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生命的躍升:40億年演化史上最重要的10個關鍵

生命的躍升:40億年演化史上最重要的10個關鍵

Life Ascending: The Ten Great Inventions of Evolution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3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已有全新增訂版

如果達爾文從墓裡復生的話,我會給他這一本好書,讓他能夠快點趕上進度。
──麥特.瑞德里,著有《紅色皇后》《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那個人》

史上最重要的演化關鍵,終於——完全解密!

DNA是從哪裡來的?眼睛是怎麼演化出來的?意識是什麼?我們又為什麼會死亡?
生命為什麼是現在的樣貌?

關於這些問題,現在終於有了最好的答案!過去數十年間最新的科學研究,讓我們看見生命最真實的歷史圖像。現在的科學技術可以比對基因體序列,可以研究蛋白質的結構,可以在人思考的同時觀察腦神經影像,也可以分析岩石裡面的化學成分,甚至可以詳細地勾勒出過去的大氣如何變化……這些新發現都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演化。

利用這些珍貴的科學發現,生化學家尼克.連恩挑選了十個演化史上最重要的關鍵,說明生命如何透過這些事件,一次次地革新,最後演變成今日繽紛多采的面貌。這十個關鍵,是根據它們對生命世界的影響,它們對今日生物的重要性,以及它們的象徵意義來決定的,其中包括:

生命的起源   DNA
光合作用    複雜的細胞
性       運動
視覺      溫血
意識      死亡

透過這十個關鍵,連恩不僅回顧了演化學過去的發展軌跡,也盤整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巧妙地重建了生命演化史。誰會想到,眼睛的起源竟是來自藻類執行光合作用的感光點?DNA是從海底的熱泉噴發口誕生的?連恩實際進入跨領域的研究現場,為我們取得第一手的資料。這裡每一個關於生命演化的奧祕,都是集合全球眾多科學家,歷經各種困難、失敗,才終於真相大白的科學探案。這些演化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改變了我們的生命世界,也改變了整個地球。

本書結合了最新的科學研究,以說故事的方式完整呈現大自然令人拍案叫絕的十大奇蹟,既是新時代的《物種起源》,又像生物演化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更獲得科普書最高榮譽——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這本書遠遠不只是科普報導,它展現的是科學研究為什麼如此迷人、如此激動人心的原因。如果你想知道我們為何會出現在這世上,或是對演化背後的科學基礎感到好奇,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精采的科普傑作!

◎    榮獲科普書最高榮譽——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2010年)
◎    Amazon讀者四顆半星推薦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學資深研究員 程延年 審訂.專文推薦
◎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名譽教授 呂光洋 專文導讀

各界學者強力推薦

呂光洋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名譽教授
周昌弘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
林仲平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林勇欣 交通大學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副教授
邵廣昭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執行長
胡哲明 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孫以瀚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徐堉峰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彭鏡毅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主任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院士
程延年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學資深研究員
劉小如 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佳評如潮

生命的源起及生物的演化是一個令人著迷且難以了解的科學。自達爾文創物種起源及生物演化論後,漸漸地讓科學家對生物的演化解開一些疑惑,然而尼克.連恩博士卻以說故事的方式,妙筆生花地敘述四十億年來生物演化史上最精采的十個關鍵事件。此中文譯本讓人讀後,想更進一步去讀原文書,譯者文學造詣相當好,用字遣詞也相當恰當,讓人想一口氣讀完。這雖是一本科普書,卻沒有艱深難懂的道理,非常適合高中高年級同學及大學生閱讀,尤其是一本難能可貴的生命教育及通識教育最佳的讀物。它也能吸引非生命科學專業者去探討生命的奧祕。本人強烈地推薦本書給大眾,讓大家能一窺生命及演化的究竟。
──周昌弘,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

尼克.連恩帶我們進入生命演化裡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林仲平,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生命科學領域浩瀚而多樣,許多生物學家窮其一生也只能局限在其所熟悉的特定學門。然而本書作者憑藉其淵博的學識與靈敏的嗅覺,整理了許多充滿豐富想像力,同時奠基在扎實學術證據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把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串聯起來,為許多看似理所當然而你可能不曾思考或懷疑的刻板印象,提供了絕妙的解答。在感受到源源不絕的、恍然大悟的驚喜之餘,你也會了解,串聯這一切的關鍵角色,其實就是所有生命現象的本質——演化。
──林勇欣,交通大學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副教授

想在短時間內,一覽近年來尖端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如何能用來解開演化史上一些關鍵之謎,這本書無疑地是最好的選擇。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執行長

作者從微觀到巨觀,對生命現象的來龍去脈做了非常清楚的交代,讓我們對生與死有了另一番新的體悟。
——胡哲明,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這本書充分說明了演化學如何透過客觀的科學方法修正過去的謬思與迷思,讓這門學問不斷演化,臻至更高、更接近生命演進長河真相的境界。
——徐堉峰,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這本書不但介紹了生命在地球上演化的關鍵性發展,也簡要呈現了與這些事件相關的科學知識演進。對生命科學有興趣的讀者絕對不應錯過此書,一般讀者也可以從書中獲得重要的新知。
——劉小如,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連恩是個從不畏懼把眼光放遠,而且認真思考的作家。
──法蘭克.威爾茲克,二○○四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一本迷人而精采的報導,關於各種偉大的生命奧祕──生命如何出現,事物如何運作,為什麼會死亡,意識如何演化。
──伊恩.史都華,著有《史都華教授的數學好奇研究小間》

如果有朝一日達爾文從墓裡復生的話,我會給他這一本好書,讓他能夠快點趕上進度。這本書是一塊扣人心弦的告示牌,匯集了關於地球上生命奧祕的各種日新月異的新聞。
──麥特.瑞德里,著有《紅色皇后》與《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那個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尼克.連恩Nick Lane
連恩是演化生化學家,也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榮譽教授(Honorary Reader)。他的研究主題為演化生化學及生物能量學,聚焦於生命的起源與複雜細胞的演化。除此之外,他也是倫敦大學學院粒線體研究學會的創始成員,並領導生命起源的研究計畫。連恩出版過三本叫好又叫座的科普書,至今已被翻譯為二十國語言。二○一○年,他以本書獲得科普書最高榮譽——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而他的上一本著作《力量、性、自殺》(Power, Sex, Suicide)則入圍上述大獎的決選名單,以及《泰晤士高等教育報》年度年輕科學作家的候選名單,同時也被《經濟學人》提名為年度好書。連恩博士現居倫敦,關於更多他的資訊,請造訪他的個人網站:www.nick-lane.net

相關著作:《能量、性、死亡:粒線體與我們的生命》

譯者簡介

梅苃芢
台大公衛系畢業,巴黎第七大學免疫學博士,曾任美國國家衛生院博士後研究員,現旅居巴黎,任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平日喜歡閱讀、寫作,吃美食遊山玩水。

 

目錄

推薦序 窺探新視窗,驚艷新十大 程延年
深度導讀 生命演化過程中的「偶然」與「必然」 呂光洋

引言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來自旋轉的地球之外
第二章 DNA——生命密碼
第三章 光合作用——太陽的召喚
第四章 複雜的細胞——命運的邂逅
第五章 性——地球上最偉大的樂透獎
第六章 運動——力量與榮耀
第七章 視覺——來自盲目之地
第八章 熱血沸騰——衝破能量的藩籬
第九章 意識——人類心智的根源
第十章 死亡——不朽的代價
後記

致謝
中英對照表
 

■推薦序
窺探新視窗,驚豔新十大
程延年

前科博館館長的孫兒酷愛恐龍,每年返台,吵著要到科博館看恐龍。我總是拿出貓頭鷹出版的中文譯本《恐龍與史前動物百科全書》,伴隨著恐龍化石、模型,和小小年紀的他一起沉醉。這個孩子回到加州和他爸爸說,他們科學家把問題都答完了,把謎都解開了,我以後長大了怎麼辦?好急,好急,急著長大!一代大師牛頓臨死前直言:「我僅是個孩子,在海邊玩耍、解悶,尋找卵石與貝殼。而汪洋大海了不起的真相,在我面前與內心中,依然有著諸多未解之謎,讓我深深著迷、嬉戲,永不疲倦!」
「著迷、嬉戲,永不疲倦」,這正是追求宇宙間奧祕的真精神。我在科博館出版的專書《水中蛟龍:史前水棲爬行動物》,獲得第二屆國家出版獎優等大獎的感言中,詮釋:

閱讀,使一個民族壯闊、優雅,而有品味。閱讀的前提,在於這個社群中,有寫好書、出版好書、傳頌好書的「文化產業鏈」,運轉不息。「人」終究是關鍵!看著歐陸,「科普」書刊的瀰漫、渲染。大師們跳出象牙塔,為九歲到九十九歲的孩子們,寫精采的好書。典範,吾心嚮往之。

貓頭鷹書房,中譯英國倫敦大學大師尼克.連恩的科普大書《生命的躍升》,正是推動這個文化產業鏈生生不息的一雙巨手!
當代古生物學家與演化生物學家的研究,從「未知生,焉知死」的物種源始,到「既知生,探究死」,著迷於地質史中,生物大滅絕的真相與意涵,有所謂「五大」(Big Five)滅絕事件的暱稱。從「五大」到「新十大」,跨越地球科學與生命科學的兩個界域,嬉戲於生命大浩劫與大創新的光譜兩極,有趣極了!
連恩教授是一位生物化學家,專精於分子世界的細節。他的三本書,前呼後應,一以貫之,是三位一體。二○○二年出版了《氧氣:創造世界的分子》;二○○五年出版《力量、性、自殺》,獲得《經濟學人》年度好書提名與《時代》學人獎,並入圍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決選名單。而這第三本寫給普羅大眾的專書(原文二○○九年出版),更是登峰造極——《生命的躍升》一出版即獲二○一○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時代》與《獨立報》年度書獎,至今已譯成西班牙等二十國文字。他以老練的文采,讚頌生命演化創新的「發明才能」(inventiveness),以及我們人類自身的卓越潛能,去解讀幽冥之過往,並且試圖重新建構地球上生命的悠悠歷程。
這本書,不容易念!至少對於欠缺生命科學背景訓練的讀者,要花一陣「勉力為之」的苦功。但是,一旦走進那有趣的分子世界,又很難脫身。本書的每一個章節,從誕生到死亡,從第一顆細菌的亙古幽冥到不朽的終極代價,都關係到我們存活在當下的步步維艱;抽絲剝繭,進入到「微觀世界」的神奇與奧妙。這些,都是最近半個世紀甚或近十年來,科學的重大發現與重大突破,徹底重新建構了我們對諸多議題的嶄新視野。像是「生命起源」的深海煉獄假說,挑戰著達爾文著名的「那一汪溫暖的小池塘」之隱喻。人類心智根源的「意識」,如何在分子層級上探究其起源與演化。「死亡」,這永恆價值的起點,與有形實體的終結,如何跳躍在「老年基因」「老化疾病群」,與「永生」的科學、哲學、人道與倫理的天空中翱翔!
經由第一手科學家原創性的發現,連恩提起生花妙筆,平鋪直敘的描繪,字裡行間有畫面,具影像。他將艱深難解、象牙塔中的「甲骨文字」,轉譯成為白話文字的詩篇——這就是我們一直欣羨歐陸「科普寫作」市場的成熟與不凡。他們沒有象牙塔中鐘樓怪人的自命不凡,也不像當下「秀場」中半吊子的「科學人」,裝模作樣,言不及義。
在書案上,堆放近十年來出版的七本專書,都是在探究生命演化的各種關鍵歷程。一流的科學家與大師,坐擁不同的視窗,探視三十八億年來,從巨觀化石到微觀分子的神奇世界。像是諾貝爾獎得主杜維(Christian de Duve)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專書《生命盎然的塵埃:生命乃宇宙之必然》,從視窗中擷取了化學年代、訊息年代、原細胞年代、單細胞年代、多細胞年代、心智年代與未知的年代七大議題。而歐陸演化生物學首席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與薩思麥利(Eörs Szathmáry)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專書《演化中關鍵過渡事件》,則在視窗中透視各式起源的議題:生命、遺傳密碼、細胞、性、多細胞動物、社群及語言的六大溯源與尋根。大師們從各自的萬花筒中,探視芸芸眾生的繽紛多采!
去年的秋季,漫步在英格蘭西部,達爾文的故居小鎮舒茲伯利。小鎮中主要的購物中心入口,高懸「Darwin 200」的巨大吊布。再往前步行在高街的書房,出版商期望搭上全球達爾文風潮的列車,櫥窗中整排裝飾的就是《生命的躍升》這本新書的首版精裝本,成為了路人注目的耀眼標幟!
貓頭鷹書房,繼二○一○年精選《第一隻眼的誕生:透視寒武紀大爆發的祕密》,今年又選譯了這本好書。譯者旅居法國,既專業又是行內人,譯筆高明。我幸運地得以先睹為快,也開啟了我一扇嶄新的視窗。我滿心歡喜,毫不吝惜地推薦這本好書給愛好讀書的朋友們!

程延年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學資深研究員,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專長為化石與演化生物學。論文發表於《自然》《科學》《古脊椎動物學報》等學術刊物。致力於科普教育,最新科普專書《水中蛟龍》獲二○一○年國家出版獎優等獎。

■深度導讀
生命演化過程中的「偶然」與「必然」
呂光洋

在所有已知的生物中,「人」是最令人費解的動物了!還有哪些動物會用千奇百怪的方式將自已的身體剖開來,看看裡面有什麼器官,看看器官是如何配置的?更有甚者,是以近乎凌虐的方式,將身體以不同的電極、不同的電流強度通電,測試會產生什麼反應。科技愈發達,這種近似自虐的實驗方式更是日新月異。其他的生物,包括植物在內,整天在體內或體外的忙碌活動,都只為了攝取能量及繁衍後代。我們人類在飽食及履行傳宗接代的任務之外,竟然還有時間去問自已「從何而來?將往何處?為何會長成這幅模樣?」這些都是跟「演化」息息相關的問題,也是本書作者企圖替讀者解答的謎團!
這雖然是一本科普書,但讀者可以發覺作者是以懸疑推理小說的方式在撰寫。從第一章講「生命的起源之自然發生」,第二章談「遺傅密碼的形成、自我複製到自私的基因」,一直到第九章討論「心智的起源」及第十章的「老化及死亡」。作者在每一章的開頭,都會提出一個演化科學的基本問題,然後試著以合乎邏輯的推理方式提供解答,但總在答案感覺呼之欲出之際,作者卻馬上指出這個答案的漏洞,然後再藉由另一個已經發表過的科學報告,提出更合理的解釋。如此一再地求證、推理,透過科學的證據,來追尋更進一階的答案。其所尋求及提供的證據,都有當代學理與實驗的辯證支持,證據擺在眼前,令讀者不得不接受他的說法。在這樣的過程中,作者也明確指出「演化」已可用科學方法來證明,對學生來說,光是閱讀的過程就是很好的科學訓練。

關鍵中的關鍵—天擇

前面提到作者隨手援引新的科學報告帶領讀者探求更高階、更合理的答案。讀者在閱讀時也可以發現,這些證據不僅僅局限於生命科學的領域,還包括化學、熱力學、量子物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甚至是宗教。例如在第一、二章,討論在早期地球環境中,那些無機的化學元素如何藉著純化學的作用,自深海熱泉、冷泉對流的煙囪區形成建構生命所需的有機化學物質。這裡所涉及的領域,只有化學及物理學。不過,生物演化怎會牽扯到這兩個領域呢?這就要從基本的化學理論講起了。讀者知道任何化學作用都需要「能量」來支持,生命的「生化作用」及「代謝作用」自然也同樣需要能量。達爾文的演化理論,重點是在「天擇」。何謂天擇?簡單的說亦即各種環境因子都在扮演篩選或選汰的角色。那究竟在篩選什麼?以化學作用為例,如果不同的作用都能得到同樣的產物,就要將那些相對「節能」的生化作用或代謝過程保留下來,而選汰會消耗太多能量的作用過程。因此,在第一個生命誕生以前,涉及同樣產物的各種純化學作用,就已經受到天擇的選汰,相對粍能較多的化學作用必然不會被保留下來。書中提到熱泉冷泉區就因為在早期地球環境中,相較之下較易提供能量去進行有機分子的合成,因此也比較容易成為生命孕育的場所。
作者另外也提到,在鹼性溫泉噴發口的空腔壁富含硫化鐵礦物。空腔可累積保存濃縮的有機分子,而硫化鐵則可提供具有強力催化能力的亞鐵離子。這不僅能大大降低化學作用的能量需求,且能加速化學作用的進行。天擇再次在此篩選出這些有催化作用的地區,來作為孕育第一個生命的場所。古細菌在此形成也就不奇怪了。至此,生命的演化很神奇卻又很合理地進入到有催化劑化學作用的階段。
談到化學,有不少金屬離子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分子自然形成之後,有不少機會可和這些金屬離子結合,組成有機化學分子。當這個有機化學分子帶有一個含鐵、鎳跟硫原子的核心,更會具備強力的催化作用。在各種不同的蛋白質演化出來後,部分蛋白質和上面提到的那些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學分子,便合成了酶(酵素)。因為「酶」的催化速度快,天擇當然會將這些既節能,反應又快速的生化作用留下來。如此一來,生命中的生化作用進入到酵素系統的階段。(學過生化的學生必定看過細胞內到處充滿酵素作用的生化反應。)可見只要有必要的有機生物分子及機遇存在,天擇會在不知不覺中,隨時發揮作用。
再更仔細檢視這些生化反應,有不少是「循環反應」。所有上過高中生物學的學生一定忘不了「克氏循環」及「光合作用反應循環」。但有多少人會去追問,為何生物體內形成的生化反應,有那麼多屬於「循環反應」?這當然也是天擇的產物:這些作用不僅節能、快速,而且細胞也不必再依賴外界提供反應所需的材料。循環作用就是最佳的分解及合成的反應,也是最佳的代謝作用方式。
當形成早期生命必備的有機物質及遺傳分子都出現在所謂「生命高湯」中以後,會出現兩種可能的情形。一種可能是那些有機分子會隨意分散在高湯中,另一種可能,則是分子會遵循化學及物理定律而聚集成大分子,分子也會聚在一起,形成與外界隔離的小環境(可能是圓球形)。在天擇的篩選下,比較可能會出現哪一個情況呢?唯一的答案只有可能是後者。因為,一個與外界隔離的環境比非隔離的環境要穩定得多,相對的也更有利於各種生命反應的進行。同樣的,那些遺傳的分子如果隨意分散在細胞質內,在細胞分裂時,遺傳分子能忠實無誤地平均分配到子細胞的機率便很低很低;遺傳分子若包裹成染色體,複製後再平均分配到子細胞的機率,就可能達到百分之百。葉綠體、粒線體、高基氏體等胞器,也是在這種背景下由天擇所選汰下來的產物。
在細胞形成後,細胞仍然需要外界提供物質及能量。要無憂無慮地生存下去,最好是細胞內部便能儲存大量的物質及能量,以減少對周圍環境的依賴。此種需求下,天擇會選擇單細胞或多細胞的答案就很明顯了!多細胞生物體的內在環境要比單細胞穩定,故多細胞的生物就逐漸演化形成了。作者在第八章詳細地討論到變溫及恆溫的利弊,還有它的演化過程,這也同樣遵循著上述天擇的作用及演化的脈絡。
依照上面的討論,生物演化似乎有種趨勢—天擇使得生物透過演化,愈來愈獨立於環境之外,最後能不看老天的臉色更好。那未來的生物能否完全脫離周圍生存的環境呢?未來,即使我們對心智意識的成因與運作方式的研究都已經非常透徹,也完全找出了控制死亡、令人長壽的基因,屆時「孫悟空」能否就有機會逃離如來佛的手掌心?讀者可去深思。

靜下心來,想想「偶然」與「必然」

三十多年前,就有一本標題是《偶然與必然》的書。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在討論生命的演化。《生命的躍升》這本書,幾乎每個章節也都有「偶然」與「必然」的字眼出現。「偶然」涉及到機率的問題,表示事情有發生的可能。在三十五或四十五億年前,生命所需的各種分子如本書所言都已俱備。在「偶然」出現的機遇下,讓天擇(環境中物理及化學因子)可以發揮作用。在眾多可篩選的化學分子及反應過程,那「相對」有利(節能又快速)的一方「必然」被篩選下來。因此在生命漫長的演化過程,「偶然」與「必然」必定涉及在其中。
另外,演化是否成功,其實也是一種相對的比較。經天擇作用後,誰產下的後代有較高的存活率,誰就算成功。所以在演化上,有五十一個子代的父母就比僅有四十九個子代的雙親成功。作者在談到眼睛的演化時,就引用《盲眼鍾錶匠》一書中的例子:「演化出一半的眼睛就比沒有眼睛的個體在存活上要強得多」。所以在共祖的現存生物中,只要多一個感光點、多一個透光的結晶蛋白,細胞或個體在覓食或避敵上就更有利。故成功與否完全是相對,沒有絕對的!畢竟要追求不變的終極完美,不就也得要有永恆穩定的環境?
本書作者嘗試為我們回答十個和生物演化有關的問題,他的辯證回答完全合乎邏輯,但每一章仍舊沒有提供終極的答案。因此,在生命科學的世界中,還有很多問題可發問及思考,以及許多有趣的答案有待挖掘。那什麼問題值得繼續發問呢?
著名的族群遺傳及演化學者,杜布贊斯基以果蠅做實驗,解決了很多生物演化上的問題。所有生物演化教科書,都必定印著他說過的一句很值得深思的話:「如果不從演化的角度去看,生物學就沒有意義了。」他指出學生在提出有關生命科學的問題時,必定得從演化的角度去思考,否則便無法窺探到生命世界的奧祕及意義。不過,因為生物的演化和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後來又有學者在那句話的後面再加上一段:「如果不從生態學的角度去看,演化就沒有意義了。」相信這兩句話,也有助於讀者跟我們一起,思考一些有意義也有深度的生命科學問題。

呂光洋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名譽教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620908
  •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 規格:線裝 / 400頁 / 21 x 14.8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內容連載

第五章 性--地球上最偉大的樂透獎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一生有無數的趣聞軼事,其中一則故事是關於在某場晚宴上,一位漂亮的女演員前來調情。「我想我們應該生個小孩才對,」據說那個女演員如此向他建議,「因為如此一來這個幸運的小孩就會兼有你的頭腦跟我的外貌。」「啊,」蕭伯納有點狡獪的回答說,「但是如果不巧這小孩有我的外貌跟妳的頭腦,那怎麼辦?」

蕭伯納是對的。對於眾多已知的成功基因來說,性是最詭異的隨機產生者。或許也只有性的隨機力量可以創造出聰明的蕭伯納或是美艷的女演員,然而一旦進一步製造出兩者的優勝混合體之後,性又會馬上把它們拆解掉。有個無害但臭名遠播的組織:諾貝爾精子銀行,恰好可算落入這個圈套的代表。它曾邀請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生化學家瓦爾德貢獻他那些得獎精子,結果被婉拒。瓦爾德說,精子銀行所需要的並非他本人的精子,而是他父親那種人的精子:一個一貧如洗的裁縫師移民,從外表完全看不出有可能是孕育天才的搖籃。「我本人的精子對世界有什麼貢獻?」這位諾貝爾獎桂冠如此問道,「就兩個吉他演奏者而已。」天才,或者廣義的來說,聰明的特質,絕對是可以遺傳的,也就是說它們受到基因的影響大於環境的影響。但是性卻會讓這一切都變得像難以預料的大樂透一樣。

所有人都看得出來性這位魔術師(以繁殖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有這種製造變化的超能力,每一次都可以從大禮帽裡拉出不同物品。然而當遺傳統計學家細細檢視這個現象之後,從變異的角度來看,卻難以理解這種變異真的會是件好事。為什麼要打破優勝的組合?大自然為什麼不直接就複製它?複製一個莫札特或是蕭伯納或許會因太過企圖扮演上帝而讓世人震驚,因為這嚴重挑戰了人類過度膨脹的自尊,不過這其實也不是遺傳學家想做的。科學家的想法其實頗為世俗,那就是由性所製造出毫無節制的變異,其實很有可能直接導致悲劇、疾病或死亡,而完完全全的複製品卻不會。複製的話,因為會保有經天擇淬鍊後的成功基因組合,往往才是最佳賭注。

舉個簡單明瞭的例子,想想看鐮狀血球貧血症好了,這是一種嚴重的遺傳性疾病,病人的紅血球會扭曲成僵硬的鐮刀狀,所以無法擠壓通過細小的微血管。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是因為病人同時遺傳到兩個「壞的」基因。或許你會問,為什麼天擇不把這個壞基因篩選掉呢?因為事實上,如果只遺傳到一個「壞的」基因是有好處的。如果我們從父母那裡各得到一個「壞的」基因跟一個「好的」基因,我們不但不會得到鐮狀血球貧血症,也比較不容易得到瘧疾(瘧疾是另外一種跟紅血球有關的疾病)。一個「壞的」基因會改變紅血球表面細胞膜的結構,讓引起瘧疾的寄生蟲難以進入感染,但是卻不會讓細胞扭曲成有害的鐮刀狀。唯有複製(也就是說,透過無性生殖來繁殖)才可以將這種有益的混合基因型每一次都順利傳給下一代,而性,卻會無動於衷地把基因傳來傳去。

假設有一對父母,兩人都帶有這種有益的混合基因型,那麼他們的孩子們有一半可以遺傳到混合基因型,而有四分之一會遺傳到兩個「壞的」基因,這會讓他們得到鐮狀血球性貧血。剩下的四分之一會遺傳到兩個「好的」基因,因為瘧疾是由蚊子傳播,而如果他們住在有蚊子的地方(也就是地球上大部分的地方),那就會讓他們成為容易得到瘧疾的高危險群。換句話說,過大的變異會讓整個族群至少一半以上暴露在嚴重疾病的威脅下。所以,性,是有可能直接摧毀生命的。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12/11/09
「演化」兩字滿常用到,大部分人都能接受演化的概念,但許\多細節(尤其是眼睛的演化)難免令我們困惑。幸好英國佬Nick Lane拿出證據跟我們好好討論了一番。若想了解自己,我認為此書必買!萬一暫時沒空閱\讀整本,請務必翻閱\第七章<視覺>、第九章<意識>、第十章<死亡>。我敢保證第七章絕對能讓各位掉下巴,對孜孜不倦的科學家心生感激。

這正是我們應該由衷信任科學與哲學的原因:蒐集證據,釐清因果。而且就演化而言,人類的想像力實在乏善可陳。我們的想像力天馬行空,但對龐雜的大自然幾乎完全沒輒。常聽人笑稱「科學還太年輕」,我想反問:「如果科學持續成長茁壯(這毫無疑問),你們願意跟上來嗎?」請參閱\科學人雜誌no.128曾志朗的專欄文章<平反,難,難如上青天!>。明明有相對可靠的新理論誕生,偏偏很多人打死不信。人越老越頑固是有科學根據的。第九章<意識>更請萬萬不要錯過!要剖析自己就從認識大腦開始吧。很遺憾地,不少人一觸及「意識」或「心靈」馬上在理智上全盤棄守、打算抄捷徑「追求更高層次」。

科學之路坎坷難行,儘管科學家克盡心力反覆檢證,在某些問題上仍是徒勞。但我們應該放棄?我們應該就此聽信其他規避檢驗、僅靠自由心證搭建的理論(用「理論」還太客氣了)?無數科學家辛苦一輩子,相較之下我們是幸運的消費者。他們付出一生,我們只要付寥寥幾百元就可以參與其中。「真相」兩字常被拿來說嘴,但我們真的在乎?即便只是消費者,願意下功\夫趨近真理的人仍十分辛苦:我們時間有限,隔行如隔山,哪來的精力熟習各領域理論?問題是,我們如此缺乏思辯的材料,連科普書都看得七葷八素,對細胞學胚胎學生理學生化學分子生物學一竅不通,也不關心不在乎天文物理學及量子力學,怎還有這麼多人夸夸其言生命和宇宙?憑什麼覺得自己站在制高點綜觀全局?

科學百分之百無礙我們謙卑自省的誠意。謹以沉痛的心情推薦《生命的躍升》。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日文美好生活風格書展,參展書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