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

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

Liminality of Translation: Subjectivity, Ethics and Aesthetics

  • 定價:250
  • 優惠價:922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1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論述翻譯過程的語言、地域空間、文化差異交會出的書寫美學,本書探討的正是翻譯書寫中的美學與風格。

  作者透過翻譯的角度來解讀台灣的在地文學,進而以主體、倫理、美學三種角度,探討在地文學於全球化下可能的方向。

  全書共分為五篇與一篇附錄,探討的在地文學包含賴和(台灣現代文學之父)的「台灣話文」翻譯書寫、日本殖民時期在地作家的日本語翻譯書寫、在台日本作家西川滿的〈赤嵌記〉、以及兩位戰後重要文學作家──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與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

  台灣文學創作中,「翻譯」成了特殊的風格美學與主體展演的場域,可追溯到清末文人翻譯中國、日本、乃至西方文學。更大規模的翻譯,則是伴隨日本在台殖民政府的語言同化政策,而這些議題也是本書聚焦的主題。

  透過解讀在地文人作家創作之議題,使翻譯研究領域更形多樣化,尤其是曾被日本統治的台灣,在在指出異種文本符號的聚合、重組、斷裂、崩壞之書寫美學,以及翻譯者在此閾境中的生物政治。若你也熱愛台灣文學與翻譯研究,本書展現的獨特視野,不容錯過。

作者簡介

李育霖

  美國喬治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淡江大學英文系,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目前任教於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所。研究興趣包括文學理論,比較文學,東亞文學,台灣文學,及文化研究等。相關論文曾發表於Perspectives,Tamkang Review,《中外文學》、《台灣文學研究》等國內外刊物。

 

目錄

第一章

導論︰翻譯美學與生物政治

第二章

翻譯作為逾越與抵抗
──論賴和小說的語言風格
賴和小說中的翻譯書寫
不可能的翻譯
翻譯、「母語」、與「在地傳統」
翻譯的逾越與抵抗
翻譯與「少數方案」

第三章

翻譯與主體技藝
──台灣日本語文學中的翻譯書寫及其主體歷史
台灣的殖民翻譯書寫
翻譯表述中的罅隙
文化差異與主體歷史
翻譯「場域」與主體「技藝」

第四章

文化翻譯的邊境
──再讀西川滿〈赤嵌記〉
「文化翻譯」的視角
異國情調的系譜——荒廢之美
「鬼魅」與驚奇
文化翻譯的邊境

第五章

翻譯與地方文學生產
──以王禎和小說《玫瑰玫瑰我愛你》為例
文化翻譯的界限
王禎和書寫中的「翻譯」
翻譯渡越主體及其書寫樣態
遊牧主義及其變向

結論
附錄

台灣作為方法
──重讀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亞洲與他者
「台灣文學」的概念:台灣、亞洲、與世界
《亞細亞的孤兒》的寓言
台灣作為方法

參考書目

論文出處及說明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4452491
  • 叢書系列:譯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導論:翻譯美學與生物政治


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包括跨國企業、戰爭、恐怖主義、資訊科技、生物科技等),迫使新的政經版圖的重整,這些力量無疑也對舊有的人文知識典範構成挑戰,包括歷史、地理、藝術、文學、政治等科學都深切體認到必須重新思考人文科學傳統的急迫性。全球化時代現象最顯著的特徵是:跨國流動,而此一視野遭遇的首要問題便是,以國族及認同為中心的人文知識生產是否仍然具有合法性及效力。面對此一難題,本書的研究內容在此全球化的氛圍及人文的關懷下出發,試圖在理論及實務的層面上,探索全球化時代人文知識及文化生產的可能方向,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以「翻譯」的角度切入,藉以解讀台灣在地的文學生產,並進一步試探全球化下地方文學研究的新方向。其出發點是將在地文學視為各種文化交流聚合的一個範例,檢視諸要素在文本生產的效應,藉此了解各類文本符號的連結、斷裂、聚合、重組、分歧、與創造的歷程。此一異質元素交會的場域是「翻譯」的閾境空間,同時也是「文化差異」的空間。因此,一如書名所指出的,本書研究的主要內容即是探究異種文本符號的聚合、重組、斷裂、崩壞之書寫美學,以及翻譯者在此閾境中的生物政治。此一探究同時也回應全球化時代下,國族文化認同所繫的文化研究所面臨的挑戰。

如果全球化標示文化流動跨越疆界,那麼以國族文化認同為所繫的文學研究將面臨何種挑戰?文化文本跨越疆界之後,又以何種方式與他種文本元素連結?在這一層思考上,翻譯的概念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鏡的視角。翻譯就語言學的角度來看,是由一個語言文本到另外一個語言文本的過程。在時間意義上是一次重複或重述,在空間意義上則暗指著疆界,包括語言、文化、社會、與歷史的穿透渡越(單德興79-112)。 就這一點來看,翻譯正好謀合了全球化時代跨文化研究的視角。芭絲娜(Susan Bassnett)在〈文化研究的翻譯轉向〉(The Translation Turn in Cultural Studies)一文中,指出翻譯與文化研究在全球化時代下不謀而合的研究取徑。在文章中,芭絲娜展示了翻譯從語言學的範疇如何轉化為文化人類學的文化概念,進而轉換到多重文化概念的變遷歷史。同時,翻譯研究也從語言學「對等物」(equivalent)的無盡爭辯,轉換到關於跨越文字疆界的「文本生產」(text production)的討論(123-40)。但此一轉向並非意指翻譯研究中的語言學對等物等根本問題獲得解決,而是翻譯問題在文學及文化研究的脈絡中轉化為美學典範生成與知識權力等問題。

本書幾個章節都是藉由翻譯的連續與斷裂切入,探索在地文學的表達形式,並進一步推敲台灣作家在翻譯書寫中展演的殊異主體樣貌。從翻譯的角度來看,台灣進入現代世界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徑翻譯。這一進程可追溯到清末傳統文人翻譯中國、日本、乃至西方的文學及啟蒙論述。更大規模的翻譯則伴隨日本殖民主義的席捲而至,包括日人的文明開化論述,西洋及東洋文學及典範的翻譯輸入,及本地文人的翻譯摹寫等。這些議題在以賴和為首的「台灣話文」書寫,日本殖民時期在地作家及內地作家的書寫,以及戰後包括王禎和在內的鄉土作家等,都有清晰的表達與深刻的辯證。而這些議題也是本書聚焦的主題,亦即,在實際文本及歷史社會脈絡中考察其書寫策略與權力政治。從這一角度看,翻譯不僅僅是語言以及文本翻譯等美學面向的意義,也同時具備政治、倫理、社會、與集體等面向的文化意涵。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