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身體政治:解讀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

身體政治:解讀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現代文學書寫為素材,從身體視角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文化的內在邏輯。

  人類思想史的源頭,東方以「貴身論」為中心形成了「身本論」傳統,西方以身心二分法為中心形成了心本論的理路。五四文化革命時期文學描寫中普遍存在身體病理隱喻,左翼革命時期身體書寫以犧牲美學和勞動美學為圭臬;二十世紀八○年代以來的「身體寫作」則堅持一種「身體消費」立場。

  本書還從饑餓政治、性政治、疾病政治的內在理路出發,討論了窮愁、怨恨、陶醉、孤獨等四種身體的「在世狀態」。最後,以身體本位的貴身論倫理學作結。

本書特色

  這是一次關於身體與文學關係問題的思考與探討。從中國思想的原初立場,「五四」新文化革命中的「身體」觀念,革命時代的身體意識形態,到身體寫作,性政治,身的在世狀態以及身體的後現代處境,著者們對身體、文化、政治三者的關係作了深刻的探索。進入本書,感受一次身體「大寫作」。

作者簡介

葛紅兵

  1968年生於中國江蘇,文學博士(南京大學,1998年),歷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問研究員、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澳門大學講座教授,現任上海大學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

  1993年起從事文學文化研究、創意寫作研究、文學創作及翻譯工作。學術方面代表作有《文學史學》、《小說類型學的基本理論問題》、《身體政治》等;創作代表作有《我的N種生活》、《沙床》、《上海地王》等;另有《葛紅兵文集(三卷)》出版。

 

目錄

第一章 身:中國思想的原初立場
一、漢語思想:奠基於貴身論
二、貴身論是否是漢語思想的一個根本信念
三、「身」:漢語言始原思想的核心命義及現代價值
四、身:一個被遺忘的命題

第二章 政治的身體:在古代希臘及現代西方世界
一、 實在論身體觀、虛在論身體觀:產生、消解及其動機
二、身心二分法:一個主流身體觀念的產生
三、論生成:解釋身和世界的一個方法
四、尼采的超越
五、福柯:身體的「現代性」

第三章 「五四」新文化革命中的「身體」觀念
一、作為近代政治場域的「身體」
二、頭髮:辛亥政治的身體標記物
三、身體解放:「人性論」作為一個身體政治概念
四、病重的中國:文化診斷中的身體隱喻

第四章 階級的身體:革命時代的身體意識形態
一、革命敘事中的衣著
二、知識分子的身體
三、勞動者的體質

第五章 身體寫作:啟蒙敘事、革命敘事之後--身體的後現代處境
一、解慾望化及其所指
二、大寫的身體:表述什麼,怎樣表述
三、「下半身」

第六章 饑餓的文化政治學
一、饑餓、饑餓感、永恆饑餓
二、饑餓感與政治革命:從「反饑餓」到「反壓迫」
三、饑餓政治學的完型:翻身樂
四、饑餓政治學:「饑餓」的控制

第七章 性政治
一、男性書寫中的性邏輯
二、徵用、奴役
三、授受政治
四、婚姻:性政治的人類學圖譜

第八章 病中的身體
一、醫學專制與罪惡隱喻
二、疼痛中的身體
三、死亡隱喻

第九章 身的在世狀態:論窮愁、悔恨、陶醉、孤獨
一、窮愁
二、悔恨
三、陶醉
四、孤獨

第十章 身體倫理學:倫理奠基於身體之上是否可能?
一、未來的倫理學
二、身的倫理學意義
三、身體倫理學:一個信念

 

身體倫理學:一個信念

  身體倫理學的建立就是要恢復身體對於倫理學的奠基。存在就是身體,對於人來說身體性存在是第一位的,任何真正的自我言說必然是以身體性為依據的言說,靈魂的語言已經過多地被「公共信念」玷污和壓抑,今天要對壓抑性公共信念進行拆解,真正地傳達個體性體驗在倫理學中的應有的聲音,依據唯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的身體性存在。但是這簡單的真理,卻被迄今為止多數的倫理學家遮蔽了。他們殺死了身心一體的原始地安妥於世的人,建立了人的身心二分法,人的身體以一種匍匐的姿態莫名地承擔著這樣或那樣的骯髒與罪惡,而虛幻的想像的靈魂卻高高在上地站立了起來,被賦予了上帝、群集、集團等等名目,代表了正義、道德、良知。自古希臘以來人類道德的主導原則幾乎都是:愛絕對者(愛絕對主體或超級主體天神、聖人、領袖,遵從他們的意志),愛大全(愛群集、集團,將其意志當成自己的意志),愛(超越於自體的善)而無限地鄙視身體。這些原則看起來似乎絕對高尚,而實際並不如此,因為神、大全、超越之善並不顯身於世界,因而愛的原則最終就只能落實於它們在這個世界的代言人:地上的聖、神。在這裡人的身∕心二分法透過神秘的神∕人二分法、大全∕個體二分法、超越善∕自體善二分法的轉化進而發展為現世主義的聖∕俗二分法,並在結果上落實為現實世界的人在主體地位上的(超級主體與一般主體)的等級制度。

  總的說來:一、傳統道德理念以人的身-心二分法為前提,它導致人的身心割裂,使人無法達成身心的一致和統一,是以心、理性、靈魂來壓抑身、感性、肉體,它是禁欲主義的、非行動的、反身體的、使人的肉體死亡的。尤其在中國,儒家的對於身體的蔑視(「捨身取義」、「殺身成仁」)是一以貫之的,中國歷史的源頭沒有像古希臘的伊壁鳩魯那樣的崇尚身體、感性的反對派倫理學家,又沒有經歷尼采那種非道德主義哲學的衝擊,所以中國的反身體、敵視感性、感官,視肉體為仇寇的道德主義觀念一直延續了幾千年,中國人在長達幾千年的過程中一直受著這些可恥的道德主義者的愚弄和欺騙,以至中華民族看起來似乎是先天就反身體的,不重視身體鍛煉、缺乏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對身體的快感持之你比嗤之以鼻─對身體蔑視得太久了,幾千年的結果人們獲得了一種種族上的身體的頹敗形式,傳統的道德理念應該為這種身體素質的普遍虛弱、體力的普遍萎靡,感官、感性的普遍退化負責。二、人的身心二分法發展為大全與個人的二分法導致「大全」對「個人」的奴役。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它特定的墮落,而我們這個時代在倫理學上的特定墮落絕對不是享樂主義和淫靡作風,而是人們對於個人、個體、個性的蔑視。

  我們已經到了蔑視個人卻不以為不道德的地步。如果我們承認人道主義的精髓在於對個體的人的自我選擇和決斷的權力的肯定,那麼我們會清楚地發現傳統的公共信念作為道德理念是多麼地反人道主義,它的目的似乎就是要消滅個體:自由自覺自主的個體,而代之以無個性無決斷的「群眾」,其結果是使無數個體放棄個體自主沒入公共信念之中。身體倫理學奠基於自體就是要在這方面和傳統道德理念對立,它不試圖代替其他個體作出道德判斷,不試圖為其他個體提供一套普遍有效的道德規範,它也不試圖告訴別人道德選擇應該是怎樣的。它將說明的是個體的必然性、合理性以及真正個體和虛假個體之間的區別,呼喚個體自覺自主,呼喚真正的個體道德時代的來臨。

  因而身體倫理學是一種反對身心二分法的以身心一體為基礎的新的倫理學:身體中心的倫理學,它呼喚一種嶄新的身體道德。這種道德將依持「人」的感覺而不是依靠神的意志,依靠「人」的自我意識而不是依靠外在的超越主體的威權,堅持身體的人作為唯一的道德主體(道德承擔者)的地位,堅信善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體性存在之中,它不是超越於身體的「靈魂」的特權,不是「神意」的結果,道德內在於人的身體性存在,沒有超越於身體之外的善。如果人本善,那就是說人作為身體性存在本善。人不僅是身體的人還是個體的人,身體倫理學倫理學的中心基點是人類的道德實體是個人,而且是身體的作為行為主體以及結果的個人。離開了地獄與天堂的懲戒與誘惑,離開了神意以及社會大全,只剩下個體的人,這時道德的出發點就只有立足於自我意識和感覺的道德領受的個體的人。無數的平等的個體的人互相制約的社會關係構成了社會大全的善,因而社會整體的善並不神秘,它只是指無數個體身體中心的以互相制約為基礎的道德領受,並不需要什麼「聖人」的教化、領袖的威權、上帝的授意,總之並不需要一個絕對主體或超越物(靈魂)作為「善」的源泉。身體倫理學要求建構一個後上帝、後聖人的道德精神、「只有諸神,沒有上帝」的道德主義,強調人在規範倫理學道德教條面前的主體地位,強調個人對於公共信念的否定權和認同權一致,主張個體對公共信念的相對主義領受的合法性,它不是否定道德的共通與共同,但是它更清醒地認識到規範倫理學的歷史相對性,對於規範倫理學的保守性甚至反人道性具有更強烈的主體自覺和更主動的叛逆意識。自體中心的道德是將個體的身體的人的主體地位放在世俗的繼承性道德教條、公共信念的前面,這一點正好和規範倫理學的法則相反。

  第一,身體倫理學將人視為自體, 一種雙重之實體(Doppelwesen),「我」是作為一個身體出現在倫理關係之中,身體倫理學對於人的靈魂性進行了懸擱。古往今來,對於人的解釋無非有三種,一種是將人作為純粹的自然物,一種是將人作為自然物身體和靈魂的結合,一種是將人看作是純粹的靈魂。

  現在身體倫理學的方法是將人的本原作如下懸擱:對人的靈魂存而不論,而將人看成是純粹身體。對於身體倫理學視域來說,倫理學主體的生就是身體的誕生,死亡也是身體的死亡,身體是自在本體,身體不存在作為身體倫理學主體的人也就死了,身體倫理學在這裡對人的靈魂存而不論,這就把心靈的靈魂的反思的思的方面排斥在倫理學視域之外。

  第二,身體的感性的自由,肯定人的軀體感受(快樂和痛苦)的倫理學意義,就是對人的感性而不僅僅是人的理性的自由作出了新的承諾。

  第三,把人看作個人的觀點意味著「我」對於「我」的責任優先而不是像傳統倫理學那樣把「我」對於「他」的責任視為優先,這是一種提升:將人提升為「個人」。是以身體倫理學中不存在人的非我的目的論的問題,因為單純個體不能作為外在於其自身的合目的性來理解。在實踐倫理學中,首要的媒介就是人的客體化,「他人」被視為「有用」─一種物的特性,在這裡他人的善(實踐倫理學意義上的)是被作為可上手性來理解的,而在身體倫理學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以人的客體化而是以人的主體化為媒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以具體的善來加以規定而是以抽象的終極的善也即無數的「我」是無數的「他」成為主體的前提的意義上來被認識的。我的主體地位是他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人的充分的主體化是身體倫理學的媒介,在實踐倫理學中只有主體的物化,對於另一個主體來說成為有用的才是善的,這裡包含著「為他」的目的論,主體不以自身為目的。而在身體倫理學中主體只有充分主體化才能使自己成為對方的主體化的可能性,才是善的,因而首先表現為一種唯我的目的論,自體以自身的自體化為目標。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915889
  • 叢書系列:新銳文學
  • 規格:平裝 / 29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4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身:中國思想的原初立場

以「身」來指認「人」是始原期漢語思想的重要特徵,這個特徵進一步發展為「貴身」說,使「身」在中國思想中成為一個本體論概念,並構成三世紀前始原期中國思想的原初立場。貴身論中的「身」在先秦思維中處於從實體論的「身體」向虛體論的「自身」動態轉化之中,但以實體涵義為主。中國先秦思想中的身體哲學觀念非常豐富,「以身為天下貴」、「推己及人」是貴身論哲學的一體兩翼,貴身說、赤子說、修身說、捨身說等則構成了其完備的概念系統。重溫西元三世紀前中國思想中的「身體」觀念對建構中國現代思想文化體系具有重大意義。不過,老子和孔子思想中,實體論一元身體觀隱含著實體/虛體二元論身體觀的萌芽性因素,這為後世漢語思想形成身心二元論,形成重道賤身的思想,過分強調「捨身」,遺忘了「捨身論」前提「貴身」,提供了某種隱約的思想線索。應當承認這也是漢語始原思想中「貴身論」後世並未得到充分闡揚的原因。

一、漢語思想:奠基於貴身論

甲骨文中的「人」字標畫的是人身體側站的形狀,也就是說,漢語中的「人」字原初意義乃是指「人的身體」:身體的動作(側站)和身體的狀態(形狀)。此原初涵義,後世代有延用,《史記•樊酈滕灌列傳》中有「荒候市人不能為人」之句,此處「人」是指「性行為」,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也有遺存,例如,「他人在這裏,心不在這裏」這裏的「人」就是指「人的身體」。

「人」由簡單的字源意義向「漢語思想概念」轉化的過程及其複雜。不過,我們可稍稍簡化一下這個線索。孔子是最有代表性的始原期漢語思想家,而孔子以「仁」為媒介來界定「人」,他把「仁」賦予「人」為漢語思想關於「人」的原初立場奠基。

「仁」的原初意義是什麼呢?「仁」在漢語中的較早構形是上「身」下「心」,訛變為上「千」下「心」,省變為「仁」,「仁」從「心」、從「身」,「身」亦聲,其本義當是「心中想著人的身體」,與從「心」從「人」表示「心中思人」的「愛」字造字本義差不多,孔子以「愛人」來釋人是不錯的。楊伯峻在《論語譯注》中說,「也有人說,這『仁』字就是『人』字,古書『仁』『人』兩字本有許多寫混了的。」「仁」、「人」同義的說法宋人陳善較早提出,後世贊同者甚眾。筆者也頗認為正確,因為這個字源的考釋可以和我們對「人」的考釋相印證,都發端於人的「身體」,表示著漢語思想對人的原初指認:「人」就是他的「身體」─古人是透過人的「身體」把人從大自然中區分出來,指認出來的。

孔子大多是在比較本原的意義上使用「人」這個概念,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人」就是和「欲」聯繫在一起的,在孔子那裏「人」是「欲」的實體(肉身實體、情感實體和精神實體),是實體實踐者,而不是精神虛體(情感體、精神體),不是虛體虛踐者,他講「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換言之,孔子是把實體實踐─「立人」擺在第一位,把虛踐─「求知」擺在第二位,所謂「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說,「人」的慾望及實踐實體地位高於道德思考等精神虛踐的地位。楊伯峻先生說:「論語沒有一個『理』字,而朱熹的集注處處都是『天理』,『理』諸字;孔子已經認識到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的重要意義,才有『先富後教』的主張,可是朱熹的集注到處是斥責人欲的詞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