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台灣通史:唐山過海的故事

台灣通史:唐山過海的故事

  • 定價:250
  • 優惠價:75187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台灣通史》為有關台灣歷史的一部通史著作,算是台灣人第一次完成的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名稱的著作。因為《臺灣通史》成於異民族日本的殖民統治時代,深抱家國之痛的連橫,對先民篳路藍褸開荒拓土的艱苦精神表示無限的敬意,而且處處洋溢著對鄉土深切的關愛之情。本書打散連先生所採用的「記傳體」撰寫方式,以連氏所提供的臺灣歷史的間架,重新建構出一部「臺灣史」。

作者簡介

吳密察

  東京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修了。

  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台文系教授、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現已退休。

  著作:《台灣近代史研究》、《日本觀察》等書。

 

目錄

出版的話
【導讀】了解臺灣的歷史∕吳密察
代序   連戰

一、中國古書中的臺灣
幽邈的海上仙山
東鯷、夷州、流求

二、不連續的移民
澎湖的漢人世界
毗舍耶和琉求

三、海盜與紅毛
冒險者的天地
日本、荷蘭、西班牙

四、臺灣的第一個準政權
荷蘭的治績
殖民地式的開發
衝突與反抗

五、英雄的事業
孤臣孽子的國仇家恨
海外的生聚據點
壯志未酬遺恨人間

六、海外的扶餘
嗣位之爭
長久的規置
文風教化

七、漢人社會的成立
屯墾的軍團
漢人鄉莊

八、戰爭與和平
轉戰閩粵
和議的使節

九、王朝的終焉
強敵當前的內爭
最後一幕

十、收入版圖 臺灣棄留疏
閩臺第一家

十一、防臺而治臺的政策
渡臺禁令
千方百計的偷渡者
不被信任的子民

十二、活潑旺盛的民間活力
源源不斷的渡海者
鋤犁俱動田園日闢
瞠乎其後的官府

十三、殘酷的生存競爭
社商、通事、侵墾
土客文化交流
大遷徙的路程

十四、以力為價值的社會
開墾權利和土地
東南的穀倉
會盟、豪強、羅漢腳

十五、五年一大亂
「鴨母王」的王朝
隙起蕭牆兄弟相爭
反清會黨天地會
勞師動眾的清朝
戴潮春之亂

十六、社會衝突的亂事
張丙之役
郭光侯抗糧事件

十七、西力的到來
鴉片戰爭在臺灣
開港通商 砲艦與侵墾
教案與商務糾紛

十八、日本的野心
牡丹社事件
被重視的臺灣

十九、從消極向積極的轉變
開山撫「番」
近代經營的開始
持續的積極政策

二○、中法戰爭與臺灣
口岸戰爭與封鎖
獨立建省
新行省之建置

二一、劉銘傳的新政
臺灣善後事宜 設防、練兵
開山經營
清賦事業

二二、朝廷之棄地
短命的抗日「政府」
鄉土保衛戰爭

附錄一  原典精選
連雅堂《臺灣通史˙自序》   
鄭成功〈致荷蘭守將書〉
朱一貴〈起事檄〉
施 琅:〈臺灣棄留疏〉
沈葆楨:〈請移駐巡撫摺〉
劉銘傳:〈臺灣郡縣添改撤裁摺〉
臺灣紳民發表的〈自主宣言〉
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的布告
附錄二  連雅堂先生與《臺灣通史》

 

出版的話

  時報文化出版的《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家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複印、流傳。寶庫裡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家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鉅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別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向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才智,歷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秋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家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朱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歎,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曲,村里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鄉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家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了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了我們、呵護了我們幾千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家學者,大家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志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了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裡,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面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出最具代表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系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別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出版順序上,首先推出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曲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合做為一般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裡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別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了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台,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面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了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出版編輯部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56433
  •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四、臺灣的第一個準政權荷蘭的治績

天啟四年(一六二四),荷蘭人離開澎湖前來臺灣,直接進入現在臺南的安平一帶。首先,在一鯤鯓修築城堡,最初名爲奧倫治(Orange)城,天啟七年(一六二七)更名爲熱蘭遮(Zeelandia)城。這就是以後中國文獻所稱的紅毛城○1,也就是現在所見的安平古堡的前身。荷蘭總督便駐紮於此。

當時一鯤鯓與臺灣本島之間,仍隔有一片海域,卽中文文獻所稱的「臺江」。荷蘭人入據一鯤鯓的翌年(天啟五年,一六二五),以十五匹康甘布(Cangan)向土著換取臺江對岸的赤嵌(Sac-cam,今臺南市中心區)。荷蘭人在此建築倉庫、宿舍,並逐漸發展出一個商業市街。荷蘭人並在此建築普洛文蒂亞(Provintia)城──卽今赤嵌樓的前身──與熱蘭遮城隔臺江成犄角之勢。荷蘭在臺江的一切政經措施,就是從這兩個據點爲中心,發展開來的。

荷蘭人進入臺灣之後,臺灣第一次出現類似政府的行政組織。荷蘭人在東亞的活動,是由「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所掌握,因此在臺灣的統治,也是由東印度公司所控制。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遠東的總支部設於爪哇的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臺灣是巴達維亞支部統轄下的一個據點。東印度公司在熱蘭遮城設有長官,負責推行在臺之商務、行政事宜。其歷任長官如下:
宋克(Marrten Sonck, 1624─25)
得威士(Gerard Fredrikszoon de With, 1625─27)
奴易茲(Pieter Nuyts, 1627─29)
布督曼士(Hans Putmans, 1629─36)
布爾古(Johan varder Burg, 1636─40)
杜拉第紐斯(Paulus Traudenicus, 1641─43)
麥勒(Maximilian leMaire, 1643─44)
卡倫(Fransois Caron, 1644─46)
歐巴德瓦達(Pieter Antonis Zoon Overtwater, 1646─50)
巴布爾古(Nicolas Verburg, 1650─53)
卡啞沙(Corneilis Caesar, 1653─58)
揆一(Frederik Coyett, 1656─62)

這些長官,一方面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的商務代表,一方面也負責在臺灣的一切行政事務。

荷蘭在臺灣的地方行政事務,是委由東印度公司所屬的傳敎士所負責的。所以當時在臺灣的傳敎士,一方面是神職人員,一方面也是東印度公司的職員;這些牧師在各土著部落中,進行敎化工作。一六二七年,傳敎士甘廸第斯(Geagius Candidus)開始在新港社(大約在今臺南縣善化鎮)傳道,接著蕭壠社(在今臺南縣佳里鎮)、目加溜灣社(今臺南縣新市鄉)、麻豆社(今臺南縣麻豆鎮)及大目降社(今臺南縣大內鄉)也先後接受荷蘭之敎化。荷蘭傳敎士用羅馬字拼成的土著語言編寫聖經和敎材,使土著習得基督敎大意和書寫、閱讀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土著的知識。經過卅年的努力,得到相當大的成果,據說敎化較進步的地區,土著接受基督敎敎育的人達八成之多,而且其中有一半對敎理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至於以羅馬字拼寫土著語言的辦法,到了清朝中期的道光年間還有土著使用,可見荷蘭敎化之成功。

荷蘭的傳敎士除了傳敎和敎化之外,也是荷蘭在臺灣施政的執行者。荷蘭人在各土著部落設置長老,長老爲各土著部落的代表,同時也受荷人之命,支配其社中事務。每年集各社長老於赤嵌地方,召開評議會,大摡北部各社開會的時間在每年的二月八日,南部各社的開會時間在每年的四月四日。在各地監督長老的,大都是傳敎士所兼任的東印度公司商務員。

但荷蘭人布施敎化和行使其行政權的地區,北部僅達今北港溪流域,再北之鷄籠、淡水,甚至東部地區,雖曾派人致力經營,但並無明顯之成就。

北部地方早期有西班牙的經營。一六二六年西班牙人佔據了今基隆的和平島,築聖薩爾瓦多城(St. Salvador)作爲統治的中心。一六二九年,在淡水建築聖多明哥城(St. Domingo)。然後,西班牙的勢力一方面迂迴於北方海岸,安撫了馬鄰坑、金包里等土著部落;一方面溯淡水河而上,安撫了八里坌、北投、里族(今臺北市松山)、大浪泵(今臺北市大龍峒)各社,一時之間也擴展頗速。但以後西班牙之守備軍力大量調往呂宋,荷蘭人遂於一六四一年,以優勢艦隊,一舉將西班牙勢力逐出臺灣,總計西班牙占領臺灣北部十六年。

殖民地式的開發
荷蘭人占領臺灣的目的,原只想以臺灣作爲對中、日貿易的轉口商站,對於發展臺灣本地的產業並不特別注重。但當荷蘭人進占臺灣之後,發現臺灣具有發展產業的潛在條件,於是也積極鼓勵臺灣的產業生產。

荷蘭在臺灣的生產除了供應東印度公司在臺人員的消費之外,全供作外銷。因此,荷據時期的臺灣其農、漁、牧之生產,完全是商品化的生產。

當時的臺灣輸出品,最重要的是鹿皮。當時臺灣的原野是個天然的鹿場,到處是成群結隊的鹿群。任何人向東印度公司繳納漁獵稅之後,卽可獲得狩獵之許可證,在荷蘭勢力統轄區內捕鹿。鹿產的輸出包括:鹿角、鹿脯、鹿皮。當時鹿產的輸出量,據說曾經一年有輸出廿萬張鹿皮的記錄,可見其盛況之一斑。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