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思想與方法(全新修訂版)

思想與方法(全新修訂版)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是真理,還是「真理的贗品」?
如何檢證言論與思想的正謬真假?

經過50年的時空更迭,依舊是思想方法論的經典之作!

  殷海光對於台灣思想界和自由主義發展上,具有重大而長遠的影響,他也是最早在台灣介紹西方科學哲學的學者。

  本書即是他關於科學哲學論述的經典著作,特別是針對邏輯經驗論(Logical Empiricism)的內涵分析與應用與應用推演有精闢的闡述。

  本書裡面的文章分作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導論部」;第二部分是「專論部」。文章雖然分作這兩個部分,但是它們所顯示的思想脈絡確是一貫的。「專論部」裡的文章是「導論部」 裡的文章之理論基礎。「導論部」裡的文章是「專論部」裡的文章之應用。

本書特色
 
  「他是一代人的精神導師,也是承接中國脆弱的自由主義傳統的關鍵人物。即使對於我們這一代大陸知識份子,他的影響也通過的學生李敖、張灝傳導過來。對我們來說,他的人格比他的學識更有魅力。他的倔強存在似乎也在提醒我知識份子本應的模樣。」——作家 許遠知

  時至今日,殷海光先生已成為臺灣某一世代的象徵人物。談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臺灣或臺灣的自由主義,必然會談到殷先生及其著作。他的著作,以思想深刻、邏輯層次縝密、文句充滿情感著稱,有一種極為獨特的感染力。其著作,數十年來影響了海內外的無數讀者,早已成為華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遺產。

作者簡介

殷海光

  1919年生於湖北黃岡。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在抗戰結束後踏入出版界時採用的筆名。他早年求學於西南聯大哲學系、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1949 年赴台後於臺大哲學系任教,後來受到國民黨特務的長期監視,被迫從台大哲學系離職,身心飽受折磨,於1969年9月16日病逝台大醫院。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臺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他深受羅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所寫文章以科學方法、個人主義、民主啟蒙精神為基準,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並堅持以筆的力量來對抗言論思想禁制。因而,他曾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 臺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領袖”,為台灣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與啟蒙者。

 

目錄

作者序
再版序言 苑舉正(臺大哲學系系主任)
推薦序:不認同時代的人 許知遠(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推薦序 陳瑞麟 教授(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

導論部
論科學與民主
正確思想的評準
從有顏色的思想到無顏色的思想
成見與進步
語言世界和經驗世界
試論信仰的科學
※附錄:科學定律與倫理定律/愛因斯坦
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附錄:我看「大膽假設與小心求證」之爭/羅業宏

專論部
邏輯經驗論導釋
邏輯經驗論底再認識
運作論
因果底解析
經驗科學整合底基礎
論科際整合

 

推薦序

不認同時代的人

文∕許知遠(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小雨過後的清晨,我去溫州街上去看殷海光的故居。 淺綠色的門上的黃色郵筒仍在,仿佛他每日仍出來收信。

  日式的木板房屋,已改成一個小小的博物館,黑白照片、書籍、手稿、他戴過的手錶,都陳列其中。只我一個訪客,在簽名本上,我是這一周來的第一個。

  還有多少人記得他?這個倔強的思考者。我看他那些笑容燦爛的照片,在生命的最後一年,他不停在院子裡做苦工,堆積出一土山,種上了茶樹。

  他一直是個抗爭者,他用邏輯來抗爭普遍的思維混亂,用極端個人主義來抗爭國民黨的強權,也用大笑來抗爭死亡的陰影。我喜歡他看他給學生的信件,直奔主題的談論一本書、一個思想感悟,偶爾抱怨生活的困境。晚年時,他說「我不認同這個時代」。他還既驕傲又不無自憐的說「像我這樣人,在這樣的時代和環境,沒有餓死,已算萬幸」,如今這句話在臺北小巷裡仍能遇到。

  他是一代人的精神導師,也是承接中國脆弱的自由主義傳統的關鍵人物。即使對於我們這一代大陸知識份子,他的影響也通過的學生李敖、張灝傳導過來。

  對我們來說,他的人格比他的學識更有魅力。他的倔強存在似乎也在提醒我知識份子本應的模樣。

  中國社會正陷入新一輪的反智氣氛。如果你仍想保持思維的獨立性,繼續某種社會批判,則是個 「多餘人」。政權、大眾都認定,你對他們的思維方式的挑戰。不管他們是以國家利益、民族主義還是受侮辱的大多數的名義,他們都是集體性的,本能的厭惡個人。

  你也會對自己心生不滿,壓力不僅來自於外界,也來自內部。簡單的價值判斷是不夠的,你的頭腦足以面對這個複雜的現實,怎樣理解這個蜂擁而來的資訊碎片,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在中國與世界的聯繫裡,這需要一套複雜的知識系統,需要手術刀式的剖析能力。

  外在的壓力與內在的不滿,都可能讓知識份子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加入別人的合唱,它可能是國家權力、市場誘惑,大眾的狂歡。

  在這樣的集體情緒中,一個知識份子該怎麼辦?或許,連這個問題本身都在淪為笑柄。誰會在乎知識份子的想法?誰又能理直氣壯的宣稱自己的知識份子的身份?

  一個世紀以來,知識份子的地位日趨邊緣化,卻從未像今天這樣無足輕重。他們曾是王朝的變法者,革命的策動者,黨派的組建者,也是廣場政治的鼓動者。諷刺的是,中國知識份子一方面是激起巨變的原動力,又是被巨變的浪潮一一吞沒。

  這一次次吞沒,也導致了他們地位的邊緣化,增加了他們的無力感,而無力感又激發了他們的言行的激進化。

  在他們的時代,你可以輕易感覺到這種撕裂的狀態。大部分知識份子投入到體制的懷抱,用獨立性換取安全與榮耀,而剩下的一小部分則充滿了憤怒與絕望,沉浸於言語反抗的快感,自命為受壓迫群體的代言人。而選擇中間道路,追尋自己內心的聲音,試圖捍衛某種更超越性的價值觀的努力,則變得日益困難。

  同樣的狀態又發生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當然,我們從未面臨著昔日的嚴酷性與迫切性,尚沒有重大的事件來考驗我們的品行。

  除去很少人之外,我們中的大多被一種失敗感包圍。我們在九十年代中期上大學時,啟蒙精神仍未凋零,它甚至因政治上的暫時鬆動再度活躍起來。我對一九九八年前後的那段自由主義思潮念念不忘。一些人,錢理群、劉軍甯、朱學勤、王小波、林賢治、何清漣、余杰,一些雜誌《方法》、《東方》 、《公共論叢》,幾家書店,風入松、國林風、萬聖,還有他們都推崇的哈耶克、波普爾,當然也有殷海光,是我們智力最初的啟蒙者。我或許至今仍對這些理論不甚清楚,卻記得那個觀念仍算得上激蕩的時刻。我錯過了八十年代,這像是個小小的補償。它加固了我頭腦中的這一想法:世界是由觀念塑造的,再沒有比作家、思想家更榮耀的職業了。而這些作家與思想家們的首要宣導,就是個人的自由與尊嚴。

  而現在,我們普遍感到覺得自己曾經確信的價值觀,如今都被社會變革沖得七零八落,發現自己的時代尚未到來,就已經過去了。中國不再面臨被瓜分的危險,但強烈的壓抑以另一種方式到來。人人覺得急需變革,人人又深感無力。

  我很懷疑,自己擁有的不過是一種廉價的理想主義,它從未真正在我們內心生長,只是暫時移植過來,經不起風吹。

  這也是一次自我追問的良機。你真的確信那些理念嗎,你能在沒有喝彩的情況下,把當初的信念繼續下去嗎?我們都已年近四十,不僅發現時代的局限,更發現自身的種種局限,但這個時候,我們仍能堅持嗎?時代沒有朝向我們期待的方向進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到內心的準則。

  每當這些困惑之時,殷海光的那句「我不認同這個時代」就會躍上心頭。

再版序

文∕苑舉正(臺大哲學系主任)

  對於我們這一代從青年時期即接觸殷海光思想的人而言,水牛出版社再版《思想與方法》,是一件令人高興與感動的事情。我們高興的原因是,殷先生這本著作,在他逝世四十四年後再次受到肯定,而我們感動的原因,是因為本書的再版等於用實際行動肯定一代哲人的價值。

  殷先生經歷了一段不愉快的歲月,但生後依然有許多門生不但將他視作終生的啟蒙導師,也當成不畏強權並勇於批判時局的知識份子。我因為年齡的緣故,無能親炙殷先生風采,但我去年(2012年)以殷先生之名,在臺大開了一門通識課程,邀請八位對殷先生思想學有專精的學者,講述殷先生的思想。我個人認為,這門課程深具承先啟後的作用,一方面追念殷先生的思想,另一方面則對於現在的大學生,豎立一個道德上的楷模。

  這是我跟殷先生比較有關係的一段經歷,但對於《思想與方法》這本書的再版,我倒是有另外的感覺。我在大學時期就已經接觸過這本書,當時我對於這本書的專論部分,看的一知半解,但對於導論的部分則異常感動。後來,因為研究領域的緣故,再次閱讀本書時,反而認為專論部分比導論部分更有價值。我對於殷先生在引進美國哲學所作的努力至為推崇之外,也對於殷先生的文筆尤其感到佩服。邏輯經驗論的深奧名詞與複雜的概念,在殷先生筆下不但清晰明瞭,甚至往往有一針見血的感覺。對於這種能夠說明複雜哲學概念的功力,我至今依然望塵莫及。

  最近,我再次閱讀了本書。這一次令我感到印象深刻的部分,既不是導論篇,也不是專論篇,而是本書附錄中所刊載,由羅業宏先生所寫的文章「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篇文章,實際上是一篇反對殷先生批評胡適先生觀念的作品。殷先生有此雅量,不但能夠容忍別人對他文章的批評,甚至還能夠賞識它,並將這篇文章納入本書。這種雅量突顯殷先生的人格,即就事論事的精神。

  從本書的再版,可以看得出來殷先生是一位擁有知識、常識、見識、膽識與賞識的人。他具有哲學的專業知識,分析國家前途的常識,指出時政弊病的見識,不畏強權的膽識。在那個不見容不同意見的時代裡,這些能力已經難能可貴,但我個人覺得,殷先生所展現的諸多特質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他能夠賞識別人對他的批評。我認為,在殷先生多項能力中,最後一點是最值得我們晚輩欽佩的,也是我們後生努力學習的方向。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998783
  • 叢書系列:哲思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2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全新修訂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正確思想的評準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我的思想正確」,「你的思想不正確」;「這個人的思想正確」,「那個人的思想不正確」。在這類批評的背後,似乎隱含著一個要求,就是要求思想正確。是的,很少文明人安於他們自己的思想不正確;而大多數文明人希望他們自己的思想正確。

然而,在斷定某一思想正確或不正確以前,我們必須有一個據之以斷定某一思想正確或不正確的評準(Criterion)。如果這個評準沒有建立起來,那麼無論我們說某人的思想正確或說他的思想不正確,都是沒有意義的。換個形式來說,在正確思想的評準沒有正式提出之前,我們既不能有意義地說別人的思想正確,又不能有意義地說別人的思想不正確;我們既不能有意義地說我們自己的思想正確,又不能有意義地說我們自己的思想不正確。

我們現在要問:這樣的評準是否有呢?有,而且很雜多。最大多數人都不自覺他們所採取的評準大多係不自覺地來自他們的父母,學校,教堂,工廠,訓練場所,公共交通的系統,等等。現在,因著種種條件之限制,我們只能簡略列舉對於我們最具支配力的幾種評準思想之基本條件:

(一)宗教:每一高級的宗教都有教義。從這一教義出發,這一宗教有其特殊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生死觀,善惡觀,婚姻觀,種種等等。這些「觀」,就是信奉這一宗教的人士據以論斷某一思想「正確」或「不正確」的預設評準。凡合於這些「觀」的思想就是「正確的思想」,否則就是「不正確的思想」。

(二)文化:文化是一種調合模式。它也是人的心智對生活環境長期反應所形成的行為模式。每一文化是一價值叢結。幾乎所有的人都泡在他們由之而成長起來的文化氛圍裡。人在文化空氣裡,很像魚在水裡,多未自覺。因此,在某一文化型模裡成長起來的文化分子常未自覺地將該一文化裡的生活方式,道德標準,價值觀念,視作固常,奉若天經地義。於是,這些東西,有意或無意地成為他據以論斷思想正確或不正確的評準。如果某一思想合於這些條件,那麼他就說這一思想是「正確的」;如果某一思想不合於這些條件,那麼他就說這一思想是「不正確的」。

(三)傳統:傳統可以是單系的,也可以是多系的。無論傳統是單系的還是多系的,傳統總是綿續的。因為傳統是綿續的,所以它常成為思想的軌序。思想一在軌序中進行,於是,遇到同型的刺激,反應也是同型的。例如,許多傳統主義者一遇到對「道統」的疑難,便斥之為「異端」,「邪說」。傳統與祖宗的遺訓又有密切關聯。在傳統之下,凡屬與之相合的思想,便被看作是「正確的」思想;凡屬與之不合的思想,便被斥為「不正確的」思想。

(四)教育:照通常的想法,教育總該是培養「正確思想」的程式。但是,在不同環境裡的教育有各自認為「正確」的思想。英國哲學家洛克(J. Locke)說「心如白紙」。這話誠然是毫無人類文化學(Human Culturology)根據的理想之談。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2/16
請一位將共產黨當中國、祖國來愛,臣服於極權專制的范先生來寫推薦序,這對一向不對極權專政低頭且主張民主自由的殷先生來說不是很諷刺嗎?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