圖從案例分析和統計資料中回答前世今生的問題,並與不同意見的研究者對話,這真是一件讓人欣喜的事。

  作者吉姆.塔克以寫研究報告的精神和架構,分析這些宣稱自己有前世記憶兒童的案例,試圖找出各個案例間之異同,和其後所可能代表的意義。在這裡沒有看到對於前世存在與否的堅持,而是廣泛性的從不同角度探討,例如:孩子從他處取得資料的可能性;也沒有看到因對於前世的研究,而耽溺於一味推崇不可知的世界,反而認為「父母不應該太把焦點放在這些陳述上,而讓自己和小孩都忽視了今生才最重要的事實。」

  作者引述物理學家約翰.偉勒(John Wheeler)的話說,當下有意識的觀察者,以量子的層次來看,可以影響過去的事件,「宇宙是一項進行中的作品,不只未來尚未決定,過去也一樣。」所以「意識是宇宙中一股根本而獨立的力」,不等同於腦,腦只是意識的承載器。

  如果我們將此概念延伸到一些無法適應今生生活的孩子身上,當我們看到某些案例中的孩子,因為強烈認同自己的前世身分,而在今生造成不適應的痛苦,會遺憾他們忘記了他們可以影響過去和未來,只因為執著抓取一個過去「我」的身分,使得今生的自己和家人都感到痛苦。例如一個認為自己是日本軍人的緬甸女孩,為了自己今生是女孩子的身分而寧願死掉;另一個美國小女孩因為前世的母親和她疏遠,沮喪的整整四個半月不開口說話。如果這個緬甸的小女孩知道那個日本軍人曾經是我,但也不是我了,也就是對所謂的「我」,用一種更寬的角度,更開闊的意識來體驗,會不會讓她今生有所不同?

  對於前世的看法,有人認為就是同一個不變的意識輾轉流動在不同的身體,但是作者也提到,佛教的看法認為人格之間有延續性,身分的認同則可以不需要跟著持續,這種理論雖然較為抽象,但是讓每一個來到這個空間的意識,有機會帶著前世的智慧,同時又可以全新的在當下體驗和學習生命。

  對於助人工作者來說,相不相信前世存在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受助者的經驗和需要。以前面提過的美國小女孩的案例來說,她認為自己會死掉,是因為前一世沒有被生下來,她的心理治療師建議她的前世母親?她舉辦一場出生的儀式,小女孩的死亡恐懼終於化解。這位心理治療師本人不一定需要相信前世經驗,但是以開放的胸襟?案主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

  在家庭系統排列的工作中,就像其他各種不同的療法一樣,也會需要面對案主已逝的家人或過往的事件;比如在假設性的對話中,通常不只是案主覺得生命得到新的力量,對話中的已逝親人也會覺得放下心中的牽掛。就某個層面而言,這呼應了之前的看法:「我」的意識,可以不只是現在我所知道的這個我,可能包含之前曾經存在過的我;再擴大一些,同時這個我是不是有可能包含所有我所關心的人,因為他們都在我的意識之中。因為案主的努力,使得治療工作結束時,所有的存有感受到放鬆平和,這也許是因為他在當下意識的觀察態度改變,使得他和他所關心的宇宙,做了相對的回應,也就是,觀察者態度的改變,改變了他所看到的未來和過去。

  這本書用科學的研究,對於前世和圍繞其間的話題,提出很多有趣的觀點,不管你是屬於贊成派或是反對派,都可以從中學習。例如其中一項是,透過統計數字的比對,作者歸納出以下的小結論:「前世人格靜心得愈多,小孩描述另一個空間的概度就愈高。」另一個空間指的是在死亡之後,到再次初生之間的狀態,雖然作者保守的不願多做推論,也做了一些假設,但是這仍是有趣的發現。

  作者以靈性的思辯作為結語:「若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既是靈性的存有,也是個肉身的存有,這份認識是否會改變我們對待彼此的方式?」如果前世存在,如果外於肉身的意識存在,我們是不是會對生命更敬畏,而不將目光焦點只鎖在眼前看得到的世界?相對而言,即使意識是不間斷的存在,我們還是會繼續珍惜每一次出生、每一個生命,只是少了汲汲營營的急迫感,是不是這樣呢?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4705375
  • 叢書系列:@NATURE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四章 生命印記
一九九一年,男孩派崔克‧克利斯坦森於密西根剖腹誕生了。護士將男孩抱給母親時,母親立刻感覺到他與她的大兒子有關;十二年前的一九七九年,他死於癌症,死時兩歲。她很快就注意到派崔克顯現出的三種缺陷,與她另一個兒子過世時的缺陷相吻合。

她的大兒子凱文一歲半時開始跛腳。有一天,他跌倒了,跌斷了腿。醫院的診斷檢察隨之而來,包括右耳上方頭皮一個小瘤的活檢。醫生診斷他得了轉移性癌症。骨骼掃描顯示出好幾個異常的區域。他的左眼因為腫瘤而凸出、瘀青。他頸部右半邊用中央導管、大支靜脈注射管線接受化療。雖然頸部化療劑注入身體的地方幾次變紅、略為腫大,但他接受治療時沒有大問題,最後出院回家。他雖然有接受門診治療,但五個月後又回到了醫院,此時他的左眼已經瞎了。他入院時發燒,用抗生素治療,然後又出院。兩天後,也就是他第二個生日過後三星期,他過世了。

凱文的父母在他過世前就分居了,他母親最後再婚,在派崔克出生之前還生了一女一子。派崔克出生時,右頸──和凱文插入中央導管的位置相同──有一條斜斜的胎記,看起來像個小切口;他右耳上方的頭皮有一顆小瘤,和凱文腫瘤受活組織檢查的位置相同;他的左眼有渾濁,經診斷為角膜白斑,這使得他和凱文一樣,左眼視力微弱。等他開始走路,他跛腳,以左腳支撐。

派崔克將近四歲半時,開始告訴母親一些事情,她覺得與凱文生平有關。他有段時間說想回以前的家,還告訴母親他是在那兒離開她的。他說他們家是橘色和棕色的,他說對了。他問母親是否記得他曾開過刀,當他母親說他沒有開過刀時,他說他有,並指向右耳上方的區域,也就是凱文的小瘤接受活檢的地方。他說開刀的實際情況他不記得了,因為開刀時他睡著了。另有一次,派崔克看到凱文的照片(家裡平常沒有放凱文的照片),說那是他的照片。

派崔克開始做這些陳述之後,他母親聯絡了凱洛‧包曼(Carol Bowman),後者以提到前世的小孩為題,寫了兩本書:《兒童的前世》(Children’s Past Lives)與《自天堂歸來》(Return from Heaven)。她們通過幾次電話,凱洛指引她如何面對似乎正在出現的前世課題。最後,她將案例交給我們研究。於是史蒂文森博士和我在派崔克五歲時,拜訪了這個家庭。

我們到他家時,看到了派崔克頸部的胎記:他右頸下半部一條四公厘的斜線,看起來像個已經痊癒的切口,我們也拍了照。他頭部的小瘤不容易看到,但很容易摸到,所以我們記錄了我們感覺到的那一小塊東西。我們可以看到派崔克左眼的渾濁,也取得了他眼睛檢查的複本。看他走路,很容易就判定他有一點跛腳,雖然他並沒有得什麼讓他跛腳的病。我們取得了凱文的病歷紀錄,其中紀錄了我們前面描述過的病史,包括看起來與後來派崔克的胎記相吻合的傷口。我們有帶派崔克回以前凱文和母親一起生活的家,可惜派崔克咬字不清,有時很難理解,不過他也沒有說出什麼明顯表示他認得那個家的話。

總結而言,派崔克出生時有三個不尋常的傷口,看起來與他同母異父的哥哥凱文的傷口相符合。此外,他開始走路時會跛腳,和母親說話時也會提到凱文生平的事情。

派崔克的案例是史蒂文森博士在《轉世與生物學:談胎記與先天缺陷的成因論》一書中,談胎記與先天缺陷案例的一個例子;他在此書中呈現了許多案例,小孩不只說起前世記憶,還有看起來與前世人格身上的傷口相符合的胎記與先天缺陷。這些案例來自世界各地,有各種類型的胎記與先天缺陷。雖然我並不打算於本書中一一摘記這兩百二十五件案例,不過有些案例特別值得一提。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心理勵志】2024高寶電子書暢銷書展: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全展7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