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

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

  • 定價:160
  • 優惠價:951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3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理解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第一本書

  本書作者以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社會學理論旅人的身分,提出一般人閱讀﹝異化勞動﹞常見的問題,以獨特的「四本主義」,從三大面向著手,一一破解下列問題:

  文本面
  .異化理論是在甚麼情況下出版的?為何書名中有括號?
  .異化理論在馬克思思想中扮演什麼角色?為何要閱讀它?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只出現在﹝異化勞動﹞中嗎?

  閱讀面
  .閱讀﹝異化勞動﹞時,是否常覺得食不下嚥?
  .你曾經因搞不清楚「異化」、「外化」、「對象化」、「客體化」、「現實化」,而一個頭兩個大嗎?

  分析面
  .﹝異化勞動﹞到底是馬克思的「霧裡學」還是「誤理學」?

本書特色

  ●逐段分析【異化勞動】
  台灣第一本逐段分析﹝異化勞動﹞的學術著作

  ●跨出【異化勞動】,分析馬克思其他著作的異化論
  包括「青年馬克斯」時期的作品,及《一八八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相關概念

  ●德英中對照閱讀
  作者對照德文原典、英譯本、中譯本,指出各種版本及譯本的出入,以及這些出入如何影響讀者對﹝異化勞動﹞的理解

作者簡介

孫中興

  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著有《愛、秩序、進步:社會學之父-孔德》、《令我討厭的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群學出版)、《理論旅人之涂爾幹自殺論之霧裡學》(群學出版)。主要開設課程包括社會學理論、愛情社會學、知識社會學、愛情社會學、知識社會學及聖哲社會學。

 

目錄

馬克思徘徊不去的幽靈

I 「異化勞動」文本逐段分析
1. 從倒數第五段開始
2. 現在可以從頭細說:「異化勞動」文本逐段分析
3. 「異化勞動」逐段分析之1-10段
4. 「異化勞動」逐段分析之11-25段
5. 「異化勞動」逐段分析之26-41段
6. 「異化勞動」逐段分析之42-61段
7. 「異化勞動」逐段分析之62-75段
8. 「異化勞動」逐段分析之76-77段
9. 我對馬克思「異化勞動」的整理
10. 導讀人對於異化的整理
11. 我對於異化分類的整理
12. 出入文本找答案

II 《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其他部分的異化理論
1. 版本、譯本和文本
2. 《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文本
3. 進入《手稿》其他文本尋找「異化」的相關文本

III 「青年馬克思」思想中的異化論
1. 前言
2. 哲學批判期
3. 政治經濟學轉向期

IV 總結
V 尾聲

 

推薦序

馬克思徘徊不去的幽靈

  由於長年教授社會學理論的緣故,我經常看到被馬克思幽靈纏身而苦不堪言的人,其中又以閱讀〔異化勞動〕一文的人最為嚴重。

  我當初到美國唸研究所時,就在第一週的理論課上嚐到這種苦。那應該算是雙重的苦:一是「觀念的苦」,當然是馬克思不清不楚的觀念〔我上大學時所學到的馬克思觀念都很好懂的呀!〕;二是「語文的苦」,當然是我當時英文不好的苦〔別誤會!我當時的「托福」分數應該是接近「頂標」的程度!〕。至於其他的苦,如唸不完的指定文章,因為和主旨無關,就且略過不表。

  當時老師沒考試,就這麼混過了這趟苦海。不過這只是苦海「初波」。而且,混過去的苦,畢竟還是苦味猶存。

  後來教書,看到了中譯本和德文原文〔也請別誤會,我的德文程度沒我的英文程度好〕,再多讀了幾次之後,暮然回首,驚覺自己脫離了馬克思異化論的無邊苦海,頓時「自我感覺良好」。然後我回頭去翻閱相關的社會學理論教科書,都沒發現前人有類似的見解。我當然是憂喜參半:憂的是自己讀書太少,孤陋寡聞,這樣的發現或許早有前輩指出;喜的是也許人家說的「天公疼憨人」終於輪到我了,這麼多年來的辛苦終於有些「新∕心得」。

  於是我先將自己的「偉大發現」教給學生,甚至變成學生的指定作業,希望他們能分享我的發現喜悅,我的初衷是「老師做得到,同學也可以做得到」。不過多年來,學生的作業多半還是因循社會學理論二手書的說法,就算是我苦口婆心指正前人的謬誤,我得到的卻是學生擺在臉上的那種「那又怎樣」、「誰誰誰寫成的書會錯嗎?」、甚至「有本事您寫一本去和人家PK」的表情〔還是這只是我的投射?〕。

  這樣的挫折讓我領悟到:馬克思的幽靈之外,還有許多二手書的幽靈層層纏繞,所以讀者一旦深入迷霧中,就會產生不自覺的「異化」經驗。也許這正是一個對馬克思異化論提出「異話」來「除魅」的時候了。

  如果我的「異話」最終也不過是自己無知所鬧的「笑話」,多少也可以當個故事來警惕後人。如果有幸真的有「千慮一得」之見,那也可以成為另一個故事,鼓勵後人。好歹都會是個故事,知我罪我,都請看倌慢慢細聽分解。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25377
  • 叢書系列:SOC 社會學系列
  • 規格:平裝 / 213頁 / 11 x 18.5 x 1.0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I〔異化勞動〕文本逐段分析

1. 從倒數第五段開始


我對於閱讀馬克思〔異化勞動〕一章的建議就是:「從倒數第五段」唸起。

「可是這不就像是看懸疑小說先從最後幾頁看起一樣是『偷吃步』嗎?」正直的學生往往這樣懷疑著。

我通常都神祕兮兮地笑著說:「先看再說吧!」

第二個建議換來的是「半信半疑」的表情和翻書的動作,還有學生喃喃自語地數著:「倒數第五段,一、二、三、四、五」:

我們已經看到,對於通過勞動而占有1自然界的工人來說,占有表現為異化,自我活動表現為替他人活動和表現為他人的活動,生命的活躍表現為生命的犧牲,對象的生產表現為對象的喪失,轉歸為異己的力量、異己的人所有。現在我們就來考察一下這個同勞動和工人異己的2 人對工人、勞動和勞動對象的關係。
首先必須指出,凡是在工人那裡表現為外化的、異化的活動的東西,在非工人那裡都表現為外化的、異化的狀態。

其次、工人在生產中的現實的、實踐的態度,以及他對產品的態度(作為一種內心狀態),在同他相對立的非工人那裡表現為理論的態度。

[XVII]第三、凡是工人做的對自己不利的事,非工人都對工人做了,但是,非工人做的對工人不利的事,他對自己卻不做。

我們來進一步考察這三種關係3。(Marx, 1963: 134; 1964: 119; 1975: 334; Marx & Engels, 1932: 94; 1968: 522; 1975b: 281-282; 馬克思,1990:61;2000:64; 馬克思和恩格斯,1979:102-103;2002:280)

然後,就是發出拖長的一聲「咦」,「怎麼沒了下文?」

最後的疑問最容易回答:沒了下文是因為這個部分的手稿只寫到這裡。

可是看行文脈絡,馬克思不就要揭開謎底了嗎?難道就沒有答案了嗎?

其實答案是有的。

大部分的人都在前面的行文中找答案。就像《新約聖經》說的「尋找,就尋見」4,他們也如願找到了他們認為的答案。我認為這樣只是找出部分的答案。

除了在前面的文本找,還要「跨出文本」來找才算圓滿。這正是本書的主要論點。

我們可以先就這五段話來看看馬克思到底說了甚麼?和他的「異化論」又有甚麼關係?

這五段話中的第一段其實只是對前面文本的總整理。所以不管前面他千言萬語說了甚麼,這裡就是「重點」。

第一個要點是表明:「工人通過勞動占有自然」。這裡的「占有」一詞特別被強調指出,雖然馬克思沒有特別說明這個詞的意義。不過,話說回來,誰會在自己的手稿筆記中做這種解釋的工作,自己懂就好了,又不是在編字典。就這句話來看,有三個關鍵字:「工人」、「勞動」和「自然」,我們可以設想三者之間有一個因果關係,如圖一所示:

圖一、工人、勞動與自然的因果關係圖

工人→勞動→自然

然後馬克思再提到「工人的占有」表現出「異化」,接下來的描述都是說明這些工人的異化情況:

(1)「自我活動表現為替他人和為他人活動」,總之,「自我活動」並沒有為了自己;

(2)「生命的活躍表現為生命的犧牲」,簡言之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3)「對象的生產表現為對象的喪失」,也就是說,生產的對象都被他人所用,自己反而一無所有;

工人的「異化」變成了「異己的力量、異己的人所有」。這裡「異己的」一詞是被強調的。馬克思這時候還沒給這些「異己的力量」和「異己的人」一個定名,不過從「後見之明」來看,這裡所說的「異己的力量」應該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異己的人」當然就是和工人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或「資本家」,或是他在下文提到的「非工人」。這裡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工人被資本家剝削而產生異化」。

所以,馬克思希望要考察「工人」和「資本家」彼此之間的對立關係,以及兩者對於「勞動」和「勞動對象」的關係。

這樣,馬克思就剛剛所提到的「工人→勞動→自然」的公式中,多加了一個平行卻有著緊密關係的因果鎖鏈,也就是「資本家」,如圖二所示:

圖二 階級、勞動和自然的關係圖

工人→勞動→自然

資本家

接下來的三段文本,就是他對於「工人」和「資本家」對立狀況的三個結論。我們可以用表一來說明。

會員評鑑

3.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5
|
2022/05/22
作者孫中興是來自台灣的社會學教授,此書乃解析馬克思社會理論的好讀物,書中分為五章,從包括《1844 年經濟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的馬克思原著中,按原文說明異化概念。

首先,作者嘗試解釋馬克思為何被誤讀,其中的原因從德文、英文和中文的版本比較,發現時有翻譯的失誤。他發現德文原文中有個形容異化的詞彙,並認為有五個概念與其相關,包括:異化 (alienation)、疏離 (estrangement)、外化 (externalization)、對象化 (objectification) 和客體化 (objectification)。

其次,作者說明馬克思指出的工人異化,有四個分類(有其他學者解讀為三種分類):勞動產品、生命活動、類本質、人和人之間的異化。其原因為資本主義勞動和私有財產制度,而工人和作為非工人的資本家都面對異化,但孫教授他認為兩者的異化面向不同,因此提出馬克注意到階級對異化的影響,要消滅異化便要聯合起來革命,消滅私有制。

此外,作者於書中最後一個部分嘗試總結出其結論,並認為從文本中可以找到解答,為社會學理論除魅。讀者也可配合孫教授的另一著作《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一起閱讀馬克思(以及恩格斯)。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