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中國金融大揭密:異常崛起的大銀行真相

中國金融大揭密:異常崛起的大銀行真相

Red Capitalism: The Fragile Financial Foundation of China’s Extraordinary Rise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經濟學人》二○一一年年度最佳選書
彭博社(Bloomberg)年度最佳商業類書籍
《商業周刊》1312期特別報導
中國究竟是下一個金融新霸主,還是接替歐債的未爆彈?
全球搶進的中國金融市場到底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一九七四年,鄧小平一行人初次訪美,好不容易才向北京各銀行籌得38000美元的旅費;三十多年後,中國申辦北京奧運就花費了500億美元。

  中國如何只花一代人的時間就從破敗的廢墟中竄起,一躍而成世界大國?
  中國各級政府大肆舉債打造而成繁榮景況,究竟是堅不可摧還是不堪一擊?

  這一個受政治力量緊緊牽制的金融體系,充滿機會也充滿危機,
  美好景象的背後是什麼模樣,牽連著每個人的未來命運,我們不得不徹底理解它。

  三十年金融路一次說清楚

  毛澤東逝世後,中國金融頭也不回地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

  從四大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徹底地商業化、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大幅調整資本結構、外國投資者和投資銀行(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紛紛進駐、加入WTO……直至雷曼兄弟破產後,中國當局才開始質疑,循歐美國家的舊路是否為最佳途徑?

  中國的金融改革儘管「看起來」和其他國家如出一轍,然而其政治力量的強力干預、特定部門和團體的利益往來,都讓中國式的資本主義獨樹一格。眼下看來,世人多認為其改革是成功的,可真是如此嗎?其背後又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內幕?

  至關重要的金融真相,你知道多少?

  ◎一九九○年代,在中國政府大力推動下,銀行業快速自由化。金融活動蓬勃的同時,也因為浮濫放貸造成嚴重通貨膨脹,甚至因此間接促成驚天動地的六四事件。

  ◎中國地方政府與國營企業向國有銀行「借錢不還」(或還不起)已不是新鮮事,經濟飛速成長的主因是地方政府與國營企業大肆投資,但這些單位背後的「金主」,竟是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存款!

  ◎中國官方公布的政府債務若以國際標準來看偏低(GDP的17%),但據作者估計其實質債務已高達GDP的76%(國際公認的公共部門負債率警戒線為GDP的60%)。更令人驚恐的是,地方政府與企業的負債透過融資平台蓋上了黑布,真正的負債數字,連中央政府也不知道。

  ◎中國雖然如其他國家一樣有債券市場,但其價格、利率都由國家所掌控,非但無法作為銀行分擔風險的方式,反而增加銀行風險。中國的債市既不健全也不透明,形同虛設。

  ◎儘管大家對中國開放市場都望眼欲穿,但在層層疊疊的組織結構和複雜的利益掛勾下,高舉「穩定全局」大纛的政府,在可見的未來,絕不可能開放金融市場。

  中國大銀行背後體質脆弱的財務結構、形同虛設的債券市場、肉包子打狗般的人民儲蓄、深不見底的地方負債、巧立名目讓負債憑空消失的融資平台、無法真實反映股票價值的股市……

  就在台灣企業前仆後繼地前進中國時,為何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會語出驚人地說「中國每一個省分都是希臘」?

  在兩岸合作漸趨緊密的此刻,請靜心聆聽專家的深入解讀。

得獎記錄

  《經濟學人》二○一一年度最佳選書
  彭博社(Bloomberg)年度最佳商業類書籍

作者簡介

卡爾.沃特Carl E. Walter 

  沃特住在中國超過二十個年頭,並且熱衷於參與各種的金融改革。一九九二年中國破天荒地第一次在海外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時,以及一九九四年中國國營企業首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時,沃特都扮演重要角色。他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CICC,簡稱「中金」,是中國第一家同時也是最成功的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的管理委員,為許多中國境內的大公司提供金融服務。他後來還協助摩根大通打造最成功也最賺錢的國內證券與貨幣交易操作。沃特會說流利的中文,擁有史丹佛大學的博士學位和北京大學的畢業證書。他現在是獨立顧問,定居紐約。

法瑟.侯偉Fraser J. T. Howie 

  侯偉在劍橋大學時專研物理,後來在北京語言大學學中文。近二十年來,他投身亞洲股票市場的研究分析、交易,也進行相關主題的寫作。他在香港生活過一段時間,於信孚銀行(BT)與摩根大通進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一九九八年搬到中國,在中金的銷售交易部工作。他曾為《南華早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季刊》和《中經評論》寫過文章,並在CNBC、BBC、半島新聞台和彭博社擔任中國評論員。他現在擔任里昂證券亞太市場(CLSA Asia Pacific Markets)駐新加坡的常務董事,協助國際上的投資人投資印度和中國市場。

譯者簡介

陳儀

  目前為投顧公司的投資部主管,投入金融理財領域長達十年以上,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及專業投顧研究主管,實務經驗豐富。譯有《一口氣搞懂外匯市場》、《管理會計與決策績效》、《透析財務數字》、《財務管理立即上手》、《聰明理財的第一本書》、《識破財務騙局的第一本書》、《標準普爾教你做好選股策略》等。(翻譯第二至六章及統整)

林詠心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現於泰北清萊一所華語高中任教。對於人類社會運作的一切「眉角」都充滿了好奇心,也期望透過翻譯和教學,與更多人一起認識這個世界。(翻譯序言及第一、七、八章)

 

目錄

新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回溯改革開放政策
三十年開放:一九七八年至二○○八年
十三年的改革:一九九二年至二○○五年
改革的終點:二○○五年
中國是一個家族事業

第二章 中國的堡壘銀行體系
中國的金融體系就是銀行業
中國的銀行都是大銀行
危機:刺激銀行改革的要素──一九八八年及一九九八年
二○一○年的中國堡壘銀行體系
二○一○年對資本及現金股息的需求突然激增

第三章 脆弱的堡壘
中國人民銀行的改革模型
財政部的重組模型
對人民銀行的「永久賣出」選擇權
新大躍進經濟
中國最新的銀行體系模型
評估各資產管理公司的價值
寓意

第四章 受箝制的中國債券市場
為什麼中國會有債券市場?
風險管理
金字塔的基礎:保護家庭存款人

第五章 中國債券市場艱難的發展歷程
國開行、財政部及四大銀行
地方政府獲得解放
信用增級
中國投資公司:中國金融體系的關鍵
金融市場的惡性循環

第六章 西方金融、國企改革及中國的股票市場
今日的中國股市
為什麼中國會有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給了中國什麼?

第七章 國家隊和中國政府
朱鎔基的禮物:一九九八年,組織瘦身
國家隊和它的親友團如何獲得好處?
是賭場、是成就,或者兩者兼是?
寓意

第八章 紫禁城
金融皇帝
朱紅高牆背後的真相
一個與世隔絕的帝國
這堵高牆是否已出現裂痕?
高牆的裂痕
華麗的矯飾
附錄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352298
  • 叢書系列:企畫叢書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二章
中國的堡壘銀行體系


銀行業代表中國的整個金融體系,在這裡,幾乎所有金融風險都集中在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更糟的是,自始至終這項風險幾乎都是中國大無畏的儲蓄者在承擔。在這個由黨控制一切的經濟體系裡,人民儲蓄者是唯一的大筆資金來源。所以,金融體系堪稱中國所有經濟及政治安排中最弱的一環,而且歷任國家領導人大都對此心知肚明。這就是歷經過去三十年的經濟實驗以來,中國當局總是竭盡所能地保護銀行業,讓它們免於承受激烈外來競爭及倒閉命運的主要原因。儘管有WTO條款約束,外國銀行占國內金融資產總額的比率迄今還不到2%︰簡單說,外國銀行在中國根本無足輕重。黨除了幫忙銀行排除競爭壓力,還把它的銀行當成基本公用事業,要求它們無限制提供資金給藏在黨羽翼下的眾多國有企業。而由於銀行的所有業務都是受黨控制,所以,一般人總認為銀行的風險絕對不會失控。

儘管如此,過去三十年間,這些銀行在每十年即將結束時都面臨實質(儘管不是真正)破產的命運,最後都是在黨全力、慷慨且大手筆的支持下,才得以繼續苟延殘喘。一九八○年代時,在各地方政府的堅持下,銀行放款活動變得毫無節制,除了在社會上引發二位數的通貨膨脹,甚至差點引爆內戰,最後導致整個銀行體系幾乎全面重建。另外,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促使中國的國際大型金融機構如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GITIC)真正走向破產。這個事件迫使政府公開承認銀行體系不良債權率高達25%,並推展一場由下而上(bottom-up)的銀行業重組。其實,追本溯源,這場銀行重組運動應該是一九九四年就已展開,當時相關單位草擬了一套幾乎完全以國際協定為藍本的制度,包括一家獨立的中央銀行、幾家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然而,一九九四年的種種努力最後功敗垂成,因為當時通貨膨脹率狂飆──一九九五年的通貨膨脹率最高曾超過20%,控制通貨膨脹成了當然的優先任務。總之,中國的銀行業巨擘歷經資本不足、管理不善且就實質意義而言已經破產的不堪過往,距今不過十來年而已。

如今,第三個十年剛過不久,在這段時間,各銀行完成重組並開始接受國際治理(governance)及風險管理標準的約束。二○○六年時,四大國有銀行中,已有三家圓滿完成國際IPO。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這些銀行更是迅速嶄露頭角,儼然躍居傲視天下的地位,以市值來說,它們不僅超越已開發經濟體的金融同業,甚至一度躋身《財富》五百大之首。表面上看起來,它們似乎已安然度過全球金融危機。然而就在此時,面臨中國外銷導向經濟的明顯崩盤,黨不得不重新啟用它一貫的手段:為驅動經濟的繼續向前推進,命令銀行業無限制地放款。這個放行令很可能已經抹殺了銀行經營階層在過去十年間學習到的所有治理及風險控制標準。

到二○○九年年底時,銀行放款金額已超過9.56 兆人民幣(1.4 兆美元),此時,警報聲開始響起,它們的資本適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1 已降到國際明令規定的最低水準。到二○一○年,這些銀行一邊連續第二年承作巨額放款,一邊急就章地安排高額的新資本挹注,挹注總額超過700 億美元(包含農行的IPO)。展望未來,這兩年的瘋狂放款可能會(幾乎確定會)導致問題債款大量增加,並迫使銀行業在未來兩到三年間,展開第三度的資本重組。代表金融產業國家冠軍的中國大型國有銀行,似乎即將陷入一個和一九九八年時非常類似的窘境。不過,事實上,它們的問題絕對會比一九九八年時更嚴重,因為一九九○年代的那一批舊問題債款,其實只是被刻意隱藏起來而已,並未真正打消。事實上,當年承受那些不良債權的「壞帳銀行」一開始就架構不良,所以,事到如今,只剩下好銀行可出面承擔新的責任。其實,不用等到二○○九年、二○一○年及二○一一年的放款開始變成不良債權,中國銀行業的金融實力早就嚴重受到侵蝕,因為中國政府向來偏好尋求特別的融資辦法、不願開放問題放款市場供外國參與,更誤以為它能永久擱置虧損的實現。這種種現象,老早就對中國銀行業的金融實力構成威脅。

中國的銀行外強中乾,而就這部分而言,它們其實堪稱整個國家的象徵。中國人向來精於經營表面功夫,而且很懂得怎麼透過時間的消逝來隱瞞攸關重大的細節。過去的經驗顯示這個策略相當管用。不過,如今的中國已和這個大世界緊緊綁在一起,回顧過往漫長的歷史,它和外界的關係恐怕不曾像現在那麼密切過。如果不是受制於國際金融協定,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絕對不會倒閉。相似地,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已變得愈來愈複雜,而這樣的複雜度已開始侵蝕到黨解決問題的一貫手法的效率:過去黨向來都是單純地把錢從左手轉到右手,接著便把後續其他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留給時間和淡化的記憶來解決。而面臨當今這種混沌的金融困境,就算中國銀行體系規模及範圍再大,能取得的資本再多,都已不可能根絕銀行業的問題。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