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台灣的社區營造(新版):新社會、新文化、新人

台灣的社區營造(新版):新社會、新文化、新人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自從1994年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社區營造」就在台灣展開一場最基層、最普及、最溫和,但影響卻難以估計的社會運動。姑且不論其在各地的成功率,但它的確一點一滴在喚醒人們對土地、對家鄉的感情,拉近了鄰里間的關係,也交還給人民對生活環境與空間的主控權,是一個真正由下而上、浩大綿久的家園再造工程。

  本書作者長年參與台灣社造工作與研究。其先就社區營造的概念及台灣數百年來社區型態的演變,加以說明;再以營造空間、福祉經營、創發產業、深耕文史等四個社造類型,分別介紹台灣都市新舊聚落、小鎮、農村、鄉村生態、鄉村特色產業、原住民部落等成功的案例,也讓讀者得以分享這些社區一路來的經驗、心情與智慧。

本書特色

  1.台灣的社區類型五花八門,本書將其分門別類,讀者可以輕易學會認識台灣社區的概念。

  2.社造的過程常有溫馨而具地方智慧的故事,這是本提供經驗分享及能量交換的書。

作者簡介

曾旭正

  1961年生,台南縣下營鄉人,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曾任台北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宜蘭縣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協調委員、台南縣副縣長等。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所長兼總務長。著有《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台灣新建築運動》、《大台北空中散步》、《讓社區動起來──社區總體營造行動資源手冊》等,譯有《建築意向》。曾參與無殼蝸牛運動、九二一災區規劃與重建、新校園運動、催生「建築改革合作社」等社會運動。

 

目錄

一、緒論:社區是被營造出來的
什麼是社區?
什麼是社區營造?
社區營造的五大面向

二、歷程:台灣社區的時代面貌
早期的傳統聚落
日治時期的村里
戰後的社區發展
環境危機激起的社區運動
社區運動催生的新社區

三、政策:社區協力政策
社區協力政策的意涵
台灣的社區協力政策
提升為國家級計畫
*台灣社區協力政策發展大事記

四、經驗:社區營造案例
小鎮營造:以新港為例
農村營造:以土溝為例
都市新興:以金華為例
鄉村生態:以桃米為例
*社區營造的新流行:雇工購料量身打造公共空間
都市聚落:以北投為例
*台灣社區的老朋友─日本岐阜縣古川町
鄉村特色產業:以白米為例
原住民部落:以山美為例
從家的營造開始:以豐田為例

五、資源:協力社區的組織
全國性的組織
地區性的組織
社區刊物
社區營造的相關網站

附錄

 

作者序

台灣社區營造印象之旅

  寫作這本書,在整理過往資料的同時,彷彿也經歷了一段回溯個人參與台灣社區營造經驗的印象之旅。

  1991冬天,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受新港文教基金會邀請,帶了一群學生到新港研究大興路拓寬與街屋保存的問題,我在那裡。那時,OURs的成員已經理所當然地主張規劃就應邀請居民參與討論,雖然在討論會上,居民普遍都很生澀、沈默。

  1994年底,文建會要擬定「輔導美化地方傳統文化建築空間計畫」的政策文字,我在那裡。那時, 文建會廣邀建築學者討論,關鍵問題在於如何設計一種政策模式,讓社區主動申請,但又能有好的空間專業者協助,且雙方都能掌握社區空間的文化深度。最後,雖沒有立即找到好答案,但共識是先找幾個試點,摸著石頭過河,這批試點是新港、淡水、北埔和二結。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協助災區重建成為社造界的大事,全盟、埔里、新故鄉基金會、新校園運動,每個場合都設法加入社區營造的理念,我在那裡,更多朋友也在那裡。那時,大夥兒的力量還不足以全面影響政策,只能努力地協助有緣相識的社區人以及承辦員,鼓勵更多人投入社區營造。

  2003年,社區政策被提升為國家級的「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我們也在那裡。那時,許多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社區營造的理念與行動可以更加發揚,憂的是潮流恐怕會沖垮社區營造的理想性。為了讓政策能走上對的路,只好投身進去協助草擬文字、模塑政策。

  從新港小鎮溫熱的人情互動到行政院冰冷的嚴肅會議,從慫恿居民參與到鼓勵官員信任社區,其經歷似乎有天壤之別;但就社區營造的終極價值而言,其實理路都是一致的。彷彿就是衷心於社區營造,隨緣、隨意之所向,自然而然!對許多投身社區營造的朋友而言,也都有類似的經驗,社區營造已經伴隨著他們生命的流轉,如影隨形,像呼吸、飲水一樣自然而必要。

  而論述之於社區營造,也應該是自然而必要的事。經驗累積多了,化為文字來與朋友分享,也共同記錄這個年代我們做了些什麼!

  在我們這個年代,社區是需要被營造的,它已不像是農業時代,人與人熟稔、人對土地敬重,大家都生活在社區之中;這個時代,社區面臨存在的危機,甚至根本不存在,我們只好努力去恢復它或者重新創造它,這是這一代人的使命。

  只不知,加上我們的投入,社區果真振興了,或者終究是一去不復返的鄉愁罷了……

推薦序

社區營造──台灣獨特的資產

  上一個世紀的最後十年是台灣變動很快的十年, 很多新的觀念和行動都在這個十年中發生,社區營造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政府部門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民間的自發力量更是動人,他們之中有許多是在此之前就已投入,而在這個階段逐漸展現成果,於是我們在1996年邀集大家成立了「社區營造學會」,希望更有力地支持台灣各地的社區營造行動。

  我始終相信一個社會的改造絕不是一蹴可及的, 我們必須展開更大的胸懷,彼此包容、互相欣賞, 不斷地實踐民主,才有可能慢慢改變社會。社區營造正是最基本的民主實踐方式,在社區中大家共同討論,即使有不同意見也能尊重彼此,再摸索出可被接受的共識,有了共識才採取行動,歡喜地一起享受集體行動的成就感。從愈來愈多的例子裡,我們看到這樣的轉變:人與人更加親近了,也就容易合作一起來改變周遭不理想的事物;人對土地能夠由衷地敬重,才能夠改變行為真正愛護環境。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逐漸變好,台灣社會也就變得更好。

  1999年初,在《新故鄉雜誌》創刊時我曾經有感而發:自從參與教育改革的工作之後,才深深感覺到,如果從教育的觀點來看家庭、看人的養成、看學校,得到的最大結論是,如果社區不健全,那麼教育改革所說的理想都無法落實。八年後的今天,這個道理更加明顯,因為我們看到許多推動社區營造的社區確實提供了孩童更好的成長環境;同時,也有許多學校認真地與社區合作,成為社區營造的一股助力。大人投入社區營造所表現出的種種,不也是小孩最好的學習素材?

  如今,社區營造在政府和民間都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社區政策被提升到國家重點計畫的層次,而台灣各地也有越來越多認真的人用不同方式營造自身的社區。這一股趨勢所累積的經驗是台灣民主發展的果實,更是台灣社會獨特的資產;只是,經驗豐富但相關的論述卻沒有預期的蓬勃,是美中不足之處。

  《台灣的社區營造》這本書兼顧政策發展與社區實例,從中可以對社區營造的發展歷程、政策內容、案例經驗有一全面性的瞭解。對於社區營造有興趣的朋友,它是很好的入門;對於投入社區營造已久的幹部,它也可以提供許多刺激和啟發,……希望在它之後可以看到更多社區營造的書。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創會理事長
李遠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787097
  • 叢書系列:遠足台灣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6 x 23 x 0.8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