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綠色交通 慢活‧友善‧永續:以人為本的運輸環境,讓城市更流暢、生活更精采

綠色交通 慢活‧友善‧永續:以人為本的運輸環境,讓城市更流暢、生活更精采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綠色交通
  新潮流‧新生活風格

  綠色交通Green Transport:以環境永續發展為基礎,所打造的低污染或零污染運輸環境。包括使用再生能源的公共運輸,或以步行、單車為主的運輸方式等等……。

  當世界城市競相在宜居城市的排名上較勁,其關鍵的因素之一,就是它的公共運輸、步行與單車為主的慢行空間市占率的程度,這些城市大致有一半以上的居民,不依賴小汽車而都是靠公共運輸和慢行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因此便捷的移動影響了城市宜居的條件。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大家綠色交通的概念,以及想要成為綠色交通城市應該具備的關鍵策略,需打造城市友善的慢行空間,且必須以新技術、新能源、新概念做為推手,才能擘畫出理想的城市交通藍圖。

  《綠色交通:慢活‧友善‧永續》中提供許多國外城市在邁向此目標的作法與範例,做為台灣城市的借鏡。而台灣也藉由朝向低碳家園的同時,逐步構築了自己綠色交通的模樣,致力成為宜居城市的高雄市,在捷運通車後,一步一步提供便捷的公共運輸與慢行空間,打造屬於高雄的綠色交通。

  Part1觀念篇【朝向永續與人本的綠色交通】
  Part2策略篇【綠色交通都市的關鍵策略】
  Part3慢行篇【友善的慢行交通環境】
  Part4創新篇【新技術、新能源、新概念,綠色交通好行】
  Part5實踐篇【台灣實踐‧高雄經驗】

本書特色

  一、深入淺出闡述「綠色交通」的概念—— 一種新時代潮流
  當慢活已成為人們對生活最強烈的渴望,綠色交通正是以此對人、對環境最友善的態度,它是一種健康生活風格的建立,更是時代的潮流。
  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思維,對環境永續的態度與作法,才是真正可長可久的路,世界潮流近數十年來的反思,新生活型態的崛起,新的移動型式也正逐漸被接納中。

  二、以使用者角度來書寫,將綠色交通轉換為生活意象
  隨著雲端技術的成熟、巨集數據運算能力的提升,將來,智慧型運輸方案即時為你精算出各種通行方式,出門不必上網查,只要將手機輸入你的起迄點,聰明的運算軟體自然會提供各類資訊給你。

  三、省錢的創新作法
  除了自行車可以共享之外,電動汽車是目前最流行的共享概念,過去流行於美國大學生畢業後第二優先的買車夢,在三十年後的現在也被智慧型手機所取代──需要用車時用手機蒐尋附近提供車輛租借服務的地方。這些轉變都代表著小汽車從過去的「擁有者」漸漸轉為「聰明使用者」,我們不需要為了短暫使用而買輛小汽車,當有需求時在短時間內即可「找到」小汽車,租車比自己買車還划算。

  四、提供創新的運輸服務構想
  交通服務也可以客製化!針對人口少、偏遠的地區,或者身障群族、行動不便的老者,「民眾提出預約或申請,業者才發班車」,由大量供給的大眾運輸服務轉化為客製化的公共運輸服務。公共資源適當的運用也是可以滿足弱勢族群的需求。

  五、綠色城市的精采典範
  歐美城市為了減少碳排,早於十多年前積極改善交通所衍生的環境問題,積極建構完善的公共運輸、闢建自行車專用道、打造舒適的步行空間,如蘇黎世沒有公共運輸到不了的地方、溫哥華的自行車上陸下海到哪都行、日本的行人最大,許多精彩的城市案例均在本書一一呈現。

  六、台灣城市的實踐作為
  台灣許多城市積極興建公共運輸系統、打造公共自行車系統、闢建自行車道等,也是一步步邁向綠色交通的目標。曾被評選為亞洲最適合騎乘自行車城市第三名的高雄市,是全台最早建置自行車道的高雄,且闢建最長的自行車道,象徵城市美學的輕軌電車也開始動工,從工業城市努力邁向低碳宜居的城市,不僅在產業上進行調整,更針對交通建構低碳的路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策畫


  隨著車載資通技術(Telematics)、電腦運算能力、郊區與接駁公共運輸、分享交通(Share Transport)、社會福利及老人醫療等的重視下,跨領域整合之先進公共運輸概念已普遍被世界各國所提出,希望能夠創造以使用者為導向之公共運輸系統,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也在此目的下成立。

  此研究團隊由張學孔教授為首,長期投入公共運輸及運輸經濟研究,務實提倡公車專用道、公車捷運系統、大眾運輸永續發展、運輸導向都市發展策略,研究成效卓越,期待培養頂尖運輸專業人才,並促進我國及亞太公共運輸研究及發展。

執筆者

張學孔


  台大土木系教授、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長期投入公共運輸、運輸經濟及永續發展政策研究,並受國內外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邀請,結合理論與實務提倡慢行交通、需求管理、多元整合公共運輸、智慧運輸、公共交通導向之都市發展政策,具體貢獻和成效獲得產、官、學界的高度肯定。

張馨文

  中華大學休閒遊憩規劃與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對自行車領域研究甚深,不論是台灣的自行車友善環境、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可行性研究,甚至於亞洲城市推動公共自行車系統的類型與績效等,均有其長期的觀察,也因此獲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交通運輸部門(TRB)邀請,擔任2009~2015年「自行車運輸委員會」的委員(Committee on Bicycle Transportation)。

陳雅雯

  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組長,自1999年起從事運輸規劃相關研究,2001年以「都市運輸政策績效評估架構之建立」榮獲大眾運輸傑出論文獎,持續著重於都市運輸領域之相關研究,並於2009年參與運輸研究所「臺灣綜合運輸發展規劃」,對於台灣各都市運輸規劃、發展永續運輸之歷程有全面性的瞭解。

 

目錄

【共同推薦】
高雄市長陳菊 人本的綠色交通友善宜居城市的具體指標
國際無車日創辦人EricBritton 學孔以及人本交通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白仁德 為交通專業立下了新典範
拾玖團隊執行長吳宗澤 一本引領台灣進入綠色交通時代的教戰手冊
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馮正民 提供綠色交通實踐的可能性
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麗珠 綠色運輸的入門指引
台灣高鐵董事長歐晉德 認識永續且人本的綠色交通
浩通國際董事長濮大威 領導者必讀的城市發展願景書
高雄市政府環保局長陳金德 從減少污染起始,到觀念翻轉的綠色交通新視野
【作者序】--------決心投入綠色交通,都市就能改頭換面張學孔
【作者序】--------愛上自行車,力推綠色交通張馨文

Part1觀念篇【朝向永續與人本的綠色交通】
01綠色交通時代的來臨
方便汽車的各種建設,已是拖垮永續的元凶
從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起,凝聚全球減碳之共識
台灣從2000年開始正視交通所造成的污染
什麼是「綠色交通」?
【綠話題】名詞解釋
02節能減碳台灣要更積極
2100年,全球海平面最高將上升0.53~0.98公尺
台灣的排碳量居全球第20名
汽機車造成大破壞,卻支付太低成本
改變思維,新的移動模式,救地球
03世界宜居城市都做了什麼?
維也納:公共交通發展最完善的綠色之都
蘇黎世:沒有公共運輸到不了的地方
溫哥華:無縫運輸完整
法蘭克福:市區與通勤電車路網服務佳
哥本哈根:規定都市主要道路都要有自行車道
新加坡:管制小汽車,同時也發展完善的公共運輸系統
倫敦:徵收汽車擁擠稅,使交通順暢、空氣品質變好
香港:結合捷運與都市開發形成車站生活聚落
發展公共運輸也要也要管制機動車輛
【綠話題】綠色城市漢堡將高速公路變成綠住宅
台灣也該更積極投入綠色交通行列
【綠話題】地球數碼之意涵

Part2策略篇【綠色交通都市的關鍵策略】
01小汽車多、公路多,環境更糟
【綠話題】「宜居」不必興建高架快速道路
【綠話題】小汽車導向造成都市不合理擴張
02公共運輸引導向都市發展,車站成了生活圈中心
【綠話題】公共運輸村的誕生
3D打造成功TOD
活動範圍集中於車站,可減少道路空間的使用
公共運輸結合土地使用創造多贏
03BBMW是綠色交通的最佳詮釋
04以人為本,安全、公平是最基本的權利
【綠話題】交通寧靜區
05審慎規劃自給自足的都市運輸
城市規模,訂定運輸型式
BBMW的成功典範
新加坡:成功落實TOD理念
波特蘭:設立發展邊界,防止擴張而倍增交通負擔
庫里提巴:以公車路網BRT代替昂貴的地鐵
各都市應因地制宜導入負擔得起的運輸系統

Part3慢行篇【友善的慢行交通環境】
01慢慢行,減污染,好健康
【綠話題】自行車到底省下多少碳足跡
02歐美競相打造自行車天堂
溫哥華:規劃自行車優於其他路權
荷蘭:從號誌到交通安全教育,最全面也最完善
巴黎:租賃站規模大,免建置成本
挪威桑納斯:增設自行車基礎設施,提高便利性
美國博爾德:速限規定保障安全
【綠話題】自行車的世博會
03台灣發展接駁與遊憩型的公共自行車
高雄公共自行車(C—bike)全台第一座「都會網絡型」租賃系統
台北公共自行車(U—bike)週轉率可媲美全球
新北市(Newbike)與台北市租賃系統整合
台中和台南正摩拳擦掌
騎自行車上班、上學去
【綠話題】卡洛斯‧波多台灣誌
0411輪:走路,才是享受環境的主人
步行環境要安心、有趣
【綠話題】雷德柏恩模式——人車分離概念
街道家具反映城市步行文化
綠美化增添步道魅力
慢行環境是人本永續發展之基礎

Part4創新篇【新技術、新能源、新概念,綠色交通好行】
新技術‧新能源‧新概念,綠色交通好行
01聰明上路,掌握好行資訊
【綠話題】智慧型運輸系統
利用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從容候車不著急
動態即時資訊系統,讓行車有效率又節能
大高雄智慧運輸走廊逐漸完備
智慧型交通控制系統,提升行車安全又減少耗能
電子票證整合,一卡在手便利出行
使用電子票證轉乘,已是都市必然趨勢
02運用新能源,健康隨行
低碳電動車:汽車、機車、公車、自行車
【綠話題】高雄市購買電動機車補助再加碼
氫能源燃料電池,跑起來更潔淨
【綠話題】太陽能船最迷人
03新概念擘劃交通藍圖
稅費制度是促進綠色交通的必要工具
且讓我們開始交通減量,就從共享做起
有預約的才發車,動態提供客製化
很厲害的個人交通選擇資訊,省時又節能
來一趟有智慧的低碳之旅
【綠話題】提供公共運輸、小汽車共享服務

Part5實踐篇【台灣實踐‧高雄經驗】
01推動綠色交通,低碳永續的具體實踐
公共運輸多元整合,以符合民眾行的需求
【綠話題】公共運輸成長獲獎
公共自行車系統成為台灣城市運輸新體系
無車日,改變運輸觀念與態度的綠色行動
【綠話題】攜手打造低碳永續家園
 

 

推薦序

人本的綠色交通  友善宜居城市的具體指標


  隨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年年加劇,世界各大城市都意識到必須正視各種減碳行動以及永續經營策略,以建立穩定、安全,並符合市民生活需求的宜居城市。

  由於快速工業化,台灣從七○年代每年平均只發生3次洪水災害;到了九○年代之後,已攀升到5.6次,而且受害程度也不斷增加。而反思災害頻繁的原因,主要就是人為不當開發,以及因不當開發所加速的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使極端氣候型態逐漸成為常態。

  高雄是台灣最重要的工業城市,長久以來境內各種工廠林立,雖然為創造驚人產值,但也留下可觀汙染。近年來,我們轉變建設思維,本於永續環境思維,有計劃的持續加強本市環境保護,逐漸遷移高汙染、高耗能工業,轉型發展綠能及文創產業。在此基礎上,成立高雄市永續發展委員,兼顧推動綠色經濟與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此外,據歐盟分析,過去偏重產業需求、以機動車為主的交通策略,未來將會成為全球碳排放最嚴重的來源,並且抵銷其他部門的努力,成為拖垮全球永續發展的兇手。想像十年後的街景,馬路兩旁蓋的是綠建築,四周種滿了樹、家家戶戶使用太陽能等乾淨能源,唯獨馬路上仍舊是烏煙瘴氣、擠滿小汽車與機車擁塞難行,喇叭鳴笛不絕於耳,如此光景將是何等諷刺呢?交通運輸的節能減碳,事不宜遲!

  高雄市政府近年來致力於推動城市永續發展及低碳運輸系統建置,已經獲得國內外各項環境及競爭力高度讚賞,除榮獲美國CNN媒體評選為亞洲五大適合騎乘城市第三名而聞名國際外,更是台灣第一個,也是唯一簽署「國際低碳運輸聯盟宣言(EcoMobility Alliance Declaration)」的城市。過去因重工業及國營事業聚集,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是各縣市之最的高雄,如今在環境改善上陸續得到各種獎項肯定,真是得來不易,彌足珍惜。

  細數我們幾個主要的努力:
  
  1.2008年3月高雄捷運開始通車營運,每日平均運量由通車第一個月的93,850人次,到今(2013)年8月已經成長為日運量174,901人次,目前推動優惠票價,並增加接駁公車至42條,提升捷運運量。

  2.全長8.7公里,沿途設置14個站的全國第一條輕軌動工,同時賦予台鐵東西臨港線新運輸功能,保留了台鐵的歷史及鐵道文化價值。

  3.2012年公共運輸量也首度突破一億人次,今年上半年比去2012年同期成長3.31%。今年也陸續完成「六大轉運中心」的建置,完成區區有公車目標,實現大高雄30分鐘生活圈的政策目標。並且推動12條棋盤幹線公車先導計畫等措施,不斷增添公車數量已至一千輛,提供加倍便捷服務。

  4.目前自行車道路網建置已經超過560公里,2014年底達成總里程700公里的目標。公共自行車系統累積使用量240萬人次,租賃點密度全台最高,未來將持續擴增,從目前設置118點,到今年底將達到160點。

  5.透過騎樓整平、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等專案營造友善的人行環境,保障市民的通行權,2008至2010年已連續三年獲得全國人行環境大獎的肯定。

  6.鼓勵綠能運具使用,電動機車免費充電站服務超過200站,帶動電動機車普及使用,目前設籍電動機車6000輛,居全國之冠。同時擴充氫能節油公車數,而全國首創的電動公車車隊則投入國10快捷公車及旗美地區觀光公車服務。

  7.持續推動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屏東延伸線、環狀輕軌、水岸輕軌等後期運輸系統。建置完成前實施棋盤幹線公車先導計畫及公車轉乘免費措施培養運量。

  8.擴充復康巴士車隊,並持續引進配置有輪椅空間的低底板公車,提供身心障礙市民更多元的運輸服務;今年更是成立首支無障礙計程車隊,滿足更多行動不便的市民朋友交通需求。

  本書是台灣公部門第一本介紹綠色交通的大眾普及書,大量導入全球有關綠色交通的最新趨勢,並從使用者角度來描寫,將抽象的運輸概念轉為生活意象,也記錄了高雄多年來的努力與階段性成果。希望藉此提供市府的主人—市民們以新觀念來督促市府繼續努力;更以新行動來實踐綠色交通。讓我們繼續攜手推動,未來的高雄,將是人人爭相遷入的宜居城市!

陳菊(高雄市長)

推薦序

Jason Chang and people-centered transportation 張學孔教授以及人本交通


  Professor Jason Chang has produced a book of exceptional insight and foresight concerning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greening of our transportation systems.   He looks at the transportation challenges in his home country, Taiwan, from an expert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n particular looking to Western Europe as a source of comparisons and eventual useful ideas.

  張學孔教授利用他獨特的觀察力和遠見去瞭解什麼是綠色交通,他以專業及國際化的觀點來看他的國家-台灣所面臨的交通挑戰。更重要的是,他以先進國家作為比較和學習的對象,並發展成為一個有用的、最終的方法。

  “Green Transport” comes at just the right time for transportation planners and policymakers in Taiwan, as the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shortcomings of more traditional transportation approaches -- and are thus increasingly on the lookout for new conceptual approaches to the challenges of better and fairer transport in cities.  More of the same, Chang tells us, can only take you so far. His approach is unusual, taking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neither infrastructure nor transport modes nor technology -- and not even the “environment” as might be expected from the title. Rather he chooses to begin his analysis looking into the mobility and access needs of people in their day-to-day lives, “people-centered transportation” as he calls it.  And within this framework he give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ally less well met mobility issues and needs of less favored groups and underserved areas.

  「綠色交通」正是目前運輸規劃人員與決策者所需要的。因為他們逐漸地意識到過去交通規劃思維已不足以處理眼前的問題,亟需找尋更好、更新、更有效率、又能兼顧公平正義的方法。這些新的方法,就是張教授在這本書所提到的方法,而這正是一個新的開始。

  學孔的論述有別於傳統,他的出發點並非來自一般的基礎建設、交通工具或者是我們所追求的高科技,更不是一般對於綠色交通僅顧及「環境」的傳統印象。相反的,他選擇去分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機動力」(mobility)和「可及性」(access)的運輸需求,也就是他所主張的「人本交通」(people-centered transportation);尤其特別關注某些弱勢群體及偏遠地區所面臨之交通、機動力不足的問題。

  Reaching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classic transportation practices,  he give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the still wide-open frontie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havior, behavior modif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 ways that have relevance and application for cities and policymakers not only in Taiwan but throughout Asia and indeed worldwide.

  為了能跨越傳統交通運輸的圍籬,張教授將許多的心力傾注於「先進交通運輸」這個尚未被積極開發的廣闊領域裡、思辯並檢視旅運行為的改變與交通運輸彼此之關聯及應用,以提供台灣、亞洲,甚至全世界的都市及決策者作為參考依據。

  If you are concerned in any way with transport issues in Taiwan, this is a must read.  If Asian cities are your interest this is an important read.  And indeed for the rest of us trying anywhere in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how we can better cope with the daunting challenges of efficient and fair transport in our cities, my verdict . . .
Read this book!

  如果您關心或是想要更深入瞭解台灣的交通問題,這本書是您一定要讀的。
  如果您對於亞洲城市之交通問題有興趣,這本書您不容錯過。

  當然,不論世界任一國度,只要您想瞭解如何以更有效率、更好的方式,處理城市裡棘手的交通問題,兼顧效率與公平正義,我向您大力推薦,好好讀這本書吧!

Eric Britton(國際無車日發起人)

推薦序

為交通專業立下了新典範


  欣聞綠色交通教父張教授率領專業夥伴群撰寫綠色交通一書,不僅為交通專業立下了新典範,也對城市發展朝向低碳永續、安全健康做了最佳的詮釋。

  城市交通系統主要由人、車、路三大元素所構成,元素間互動決定了系統的良窳。其中節能減碳新運具(車)的開發有賴高科技企業廠商的研發突破;運輸設施環境(路)的建設要靠規劃專業者的精心擘畫;而最重要的消費大眾(人)就需從心靈及行為注入改造的基因。

  本書內容淺顯易懂,對綠色交通新技術、新能源及新觀念的啟迪,相當有助益。書中深入淺出地介紹如何打造城市友善環境的策略,並廣泛地比較國際綠色交通城市的各種特色,非常適合對交通運輸及城市規劃關心的大眾輕鬆閱讀、細細品味。期待各階層、不同領域的讀者共同為綠色交通努力。

白仁德(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推薦序

一本引領台灣進入綠色交通時代的教戰手冊


  在台大唸書時,為了推廣校園的共享單車計劃而認識張老師,還記得第一次與張老師見面時,老師分享了單車共享概念的結合與期待,當時張老師是第一個力挺我們,並從專業的角度給予協助的長輩。對我而言,張老師不僅是一位頂尖的學者專家,更是一位積極將理想付諸實踐的先鋒,每次與老師談話,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老師對於綠色載具與綠色交通的理想與熱情。

  這本書可說是濃縮了老師長年研究、考察各國經驗的精華,將原本生硬的研究分析以淺白易懂、更易產生共鳴的方式呈現給大家。理所當然,書中呈現了相當多來自歐美,關於綠色交通推廣與實踐的成功案例,讓我們大開眼界。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也編入台灣在綠色交通推廣上的實際情形,讓我們知道月亮並非國外的比較圓!在台灣,在我們的城市、生活的周遭,確實已經有很多綠色交通的概念正被推展,只是我們是否意識到,並用正面、積極的心態去參與、去實踐!

吳宗澤(台灣大學拾玖團隊執行長)

推薦序

提供綠色交通實踐的可能性


  「永續運輸」一詞涵蓋了環境保育、經濟效率及社會公平三個層面,而「綠色交通」則是永續運輸的一環,其特別強調環境污染的減少及節能減碳。這本書介紹了綠色交通的意涵與措施,並以國內外的實例來說明實踐的可能性。其深入淺出的陳述,頗值得大眾閱讀。

  綠色交通為了達到減少環境污染與節能減碳的目標,就必須減少汽機車的使用及引進低污染、低耗能的汽機車燃料與技術。「減少汽機車的使用」之計畫包括三個方向:1.發展整合的公共交通運輸系統,即除了引進適當的的大眾捷運系統(MRT)、輕軌運輸系統(LRT)、公車捷運系統(BRT)或公車專用道系統外,更重要的是應在大眾運輸路網、票證、班次及資訊方面能夠整合,同時與接駁公車及自行車系統整合,使骨幹的公共運輸服務完成最後一哩的服務。2.建立以人為本的非機動汽機車的系統,譬如:建置及擴張如台北市微笑公共自行車服務的系統,及提供行人連續及友善的步道環境。3.實施減緩汽機車使用的交通管理措施,譬如增加汽機車的停車費、或在擁擠地區與尖峰時刻採行道路使用的擁擠費。此外,在引進低污染與低耗能的汽機車燃料與技術方面,如改善電池的續航力與價格,適時推動電動公車與機車等。

  總之,綠色交通的實踐,不僅政府要有目標與作法,民眾與企業也要有共識與配合,才能為都市交通、為地球環保共盡一份心力。

馮正民(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

推薦序

綠色運輸的入門指引


  在地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衝擊下,全球的工業、農業、住宅甚至服務業等都以低碳永續為發展目標,而且效果顯著,唯獨運輸部門的能源消耗與污染排放仍然持續增加。

  政府與民眾對於替代耗能的汽機車之運輸工具,以及所衍生的新生活型態,因為不瞭解而裹足不前。本書《綠色交通》除了提供各國成功的案例並且詳盡的介紹這些城市的綠色經濟。

  有正確的認知,才會有行動。書中從人本交通、綠色交通到永續運輸皆有詳盡且平易近人的解說,除了作為綠色運輸的入門指引之外,更有助於對關心環境的你一同參與。

  強力推薦大家閱讀!!!

劉麗珠(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推薦序

認識永續且人本的綠色交通


  最近常看到台北市捷運站和社區公園旁的微笑單車租賃站,一部部披著黃色背殼的單車,頻繁地進出,形成了一個新的都會景觀。騎著微笑單車的上班族和早起運動的市民,讓空氣中佈滿了清新和活力,明顯讓人感受到一個以人為本的運輸環境正在悄悄地擴散中。

  1997年台灣最大的綠色運輸系統台灣高鐵通車,串聯起南北各大都會的生活圈。到2012年底止,短短六年間,相較於傳統運具,高鐵在二氧化碳減碳量就已貢獻了近231萬公噸,相當於1.2億株台灣杉的吸附量。走出高鐵車站,透過接駁公車、地區捷運、BRT、連結上各都會區內的自行車道,一個整合性的台灣西部走廊綠色交通服務網儼然已見雛型。而智慧型票證系統和行車資訊APP的導入,更讓網路節點間的銜接變得方便和順暢。隨手取得即時資訊和一卡走透透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雖然這樣的成果值得自豪,但往未來看,公部門的政策和一般民眾的認知仍明顯不足,要打造台灣成為完整的綠色運輸系統,能不能做到像瑞典、英國和新加坡一樣,開車進入市區時繳交擁擠費?像挪威一樣,在陡坡的地方建造自行車專用電梯?像蘇黎世一樣,沒有公共運輸到不了的地方?像溫哥華一樣要騎自行車上那兒都行?還有我們有沒有大國民風範,尊重所有其他運具的路權和交通規則,讓行車、行人的動線流暢,而且處處都展現出有禮有度?顯然,台灣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待彌補。

  台灣是自行車的製造王國,也是全世界生產氫能源燃料電池的領導者,如果政府和民眾有心,能夠善加利用這個優勢,那麼我們躋升於自行車和氫能源汽車的使用王國,塑造一個守護地球永續運輸的環境就不遠矣!

  張教授撰寫本書,希望讓社會大眾更了解什麼才是永續且人本的綠色交通,在策略上有何關鍵因素需考量,也指出台灣可努力的方向和經驗的累積,值得一讀,特此推薦。

歐晋德(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推薦序

領導者必讀的城市發展願景書


  正當我這個交通老兵,再一次對於台灣城市交通發展感到氣餒時,這些年來全力推動綠色、環保浪潮的好友美華,寄來了和學孔兄團隊合作的這本書,頓時讓我再度燃起了對台灣交通發展的樂觀與希望。這是一本易讀、有高度、有深度又有說服力的交通專書。

  祈禱不論是中央或地方的首長在百忙中都能撥冗看這本書,畢竟這些領導者掌握著我們未來城市居住環境的發展政策!

  相信看過這本書的掌舵者應該認知到:打造台灣的宜居城市

  不需要更多的汽機車行車和停車道路空間,而是需要更多的綠化、安全、舒適的人行空間。

  不需要蓋更多昂貴的道路系統去補助私人運輸,而是需要投資、改造、整合我們的公共運輸系統(包括公共自行車、公車客運和台鐵系統)。
 
  不應該只注重「大建設」,而是應該大力運用新科技來強化,並採取更細膩貼心的交通運輸「營運與管理」。

  在今天的民主社會裡,我也期盼有更多的公民撥冗閱讀本書,因為有更多具備綠色交通素養的選民,必然選出重視台灣成為宜居城市的領導者。或許下一次選舉時,我們應該問問候選人對於綠色交通的看法?考考他們看過這本書沒有?

濮大威(浩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推薦序

從減少污染起始,到觀念翻轉的綠色交通新視野


  高雄推動綠色交通的腳步非常早。在以重化工業為城市產業發展策略的高雄,空氣污染一直是環保工作的難以承受之重,在縣市合併前,高雄市人均排放量高達22.31 公噸/ 年,遠高於台灣人均排放量11.53 公噸/ 年( 2008 年)及全球平均4.39 公噸/ 年( 2010 年)。而懸浮微粒及臭氧長期位於空氣品(請查年度)○○年排碳量是全國平均值的二點六倍,是全球平均值的七點三倍,懸浮微粒及臭氧長期位於空氣品質三級防制區,單純的排放標準管制策略已不足以改善污染狀況,環保局責無旁貸地必須投入以更多的更靈活的視野與思考來面對這樣的難題。推動高雄的綠色交通,便是起源於希望改善如此嚴重空氣污染的重要處方之一。

  在汰換污染性交通工具及替代能源上,高雄是全國最早推出汰換二行程機車補助政策的城市,在公部門鼓勵下,2012年的汰換數量即佔全國的6成4。縣市合併後,全市機車多達230多萬輛,其中有50萬輛二行程機車,因此我們領先全國提出「高雄市環境維護管理自治條例」草案,明文列管工廠至排碳量在2020年時必須降低6%,也訂下2023年底前完全汰換二行程機車的目標。除此之外,為了提高民眾選用電動機車的誘因,我們在全市普遍性的建置公共充電設施,營造電動機車上路的友善環境。我們也鼓勵業者將收購舊車、洗掃街道等方式納入減碳抵換的計算。

  但我們也了解到,僅對現有的污染源祭出減量措施,對於改善空氣污染,要符合國際潮流、邁向永續低碳的宜居城市是不足夠的。唯有有系統的、全面性的鼓勵對環境友善的產業、以及乾淨的都市運輸系統,才是根本之道。在世界各城市以蔚為風潮的「綠色交通」所涵括「公共運輸系統」、「自行車及步行」與「低污染運具」等,正是一種全面改造交通系統及環境的做法,其對都市的影響,不只涉及都市空間結構的轉變,更挑戰了市民的交通習慣。

  近年來高雄市透過空污基金的挹注,積極建構公共單車系統,讓公共腳踏車成為高雄市公共運輸的一環;也透過票價的補貼機制,和學校及各大型企業合作,推出專用通勤票証及轉乘優惠,提高捷運乃至於公車等公共運輸系統的使用率,都是希望能引導更多民眾接受、習慣、認同交通模式的改變。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國城市如何從以車為本的建設導向,逐漸轉變為建立以人為本的運輸環境,並逐漸擺脫城市移動污染源彌漫的泥淖,這些範例具體地展現一個發展綠色交通的城市所呈現的面貌,也正是我們希望讀者能夠理解的交通思維、想像一個低碳運輸城市,並樂於多加利用大眾運輸系統和低碳交通工具。今年暑假公共自行車觀光及運動休閒使用人次突破20萬的歷史新高,也讓我們樂觀的預見,以汽機車為主體的傳統交通觀念已經逐步在翻轉,會有越來越多的市民,願意享受友善、安全、乾淨、便捷的綠色交通。

陳金德(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局長)

作者序

決心投入綠色交通,都市就能改頭換面


  真的很慶幸,在1999年國際非政府組織邀請下,能夠結合理論研究與實務經驗投身都市永續發展的推動工作。當時,「國際能源組織」(IEA)和國際組織的培訓課程中,許多市長、副市長以及官員都會問:「什麼是綠色交通?」於是創出了綠色交通的意涵:「一個都市若能整合好BBMW四個系統,就是綠色交通都市、也是健康都市」。也就是透過土地使用計畫和都市設計創造出自行車(Bike)、公車(Bus)、大眾捷運(Merto)、步行(Walk)的安全優質環境,進而應用資訊通信技術整合營運和服務。不過,這看似容易的綠色交通理念,卻是傳統以車為本位、以工程建設為導向的上世紀工程師和規劃師重大挑戰,更是都市發展、環保、工務、執法和交通等部門的艱鉅任務!就國內外都市的推動經驗,綠色交通的成功落實需要有遠見和魄力的市長、要有執行力強的局處首長、要有規劃設計的專業團隊以及市民的積極參與。

  因此,本書主要目的係藉由綠色交通理念和國際都市實踐經驗,了解台灣的努力成果和面對的挑戰,同時期望大家能督促政府推動更多人本、永續、綠色交通的發展,而在自身旅運方面則能多多使用綠色運具、做出益己利他的行為改變。書中收集全球宜居、健康都市發展公共運輸和慢行交通的成功案例。當然,針對中小型都市之城鄉差距和社會經濟特性,也提出有別於大都市的發展思維。也以專章討論綠能之發展、需求管理、擁擠收費、汽車共享、以及運用智慧運輸技術,讓大家出行更安全、有更多節能減碳的聰明選擇。

  我一直期盼大家在都市裡可以不需要依賴小汽車、摩托車,所以從2000年開始力行實踐這個願望,處理掉原有的小汽車,出門搭乘公共運輸系統,此外,我也先後協助台北、高雄、新北、台南、台中和桃園推動綠色交通和運輸政策規劃,從參與國內以及東協、南亞和拉丁美洲等都市經驗,我們可以確信:一個都市只要設定目標、下定決心,就能夠在三年內看到街道改變、六年感受綠色交通初步成果、十年就讓都市改頭換面、迎向永續發展,北歐的哥本哈根、東亞的首爾和南美的波哥大就是轉型典範。

  本書得以完成,首先要謝謝過去十多年來在專業和理念上相互激勵的國際友人,一位是世界無車日創始人Eric Britton教授,另一位是前年不幸往生、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史丹福大學合聘的Lee Schipper教授,兩位大師跨域整合思維持續引領全球永續能源和人本交通的發展。其次,要謝謝亦師亦友的洪鈞澤博士、王國材顧問、孫以濬董事長與濮大威董事長,他們對於專業的執著以及勇於創新的思維,激勵大家持續投入改造、提升我們的環境。最後,要謝謝兩位共同執筆張馨文教授和陳雅雯博士以及編輯群的夥伴們,特別是新自然主義洪美華社長對於團隊的信任、包容和專業協助。

  謹將此書獻給我的父母和牽手Alice Lin,Alice每天搭公共運輸、騎自行車、步行上下課和參加社會、經濟活動,並不時反映都市環境的良窳,她是真正的綠色交通實踐者,謝謝她長久以來對於我們沒有小汽車的支持。

文‧張學孔(台大土木系教授、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序

愛上自行車,力推綠色交通

   
  生長在府城,上小學的第一份禮物是一部六○年代進口的摺疊自行車,騎上去好像長了翅膀的小鳥,快樂飛出媽媽的手掌心,從此,開啟了我在臺南十多年騎自行車通學的生涯,即使到了英倫求學,還是習慣地騎著自行車在牛津的山丘上上下下,自行車伴我在異鄉自在地遊走,有時也勾起在故鄉生活的點滴。

  回國後在新竹中華大學教書,卻忘了伴我一路成長的老朋友——自行車。2002年在某個機緣下成立自行車友善環境研究室,重拾對自行車的熱情,也開始思考綠色運輸與觀光產業結合的機會。在參加歐美亞洲等國研討會之際,體驗各國的綠色運輸系統後,我開始將對自行車的情感轉而投入推廣與研究,2010年在中華大學建置全國第一套校園智慧型公共自行車取供系統,並積極推廣社區型公共自行車系統,就是希望將來每位大學生的第一份大學禮物是自行車而不再是摩托車。

  隔年,我從學校跨入城市,開始投入北台八縣市自行車旅遊系統規劃,希望將政府過去努力建置的自行車道建設,串聯縫補成一條安全、連續、有趣、友善的自行車國道,提供民眾舒適且安心的騎乘環境,並且結合各縣市的旅遊吸引力,形成具有國際魅力的套裝遊程。

  為了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台灣騎乘自行車的風光,2012年我邀請了日本Dream Kid電影公司來臺灣拍攝自行車旅遊電影”南風”,希望藉由電影吸引日本年輕人來台灣從事自行車旅行;2013年策劃與扶輪社包下一列火車,舉辦三天兩夜雙鐵環島活動,期盼自行車旅遊可以在台灣蔚為風氣。

  除了吸引更多人透過騎自行車認識台灣外,近年來我也積極參加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希望將台灣推動綠色運輸與自行車旅遊的努力分享予全世界,告訴他們台灣除了有製造尖端的自行車技術外,也有宜人的自行車環境,而這些推廣的動力都是來自於小時候騎乘自行車的美好經驗,自由自在地御風而行。

  希望透過電影、旅遊活動、演講的方式,讓更多人感受自行車的魅力,進而從自行車了解包含步行在內的慢行環境,予人的慢活滋味,理解交通也能以人為本,城市的空間裡可以有更多的綠地取代馬路。這次參與本書的編輯表達對自行車的情感,以及對綠色交通環境的渴望,期待每個人將美好的慢行體驗,享受便利的公共運輸服務的同時,也一同參與建構心中的綠色交通。

文‧張馨文(中華大學休閒遊憩規劃與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967535
  • 叢書系列:綠色生活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6k / 19 x 26 x 1.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