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我的第一張設計圖:景觀手繪技法

我的第一張設計圖:景觀手繪技法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電腦繪圖已成主流,為什麼還要學習手繪技法?

  許多設計者逐漸捨棄以徒手畫思考空間,但若僅以電腦繪圖,卻很容易忽略其中的細緻表情與觸感,設計形式也容易走向中性化、模具化──無論數位技術多麼成熟,總有一些質地是電腦繪圖無法取代的,而那往往是形塑個人獨特性的關鍵因素。

  本書為景觀設計的學習範本。陳怡如老師汲取多年來的教學心得,並統合過去以手繪從事設計的經驗,彙整為清晰的架構,共分為三大部分:先是各別講述「製圖」與「繪圖」的步驟,從手繪工具、草圖、平面配置圖、剖立面圖,一直到立體圖與透視圖,皆有詳細的分析與圖解。最後則收錄超過四十件優秀的設計案例,以兼具理論與實務的觀點,使初學者能將手繪訓練放入當前的學習目標,獲得更深刻的設計視野。

本書特色

◆景觀系必備的技法工具書,全新增訂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怡如


  高雄人,畢業於英國雪菲爾大學景觀建築研究所(Sheffield University, Master of Art)、東海大學景觀建築系,曾在方極與家園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擔任設計顧問職務,現任教於東海大學、輔仁大學、中原大學、文化大學景觀系,研究領域包括景觀設計、圖學、透視學與繪圖形式。

  2006年出版的《景觀設計製圖與繪圖》(田園城市)成為各校景觀系必備的工具書,在大幅增訂之後,新版即為《我的第一張設計圖:景觀手繪技法》。另有合著《室內.景觀空間設計繪圖表現法》(新形象出版)以及繪本《Hello Mimis》(田園城市)。

 

目錄

1 製圖

關於景觀製圖
鉛筆與墨線製圖
工程字
比例概念
尺寸標註及文字註解
正投影圖法

2 繪圖

關於景觀設計繪圖
景觀設計繪圖類別
分析及構想圖
剖面、立面與剖立面圖
平行線立體圖

3 案例

景觀設計繪圖案例

 

推薦序

陳朝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藝評協會副主席
  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理事長
  大葉大學副教授

  有人推測人類物質文明的起源是人類用雙手捧水形成碗狀,並且在以水和泥的身體經驗中,知道乾涸的塑塊可以形成永久性的盛水空間,因而逐漸建立了器皿的創造和發明。換句話說,人類對空間或形體的經驗及對空間的結構化思維,是透過身體和經驗的累積作為最終空間形式具體化的依靠;因此,在空間的想像、擬化、創造的過程中,身體經驗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工具;我們知道中國園林設計在規劃之初,通常會在基地上先設置臨時的作坊住上一年,體驗基地的四季變化、晨昏夜晚的星月日辰,其目的在於深刻化空間和身體經驗的對話關係。因為空間不是簡化的模矩,空間是一種細緻身體經驗品質的再表達。

  也因為如此,早期當我在美國執業做景觀或建築的規劃時,常常被資深的前輩指導用鉛筆及色筆去「體驗」我所設計的空間形式。

  他們的邏輯是:圖像的表達不只是一種幾何性關係的說明,圖像是一種思考的過程,它能夠將空間的光影、氛圍、質感,和身體的經驗連繫起來。換言之,徒手畫是一種空間思考和想像的工具,它不只是一種空間模擬的說明而已。

  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曾在《藝術及其視覺認知》(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中強調:視覺絕非事務的機械式記錄。「觀察」乃是觀者(Viewer)根據現實的形狀、表情和意義的主觀化結果;即便是強調「圖像作為一種空間形式的傳達」,其賴以溝通的工具也非僅是「幾何性的特質」而已。我曾師事李石樵老師多年,他在畫描述藝術創作理論的例子,至今仍歷歷如新。他說即便是在黃昏時,遠遠地你便可以辨識出哪一位婦人是你的母親,原因是你對圖像的認知並不是靠著眼、鼻、形狀的細部描寫,而是透過閱讀母親的特質而知覺;知覺的經驗並非透過機械式的紀錄或乏味的抄寫,而是透過樣式所呈現的特有表情及張力;如同Gustat Britsh 及Henry Schaefer-Simmern建構的藝術知覺理論,他們認為人類的心智在秩序化外在景象或圖像的過程中,是從樣式的整體性表情,同時複雜地進行整合整體而真實的概念。總之,圖像的真實是透過客體知覺經驗而被感知或認知,因此空間形式圖像的傳達是透過複雜的身體經驗所溢發出的筆觸、張力、樣式表情,甚至意義的整體經驗。

  這也就是為什麼徒手畫的傳譯比電腦模擬甚或攝影圖像更完整而具有說服力的原因。

  在我教學的經驗中,早期的學生喜歡用方格紙做設計,後來則大量使用數位化的工具。

  事實上,在很多建築或景觀建築的學院中,學生常常被告誡切勿過度使用方格紙,因為這樣的工具常常限制了設計者對空間的想像、思考、和創造力;同樣地,過度依賴數位化的工具也常常會受制於工具性系統的框架,其結果也就愈來愈脫離具體空間和真實身體經驗的對話了。

  以哈佛大學為例,建築研究所的學生仍被要求手繪古典建築的樣式;在波士頓知名的景觀或建築師事務所裡,至今仍然堅持設計過程的溝通圖樣必須是鉛筆手繪,即便是透視圖也是以電腦圖繪為工具打底,實成圖也儘可能用手完稿後,再用色鉛筆做最後潤飾;在臺大城鄉所前身的土研所中,無論配置圖、立面圖、平面圖皆儘可能用手繪,即使用平行尺也必須扭動鉛筆或針筆以強化觸感和複雜的環境表情(比如光線在線條上的斷線和亮點、背景所影響的量體分離、意象或意義,心理空間的輕重等)。

  我在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教授初等實質設計課程,要求學生搜集環境的元素及環境行為的模式語言,除了透過拍照作記錄外必須以手繪重描這些元素及空間行為的模式,藉以深化學生對於環境的觀察並疏理環境元素及使用行為的形式特質、表情、甚或引發的意象或意義。

  事實證明透過這樣學習過程的學生,在設計空間的能力是遠高於使用數位化或模具化工具的學生。換句話說,徒手畫的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空間形式的綜合及經理能力(Synthesis of Form)。

  很多人以為圖像只是一種記錄、抄寫、或形狀幾何性描述。

  事實上,圖像是一種非常細緻的語言,它有表情、心情、觸感、甚至可以有味覺、嗅覺(比如王國維的馬蹄花香和蝴蝶)、可以有詩、可以有主張。空間的設計專業者愈來愈捨棄以徒手畫去觸摸或思考身體在空間中的經驗。因此,空間的形式愈來愈中性化、模具化、系統化、數位化,人的身體記憶和空間的對話也就愈來愈疏離了。

  陳怡如老師和我有多年共事經驗,她的空間設計是以徒手畫進行的;在圖像的建置過程中,空間的內容被逐步地擴充、調適而豐富。這一次,她將自己透過徒手畫進行的空間思考和想像,試圖用比較真實的身體經驗來傳達這個創造空間的過程,同時也把她在很多大學裡的教學經驗所累積對學生的觀察結果,作為編輯這本工具書兼論述著作的結構,因此在閱讀及參考的過程非常順暢而方便。

  這本書的出版將可以作為環境規劃設計專業者重要的手冊及學生學習的範本。

  它應該被深刻地閱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204630
  • 叢書系列:建築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4 x 17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從「格」的概念出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