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陪我走過1793

陪我走過1793

Fever 1793

  • 定價:270
  • 優惠價:9243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一本以真實歷史為背景的小說,帶你看見被時代加溫的情緒與勇敢。

得獎記錄

  ★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兒童讀物
  ★國際讀書協會「教師的選擇」
  ★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讀物
  ★兒童圖書館協會最佳兒童讀物
  ★「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
  ★新北市推動閱讀優良圖書推薦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薦

  西元1793年的費城,發生了嚴重的傳染病──黃熱病,主角瑪蒂達在母親也感染黃熱病之後,不得不和祖父離開他們在費城大街上所開的咖啡屋,往外地逃去。

  一路上歷經缺糧、生病,又和母親失去聯絡,好不容易回到咖啡屋後,家中竟又遭宵小闖入洗劫一空,年邁體弱的組父在奮力抵擋竊賊後不幸去世,留下了孤苦無依的瑪蒂達……

  這是一本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小說,敘述著主角瑪蒂達如何應著當時環境的需要,從一個懶散的孩子蛻變成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大人,並逐步達成自己的夢想,讓人感受到書中所散發出的意志力與愛。

人物介紹

瑪蒂達(Matilda)
  十四歲的少女,個性有些散漫,但頗為好強,歷經了黃熱病的疫情之後,從中獲得了歷練與成長。

愛麗莎(Eliza)
  是個已經贖身的黑人,她是當時一個由非洲裔黑人組成的「自由非洲人協會」成員之一。在黃熱病盛行期間,勇敢地承擔起探訪、照料城內無人聞問的黃熱病病患的重責大任。

威廉.方斯沃司.庫克上尉(Captain William Farnsworth)
  瑪蒂達的祖父。曾擔任費城第五軍團的上尉,與瑪蒂達感情甚篤,並給予瑪蒂達「軍事化的訓練」。

露西兒(Lucille)
  瑪蒂達的母親,十分能幹,而且頗為嘮叨。她在丈夫過世後,在費城大街上開了一間咖啡館。

納坦尼.班森(Nathaniel Benson)
  瑪蒂達所喜歡的男孩,個性浪漫。他追隨著肖像畫家皮爾學畫。

魯西醫生(Dr.Rush)
  當時的名醫,以放血方式幫黃熱病患者治療;但後來的醫學專家懷疑此種方法害死許多人。

妮爾(Nell)
  因疫情而家破人亡的小女孩,後來瑪蒂達帶回她,並照顧她。

作者簡介

羅莉.華爾茲.安德森 Laurie Halse Anderson

  生長於美國紐約州的錫拉丘茲。羅莉在小學二年級時,老師教她寫「俳句」,她從此愛上文字。羅莉最喜歡的書是字典,她坦承她的拼字很糟。求學時代,她曾發下宏願要把圖書館的每一本書都讀完,圖書館在她眼中是天堂,圖書管理員更是她最心儀的工作。羅莉的寫作範圍很廣,遍及各個年齡階層。她為幼兒寫圖畫書,也為中年級的小學生和青少年寫小說,同時為學生與教師開辦寫作班。作品《我不再沉默》曾獲「普立茲文學獎」銀牌獎。

譯者簡介

林靜華

  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獲一九八O年行政院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曾任聯合報系《歐洲日報》編譯組副主任。現專事翻譯,譯著等身。

 

目錄

004 為什麼要閱讀一流的文學作品? 
008 栩栩如生的歷史小說
012 這本書是誰寫的?       
014 認識一下故事裡的靈魂人物

020 第一章 一七九三年八月十六日
025 第二章 一七九三年八月十六日
032 第三章 一七九三年八月十六日
036 第四章 一七九三年八月十六日
041 第五章 一七九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051 第六章 一七九三年八月三十日
063 第七章 一七九三年八月三十日
071 第八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二日
080 第九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二日
087 第十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六日
095 第十一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七日
102 第十二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八日
106 第十三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十日
114 第十四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十二日至二十日
122 第十五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129 第十六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137 第十七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144 第十八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151 第十九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163 第二十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175 第二十一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181 第二十二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190 第二十三章 一七九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203 第二十四章 一七九三年十月一日
210 第二十五章 一七九三年十月十四日
218 第二十六章 一七九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228 第二十七章 一七九三年十月三十日
238 第二十八章 一七九三年十一月十日
244 第二十九章 一七九三年十一月十日
250 後記 一七九三年十二月十一日
254 附錄
268 他山之玉            
271 聽聽他們怎麼讚美這本書

 

譯者序
栩栩如生的歷史小說
林靜華

  「陪我走過 1793」是一本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小說,時間是在公元一七九三年八月,地點是當時的美國首都費城。那年費城發生美國史上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以埃及斑蚊當作媒介的黃熱病。那個時代美國的醫藥仍不發達,聽診器與體溫計都尚未發明,醫療技術停留在放血與草藥的民俗療法上,黃熱病有如歐州的黑死病,不但來勢洶洶,而且如野火燎原迅速蔓延,短短三個月內便奪去了五千條人命,占當時費城人口的十分之一。

  十八世紀末的費城是剛獨立不久的美國第一大城,一個人口集中的地區,美國總統華盛頓以及傑佛遜等許多名人政要都在當地定居。黃熱病一夕之間爆發,費城居民死的死、逃的逃,商店歇業,市集關閉,有錢人紛紛逃往鄉下,連總統也避居他處,費城幾乎變成一座空城。加上附近鄉鎮接二連三對當地居民實施隔離,在糧食、醫藥與金錢都缺乏的情況下,暴民與宵小肆虐,闖空門與劫掠的事件時有所聞,使留守城內的居民宛如置身煉獄。這是費城史上最黑暗慘澹的一頁。

  故事就從這裡開展。十四歲少女瑪蒂達和寡居的母親與祖父在,費城大街上開了一家咖啡屋,黃熱病爆發後,母親遽然病倒,瑪蒂達和祖父不得不逃命,卻又不幸半路遭車伕遺棄,瑪蒂達一面要照顧祖父,一面要尋找糧食,終於自己也病倒了,幸好有法國醫生用正確的方法醫治,瑪蒂達才倖免於一死。她在與母親失去聯絡的情況下,和祖父費盡千辛萬苦回到咖啡屋,不料家中遭宵小闖入洗劫一空,祖父又因年邁體弱,在奮力抵擋竊賊後不幸去世,留下孤苦無依的瑪蒂達。瑪蒂達家中原有一名廚孃叫愛麗莎,是個已經贖身的黑人,沒有種族歧視觀念的瑪蒂達與她十分親近。愛麗莎是當時一個由非洲裔黑人組成的「自由非洲人協會」成員之一。這個協會在黃熱病盛行期間,勇敢地承擔起探訪、照料城內無人聞問的黃熱病病患的重責大任,溫暖了許多孤苦無依的心靈。

  瑪蒂達將祖父埋葬後,偶然與愛麗莎重逢,總算又有了依靠。不久,冬天來臨,大家期盼的降霜終於出現,病媒蚊大量減少,黃熱病也因此受到抑制。瑪蒂達與愛麗莎於是攜手合作,咖啡屋重新開張,堅強聰慧的瑪蒂達以自己的一套構想經營她夢想的事業,同時與母親團圓,故事到此圓滿結束。

  作者羅莉.華爾茲.安德森寫這本書時做了許多考證,她以生動的筆觸描繪髒亂的碼頭、熱鬧的市集、費城遭到黃熱病入侵前後的鮮明對比,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與冷漠和善良與無私的愛,這些與生俱來的特質。她以幾條故事線編織出那個時代居民被加溫的情緒,讀者看到少女瑪蒂達應著環境的需要,從一個懶散的孩子蛻變成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大人。她同時巧妙地藉著書中人物的對話、獨白和瑪蒂達的機智,讓讀者了解當時美國的民俗療法、對醫療方法的歧見、市面上的物資缺乏、身分自由的黑人對社會的偉大貢獻,以及費城社區的崩潰。作者並且在每一章的開頭,引述那個時代的書籍、日記、報章雜誌的內容作為引子,文後的「附錄」更足以說明她在歷史考據上所下的功夫,使讀者在閱讀這本小說之餘,無形中也認識了美國的歷史,無怪乎書評家讚揚這是一本值得圖書館典藏的書籍,這也是本書榮獲多項獎項的原因之一。

導讀
他山之玉
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吳敏而

  一本翻譯的小說,適合運用原文在地文學家的角度來賞析,以他山之石攻其玉。《陪我走過1793》是一本美國少年歷史小說,下文試用西方文學家的模式解讀,先談兩個文學要素,再談歷史的場景。

  提到青少年小說,西方文學家會聯想它可能是個成長的故事,並且形成所謂quest的模式。Quest,兼有「旅程」和「尋找」兩層含意;中國的文學作品儘管也有旅程和尋找的含義,但是好像沒有一個語詞兼具這兩層意思,而且文學世界裡的旅程,未必是一趟具體表面的旅程,尋找者未必知道自己在尋找任何東西,況且,就算尋獲了某樣東西,可能也未必是他原本出發時意圖尋找的。這些表述有點抽象,對不對?這正是文學的趣味,故事情節純屬比喻和象徵,《陪我走過1793》中,處處都可找到這類型的比喻和象徵。

  典型的「尋旅」(quest的暫譯)包括五個要素:一,尋旅者;二,目的地;三,旅程表面目的;四,旅程中的挑戰和挫折;五,旅程真正的原因。故事情節也許是位勇敢的王子拯救公主,也許是菩薩指示聖僧尋找真理,也許是母馬要小馬過河去磨坊取麵粉,在《陪我走過1793》便是母親強迫瑪蒂達跟著祖父逃離疫區保命。但是,事情未必那麼簡單:一般尋找者只知要上路去某地方,通常也不曉得自己真正的目標。五要素裡的前三個要素,都只是表面的旅程和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第五──真正的原因。青少年小說中,真正的原因和表面目的絕對不同。

  文學家都曉得,青少年小說的「尋旅」必帶有教育性,因為青少年都在尋找自我;真正的旅程原因幾乎都趨向自我認知。《陪我走過1793》真正的尋旅是懶散浪漫愛賴床的瑪蒂達在一七九三年黃熱肆虐的夏日中,搖身變成一個酷愛早晨務實的事業女性,只要比對第一章一七九三年八月十六日的瑪蒂達,和一七九三年十二月十一日的她,就不難推想中間的二十八篇章節,必然蘊藏著豐富曲折既挑戰又辛酸的心理旅程。

  再看irony,一般譯作「諷刺」,不過用來表達西方文學,稍稍有些「過猶不及」;中文「諷刺」一詞,通常是指作者的用意,是作者對世事的觀點,但是西方文學的irony中,情節本身便寓含著妙點和矛盾,透過鋪陳的方式,讓每個讀者都認為那是自己看到的。《陪我走過1793》的敘事觀點用第一人稱書寫,因此讀者是透過主角眼光觀察她的世界,關鍵在於少有年輕人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長,所以,小說末章當女兒開始扮演起母親角色,賴床的瑪蒂達變成愛早起的人,而一向辛勤的母親說「扶我上樓吧,瑪蒂,我需要休息。」,一切發展異於讀者的預期,作品裡的「諷刺」是讀者感受發現到的。

  Quest有虛有實,irony是矛盾,頗難在一個真實時代建立可信的歷史故事,作者羅莉.華爾茲.安德森卻做到了,讓現代的青少年讀者有所體會。《陪我走過1793》發生於十八世紀的美國,讀者先置身當時的時空背景和社會文化,透過歷史的濾鏡和小說人物的眼光,來詮釋他們的思維、迷思和生活習俗,再回頭比對現代人面臨重大災害時的恐慌、無助、冷漠、憤怒、犧牲、堅韌和偉大,不難發現,二十一世紀的美國、日本和臺灣等地,正有許許多多的瑪蒂達和類似的「尋旅」旅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12342
  • 叢書系列:小魯大獎小說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14/03/25
在讀完陪我走過1793之後,我覺得內心感觸良多。故事中的主角瑪蒂達,在經歷過費城的恐怖疾病-黃熱病、在半路被車夫丟下、爺爺因為中暑而無法走路還有最後爺爺和徒匪搏鬥而去世的種種悲傷往事,他還是一樣不怨天尤人,並幫助黑人愛麗莎一起救助因黃熱病而失去父母的孩子。
在故事內容中作者以筆一點一滴刻畫出那些因歷經苦難而無助的臉龐,無依無助而呆滯的臉孔,互相依畏、互相扶持的場景,還有在下起雪來的那一刻,人們互相擁抱、喜極而泣的動人畫面。
這一個故事除了讓我深受感動之外,也讓我的思想有了更深的一層體悟,我也很感謝老師讓我參加這一項閱讀競賽,讓我可以接觸到這麼有深度的一本書。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