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幸福的征途:人為什麼不快樂,又如何能快樂?羅素的思索與解答

幸福的征途:人為什麼不快樂,又如何能快樂?羅素的思索與解答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人的基本快樂很簡單,簡單到複雜的人無法承認他們缺乏簡單的快樂
  幸福不是被否決的基本人權,能經由個人的思考和努力而獲得

  暢銷近百年的自我成長學習書,二十世紀最偉大思想家羅素經典之作用一生衝撞出的真理,給活在當下卻不自在快樂者的當頭棒喝

  哲學家羅素並非生來就快樂:
  「五歲時我對眼前漫長無趣的人生路茫然,青少年時恨極生命,經常在自殺的念頭上徘徊,耳順之年後卻非常享受人生:『一方面發現了什麼才是自己最想要的,另一方面則是成功地放棄某些想要的,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減少了對自我的陷溺。』」

  當他深入思考探索何謂幸福時了解到:
  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身陷自我封閉的牢籠,而恐懼、嫉妒、罪惡感、自戀、自憐追求刺激、害怕輿論與受迫害妄想,正是構築這道與世對立之牆的元凶。

  在追求人生幸福的途中,放棄的哲學有時比努力的哲學更為關鍵。
  快樂的生命必須是安靜生命的延伸,唯有在安靜的環境裡,真正的快樂才得以存活。

  人因害怕無聊而渴望刺激,滿是刺激的生命卻令人疲累,讓樂趣變得平淡無奇,它用淺度的騷動代替深度的滿足,用聰明代替智慧,用新奇代替美麗,學會和單調共處相當重要,一個無法承受單調的世代,是無法成就大事的世代。

  不快樂沒有顯著的外在成因,但讓人感到難以忍受,無路可逃,大部分的不快樂是因為錯誤的世界觀、倫理觀或生活習慣,破壞了對事物與生俱來的熱情和興致,而它們正是人類所仰賴得到快樂的泉源。

  於是在一九三○年寫下這本震撼世人的經典,比近代自我成長書籍的熱潮早了近一世紀。 
  羅素不相信自我感覺良好的老生常談、保持正面積極或是在七天內改變生命的論點。
  他認為幸福並不是一個被某些人否決的基本人權,幸福只能經由個人的思考和努力而獲得。
  對於那些願意付出努力的人,這本經典即可能是他們人生最大問題的答案。 
  羅素一步一步地引導讀者,從不快樂的成因到可以達成最終堅定的「幸福人」
  所牽涉的個人選擇、妥協與犧牲。本書是大眾哲學和自我成長書籍的典範。

譯者簡介

易思婷

  美國賓州大學電腦博士,因熱愛戶外運動而選擇一條不同的人生路.目前旅居美國,在攀岩世界鑽研,教學,寫作,挑戰各種首攀.著有.

 

目錄

第一部份 不快樂的成因
第一章 什麼使人不快樂?
第二章 拜倫式不快樂
第三章 競爭
第四章 無聊與刺激
第五章 疲勞
第六章 嫉妒
第七章 罪惡感
第八章 迫害妄想
第九章 害怕輿論

第二部份 快樂的成因
第十章 快樂還可能嗎?
第十一章 興致
第十二章 情感
第十三章 家庭
第十四章 工作
第十五章 閒暇興趣
第十六章 努力和放棄
第十七章 快樂的人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352441
  • 叢書系列:臉譜書房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什麼使人不快樂?

動物只要健康、有食物吃就很快樂,人類也該如此,但在現代的社會裡,卻不是這樣,至少大部分的人都不快樂。如果你不快樂,你大概會頷首同意;如果你快樂,捫心自問你有多少個朋友也是快樂的?當你審視你的朋友時,請仔細觀察他們透露出的真正情緒。

種種不快樂的成因,一部分要歸咎於社會制度,一部分則得歸咎於個人心理——當然,你可以說個人心理是社會制度的產物。我曾經寫過該如何改變社會制度來增進快樂,比方說放棄戰爭、捨棄經濟剝削、不教導殘忍和恐懼,但這些並不是此書的主旨。誠然,對於文明發展來說,找到一個能夠規避戰爭的社會制度是極為必要的,但當人們非常不快樂,甚至覺得過日子比互相終結來得苦悶時,沒有一種社會制度能夠實現。

如果機器生產可以讓需要的人獲利,那麼永久地消除貧困就是必要的。而如果富人富得悲慘,讓每個人富起來又有什麼意義?教導殘忍和恐懼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人們只懂得殘忍和恐懼,你又可以教導他們些什麼?這些討論讓我們回歸個人問題:究竟此時此地的男男女女,尤其又身處懷念舊日美好時光的氛圍下,該怎麼做才能快樂呢?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們得限定範圍,那些身受外來悲慘遭遇的人們不在討論之列。假設我們討論的這些人至少衣食無憂,有棲身之所,有可以從事一般活動的健康身體。我並不考慮那些有極大創痛的人,比如喪子之痛,或是聲名掃地。當然我們也可以針對以上創痛討論,這些可也是相當重要的事宜,但是該些討論和本書要討論的,隸屬不同層次。我的目的是給那些在文明社會的日常生活中,找不到快樂的人一些指引,該些不快樂沒有顯著的外在成因,但讓人感到難以忍受、無路可逃。我相信,大部分的不快樂是因為錯誤的世界觀、倫理觀或是生活習慣,破壞了對事物與生俱來的熱情和胃口,而這些事物正是人類和動物所仰賴得到快樂的泉源。以上問題都可在個人能力範圍內解決,此書提供可改變的建議,讓普羅大眾得以成就快樂。

對我要推廣的哲學的最好介紹,也許是自我的介紹:我並非生來就快樂。幼時,我最喜歡的聖詩如此說道:「對這世界了無眷戀,我扛著罪惡的枷鎖。」五歲的時候,我這樣想著,如果我可以活到七十歲,那麼截至目前為止,我只走了此生的十四分之一。對於眼前漫長無趣的人生路,我幾乎無法再承受下去。青少年時,我恨極生命,經常在自殺的念頭上徘徊,要不是想要多學些數學的念頭阻擋著,我早就輕生了。現在的我,恰恰相反,非常享受人生,而且一年比一年更享受。一方面是因為我發現什麼是我最想要的,而逐漸在該方向上有所獲得;另一方面,則是我成功地放棄某些想要的——比如說獲取不容質疑的知識——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減少了對自我的陷溺。就像所有受過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樣,我有對自身的罪惡、愚蠢、短處反覆反省的習慣。我認為我自己——這觀點無疑公正——是個悲慘的人。逐漸地,我學著忽視自我和自我的偏差,把注意力轉移到外界:世界的現況、多樣的知識、我喜歡的人等等。的確,外在的興趣,可能帶給我不同的痛苦:世界陷入戰火、知識難以獲得、朋友逝去。但是這些痛苦不像自我嫌惡,可以摧毀生命的本質;外在的興趣,會促進行動,徹底防範因無聊造成的空虛。相反地,對自我的興趣,則無法啟發任何積極的行動。它也許會培養你寫日記的習慣,對自我心理的解析,或讓你遁入空門。但一個修行人是無法得到快樂的,除非修道處的日課終於讓他忘記心靈;但他也可以做個清道夫,那麼他想從宗教中得到的快樂,也可以從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得到。對那些自我陷溺太深的不幸人們,外在的規律是他們得到快樂的唯一途徑。

自我陷溺的人有很多種,自罪狂、自戀狂以及自大狂是最常見的三種。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