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數位學習研究方法

數位學習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e-Learning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也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面對數位原生的新世代,如何利用科技來輔助學習,在教育領域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鑑於國內鮮有相關的中文書籍可供參考,高教出版社特別商請臺灣師範大學宋曜廷教授與張國恩教授擔任「數位學習系列」叢書的總編輯,規劃一系列的數位學習專書,邀集國內數位學習領域的專家,針對特定主題精心編著華文界最具學術性與可讀性的數位學習論著,盼能提供研究者、學生以及對數位學習有興趣的人士,在進行相關研究時一個參考的依據。

  本系列的第一本書為「數位學習研究方法」,內容含括量化方法、質性方法及混合取向等三大部分,以具體的實例說明如何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來進行數位學習的相關研究,以及這些研究方法的實用時機與應用的範圍,最後再以「資訊時代的學術倫理」作結。本書的作者皆是國內數位學習領域的一時之秀,長期投入於數位學習研究中,以他們豐富的研究經驗,必能指引讀者以最短的時間掌握數位學習研究方法的精髓。

作者簡介

宋曜廷

現職: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講座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

研究方向與成果:
  宋教授的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教育測驗與評量、電腦輔助學習、電腦輔助測驗與評量、職涯資訊系統等。目前已發表相關國際期刊論文五十餘篇,其所研發的電腦化教學、學習和評量等系統,每年皆有數十萬的教師和學生使用。宋教授的研究成果,獲得許多研究獎勵,包括兩次行政院國科會的傑出研究獎。

廖楷民

現職:
  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吳昭容

現職: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與成果:
  吳副教授的研究專長為數學認知,主題以數學推理與數學文本的眼動研究為主,常用實驗法的方式操弄材料來觀察學生表現的變化,據此推論其數學思維或閱讀過程的認知歷程。在數位學習領域則參與促進推理能力的數位介面設計,期能透過實徵研究發展出能提升幾何臆測與樣式發現能力的輔具。

劉子鍵

現職: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 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研究方向與成果:
劉教授的研究方向為教學與學習科學、數位學習之認知歷程、創新科技之教育應用、數位學習與評量等。目前已發表二十多篇與研究主題有關之國際學術期刊論文,其中有多篇論文廣被研究同好引用。劉教授深耕學術研究,研究表現屢獲肯定。他連續多年榮獲中央大學研究傑出獎,曾於98 年榮獲國科會「傑出學者養成計畫」的獎勵(三年期),並於100 年獲得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的獎勵(三年期)。

廖遠光

現職: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與成果:
  廖教授的研究方向為數位學習研究、多媒體教學設計、科技與性別研究、後設分析研究等。目前已發表之相關期刊論文及研討會論文凡數十篇。廖教授的研究成果,獲得許多研究獎勵,包括國際資訊科技與師範教育學會頒發之「科技與師範教育量化研究生涯貢獻獎」、全國教育年會之「木鐸獎」與「服務獎」各乙次及行政院國科會的甲種研究獎勵13 次。

洪煌堯

現職: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與成果:
  洪教授的研究方向為學習科學(learning sciences)、電腦輔助合作學習(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知識創新(knowledge creation) 等。目前已發表10 餘篇文章於相關國際期刊(如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Instructional Science,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等)。

吳心楷

現職: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研究講座教授

研究方向與成果:
  吳教授的研究聚焦於學習科技、探究能力、及科學建模等主題。過去數年已累積了超過20 篇的中英文期刊論文,並擔任國內外多本學術期刊的編輯及審查委員。吳教授的研究成果及其對科教領域的貢獻,獲頒97年度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並於2008 年受到美國科教學會年輕學者獎(NARST Early Career Award)的肯定,成為第一位亞洲的獲獎學者。

辛靜婷

現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課程與教學所博士候選人

研究方向:
  主要在於社會文化理論與多元讀寫學習、質性研究法及分析軟體、幼兒科學教育等。目前已發表研究成果於國際期刊,並榮獲教育部留學獎學金及時報文化基金會青年學者獎的肯定。

潘佩妤

現職:
  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

籃玉如

現職:
  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與成果:
  籃助理教授的研究方向為科技輔助語言學習、虛擬情境語言學習、行動語言學習、語言教師資訊素養培訓等。目前已發表相關研究論文四十餘篇,其所研發的閱讀平台,已經在臺灣以及新加坡多所小學實際使用與推廣;華人文化學習平台從2010 年6 月啟用,至2011 年9 月,已有來自53 個國家 / 地區的華語教師與學習者超過3700 次的使用。

周倩

現職:
  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交通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與成果:
  周教授的研究方向為資訊素養與倫理、資訊行為與使用心理、數位學習、學習科技等。研究成果曾獲三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勵,現為國科會特約研究人員。其所製作之「資訊素養與倫理」大學通識課程線上教材,現有三十多所大專院校採用。其長期維運之「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www.eteacher.edu.tw),作為國內中小學教師推展資訊倫理時最常使用的網站之一。

 

目錄

第01章 數位學習研究的變遷:學習理論、科技工具與研究方法的互動 / 宋曜廷、廖楷民
第02章 實驗法在數位學習研究的應用 / 吳昭容、劉子鍵
第03章 調查研究法在數位學習的應用 / 宋曜廷
第04章 後設分析及其在數位學習上的應用 / 廖遠光
第05章 扎根理論研究法在數位學習研究上的應用 / 洪煌堯
第06章 數位學習研究中質性資料的管理與分析:以NVivo 軟體的使用為例 / 吳心楷、辛靜婷
第07章 混合研究在數位學習的應用 / 宋曜廷、潘佩妤
第08章 設計式研究方法在數位學習研究的應用 / 籃玉如
第09章 資訊時代中數位學習之學術研究倫理:理念與挑戰 / 周倩

 

總序

  1990 年,MIT Media Lab 的主任Nicholas Negroponte1 曾預言:未來,電腦會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隨著電腦科技的突飛猛進,人手一部行動載具的夢想已非遙不可及;隨著訊息儲存和應用方式的改變,特別是雲端技術的應用,隨時隨地透過手持電腦來擷取和應用資訊亦已指日可待。如果廣義的資訊流可以作為電腦的同義詞,那麼,Nicholas Negroponte 的夢想在可預見的未來就會被實現。

  在電腦和訊息無所不在的數位環境中,改變最大的除了生活型態和工作型態之外,應該就是學習型態。「數位學習」(e-Learning)就是因應學習與教學方式的改變,而整合了數位科技和學習∕教學兩個領域的新領域。由於幾乎所有學科領域都牽涉到電腦或數位科技的應用,也都有學習和教學活動的進行,因此,近20 年來,數位學習扎根於各學科領域(如教育、商業、醫學、理化、工程……等),對教學和學習之效果的促進和型態的革新,產生了莫大的影響。無怪乎Stanford 大學SRI International 主任 Robert Kozma2 認為,數位學習可說是近20 年來在教育領域中最蓬勃發展且最有生產力的學術研究領域。

  然而,雖然全球都認同數位學習的重要性與影響力,但在華人地區的學術界中,透過華文來介紹和傳播數位學習領域知識的書籍,卻付之闕如,因此,截至目前為止,數位學習知識的流通和傳遞並不活絡。各學科領域在應用數位學習的進展如何?有哪些數位學習的模式和策略是最為有效?

  數位學習和教學環境的品質如何管控與提升?不同類型的數位學習活動適合使用何種研究方法來探究?諸如此類問題的討論與回應,不僅有助於凝聚學者的智慧,將數位學習領域成果最大化和明確化,更能加速建立數位學習自身的基礎理論和方法論,以期能發揮更深、更遠的影響力。

  根據Chang、Wang 與Chen3(2009)的統計,目前臺灣的數位學習研究在國際期刊論文發表的數量上已經是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英國。這些學術研究的成果涉及各個學科領域,但可惜的是,因為這些成果皆發表在專業學術期刊,因此,受益的多是學界的「小眾」,一般的學生或非數位學習領域的人士並不容易理解及受惠。如果能夠將這些分布於各界的智慧加以有系統的整理、集結、並轉換,相信數位學習的知識和成果必能對「社會大眾」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臺灣高等教育出版社基於推廣和傳播數位學習知識和成果的重要性,邀請我們兩位擔任「數位學習系列叢書」的總編輯,協助規劃目前在數位學習領域的重要主題,並且邀約相關的學者專家進行撰述的工作。我們覺得這個工作雖然不容易,但卻是非常的有意義,因此答允戮力而為。經過仔細思考後,先規劃11 個主題,並邀請目前各該領域的翹楚擔任編纂或撰述的工作。這些主題雖無法涵蓋目前數位學習領域的所有研究方向,但已大致能含括臺灣學界目前在數位學習領域較有具體成果的主題。我們相信,跨出這一步之後,未來一定會有更多更具前瞻性的成果陸續會被彰顯。

  我們也期許,透過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不僅能持續提升臺灣數位學習在國際的能見度,類似於「數位學習系列叢書」這樣的專著,也將對華人世界的數位學習研發與應用,產生更為卓著的貢獻。

  這套叢書能夠面世,要特別感謝所有慨允協助撰述的專家學者們。他們願意將寫論文的時間挪出來,花心思來整理數位學習領域的研究成果,以造福更多的社群成員,其精神可感。其次要感謝高等教育出版社為這套書在出版過程中,鉅細靡遺的排版和校稿,讓所有學者的努力以最美好的面貌跟讀者見面。

  我們期許當電腦或資訊流像空氣一樣圍繞在我們的周遭時,社會大眾會因為這套叢書的出現而更能發揮數位學習的效益。我們相信,這將不會只是個夢想,而會是本系列叢書所有作者社會責任的實踐成果。

宋曜廷、張國恩 謹識
2011 年10 月

  1 Negroponte, N. (1991).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computer networks. Scientific American, 265(3), 76-83.
  2 Kozma, R. (2000). Reflections on the stat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8(1), 5-15.
  3 Chang, M., Wang, C.-Y., & Chen, G. D. (2009). National Program for e-Learning in Taiw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2(1), 5-17.

主編序

  如果將資訊融入教學、電腦輔助教學與學習、遠距學習等領域都納入廣義的數位學習,那麼數位學習領域的發展已經超過了一甲子;而近10年來,因為多媒體、網路和行動科技等發展,更讓數位學習在各學科領域備受重視,也吸引許多特定學科領域,例如工程、醫學、護理、商管等學者跨領域進入到數位學習的領域,這些學者一方面希望藉由數位學習的理論和技術改變他們原先的教學型態,另一方面則希望引進數位學習的方法和技術到他們的學科領域中進行研究。以國際知名的數位學習研究期刊Computers & Education 為例,在2010 ~ 2011 年期間發表的442 篇文章中,其作者的背景專長廣及358 個系所。再以國科會科教處資訊教育學門在2010 ~ 2011 兩年的申請案為例,申請通過案件共208 件,這些申請通過者所在系所的數目就高達103 個系所。參與者眾,一方面凸顯數位學習科際整合的特性,但隨之而來也可能產生兩個層次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在研究者個人層次。由於不同學者的專業背景不同,所受的數位學習背景知識訓練也多所歧異,如果再加上數位學習研究方法的訓練有限,常會導致所提出的計畫品質不佳而難以取得經費,或者寫出來的論文嚴謹度不夠,不易登載在好的期刊,發揮傳播知識的作用。無論何者,對於有心於數位學習的研究者而言,都易生挫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解數位學習方法,是跨領域學習者進入數位學習領域的重要步驟。

  第二個問題在整個數位學習社群的層次。知名的創造力學者F. Csikszentmihalyi1(1996)認為,一個領域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形成一個學門,但構成一個學門的要件,除了學門本身的知識外,還要有屬於學門自身的研究方法。廣義的數位學習領域近幾十年來知識的發展雖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於借用其他領域既有的理論(如學習心理學),但近10 年來也逐漸發展出專屬於自己的領域知識,以及特定的領域研究問題(典型問題如網路沉迷或虛擬人際關係),因此具備成為學門的第一個條件。但是,數位學習領域的研究方法卻仍在蹣跚起步,嘗試建立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如網路調查和虛擬俗民誌)。不論是建立領域特有的知識或方法,都代表了建立數位學習社群研究者之間的共同語言。特別是在背景分歧的數位學習領域,如果能夠以研究方法作為建立共同語言的第一步,社群的智慧將更容易凝聚累積,知識的傳遞也將更為有效。

  本書撰寫的目的就是希望提供數位學習社群研究者一些在研究方法上的共同語言。在研究方法的選取上,大致依循三個原則:一、先從較基礎,但應用廣泛的方法介紹起,讓一般入門的讀者也能使用。二、質性、量化和混合取向的研究方法都能含括進來。三、所有的例子均必須和數位學習的情境有關。在這三個原則下,我們針對所擬出來的方法類型,邀請對這個方法熟悉且實際應用過這些方法於數位學習的研究者進行撰述。由於這些作者都是目前數位學習領域資深的研究者,經由他們的現身說法,可以對這些方法在數位學習脈絡的應用有更透徹的展示與釐清。

  由於這本書強調的是較基礎、應用較廣泛的方法,因此,目前正在發展的一些特定的方法,例如虛擬俗民誌、量化內容分析、人機互動分析等並沒有被含括在內。我們希望以後能另有專書介紹。

宋曜廷
謹識2011 年10 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660348
  • 叢書系列:數位學習系列
  • 規格:平裝 / 295頁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